非利息收入对中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影响分析
本文选取2007-2015年12家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非利息收入对银行经营风险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但占比仍处于低水平,且结构单一,主要来源一般仅为手续费和佣金;虽然非利息收入会给银行收入带来巨大的波动性,但因为非利息收入与净利息收入的波动性之间的关系相关系数为负,所以非利息收入占比增加将会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基于上述结论,我们认为,一方面,银行需要积极丰富非利息收入的来源,增加非利息收入的多样性,另一方面,我国银行和相关监管部门应积极支持非利息业务的发展,扩大非利息收入的规模,这样才能切实发挥非利息收入提高银行经营稳定和降低银行风险的作用。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理论与文献综述2
(一)国外研究文献综述2
1.非利息收入有利于分散银行风险2
2.非利息收入会增加银行的经营风险2
(二)国内研究文献综述3
三、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现状分析4
四、非利息收入对银行经营风险影响的实证分析 5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说明 5
(二)指标与变量的选取 5
1.银行风险指标的选取5
2.非利息收入衡量指标6
3.变量的选取6
(三)实证分析6
1.面板数据模型设定6
2.变量的相关假设检验6
3.实证研究结果及分析7
研究结论与建议7
研究结论7
政策建议7
致谢8
参考文献8
非利息收入对中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影响分析
引言
引言
净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是现代商业银行旳两大主要收入来源,在我国银行业当前的收入构成中利息收入仍占据主体,大多数商业银行利息收入的占比高达80%以上。然而随着银行业逐渐发展和宏观市场环境具有高度多样性,商业银行的传统信贷业务不再占有主导优势,银行的一贯的经营方式必须要进行改变。随着市场经济越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来越占经济导向主导作用和经济全球化的深远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业务也来越呈现多样化,非利息收入业务飞速增长,非利息收入占比也逐年上升。非利息收入是西方银行业在实践中所总结出的一个的概念,认可度较高的说法为银行在传统存贷业务和证券投资活动之外的收入,用来与传统的利息收入做区分。
如何降低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是一直被学者们深入探讨研究的问题。那么对于我国的商业银行而言,在当前全球银行业迅猛发展的情况下,在确定非利息收入为商业银行转型改革目标的发展方向之后,研究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对银行经营风险的影响,不仅对我国商业银行制定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对于政府监管部门而言,它们对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采用怎样的监管政策也需要有此依据。
本文选取12家中国商业银行2007年到2015年的季度数据作为样本,利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影响。本文的内容安排如下: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第二部分对中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发展现状进行总体描述分析;第三部分为实证分析,包括样本的选择、指标的选取、变量的定义、模型的建立与分析等;第四部分为研究结论和建议。
二、 理论与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关于非利息收入对银行经营风险的影响,国外学者的研究起步较早,随着非利息收入业务逐渐受到银行业的重视,非利息收入逐年发展,由此非利息收入的规模不断增大、占比不断增加,导致现有文献出现两种观点,而这两种观点是完全对立的:第一种观点认为,商业银行发展非利息业务可以实现业务结构多元化降低经营风险;第二种观点认为,非利息业务本身具有的高波动性会使银行收益不稳定从而使银行的风险升高。对于以上两种观点,本文查找了相关文献及学术期刊,进行如下叙述:
1.非利息收入有利于分散银行经营风险
在研究早期,尤其是1989年之前,由于银行数据难以获取,学者们大多釆取模拟合并的方式来研究非利息收入对银行经营风险的影响。Wall和Eisenbeis综合利息收入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进行研究,指出由于这两个因素之间成负相关关系可以降低银行风险,并且可以缓解利息收入自身的波动性[1]。Boyd采取合并利息收入与非利息收入的方法,指出当非利息收入占比不高的情况下具有风险分散效应,同时可以降低利息收入的风险,银行的经营风险也会随之降低,但是非利息收入在规模较大时并不对其具有显著影响[2]。
下一时期的学者们主要通过运用资产组合理论,研究得出的结论大多是如果银行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那么银行可以通过实现业务多元化可以分散银行的经营风险。Rose通过研究银行和其他金融合作公司,指出银行增加业务多元化能够降低经营风险[3]。William和Templeton也得到了类似结论,他们运用市场数据和风险指标,通过资产组合理论,证明银行业务多元化能够分散风险[4]。Gallo选取19871994年的美国多家银行的季度面板数据作为样本,指出银行投资开放式基金能够增加其收入,并且能够降低经营风险[5]。Smith和Wood选取欧洲多家银行的面板数据作为样本,通过研究净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各自的波动性和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关系,指出虽然非利息收入具有更高的波动性,但是在资产组合理论支持下,由于利息收入与其之间的相关性成负相关,反而能够降低银行风险[6]。Albertazzi和Gambaeorta通过金融周期性理论,指出在不同周期下银行发展不同类型的非利息收入可以降低经济周期性的影响,从而在整体上分散银行风险,拉高银行的经营效益[7]。Barry和Laurie通过研究银行的多元业务对风险的分散效应,指出银行业务结构层次增加可以分散银行整体的经营风险[8]。
非利息收入会增加银行的经营风险
2000年以后,非利息收入的规模逐渐扩张,并且非利息收入本身具有较强的波动性,,与早期学者得出的结论相反,越来越多学者对非利息收入具有分散银行经营风险作用的这一结论提出质疑,指出其在银行经营过程中不仅不会降低风险,反而有可能破坏银行整体收入的保持稳定,由此出现了第二种观点。
De Young和Roland选取四百多家大型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作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银行发展非利息业务,尤其是提高手续费和佣金收入占比会促使银行收益不稳定而带来更多风险[9]。Stiroh选取美国多家银行的面板数据作为样本做出研究指出,如果只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并不能给银行带来更多的盈利,相反会带来更多的风险调整费用,并且会使银行经营风险上升[10]。Stiroh和Rumble对非利息收入和银行经营风险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根据资产组合理论发现增加非利息收入结构多元化可以使银行整体盈利增长,但其收益远低于利息业务自身的盈利能力,同时非利息业务构成占比越大,反而使银行收益不稳定[11]。Mercieca等利用755家小型欧洲银行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指出非利息业务对银行盈利并没有明显影响作用,一味进行规模扩张反而会促使风险增长[12]。Lepetitetal将非利息收入进行分类,选取多家欧洲银行作为样本,发现非利息收入规模扩张会提高银行风险,而且对于中小型商业银行影响更为显著[13]。Ramona和Thomas选取多家德国银行作为样本研究非利息收入发展情况以及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影响,发现商业银行开展非利息业务即便可以提高总资产效益,但同时非利息收入业务占比增大也会提高经营风险[14]。Wahyu Yuwana Hidayat通过研究印度尼西亚银行发现,大中型银行的产品或业务收入多元化与银行风险成正相关关系[15]。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理论与文献综述2
(一)国外研究文献综述2
1.非利息收入有利于分散银行风险2
2.非利息收入会增加银行的经营风险2
(二)国内研究文献综述3
三、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现状分析4
四、非利息收入对银行经营风险影响的实证分析 5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说明 5
(二)指标与变量的选取 5
1.银行风险指标的选取5
2.非利息收入衡量指标6
3.变量的选取6
(三)实证分析6
1.面板数据模型设定6
2.变量的相关假设检验6
3.实证研究结果及分析7
研究结论与建议7
研究结论7
政策建议7
致谢8
参考文献8
非利息收入对中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影响分析
引言
引言
净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是现代商业银行旳两大主要收入来源,在我国银行业当前的收入构成中利息收入仍占据主体,大多数商业银行利息收入的占比高达80%以上。然而随着银行业逐渐发展和宏观市场环境具有高度多样性,商业银行的传统信贷业务不再占有主导优势,银行的一贯的经营方式必须要进行改变。随着市场经济越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来越占经济导向主导作用和经济全球化的深远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业务也来越呈现多样化,非利息收入业务飞速增长,非利息收入占比也逐年上升。非利息收入是西方银行业在实践中所总结出的一个的概念,认可度较高的说法为银行在传统存贷业务和证券投资活动之外的收入,用来与传统的利息收入做区分。
如何降低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是一直被学者们深入探讨研究的问题。那么对于我国的商业银行而言,在当前全球银行业迅猛发展的情况下,在确定非利息收入为商业银行转型改革目标的发展方向之后,研究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对银行经营风险的影响,不仅对我国商业银行制定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对于政府监管部门而言,它们对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采用怎样的监管政策也需要有此依据。
本文选取12家中国商业银行2007年到2015年的季度数据作为样本,利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影响。本文的内容安排如下: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第二部分对中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发展现状进行总体描述分析;第三部分为实证分析,包括样本的选择、指标的选取、变量的定义、模型的建立与分析等;第四部分为研究结论和建议。
二、 理论与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关于非利息收入对银行经营风险的影响,国外学者的研究起步较早,随着非利息收入业务逐渐受到银行业的重视,非利息收入逐年发展,由此非利息收入的规模不断增大、占比不断增加,导致现有文献出现两种观点,而这两种观点是完全对立的:第一种观点认为,商业银行发展非利息业务可以实现业务结构多元化降低经营风险;第二种观点认为,非利息业务本身具有的高波动性会使银行收益不稳定从而使银行的风险升高。对于以上两种观点,本文查找了相关文献及学术期刊,进行如下叙述:
1.非利息收入有利于分散银行经营风险
在研究早期,尤其是1989年之前,由于银行数据难以获取,学者们大多釆取模拟合并的方式来研究非利息收入对银行经营风险的影响。Wall和Eisenbeis综合利息收入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进行研究,指出由于这两个因素之间成负相关关系可以降低银行风险,并且可以缓解利息收入自身的波动性[1]。Boyd采取合并利息收入与非利息收入的方法,指出当非利息收入占比不高的情况下具有风险分散效应,同时可以降低利息收入的风险,银行的经营风险也会随之降低,但是非利息收入在规模较大时并不对其具有显著影响[2]。
下一时期的学者们主要通过运用资产组合理论,研究得出的结论大多是如果银行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那么银行可以通过实现业务多元化可以分散银行的经营风险。Rose通过研究银行和其他金融合作公司,指出银行增加业务多元化能够降低经营风险[3]。William和Templeton也得到了类似结论,他们运用市场数据和风险指标,通过资产组合理论,证明银行业务多元化能够分散风险[4]。Gallo选取19871994年的美国多家银行的季度面板数据作为样本,指出银行投资开放式基金能够增加其收入,并且能够降低经营风险[5]。Smith和Wood选取欧洲多家银行的面板数据作为样本,通过研究净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各自的波动性和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关系,指出虽然非利息收入具有更高的波动性,但是在资产组合理论支持下,由于利息收入与其之间的相关性成负相关,反而能够降低银行风险[6]。Albertazzi和Gambaeorta通过金融周期性理论,指出在不同周期下银行发展不同类型的非利息收入可以降低经济周期性的影响,从而在整体上分散银行风险,拉高银行的经营效益[7]。Barry和Laurie通过研究银行的多元业务对风险的分散效应,指出银行业务结构层次增加可以分散银行整体的经营风险[8]。
非利息收入会增加银行的经营风险
2000年以后,非利息收入的规模逐渐扩张,并且非利息收入本身具有较强的波动性,,与早期学者得出的结论相反,越来越多学者对非利息收入具有分散银行经营风险作用的这一结论提出质疑,指出其在银行经营过程中不仅不会降低风险,反而有可能破坏银行整体收入的保持稳定,由此出现了第二种观点。
De Young和Roland选取四百多家大型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作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银行发展非利息业务,尤其是提高手续费和佣金收入占比会促使银行收益不稳定而带来更多风险[9]。Stiroh选取美国多家银行的面板数据作为样本做出研究指出,如果只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并不能给银行带来更多的盈利,相反会带来更多的风险调整费用,并且会使银行经营风险上升[10]。Stiroh和Rumble对非利息收入和银行经营风险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根据资产组合理论发现增加非利息收入结构多元化可以使银行整体盈利增长,但其收益远低于利息业务自身的盈利能力,同时非利息业务构成占比越大,反而使银行收益不稳定[11]。Mercieca等利用755家小型欧洲银行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指出非利息业务对银行盈利并没有明显影响作用,一味进行规模扩张反而会促使风险增长[12]。Lepetitetal将非利息收入进行分类,选取多家欧洲银行作为样本,发现非利息收入规模扩张会提高银行风险,而且对于中小型商业银行影响更为显著[13]。Ramona和Thomas选取多家德国银行作为样本研究非利息收入发展情况以及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影响,发现商业银行开展非利息业务即便可以提高总资产效益,但同时非利息收入业务占比增大也会提高经营风险[14]。Wahyu Yuwana Hidayat通过研究印度尼西亚银行发现,大中型银行的产品或业务收入多元化与银行风险成正相关关系[15]。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