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发展普惠金融项目,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获得性和满意度,是国家近年特别明确的金融改革的重要战略任务。发展普惠金融的重心在于建设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目前,在我国农村环境不断变化发展时,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改进农村地区民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十三五”规划中,发展普惠金融和多业态中小微金融组织也继续成为重要内容之一。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本文从普惠金融及农村普惠金融的概念、特点及内涵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整合了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历程,通过数据分析了我国目前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其取得的一些效果;接着根据目前现状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对普惠金融的发展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供需失衡、金融机构主体实力偏弱、信用风险影响和监管力度不严等问题;最后根据阅读的文献及自身的理论知识对这些问题提出个人的意见。
目 录
1.引言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2.1研究目的 1
1.2.2研究意义 2
1.3国内外研究综述 2
1.3.1国外研究综述 2
1.3.2国内研究综述 3
1.4研究思路和方法 4
1.4.1研究思路 4
1.4.2研究方法 5
2.农村普惠金融相关内容概述 6
2.1普惠金融及农村普惠金融定义 6
2.1.1普惠金融内涵及特点 6
2.1.2农村普惠金融内涵及相关理论 7
2.2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历程 8
2.2.1我国普惠金融发展阶段 8
2.2.2我国普惠金融现阶段取得成效 9
2.2.3我国农村普惠金融政策支持 12
3.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13
3.1农村普惠金融监管机制不健全 13
3.2农村普惠金融信用风险增大 13
3.3农村居民金融需求与银行供给不匹配 16
3.4中小企业数量增长与融资困难的矛盾 19
4.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对策及建议 22
4.1健全农村普惠金融监管体系 22
4.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完善农村普惠金融市场建设 22
4.3加快农村普惠金融理念普及 23
4.4促进普惠金融产品供需平衡 23
结束语 24
参考文献 25
致谢 26
1.引言
1.1研究背景
近年来,农村金融发展问题一直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改革开放以来,在1982年至1986年、2004年至2018年期间,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发布了20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将农村改革和改善乡村治理状况放在突出位置,为着力提升金融服务振兴乡村的效率和水平,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以三个阶段性目标在农村金融改革、金融重点支持领域、金融创新,健全资金供给体系以及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上指明了方向。
在我国,十八届三中全会国务院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政策指引,“普惠金融”正式走入大众眼前,自此发展普惠金融被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普惠金融的聚焦点是“弱势群体”、“基层群体”,重视消除贫困、实现社会公平。旨在通过金融服务为弱势群体提供资金支持,提高贫困人民的生活水平。我国政府一直重视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通过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和微型金融来使低收入群体享受到公平待遇。中国人民银行近年来采取了许多有关于农业的金融机构改革,包括对其实施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加大再贷款、再贴现支持、支持小微企业在债券市场上进行融资等多种措施,支持农村金融、微型金融的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一步,要完全利用普惠金融理论来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转型,借鉴国际经验并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发挥政府部门和社会其他各个层级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改善农村经济状况。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研究目的
农村金融经济发展一直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薄弱环节,也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原因之一。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比,农村经济发展建设却趋于空白化,2017年12月我国大陆基尼系数突破0.6,说明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普惠金融的研究为缩短贫富差距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法。
为了发展农村金融,“普惠金融”以有效、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为社会各个阶层和群体缓解经济上的难题,特别是以往那些被传统金融抛弃的偏远农村地区、城乡贫困人群、微小企业等单位,向他们提供与社会上其他客户公平的享受同等金融服务的权利。但是,随着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发展,一些制度缺陷、工作细则等问题也随之显现,为了解决普惠金融不足之处带来的问题。笔者结合大学四年的学习和对相关文献的广泛阅读,对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有了一定的理论认识和了解,目的是希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对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中显示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2.2研究意义
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化程度迅速发展,中国银行业市场化、商业化水平也在不断加深,但是,农村贫困人群及中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困难等问题反而越来越多,农村的金融排斥问题加重,农村资金通过村镇银行流向城镇的情况成为潜在趋势,造成城镇发展资金过热,农村发展资金短缺,农村人口缺乏资金去支持发展生产,使他们无法摆脱贫困,通过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向他们提供农村金融服务,进行生产投资,从而摆脱贫困。
由此可见,发展普惠金融是解决农村资本市场资金排斥外流的有效路径,同时促进资源配置,有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更应该引起关注,及时发现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不断进行调整改善,保持战略的进步性,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最大作用。
1.3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有关于农村普惠金融理论知识的研究,由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CGAP)为研究现代普惠金融相关问题开始,该组织以创建让贫困人群、社会弱势群体获益的金融体系为目标。他们倡导贫困人群享受平等的金融服务、受益于金融服务;CGAP坚持小额信贷扶贫长久发展。
Mckinnon(1973)和Shaw(1973)在金融深化理论研究上提出了著名的“金融抑制论”和“金融深化论”,他们认为在欠发达地区呈现出二元金融结构由于金融机制的不健全和政府对金融的过分干预,导致经济效率低下,出现金融抑制现象,应当放松管制、鼓励竞争、增加对中小企业单位的放款等。美国经济学家Conroy(2005)指出贫困人群和弱势群体是金融排斥的主要对象,该群体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获得金融服务。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52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