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产品对韩出口的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国农产品对韩出口的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20191212140553]
摘 要
自中韩正式建交后,两国间的经济贸易合作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中国目前已成为韩国的第三大贸易国,第二大出口国和最大的投资市场;而韩国也成为中国的第四大贸易国和第四大投资方。与其他产业所不同的是,中国对韩农产品贸易一直保持着较大的顺差,韩国因此而频频启动贸易保护手段,给中国的农业生产经营者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韩经济贸易与合作的正常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选择和实施更加积极有效的针对韩国农产品出口的策略,对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中韩农产品的贸易现状,接着再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分析出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基础和制约因素,进而提出有利于提升中国农产品对韩出口的政策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农产品出口贸易;中韩;比较优势;贸易摩擦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目 录 III
第1章 引言 1
第2章 中国农产品对韩出口贸易的现状分析 1
2.1中韩两国农业发展基本状况 1
2.1.1中国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1
2.1.2韩国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2
2.2中国对韩农产品出口贸易的规模 2
2.3中国农产品对韩出口的产品结构分析 3
第3章 中国农产品对韩出口贸易的比较优势分析 4
3.1 比较优势理论概述 4
3.1.1 比较成本学说 4
3.1.2 H-O理论 4
3.2中韩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分析 4
3.2.1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禀赋 4
3.2.2农业科技水平 5
3.2.3 政府的参与 5
3.3中国对韩农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分析 5
3.3.1要素禀赋优势 5
3.3.2价格优势 5
3.3.3产量优势 6
第4章 中国农产品对韩出口的制约因素 6
4.1 我国农业和农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 6
4.1.1对农业投入不足 6
4.1.2农业生产的体制约束 7
4.1.3农业服务保障机制的滞后 7
4.2韩国政府的农业支持政策 8
4.3韩国农产品贸易的保护政策 8
4.3.1 技术性贸易壁垒(TBT) 8
4.3.2 反倾销措施 9
第5章 中国对韩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对策分析 10
5.1 提升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10
5.1.1提高农产品的生产质量 10
5.1.2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 10
5.1.3研发新品种 10
5.2 实施出口产品品牌战略 11
5.2.1 树立中国品牌优质、安全的形象 11
5.2.2 强化和优化出口产品的监管 11
5.2.3 加大对产品品牌的宣传及推广力度 12
5.3 加大对我国农产品的扶持力度 12
5.3.1 积极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降低单位成本 12
5.3.2 扩大政府对农用支出的范围 12
5.3.3 要加大科研资金投入 12
5.3.4 支持非农企业的发展 13
5.3.5 提高检测标准 13
5.4 主动应对贸易摩擦 13
5.4.1 建立相应的防范机制 13
5.4.2 推进建立双方协商机制 13
5.5 积极加入各类贸易组织,强化国际合作 14
结 束 语 14
参考文献 15
第1章 引言
随着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也在不断加强,农产品出口渐渐成为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发挥比较优势的重要途径。同计划经济时期农产品进出口只能用来调剂余缺的不利局面相比,此时的农产品对外贸易不仅提高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也舒缓了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压力、改善了农民的生活、优化了农业的产业结构、提高了农业的竞争力。
韩国作为我国的长期以来睦邻友好的邻邦,是我国农产品贸易的重要合作伙伴。中韩两国间的建交促使了两国双边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张,贸易合作关系也日渐亲密。特别是我国入世以来,中韩农产品贸易额从2002年的21.7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48.2亿美元,涨幅高达122%。但由于我国同韩国间农产品贸易都是以我国的顺差为主,因此韩国政府便不断采用贸易保护措施,比如实施配额外关税、对农业生产者给予高额补贴等贸易保护措施以缓解长期以来贸易逆差引起的压力,而这极大地影响了两国农产品贸易的正常稳定发展。因此,本文选择研究中韩农产品贸易的现状,通过比较优势理论分析出中韩农产品贸易的基础和制约因素,旨在提出有利于扩大中国对韩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市场份额的相关建议。
第 2 章 中国农产品对韩出口贸易的现状分析
2.1中韩两国农业发展基本状况
2.1.1中国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顷的国土面积,这包括12177.6万公顷的耕地面积,其中农业经济活动人口有50921.5万人,平均每个农业经济活动人口的耕地面积为0.3公顷,相较于其他周边国家,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是很小的。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为落后,据统计,在中国平均每千公顷耕地上拖拉机的使用量仅有7.1台,收割机仅为2.6台[10]。另外,加之近年来农村劳动力的流失,中国农产品的生产率与其他农业强国相比是相当低的。
农业生产结构中,种植业占绝对比重,畜牧业,渔业,副业和林业所占比重却很少。不过这种单一的农业结构很快在改革开放之后以粮为纲的政策作用下得到了改进。中国的农业产量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人口增长速度,这大大改善了食物的可获得性。从改革开放初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总额的61亿美元到2012年农产品对外贸易总额的1757.7亿美元,农产品贸易渐渐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实现了稳步增长和全面发展[10]。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农产品进口国和第五大农产品出口国。
2.1.2韩国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韩国182.4万公顷的耕地面积,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带、南部地区和西部平原。另外占国土面积63.5%的林地面积约有640万公顷。韩国的农业经济人口约为183.3万人,平均每个农业经济活动人口的耕地面积有0.9公顷,平均每公顷耕地上拖拉机使用量是中国的四倍为28.5台,收割机52.8台。在韩国农业结构中,70%左右为种植业,25%左右为畜牧业,但近几年来畜牧业的比重持续上升。韩国仅30%左右粮食自给率使她成为是世界主要农产品进口国,并且进口量不断攀升。同中国一样韩国也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不过,随着工业化的进程,韩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下滑。从20世纪60年代直至现在,韩国贸易基本都是逆差。
2.2中国对韩农产品出口贸易的规模
从农业发展的历史来看,中韩两国的农业在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上都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例如,韩国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国民的饮食文化,都与我国的北方地区,特别是东北地区基本相近。
但就贸易规模而言,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贸易额是远远高过韩国的,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出口农产品的价格较为低廉,农产品种类也颇为丰富。近几年来,我国农产品对韩国的出口规模更是不断拓张。2011年,中国对韩农产品出口额高达41.8亿美元,创下了历史新高,成为仅次于日本和美国的第三大中国农产品出口国。图2.1即为2007-2011年间中国对韩农产品出口的出口总额。如下所示:
图2.1 中国对韩国出口的农产品规模变化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数据库
2.3 中国农产品对韩出口的产品结构分析
据统计,2011年中国出口至韩国且排名前十的农产品依次是:淀粉在制造产出的残渣及类似残渣,未列名非醋制未冷冻蔬菜和什锦蔬菜,冷冻未列名蔬菜,尿素,糙米,糠、麸及其他残渣,黄大豆,胡萝卜和萝卜,未经处理的谷类植物的茎、秆和谷壳,未列名冻鱼[2]。另外在2011年中国对韩出口的农产品中出口量增幅较大的分别是:油子,谷物,蔬菜和水产品。具体数据见下表。
表2.1 2011年中国对韩农产品出口中增幅较大产品种类
品种 出口额(亿美元) 同比增长 出口量(万吨) 同比增长
谷物 2.1 34.40% 26.8 17.40%
水产品 15.9 19.40% 50.2 11.70%
蔬菜 8.2 15.10% 93.7 14.10%
油子 2.5 39.10% 20.1 39.30%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数据库
由上可知,近年来中国出口至韩国的农产品结构主要是由谷物、水产品、蔬菜、油子等这些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组成[2]。
从战略的角度来看,韩国对谷物类,水产品的需求十分旺盛。其对玉米、小麦、大豆、棉花、食糖和水产品的进口总额都跻身于世界前十,虽然中国对韩出口的玉米量相当可观(每年韩国都要从中国和美国进口将近10亿美元的饲料用玉米,近几年从中国进口的数量明显超过了从美国进口的数量),但其他谷物类产品诸如大豆、小麦的出口量则相当有限。
第 3 章 中国农产品对韩出口贸易的比较优势分析
3.1 比较优势理论概述
比较优势理论主要由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以及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H-O理论)构成的[3]。
3.1.1 比较成本学说
比较成本学说,又称为比较利益理论,是指通过预先设定各种生产地区、各种厂商、各种气候、各种流通领域等参数后的成本进行比较[3]。李嘉图认为,将生产成本的相对差距进行自由贸易和国际分工,会对交换和分工的双方都有好处[3]。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只要能生产出成本低廉的商品,就可以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并给贸易双方带来好处。
3.1.2 H-O理论
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简称赫俄理论,该理论将要素的分布作为研究基石,注重研究各国家或地域间各个要素与商品的生产函数对贸易产生的决定性作用,即一个国家用其相对密集要素生产那些用于出口的物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要素所密集生产的物品[3]。
3.2中韩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分析
由于一国所用的生产要素的供给情况将影响使用该要素的商品其相对价格,因此要素禀赋是比较优势的一个重要来源。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比较来分析中国农产品和韩国农产品各自的比较优势:
3.2.1 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禀赋
我国虽然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料,例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石油资源和煤炭资源,但大部分自然资源的人均拥有量是低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平均水准,并且许多都属于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同时,我国的劳动力规模庞大,约占世界劳力总数的29%,但真正可贵的专业人才却寥寥无几,绝大多数劳动力还是处于有文化而非专业或者仅仅是有文化的劳动群体。因此,上述条件决定了我国现阶段农产品的比较优势是通过利用非专业化人才而取得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
但韩国不同,韩国总体上属于地狭人稠、精耕细作、农业经营不成规模的传统农业国家。不过,现今的韩国是一个现代化工业国家,其农业现行生产模式早已发生变革,从过去的传统农业一跃成为现在的机械化农业和现代化农业,因此韩国的农产品比较优势在于生产技术含量高的产品。
3.2.2农业科技水平
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农业科技开发还处于初级水平,农业科技投入一直比较微薄,且长速缓慢,其增长速度不但小于农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而且也小于其他非农产业的科技投入增长速度。因此总的来说,我国还尚未形成一套与农业科技开发相关的保障、激励与保护机制。所以我国在农业科技这方面的比较优势还是相对薄弱的。
从韩国的情况来看,韩国十分重视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早在1998年韩国的农业经费投入就己经达到130亿美元,远远高于我国当时投入的水平。之后韩国农业科研开发费用也居高不下且主要用于开发高品质农产品、绿色农业技术科研、生物技术科研、产业化科技。从上可以看出,韩国在农业科技上保持一定比较优势。
3.2.3 政府的参与
为了保护国家安全、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我国虽然在WTO规则下对农产品贸易方面陆续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形成了一定的比较优势,但这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其保护力度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今后必须在WTO规则下不断地完善农业保护政策。
相对来讲,韩国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及支持范围都远远高于我国,政府对农业的扶持不仅行之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对于农业和工业、城市和乡村的全面均衡发展更是起到关键作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73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