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附件)【字数:11213】

摘 要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短短数年就成长为全世界第二大的经济强国,但是太快的经济发展却也引发了不少的问题,我这篇文章就由此来讨论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问题。若我国经济要健康平稳的发展,我国不可避免的要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问题。由于我国的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给我国带来了不少的影响,虽然有利有弊,但还是或多或少的使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健康,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外,我国由于巨大的贸易顺差导致在与其他国家的贸易中处于弱势。由此可见,解决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问题刻不容缓。想要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问题,我们必须要先知道引起这个现象的原因,我认为原因可能不仅仅是国内引发的,如今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世界的发展也会对我国的国际收支产生影响,由此展开,在国内外找取原因,并根据原因来提出切实可行的法案。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文献综述 1
第二章 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 3
2.1经常项目 3
2.2资本与金融账户 4
第三章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影响 5
3.1有利影响 5
3.2不利影响 6
第四章 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 8
4.1我国的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 8
4.2我国的金融市场不发达 8
4.3我国的内需不足 9
4.4我国实施鼓励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 9
4.5我国实施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 10
4.6国际产业分工的变化 10
4.7我国的流动性过剩 10
4.8发达国家对我国进口商品限制 11
第五章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对策 12
5.1改变我国出口偏向型的贸易政策 12
5.2鼓励我国国内企业走出去 12
5.3严格的审查引进的FDI的质量 13
5.4拉动我国内需,扩展我国投资渠道 13
5.4调整人民币汇率 14
5.6加大打击国际热钱的流入 14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1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6.1 结论 15
6.2 启示 15
结束语 16
参考文献 17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虽然我国处在经济发展的阶段,但国际收支失衡问题却一直难以解决,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国际国际收支情况除了几年外都处于失衡状态,中央十分关注这个问题。在2007年国际金融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再一次的提出国际收支不平衡是金融领域的主要矛盾之一。胡锦涛书记也在“十七大”中提出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来解决或者改善国际收支失衡问题。
入世以来,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强,全球经济失衡让的中国的经济经济结构产生了巨大影响。我国的国际收支不平衡主要体现在经常项目顺差,资本项目顺差的不断扩大。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处于稳步发展阶段,政治稳定,经济发达,劳动力成本不高,吸引了许多外商对我国投资,投资金额多年来占发展中国家首位,但这样的情况使我国处于长时间的经常项目顺差,让得我国与外国之间的贸易之间产生了许多摩擦和冲突。
研究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我国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以此来使我国的经济更加顺利的发展,国力越来越强盛,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让我国在与其他国家的交易中减少摩擦,促进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
1.2文献综述
我国学者们对于国际收支不平衡原因的分析大多是从国内原因来分析的,我国大多数学者认为我国的对外政策及我国的居民消费是我国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1.2.1国内因素
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绝大多数都是从我国的外贸政策来分析的,我国国内的学者大多数认为的原因大致相同。谢可(2010)[1]认为其原因是我国的居民储蓄率过高,且我国的金融市场不够发达,内在需求严重不足,加上我国长期实施鼓励吸引外资以及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认为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国际因素是国际间产业分工的变化,全球过剩流动性的出入以及发达国家对中国进口商品的限制。王思蔚(2007)[2]认为致使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是经济结构不合理,抑制了我国的消费增长,政策推动居民储蓄持续上升,投资融资体质的不发达抑制了我国的民间投资,扩大了我国储蓄投资差额,贸易条件的不断恶化抑制了居民消费和投资的扩大,政策性因素也对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产生影响,我国实现的优惠政策吸引外商对我国的直接投资大量流入,汇率因素导致短期资本流入增加,资本流渠道狭窄。常星,兰力彪(2008)[3]认为我国国际收支现状形成的根源是内需不足,主要表现在储蓄过剩,资金闲置以及资金利用率低等现象,资源的利用不合理,相关政策的不足,国内金融市场发展滞后也对其有影响。韩骏(2011)[4]认为国家长期实施“出口导向”战略,外贸出口增长强劲,政府一直推行优惠政策来吸引外资在国内投资,巨量外资流入中国,大量国际“热钱”逐利流入,加剧了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余永定(2014)[5]认为国际收支不平衡是由一系列复杂因素造成的,这些因素涉及宏观经济政策也涉及贸易政策,既涉及国内制度也涉及国际体系,既涉及政府政策也涉及居民和企业行为。钱葭菱(2011)[6]认为是经济全球化,消费和出口与投资的比例不平衡以及有关特殊的经济政策都影响着国际收支平衡
1.2.2对策分析
韩骏(2011)[7]认为慢慢改变“出口导向”战略,实施推行“进出平衡”的外贸政策,取消超国民待遇的引进外资政策,注重和提升引资质量,减少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外资,加大打击国际“热钱”的力度,遏制“热钱”的流入,积极推进汇率改革,充分发挥汇率的杠杆作用,珍惜国家外汇的储备资产,采用多个政策来化解储备风险,转变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和扩大内需,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问题。谢可(2010)[8]认为我国需要改变出口偏向型的贸易政策,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严格审查FDI的质量,拉动内需,扩展投资渠道,调整人民币汇率,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花磊(2017)[9]认为通过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率引导资金流出入,通过境内,通过外利率变化引导资金流出流入,预收预付贷款的额度与期限调整,创建人民币跨境流通的渠道,建立操作平台。钱葭菱(2011)[10]认为要标本兼治,尽可能的扩大我国政府的各种对外贷款规模,以多种方式将我们的外汇储备用足用好,鼓励和支持有关企业到海外投资,将强对进出口贸易中收付业务的管理,健全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
总的来说大部分学者认为我国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以及我国的对外政策致使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认为我国需要完善政策,要能利用汇率这一块来调整。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7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