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轨道交通ppp模式研究(附件)【字数:13059】

摘 要 在现代化交通中,城市轨道交通拥有着快捷、便利、定时定点和运输量大等优点,深受人们喜爱。建设有效的轨道交通网络有利于城市更好地运行,不仅使人们的出行更为方便,也可以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政府对建设轨道交通给予了大力肯定和支持。 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人口数量迅速增加,交通拥挤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城市轨道交通可以减轻地上交通的压力,优势存在于诸多方面。但发展建设城市轨道交通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PPP模式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本文以南京市的轨道交通建设PPP模式为案例,研究PPP模式在建设过程中的应用。首先阐述本文的写作背景和意义;然后给出PPP模式的定义,描述我国PPP模式发展现状;接着从多个角度分析PPP模式运行机制;再以南京市的案例为基础对实际发展中存在的风险分担机制、收益分配模式等进行深入研究;最后,探讨南京市在轨道交通建设中采取PPP模式的合理性,并提出相应解决困难的对策或建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Key words: PPP mode; Urban rail transit; Applied research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引言 1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2文献综述 2
1.3研究内容和方法 3
第二章 城市轨道交通PPP模式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分析 4
2.1 PPP模式的定义 4
2.2 城市轨道交通PPP模式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分析 4
第三章 南京城市轨道交通PPP模式的运行机制问题分析 6
3.1南京城市轨道交通PPP模式PEST分析 6
第四章 南京城市轨道交通PPP模式的案例分析 8
4.1实际背景 8
4.2案例介绍 8
4.3 PPP项目的经营管理 9
4.4 PPP模式的SWOT分析 10
4.5 PPP项目的风险分担和收益分配 11
第五章 南京城市轨道交通PPP模式应用困难及对策 13
5.1南京城市轨道交通PPP模式应用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困难 13
5.2南京城市轨道交通PPP模式应用的对策 14
结束语 16
致 谢 17
参考文献 18
第一章 引言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在现代化交通中,城市轨道交通拥有着快捷、便利、定时定点和运输量大等优点,深受人们喜爱。建设有效的轨道交通网络有利于城市更好地运行,不仅使人们的出行更为方便,也可以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政府对建设轨道交通给予了大力肯定和支持。然而,城市轨道交通庞大的建设量带来了巨大的耗资,并且建设轨道中运用的技术包含的科技含量较高,导致造价高昂,作为主持的政府部门,仅仅依靠财政收入来支撑这项支出很不容易。在现实中,导致轨道交通工期延误进而开展受阻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资金的缺乏,单一的融资形式严重制约了我国轨道交通的稳健发展。
在时代发展的步伐下,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PPP模式(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为人们所创造,简而言之,这是一种“公私合作模式”,让政府和民间资本可以通力合作。最早在英国出现PFI模式,这被认作是PPP模式的雏形,经历了实践证明了其可行性后,PPP模式开始迅速发展,在很多国家得到了认可和应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以后,PPP模式在我国得到了试行。2014年以来由于财政部的推动,我国的PPP模式发展势头迅猛,此模式没有局限在微观项目的操作,而是成为了宏观机制的重大动作。国务院于2014年11月出台的《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保障了PPP模式的健康发展;为了更加深入研究和运用好PPP模式,财政部和发改委后陆续出台了相关指导办法,试点工作被有效展开,我国在经验与教训的总结中,逐渐探索PPP模式的可行性。此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因为PPP模式的良好发展呈现出新的局面,资金不足的问题有了较好的解决措施,因此,研究PPP模式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意义深远。
1.1.2研究意义
PPP模式在我国学术界并不是一个陌生概念,但其界定范围不够清晰。有人认为PPP模式就是所有社会与私人资本合作的模式;有人说PPP模式其实就是BOT模式。本文在查询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总结给出了PPP模式的狭义解释,概括分析了其运行机制,此外,本文就PPP模式适不适用于及怎样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作出探讨,为PPP模式被应用于轨道交通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在另一方面也是一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上的积极探索。
交通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而作为新兴的公交形式,轨道交通拥有诸多优势,比如快速安全、准时准点、运输量大等,不仅可以很好地缓解地面交通拥堵的问题,还可以顺势带动区域内经济的发展。在城市轨道交通实际发展过程中,建设期的资金问题是一大困难,PPP模式却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PPP模式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早已被应用于轨道交通建设,在我国,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资本被引入到轨道交通建设中来的尝试初现雏形,比如说BOT模式、TOT模式,但PPP模式的概念没有得到正式引入。研究好PPP模式,将其正确引入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带来的好处可以说显而易见,比如说: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吸收社会资本,发挥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促使竞争更为激烈,有利于项目建设效率和交通服务水平的提高;促使政府职能转变,使其由主持者变为监督及合作者,让整个秩序更为合理;促使项目风险合理分散等。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关于PPP模式的理论研究尚未成熟,实践应用也没有得到普及,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PPP模式如何良好应用需要更为深入地研究探讨。
1.2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城市轨道交通是举足轻重的一个组成部分,发展中遇到了资金短缺问题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需求,国外学者着手研究新的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
R.Glendinning(2007)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行调研,论述了其准公共物品性、准经营性、可销售性、正外部性等特征。Demirag,M.Dubnick(2014)在认同该观点的情况下,还做了进一步研究,提出在轨道交通建设中引入PPP模式有利于量化区分轨道交通建设的公益性部分以及盈利性部分,进而更好地获得经济效益与公益职能的平衡。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7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