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区秦岭北麓生态旅游现状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附件)
摘 要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的新兴的旅游形式,也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业。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业,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从21世纪起全球都在大力发展旅游业,我国也是不甘落后相继出台各类相关政策来鼓励支持发展旅游业。西安作为六朝古都,发展起人文旅游有着绝对的优势,同样位于八百里秦川的西安发展生态旅游同样有着吸引人的优势。旅游业的发展壮大迅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给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但各种隐患问题也随之浮现出来。秦岭北麓在紧锣密鼓的发展旅游时忽略了旅游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旅游业发展越迅速其给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越不可忽略。本文从秦岭北麓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着笔,分析研究了秦岭北麓发展生态旅游面临的问题及今后如何可持续长久的发展,为环境保护西安地区经济长久增长做出可参考意见。
目 录
1绪 论 1
1.1研究的背景 1
1.2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
1.2.1选题目的 1
1.2.2选题意义 2
1.3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1.3.1国外研究现状 3
1.3.2国内研究现状 4
1.4主要研究方法 6
2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概述 7
2.1生态旅游含义 7
2.2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7
2.3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8
3长安区秦岭北麓生态旅游的现状分析 9
3.1旅游资源的特色及消费方式 9
3.2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 10
3.3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度 10
3.4秦岭北麓生态旅游对市场的定位 11
4长安区秦岭北麓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2
4.1旅游要素配置不健全 12
4.2游客对生态旅游资源的影响 13
4.3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破坏率高 13
4.4品牌树立和宣传力度不够 14
4.5区域联系较弱 14
5长安区秦岭北麓生态旅游可持续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15
5.1加强基础设施和服务的建设 15
5.2加强景区管理制度、提高游客素质 15
5.3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16
5.4打造生态旅游整体化、品牌化 17
5.5加强区域间的联系 18
6结论 19
参考文献 20
致 谢 21
1绪 论
1.1研究的背景
发展旅游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给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这已经在全球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得到证实。因此旅游业良好发展其带来的经济增长是一系列的。秦岭北麓生态旅游带动了周边农家乐、民俗风情体验园的良好发展,使农民的经济收入不再局限于种地,给当地经济增长带来新的生机。同时生态旅游的发展也促进了长安区的商业消费,又为当地经济增长添加了活力;在生态旅游不断发展的状态下为了满足游客的软件、硬件需求,就带动了其它的相关产业的发展,而相关产业发展壮大就意味增加就业机会,扩大当地产业,这为长安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会带来环境的破坏,同时有企业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在秦岭北麓旅游带,一些房地产开发、矿产资源和景区开发项目,未经审批和环境影响评价即开工建设,违规乱建现象比较严重,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城镇乡村普遍缺少环境保护设施,生活垃圾随意堆放,造成环境污染。毁林开荒、盗砍林木、偷猎珍稀动物、采挖药材等常有发生。一些景区没有统一的管理协调机构和长远规划,管理无序现象突出。导致村民乱建房屋,随意摆摊设点,放牧和坟地烧纸,乃至引发火灾。在环山路沿乱建农家乐、娱乐场、开挖鱼塘和沙石场的现象屡见不鲜。加上有不少自助旅游者,随意深入山区探险观光,引发森林火灾。上述情况,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也影响了旅游带的整体景观和形象。
1.2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1选题目的
西安地处于关中平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也发展迅猛。西安旅游业紧跟潮流,已经成为促进为西安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而长安区作为西安市的“南大门”,历史悠久文化积淀非常深厚,同时由于长安区南依秦岭北麓,北眺渭水,物华天宝,风光隽秀,是关中著名的风景名胜旅游区。作为长安区六大核心增长之一,秦岭北麓休闲旅游带将充分发挥秦岭北麓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随着长安区旅游业快速增长的同时,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产品创新、资源保护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有必要对该地区的生态旅游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研究。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口基数的大量增长,人们赋予环境的负担也越来越重,旅游与环境的矛盾也突出。因此,通过对秦岭北麓生态旅游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可以对当地的经济的发展起到建议作用,进一步寻求和掌握关于秦岭北麓生态环境的健康和安全、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经济建设之间和谐发展。
1.2.2选题意义
旅游资源是旅游目的地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也是确保旅游开发成功的必要条件。长安区南部位于秦岭北麓,可以划分到秦岭自然生态版块,陕西省旅游业发展规划为长安区秦岭北麓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在加快经济建设过程中,如何处理经济发展、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之间的关系,既能挺高秦岭北麓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其生态环境,又能促进长安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和谐发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此进行研究将对促进长安区秦岭北麓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可以寻求和掌握关于秦岭北麓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经济建设和谐发展的途径。
1.3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按照全国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的要求,九十年代经济发展是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努力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目标。1993年国务院转发了《国家旅游局关于积极发展国内旅游的意见》的文件,从“不支、不提倡、不反对”的“三不”方针到“因地制宜、积极引导、稳步发展”到今天的“积极发展”的转变,我国的国内旅游业将愈来愈受重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带薪假期的普遍实行,旅游条件的改观,国际旅游业的深入开展对国内旅游业的影响,人民的旅游热情将进一步焕发。本世纪末我国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是: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前景广阔,需求潜力大,我国的国内旅游将维持高速稳定增长的局面,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过渡。国内旅游的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将进一步的发展,基本上符合国内旅游的发展步伐。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与环境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浮现,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旅游业在发展时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1.3.1国外研究现状
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牧场管理和野生动物管理的研究中提出了Carrying 的概念指的是一块土地单元能够承受的畜牧数量。旅游环境承载力最初意义的典型概括着Mathieson和Wall将其定义为:在自然环境没有出现不可接受的变化和游客体验质量没有出现不可接受的降低的情况下,使用一个景点的游客数量最大值。McIntyre提出在没有引起对资源的负面影响、减少游客满意度、对该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构成威胁的情况下,对一个给定地区的最大使用水平。
目 录
1绪 论 1
1.1研究的背景 1
1.2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
1.2.1选题目的 1
1.2.2选题意义 2
1.3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1.3.1国外研究现状 3
1.3.2国内研究现状 4
1.4主要研究方法 6
2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概述 7
2.1生态旅游含义 7
2.2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7
2.3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8
3长安区秦岭北麓生态旅游的现状分析 9
3.1旅游资源的特色及消费方式 9
3.2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 10
3.3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度 10
3.4秦岭北麓生态旅游对市场的定位 11
4长安区秦岭北麓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2
4.1旅游要素配置不健全 12
4.2游客对生态旅游资源的影响 13
4.3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破坏率高 13
4.4品牌树立和宣传力度不够 14
4.5区域联系较弱 14
5长安区秦岭北麓生态旅游可持续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15
5.1加强基础设施和服务的建设 15
5.2加强景区管理制度、提高游客素质 15
5.3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16
5.4打造生态旅游整体化、品牌化 17
5.5加强区域间的联系 18
6结论 19
参考文献 20
致 谢 21
1绪 论
1.1研究的背景
发展旅游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给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这已经在全球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得到证实。因此旅游业良好发展其带来的经济增长是一系列的。秦岭北麓生态旅游带动了周边农家乐、民俗风情体验园的良好发展,使农民的经济收入不再局限于种地,给当地经济增长带来新的生机。同时生态旅游的发展也促进了长安区的商业消费,又为当地经济增长添加了活力;在生态旅游不断发展的状态下为了满足游客的软件、硬件需求,就带动了其它的相关产业的发展,而相关产业发展壮大就意味增加就业机会,扩大当地产业,这为长安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会带来环境的破坏,同时有企业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在秦岭北麓旅游带,一些房地产开发、矿产资源和景区开发项目,未经审批和环境影响评价即开工建设,违规乱建现象比较严重,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城镇乡村普遍缺少环境保护设施,生活垃圾随意堆放,造成环境污染。毁林开荒、盗砍林木、偷猎珍稀动物、采挖药材等常有发生。一些景区没有统一的管理协调机构和长远规划,管理无序现象突出。导致村民乱建房屋,随意摆摊设点,放牧和坟地烧纸,乃至引发火灾。在环山路沿乱建农家乐、娱乐场、开挖鱼塘和沙石场的现象屡见不鲜。加上有不少自助旅游者,随意深入山区探险观光,引发森林火灾。上述情况,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也影响了旅游带的整体景观和形象。
1.2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1选题目的
西安地处于关中平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也发展迅猛。西安旅游业紧跟潮流,已经成为促进为西安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而长安区作为西安市的“南大门”,历史悠久文化积淀非常深厚,同时由于长安区南依秦岭北麓,北眺渭水,物华天宝,风光隽秀,是关中著名的风景名胜旅游区。作为长安区六大核心增长之一,秦岭北麓休闲旅游带将充分发挥秦岭北麓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随着长安区旅游业快速增长的同时,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产品创新、资源保护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有必要对该地区的生态旅游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研究。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口基数的大量增长,人们赋予环境的负担也越来越重,旅游与环境的矛盾也突出。因此,通过对秦岭北麓生态旅游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可以对当地的经济的发展起到建议作用,进一步寻求和掌握关于秦岭北麓生态环境的健康和安全、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经济建设之间和谐发展。
1.2.2选题意义
旅游资源是旅游目的地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也是确保旅游开发成功的必要条件。长安区南部位于秦岭北麓,可以划分到秦岭自然生态版块,陕西省旅游业发展规划为长安区秦岭北麓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在加快经济建设过程中,如何处理经济发展、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之间的关系,既能挺高秦岭北麓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其生态环境,又能促进长安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和谐发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此进行研究将对促进长安区秦岭北麓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可以寻求和掌握关于秦岭北麓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经济建设和谐发展的途径。
1.3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按照全国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的要求,九十年代经济发展是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努力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目标。1993年国务院转发了《国家旅游局关于积极发展国内旅游的意见》的文件,从“不支、不提倡、不反对”的“三不”方针到“因地制宜、积极引导、稳步发展”到今天的“积极发展”的转变,我国的国内旅游业将愈来愈受重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带薪假期的普遍实行,旅游条件的改观,国际旅游业的深入开展对国内旅游业的影响,人民的旅游热情将进一步焕发。本世纪末我国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是: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前景广阔,需求潜力大,我国的国内旅游将维持高速稳定增长的局面,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过渡。国内旅游的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将进一步的发展,基本上符合国内旅游的发展步伐。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与环境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浮现,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旅游业在发展时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1.3.1国外研究现状
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牧场管理和野生动物管理的研究中提出了Carrying 的概念指的是一块土地单元能够承受的畜牧数量。旅游环境承载力最初意义的典型概括着Mathieson和Wall将其定义为:在自然环境没有出现不可接受的变化和游客体验质量没有出现不可接受的降低的情况下,使用一个景点的游客数量最大值。McIntyre提出在没有引起对资源的负面影响、减少游客满意度、对该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构成威胁的情况下,对一个给定地区的最大使用水平。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