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安县新农村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附件)
摘 要建设新农村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教育环境交通等发展现状是我国农村地区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性因素,但是目前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现状存在很多问题造成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因而解决新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势在必行。基于此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本文试图指出镇安县新农村发展现状所存在的问题以及镇安县新农村建设的相关对策,总结出镇安县新农村建设发展存在问题的一些具体表现,并且从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教育、道路建设以及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修建及使用等几个方面分析镇安县新农村发展现状所存在的不足原因,从而针对这些原因提出相对应的具体解决措施,以达到提高新农村建设美好发展的目的。
目录
1绪论 6
1.1研究背景 6
1.2 研究意义 7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7
1.3.1国外研究现状 8
1.3.2国内研究现状 8
1.4 论文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9
1.4.1 主要研究内容 9
1.4.2 主要研究方法 9
2.新农村概念及理论基础 10
2.1新农村 10
2.1.1新农村的概念 10
2.1.2新农村的特征 10
2.2城乡发展理论 11
3.镇安县新农村建设发展现状 12
3.1镇安县新农村基本建设 12
3.2 镇安县新农村道路建设现状 12
3.3镇安县新农村用水现状 12
3.4镇安县新农村文化教育现状 13
4.镇安县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15
4.1道路交通设施差 15
4.1.1班车少,出行不便 15
4.1.2路况不好,路面窄 15
4.2水设施建设不完善 15
4.2.1供水设施建设落后 15
4.2.2缺乏净水设施建设 16
4.3老人、留守儿童居多,制约新农村建设 16
4.4居民文化水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平不高,教育设施建设不完善 16
4.4.1农村教育设施差 16
4.4.2居民就业率差 17
5.镇安县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对策 18
5.1加大交通道路设施建设 18
5.1.1政府加大投资力度 18
5.1.2实行公交化运营 18
5.2政府投入资金,解决饮水隐患 19
5.3鼓励青年回家自主创业 19
5.4完善教育设施,提高居民文化水平 19
5.4.1投资修建幼儿园 19
5.4.2丰富农村业余文化生活 20
6. 总结 21
参考文献 22
1绪论
1.1研究背景
镇安县地处秦岭南麓,总面积3487平方公里,总人口29.5万人,下辖25个乡镇,205个行政村,是个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的山区县。近年来,镇安新农村发展速度很快,特别是西康铁路和柞小高速通车后,镇安县新农村建设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交通条件的改善,大大加快了新农村发展的步伐,也大大加快了镇安县经济社会发展步伐。镇安县由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已逐渐成为区域的中心城镇,外来人口不断扩张,城镇总人口持续增加。因此,为了满足更多人的居住需求,建筑密度、总建设量不断扩大,给原本用地十分局促的山地城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瓶颈,以及种种交通、停车等基础设施配套问题。基于此,本文通过讨论城市发展从摊大饼式到拉高城市高度的两种模式,来提升环境质量,以及通过空间管制、奖罚机制的建立、建筑底层架空等方式,来达到镇安县城未来的健康发展,成为适合人居的理想山水居住城市。
1.2 研究意义
(1) 新农村建设为农民生活提供保障
随着农村大量农民出门打工,家里老人小孩成为了他们心病,新农村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推广,幼儿园的建立为好多外出务工人员减少了担心,孩子有人照顾,老人生病了也有了保障,新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农民生活提供保障,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2)新农村建设对镇安县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城市生活的枯燥加深了人们对农村田园生活的向往,因此新农村建设让人们有了城市乡村的体验,随着新农村建设设施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人们来农村避暑游玩,吃农家菜,额外为农民带了经济收入,也带动了镇安县的经济发展,新农村越来越成为镇安县经济发展重要的角色。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建设新农村,实现农业的发展,可以说是每个国家在实现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能否处理好工、农业之间的关系,能否实现城乡的平衡发展,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现代化的实现程度及社会的稳定。为此,我们国家在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任务,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也就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学术界及相关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者纷纷发表研究成果,可谓硕果累累。
1.3.1国外研究现状
农村建设是每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经阶段,在国外农村建设一般被称为“乡村发展",或“乡村建设"。国外学者也都意识到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农业的重要作用,必须处理好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发展之间的关系。
舒尔兹的城乡发展理论中认为发达国家乡村建设的过程通常是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行的。美国经济学家舒尔兹,其著名的论著《经济增长与农业》,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就意识到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在他看来,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农业的发展对整个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和工业对国家的发展同样重要。
丹尼森和乔根森也是美国的经济学家,是新古典学派的代表。他们认为,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会有大量的劳动力从农村涌向城市,很多农民会去从事非农行业的工作,耕作的农民少了,农产品的数量就会减少,最终致使农产品的价格上涨。价格上涨又会吸引大量的劳动力回到农村,而工业要想留住这些劳动力就要提高工资,这样一来,工业的成本增加了,利润减少了,阻碍了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可见,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1.3.2国内研究现状
韩松(2012)认为:新农村建设中的农地流转和土地利用,要尊重农民的权利和意愿。在农地流转中要节制资本,将资本下乡和合作社限定在为农民和农业生产服务的领域内。防止资本对农民土地的兼并导致农民失业破产。凡勇昆(2013)指出:新农村建设对农村教育布局调整政策的提出和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合村并居作为新农村建设中新型的农村布局形式,对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王震(2010)在2002年、2004年和2006年微观调查数据基础上,评估了包括税费减免、种粮直补和新农合参合补贴在内的新农村建设收入再分配政策对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状况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这些收入再分配政策已经开始表现出改善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状况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趋势。陈鹏(2010) 通过对相关政策方针的理解,认为相对于以村庄整治为重点的传统模式,基于城乡统筹的新农村建设更加符合政策宗旨和实际需求,而县域则是进行相关实践的最佳地域单元。孔辉 (2015)新农村建设一直是我们党和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共同关心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进行新农村建设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目录
1绪论 6
1.1研究背景 6
1.2 研究意义 7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7
1.3.1国外研究现状 8
1.3.2国内研究现状 8
1.4 论文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9
1.4.1 主要研究内容 9
1.4.2 主要研究方法 9
2.新农村概念及理论基础 10
2.1新农村 10
2.1.1新农村的概念 10
2.1.2新农村的特征 10
2.2城乡发展理论 11
3.镇安县新农村建设发展现状 12
3.1镇安县新农村基本建设 12
3.2 镇安县新农村道路建设现状 12
3.3镇安县新农村用水现状 12
3.4镇安县新农村文化教育现状 13
4.镇安县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15
4.1道路交通设施差 15
4.1.1班车少,出行不便 15
4.1.2路况不好,路面窄 15
4.2水设施建设不完善 15
4.2.1供水设施建设落后 15
4.2.2缺乏净水设施建设 16
4.3老人、留守儿童居多,制约新农村建设 16
4.4居民文化水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平不高,教育设施建设不完善 16
4.4.1农村教育设施差 16
4.4.2居民就业率差 17
5.镇安县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对策 18
5.1加大交通道路设施建设 18
5.1.1政府加大投资力度 18
5.1.2实行公交化运营 18
5.2政府投入资金,解决饮水隐患 19
5.3鼓励青年回家自主创业 19
5.4完善教育设施,提高居民文化水平 19
5.4.1投资修建幼儿园 19
5.4.2丰富农村业余文化生活 20
6. 总结 21
参考文献 22
1绪论
1.1研究背景
镇安县地处秦岭南麓,总面积3487平方公里,总人口29.5万人,下辖25个乡镇,205个行政村,是个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的山区县。近年来,镇安新农村发展速度很快,特别是西康铁路和柞小高速通车后,镇安县新农村建设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交通条件的改善,大大加快了新农村发展的步伐,也大大加快了镇安县经济社会发展步伐。镇安县由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已逐渐成为区域的中心城镇,外来人口不断扩张,城镇总人口持续增加。因此,为了满足更多人的居住需求,建筑密度、总建设量不断扩大,给原本用地十分局促的山地城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瓶颈,以及种种交通、停车等基础设施配套问题。基于此,本文通过讨论城市发展从摊大饼式到拉高城市高度的两种模式,来提升环境质量,以及通过空间管制、奖罚机制的建立、建筑底层架空等方式,来达到镇安县城未来的健康发展,成为适合人居的理想山水居住城市。
1.2 研究意义
(1) 新农村建设为农民生活提供保障
随着农村大量农民出门打工,家里老人小孩成为了他们心病,新农村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推广,幼儿园的建立为好多外出务工人员减少了担心,孩子有人照顾,老人生病了也有了保障,新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农民生活提供保障,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2)新农村建设对镇安县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城市生活的枯燥加深了人们对农村田园生活的向往,因此新农村建设让人们有了城市乡村的体验,随着新农村建设设施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人们来农村避暑游玩,吃农家菜,额外为农民带了经济收入,也带动了镇安县的经济发展,新农村越来越成为镇安县经济发展重要的角色。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建设新农村,实现农业的发展,可以说是每个国家在实现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能否处理好工、农业之间的关系,能否实现城乡的平衡发展,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现代化的实现程度及社会的稳定。为此,我们国家在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任务,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也就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学术界及相关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者纷纷发表研究成果,可谓硕果累累。
1.3.1国外研究现状
农村建设是每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经阶段,在国外农村建设一般被称为“乡村发展",或“乡村建设"。国外学者也都意识到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农业的重要作用,必须处理好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发展之间的关系。
舒尔兹的城乡发展理论中认为发达国家乡村建设的过程通常是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行的。美国经济学家舒尔兹,其著名的论著《经济增长与农业》,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就意识到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在他看来,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农业的发展对整个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和工业对国家的发展同样重要。
丹尼森和乔根森也是美国的经济学家,是新古典学派的代表。他们认为,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会有大量的劳动力从农村涌向城市,很多农民会去从事非农行业的工作,耕作的农民少了,农产品的数量就会减少,最终致使农产品的价格上涨。价格上涨又会吸引大量的劳动力回到农村,而工业要想留住这些劳动力就要提高工资,这样一来,工业的成本增加了,利润减少了,阻碍了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可见,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1.3.2国内研究现状
韩松(2012)认为:新农村建设中的农地流转和土地利用,要尊重农民的权利和意愿。在农地流转中要节制资本,将资本下乡和合作社限定在为农民和农业生产服务的领域内。防止资本对农民土地的兼并导致农民失业破产。凡勇昆(2013)指出:新农村建设对农村教育布局调整政策的提出和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合村并居作为新农村建设中新型的农村布局形式,对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王震(2010)在2002年、2004年和2006年微观调查数据基础上,评估了包括税费减免、种粮直补和新农合参合补贴在内的新农村建设收入再分配政策对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状况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这些收入再分配政策已经开始表现出改善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状况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趋势。陈鹏(2010) 通过对相关政策方针的理解,认为相对于以村庄整治为重点的传统模式,基于城乡统筹的新农村建设更加符合政策宗旨和实际需求,而县域则是进行相关实践的最佳地域单元。孔辉 (2015)新农村建设一直是我们党和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共同关心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进行新农村建设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