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营镇皮毛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附件)

摘 要大营镇隶属于河北省枣强县,是一座有名的历史古镇,因为这里是中国皮毛工艺的起源地,因此被世人称为 “皮革之乡”。这里的皮毛产业是大营镇的经济命脉,同时也深刻影响着周围的地区经济发展。由于其产业有独特优势而备受国内、世界各地皮毛客商的青睐。企业的发展壮大,对资源整合的有效利用,必定会逐渐形成产业规模。而通过对整个产业链升级和产业化深度发展,将不但弥补了产业链中的单个单位的不足,同时也加强了对每个单位统一管理,进而提升总体的市场竞争力和地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剖析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 本文通过分析大营镇皮毛产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发展所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运用实地调研和相关文献理论研究等方法,分析了大营皮毛产业所具备的发展优势以及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提出了合理的、可实施性的建议。全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大营镇皮毛产业的现状,本部分主要写的是大营镇与大营镇皮毛产业发展的现实状况,主要包括销售市场、企业数量、从业人员、产业链条以及国家政策;第二部分大营镇皮毛产业存在的问题,本部分主要写大营镇皮毛产业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持续发展性产、产业集群效率低以及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第三部分是大营镇皮毛产业发展对策研究,本部分主要是为大营皮毛产业提出两方面的建设性意见,一是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二是发挥好大营镇皮毛产业的集群效应。本文分别从几个不同侧面、不同的角度分析总结,提出建设性可实施的具体方案。最后,本文通过运用创新思维,为产业灌输新鲜的血液,进一步推进大营镇皮毛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进程。关 键 词大营镇;皮毛产业;产业集群;自主品牌 AbstractDaying Town locating in Hengshui City of Hebei Province is famous for leather , witch has thousands of years of fur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Since th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Chinas overall economic strength is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growing. To lay a solid economic foundation for the rapid rise of fur industry.Enterprise’s development and growth, integration and effective use of resources, this will gradually to form scale industries. The whole industrial chain hrough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the depth of the development will not only make up a single unit chain deficiencies, but also to strengthen the unified management of a single unit, thus improving the overall competitiveness and market position combine. Theory and practice, in-depth analysis of enterpris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space. This paper analyze the DaYing of the fur industry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quo and facing challenges and problems. I use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and data, and the related theory, I analyzed respectively DaYing Town fur industry facing the challenge and opportunity, and puts forward some practical suggestions. This article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DaYing Town fur industry, DaYing Town fur industry adhere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dependent brands. I respectively from several different aspects, different angle analyze and summarize, and put forward the concrete scheme of constructive can be implemented. At last, I use innovative thinking, these thought infusion of fresh blood for industry, it can further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DaYing Town fur industry cluster development.Keywords: DaYing Town; Fur industrial, Industry cluster, The independent brand1 绪 论 11.1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1研究目的 11.1.2研究意义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2.1 国外研究现状 21.2.2 国内研究现状 21.3研究内容和方法 21.3.1研究内容 21.3.2研究方法 32大营镇皮毛产业概况 42.1大营镇概况 42.2大营镇皮毛产业概况 43大营镇皮毛产业发展现状 63.1销售市场 63.2企业数量 73.3从业人员 83.4产业链条完善,交易市场繁荣 94大营镇皮毛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14.1 形式单一,持久发展性差 114.1.1生产方式单一 114.1.2海外销售市场单一 114.2 产业集群程度低 114.3出口产品附加值低 124.4专业人才屈指可数,自主品牌尚未成熟 124.5内销外贸比例失衡,贸易壁垒层出不穷 134.6产业优势没有充分发挥 134.6.1 不平衡发展问题 134.6.2 市场专业化程度问题 134.6.3 低价竞争现象突出 145大营镇皮毛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155.1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55.1.1 优化发展环境 155.1.2 生产、销售多元化发展 155.2 促进皮毛产业集群升级 165.2.1 大营镇皮毛产业集群化 165.2.2多途径打造强势品牌,多渠道进行人才培养 175.3建立行业中心网站,平衡发展“两个市场” 185.4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避免低价竞争 186 结 论 20参 考 文 献 21致 谢 221 绪 论1.1研究目的及意义1.1.1研究目的 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大营镇是闻名中外的"皮草之乡",是一座拥有三千年皮毛发展历史的古镇,全国最大的皮毛制品加工基地和销售中心之一。大营皮毛产业不但增强了本地的经济实力,而且也影响带动了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目前,大营皮毛产业已辐射到周边5市县500多个村庄,从业人员5万人,年销售额达204亿元,出口销售额达7亿多美元,形成了横跨两省三市五县的大经济圈。同时,大营皮毛涵盖了生皮、熟皮、半成品、裘皮服装、裘皮饰品、剪绒、工艺品等七大系列2000多个品种,吸引着国内20多个省市以及韩国、日本、俄罗斯、土耳其、德国、罗马尼亚、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0多名客商在此云集,成为全国知名的皮毛生产、加工、销售集散基地。大营皮毛产业的年产值已达50亿元,上交税金2.3亿元,均占全县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的40%以上。皮毛产业不仅成为了大营镇乃至枣强县经济的支柱,而且也成为衡水市乃至河北省重要的区域特色产业之一。但是这里的企业生产和经营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没有形成皮毛产业的集群和专业化分工,缺乏技术创新能力,新技术应用落后,抗风险能力较差,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品牌建设意识不强,产业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我们要通过本论文要解决大营镇皮毛经济过于分散、技术落后的问题,实现大营镇皮毛产业集群化、品牌化,从而达到推动大营镇经济快速发展的目的。1.1.2研究意义理论意义大营镇皮毛企业不断发展,到现在已形成初步的产业集群,但是简单的企业聚集很难推动当地皮毛产业质的飞跃,更不能发挥产业集群的真正效应。因此研究大营皮毛产业不仅是现实需要,更能丰富产业集群的理论研究。以大营镇皮毛产业为研究课题要基于其现实基础首先,河北省枣强县大营镇皮毛产业正在处于上升期,并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枣强县大营镇产业集群还还只是处于简单的企业聚集,很难发挥产业集群效应,这种现实情况下研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措施促进其产业集群是必要的;其次,要客观的看待大营镇皮毛产业现阶段还以制造加工为主的原因,既有历史背景也有现实原因,还有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方面的原因,但大都是停留在低工艺含量的产品上,产品附加值低是企业利润无法扩大生产规模,融入世界市场困难。现实意义通过本论文的阐述以及提出的相应对策认为大营镇应把产业提升、搭建平台、打造品牌、提高技术创新、提高裘皮产品的附加值以及形成产业集群化作为皮毛产业的发展战略,加快“中国裘皮名城”的建设步伐,引导皮毛产业做大做强,全力打造皮毛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借助大营皮毛文化的“软实力”,打造大营皮毛发展的“硬支撑,这样才能实现以大营镇为主的县域经济的发展,从而实现强县梦。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国外研究现状关于该论题国外没有太多的论文著作,而大多数研究的是北美以及欧洲地区的皮毛发展。着重从国际角度分析了皮毛产业的兴起、发展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例如英文著作有2015年保罗? 菲利普的《毛皮贸易》综合了在这之前的皮毛贸易研究成果,并有了新的发展。此外,《美国西部》中专门有一章来阐释皮毛贸易对作为美国皮毛开发者—山地人的作用与影响。科斯、威廉姆斯、斯科特等人从交易的角度分析,认为市场和企业只不过是两种可选择的交易形式和经济组织形式,在市场和企业还存在许多中间组织形式产业集群就是出于市场和企业的一种中间形式。1.2.2 国内研究现状中国皮毛经济发展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众多专家学者对其做出各方面研究,对皮毛经济的现存问题以及发展模式等提出很多观点及意见。2005年,虎有泽在他的著作《张家川回族的社会变迁研究》中,对皮毛经济的概况及各种形式做了简单介绍,并说明了皮毛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的变迁的影响;2009年,李忱和刘富祯先后出版了《皮毛贸易的历史与现状》和《皮毛之乡的崛起》,这两篇资料更详实可靠的文章,理论联系实际,较全面的对皮毛经济的产生、发展和其他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而皮毛经济的发展到现在,单一的生产方式与单一手工作坊已经不适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因此产业集群发展应用而生。2003年,王怀岳、凌耀初先后发表了《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实论》和《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分析》,2014年许经勇的《壮大县域经济新思路》等著作都提出了产业集群与发展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思路与新的经济发展模式。1.3研究内容和方法1.3.1研究内容本文以大营皮毛产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大营皮毛产业所具备的发展优势以及所面临的问题与机遇,并提出了合理的、可实施性的建议。全文大体可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写的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主要是以时间为轴,分析大营皮毛产业发展的历程与现状。第三部分是基于以第二部分为基础,研究分析大营皮毛产业的发展优势以及其发展面临的机遇。第四部分主要是写大营皮毛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第五部分为本文的核心,通过对分析第四部分的问题与挑战,研究出了相对应的发展对策。第六部分为本文的总结,通过上述五部分的分析研究,得出本文的结论与展望。1.3.2研究方法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数据分析法,实地调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大营镇皮毛产业为例,研究分析大营皮毛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了一定的解决措施。(1)文献研究法。首先对于国内外相关理论文献进行广泛阅读,了解掌握国内外对于皮毛产业发展的相关理论研究,为本文打好理论基础。(2)数量分析法在科学研究中,通过数量分析法对研究对象-大营镇皮毛产业中的企业规模、产品数量、交易额等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我的新观点。(3)实地调研分析法通过到大营镇实地考察调研,研究分析出其发展的优势以及所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合理建议、意见。2大营镇皮毛产业概况2.1大营镇概况河北省大营镇,史属冀南古镇,因明代燕王南征在此设大营而得名。大营镇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地处两省(河北、山东)三市(邢台、德州、衡水)交界处,是衡水市三大镇之一,辖88个自然村,6.4万人,总面积136平方公里,耕地14.6万亩;京九铁路纵贯全镇,总长17公里,每天有7对列车停靠;邢德公路、肃清公路在城内十字交汇,交通十分便利。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皮毛加工业,2015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70亿元,财政收入2.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30元。大营镇先后被评为全国500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全国小康建设示范镇、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精神文明先进村镇、省百强乡镇、省小城镇建设先进乡镇、省小城镇建设改革发展重点镇、省农村现代化建设试点镇、省环境优美城镇、衡水市十强乡镇,2013、2014、2015连续三年衡水市第一经济强镇,2010年3月被中国畜产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国毛皮产业基地”称号,皮毛市场被省政府评定为“农业产业化十大专业市场”,皮毛产业被河北省确定为星火支柱产业。2.2大营镇皮毛产业概况商朝比干制裘时,曾在枣强县大营镇比干公园用这口古井的水熟制了世界上最早的皮张,因此河北大营是世界上熟皮技艺传播最早的地方。明、清两代几百年是大营皮毛的兴盛时期。元末明初,大营周围上百个村庄就相继发展起了皮毛业。这时的大营皮毛已小有名气,成为朝廷“贡品”,有“一品窝道,二品貂”之说。大营因皮毛名扬天下,皮毛因大营奕奕生辉。清道光20年(1840年)“营皮”进入鼎盛时期,全国各地皮货商人云集大营,售生买熟,出皮购裘。可谓“四海商贾集大营,举步可得天下皮”。呈现了“街巷无处不经商,铺天盖地是皮张”的繁华景象。英、俄、德、法、葡等10多个国家的客商在大营设立货栈、商行,从事交易,使大量的“营皮”远销海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扩大,中国总体经济实力的增强,都为大营的皮毛产业奠定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依托大营皮毛城和华澳公司、富尔派皮草、竞佳裘服等支柱企业,构建完善“养殖→市场(生皮、熟皮、半成品交易)→初加工(鞣制、硝染等)→裘皮制品深加工(裘皮服装、饰品等)→市场(裘皮制品交易与流通)”产业链。目前衡水全市共皮毛企业主要集中于大营一带。大营以深加工皮褥为主项,集聚着不少貂皮服装厂,也是家兔交易集散地和深加工基地,产品远销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外市场,裘皮服装在俄罗斯市场占到70%的份额。以大营为中心的皮毛加工经营业,已辐射到周围5个市县,300多个村庄,有3万多农户从事皮毛加工生产。河北衡水市委、市政府以当前国际产业梯度转移、后配额时代到来以及国内外需求不断增长为发展机遇,全面推进皮毛产业从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转变,提升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加快实施有效的结构调整,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尽快形成实力强大、不断创新的大营皮毛产业集群。大营高标准大型专业市场项目,在大营镇卫千渠以东,建设集信息、物流、交易于一体的高标准皮毛交易市场,提高大营皮毛市场的辐射力,扩大营销范围,创出“营皮”品牌。3大营镇皮毛产业发展现状大营皮毛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大营皮毛制品遍布国际国内各大销售市场,销售额稳步提高;企业数量逐年增加,资产几十万到上百万甚至千万级的皮毛销售加工公司在大营镇随处可见;从业人员数量可能空前庞大;产业链条趋于完善,交易市场发展繁荣。这些产业要素都在反映着大营镇皮毛产业的不断发展现状。3.1销售市场 大营皮毛业迅速发展得益于国家出口大政策和县内扶持政策,销售市场逐步扩大。大营出口的绝大部分产品销往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其中俄罗斯是世界上重要的高、中、低档裘皮消费大国,有1亿多的消费群体。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莫斯科唐宁街市场不仅仅是俄罗斯一个国家的市场,已辐射到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多个独联体国家,成为北欧、北美的重要皮毛产品交易市场,市场覆盖面逐步扩大,成本价格呈下降趋势。据中国皮革官网统计,国内外的各大皮毛销售市场都有大营皮毛制品,且具有相当市场份额,其原因是大营皮毛制品包括生皮、熟皮、半成品、裘皮服装、裘皮饰品、剪绒、工艺品等七大系列近2000个品种可供销售市场销售,且销售的商品以低档产品为主,价格相对于其他市场较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大营皮毛产业已成为朝阳产业,发挥着巨大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图2.1 2015年大营皮毛制品在国际主要销售市场销售额从图2.1可以看出大营皮毛产品销售市场遍布世界各地,主要有俄罗斯、韩国、北欧、北美、东南亚等市场,但主要集中在俄罗斯和韩国。尤其以俄罗斯为最主要出口国,俄罗斯销售额占海外市场销售总额的60%,韩国销售额占海外市场销售总额的18.6%,北欧销售额占海外市场销售总额的14.3,北美销售额占海外市场销售总额的11.4,东南亚销售额占海外市场销售总额的7.4%,俄罗斯市场销售额多余其他销售市场销售额的总和。3.2企业数量以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速度招商为目标,规划建设了大营皮毛工业区。建成面积2000亩,形成了“两纵五横”格局,实现了水、电、路、讯等“六通一平”,国内外企业争相进入,跨国公司林立。皮毛产业的发展伴随着工业污染,为此当地政府与当地名营企业家共同投资7000多万元兴建了日处理能力3万吨污水的大营污水处理厂。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开放,大营皮毛业有了快速发展环境,高速的经济发展伴随着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同时老派企业的资产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大营皮毛工业区规模逐年扩大,实现了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的规模化产业园区,进驻皮毛企业已达上千家。不仅吸引国内企业的进入,更吸引了国外有雄厚经济实力的企业。图2.2 2011-2015大营镇企业数量从图2.2可以看出从2011年全镇拥有固定资产投资十万元以上的企业340家,百万元以上的企业112家,千万元以上的企业13家,到2015年全镇拥有固定资产投资十万元以上的企业1000家,百万元以上的企业300家,千万元以上的企业32家,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着巨大的变化。近五年大营镇皮毛企业数量在逐年增加,小型企业为增幅最为明显,大、中型企业增幅较缓。工业园区出现了一定的企业聚集,但产业集群效应并不明显。3. 3从业人员大营镇是中国裘皮文化发祥地,三千年裘皮文化的浸润,祖祖辈辈手艺相传,使大营镇与皮草血脉相连,其深厚的裘皮文化底蕴在国内无处可及。由于大营镇长期发展形成了家庭型加工制作模式使得这里的人几乎人人懂皮毛,家家做皮毛,因此有加工制作皮毛制品的从业人数多达5万人次,经过多年的发展与传承,大营皮毛产业的各个产业链、各个工种都涌现出一定数量的人才。大营皮毛产业的不断发展促使从业人员数量的不断增加,截至2015年大营皮毛产业从业人员多达5万人,遍布国际国内各大销售加工市场。在国内同行业中,来自大营镇的从业人员占到了50%。在北京雅宝路裘皮市场的摊位达80多个,大营占到了50%,常驻1600多人,占该市场从业人员的13%;在浙江桐乡崇福镇皮毛市场的300多个摊位中,大营占到了70%,常驻2300多人,占该市场从业人员的25%;目前,莫斯科唐宁街裘皮服装市场500多个摊位,70%以上的皮毛产品都来自大营,全镇常驻俄经销人员5000多人,占该市场从业人员的30%;韩国裘皮市场200个摊位,45%以上来自大营,常驻韩经销人员2000多人占该市场从业人员的24%。图2.3 企业从业人员分布从图2.3中可以看出,从数量上看从业人员数量每年都在稳步增长,2014、2015增幅较为明显;从每个类别上看,普通工人增长幅度最大,技术工人次之,企业管理人员增长幅度最小。这反映了,企业从人员数量在不断增加,但专业人员整体增幅交缓慢。 3.4产业链条完善,交易市场繁荣大营镇以其独特的碎皮加工技艺享誉全国,2015年毛皮碎料年加工量超2000吨,占全国加工总量的80%,有“碎皮加工之乡”的美誉。大营人熟练掌握了“碎皮缝整”与“整皮碎用”两大特色工艺,近年来,还创新发展出“穿网编制”、“精华集粹”等新型加工技术,进一步推动了大营镇皮毛加工体系的丰富与完善。特别是最为知名的“碎皮缝整”技术,将皮毛碎角料通过拉伸、铺平、缝合等步骤进行二次加工,“变废为宝”,从而实现“下脚料”的再改造与再利用。运用该工艺制作的皮毛产品不仅具有生产成本较低、毛色纹路与图丰富、颜色搭配细腻等优点,还与国家倡导的“低碳、环保、可持续”理念相契合。大营皮毛产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从产品到生产工艺再到销售的产业链条。大营能够长期成为我国皮毛制品的重要加工基地,可见其加工能力的优势十分明显。其产品市场份额占全国的70%,海外市场份额也遥遥领先国内其他加工市场。并且,大营镇形成了家家做加工,户户搞经营的发展模式,成百上千的工厂、公司迅速发展壮大,规模效应所带来的经济影响力是无法估量的。成熟的加工工艺,可以生产出2000多种不同的产品,这使大营皮毛制品拥有一定工艺竞争优势。建成多个现代化共厂,同时还建立了更大的交易平台,通过互联网经营拓宽了销售渠道和销售市场。除了加工制作,大营人民还在从事养殖业,为皮毛产业发展提供直接的原材料,形成完整产业链条。对于生产加工企业,尤其对于出口企业交通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规模和发展前景。而大营镇交通设施建设完善,并且处在一个交通十分便利的地段,公路、铁路四通八达,运输线路极其畅通。同时正在筹建飞机场,以实现大规模快速运输。使其产业链条更加完善。大营拥有总投资1.5亿元,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的中国——大营国际皮草交易中心,每天客流量近万人,年交易额达36亿元,被评为“全国皮草商品示范市场”。今年又投资2.6亿元,开工建设了以裘皮原材料市场、太和假日酒店为主的大营国际皮草交易中心二期工程,将在大营镇构筑起一个完整的皮草市场体系。连续15次成功举办中国——大营国际皮草交易会,每届皮草会都有近万名中外客商云集大营,交流信息,洽谈贸易。大营皮毛产品原材料来自芬兰、丹麦等国际著名毛皮拍卖行以及世界各地,产品主要销往俄罗斯、北美、西欧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名符其实的“买世界、卖世界”。原来大营镇出口产品主要以皮张、褥子等原材料、半成品为主,现在主要以成品服装、流行饰品为主。4大营镇皮毛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4.1 形式单一,持久发展性差4.1.1生产方式单一大营的皮毛加工企业大部分都是单个生产,单个销售,以家庭作坊为生产主要方式,没有形成统一的加工销售体系。而且多以家族为生产单位,没有形成占有绝对优势的龙头企业。这样,大营的皮毛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整个产业一旦遇到市场突变,可能面临产业链条断裂的危险。同时,这种产业格局无法适应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也很难做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4.1.2海外销售市场单一大营镇的皮毛产品,海外市场单一,70%销往俄罗斯。市场的过于单一给大营皮毛产业发展带来很大隐患。2012年俄罗斯的“灰色清关”事件就给皮毛业出口带来极为严重的打击;另一方面,所有的皮毛企业都涌入俄罗斯市场,使皮毛行业内部形成恶性竞争,造成了严重的内耗,由于企业之间受传统思想的制约、地域文化的局限,缺乏相互合作与联盟,更主要的在于社会信用缺失。产品结构的雷同和企业之间分工的缺乏,企业家们不去组织有效的企业联盟,实现资源和优势互补,而是习惯于单独从事生产经营等一切活动,对合作伙伴的信任度不够,仅仅把信用限制在血缘或亲缘关系上,以致社会信用半径小,合作范围有限,不能建立企业联盟,集群中的企业难于走向更广阔的天地。4.2 产业集群程度低4.2.1产业集群优势不明显大营是河北地区传统的皮毛市场,集群内企业数量众多,但缺乏规模和质量效益型企业,与北面的“中国裘皮之都’肃宁相比较,没有明显的产业集群优势,产业集群内企业间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目前,该产业集群仅仅是众多生产同样产品企业的简单集中,产品雷同,没有形成专业化分工,大量“小而全”的企业在同一个集群中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并危及集群自我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由于该产业集群发展以作坊为主,中介服务组织不完善,社会化服务网络不健全,从而阻碍了该产业集群的发展。4.2.2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 大营作为国内传统的皮毛市场,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但只是小企业的简单联合规模和质量效益型企业严重缺失,缺乏最基本的产业优势。由于发展不均衡导致产业配套不完善、公共产品供给,行业内的产业集群很难达到正真集群效应,企业本身缺乏自主创新的人才、资本和创新体制环境。导致多数企业只能进行简单的初加工,而那些要求高端工艺的加工往往因为企业缺乏核心技术而无法加工生产,这样企业在市场中毫无竞争力,加大风险系数。集群内的企业多数按传统方式手工加工,造成企业整体缺乏技术创新和开发能力和意愿,经营业务比较单一,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利润不足,进一步从资金上制约了其技术提高能力。4.3出口产品附加值低 现如今,大营镇皮毛产品出口档次较低。档次低不是因为产品质量差,主要原因为廉价的劳动力和较低的生产成本以及出口产品大部分为贴牌生产,品牌建设滞后。现在,许多国家都将他们的低档产品订单拿到中国来做,给外界造成中国产品档次低的印象。大营镇有七大系列2000多个品种,大部分是没有自己的牌子,使用别人提供的面料、设备,按照别人的意图生产,最后把产品再交给别人。做OEM(贴牌加工)只是“为人作嫁衣裳”,并不是企业长远的发展方向。要扭转这种局面,国内需要让世界认识中国的中高档产品,需要多渠道、多方位、长时间地宣传。4.4专业人才屈指可数,自主品牌尚未成熟专业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掌舵手”与核心竞争力,是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众所周知,目前的皮毛制造业正处于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资金密集型转型的重要时期,而人才是实现这一转化的关键所在。据中国皮革官网统计,在大营镇当地皮毛行业的5万从业人员中,高中及以下学历占比高达85%,高级研发、设计人员仅500余人,高级技工不足2000人,两项之和仅占全县皮毛业从业人员的5%,而大营镇专业人才对企业的科技贡献率不足25%,由于衡水地区大专院校数量偏少,大多尚未开设皮革制造加工类相关专业,无法为企业及时输送所需的人才,加上当地工资水平的普遍偏低与长期以来人们对高污染行业的偏见等原因,难以对高层次人才形成足够的吸引力,人才的匮乏限制了企业“做大、做专、做强”的步伐。目前,大营镇皮毛类注册商标共200余个,拥有“歌仕姆”、“冰斯兰”、“北国屈氏”等地方知名品牌1O余个,品牌规模与时尚元素13益提升,但其中“中国著名商标”不足5个,“中国驰名商标 ”、“真皮标志”、“天然毛皮标志”更是寥寥无几。现有品牌的外观与设计理念大多以对国际名牌的模仿与二次改造为主,缺乏品牌的文化内涵与代表特色,极大影响了本地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的“辐射半径”。4.5内销外贸比例失衡,贸易壁垒层出不穷大营镇内销以河北、北京、山西、内蒙古及西北等地区为主,全国市场占有率达15%,外贸销往俄罗斯、韩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2000多万元,国际市场占有率仅4%。目前,全镇皮毛制品的内销外贸比例约为82,形成了典型的“内主外辅”型贸易格局。2014年,由于产能过剩导致的市场饱和与“暖冬”气候的影响,造成国内皮革价格的大幅缩水,平均价格下降近40%,以貂皮成衣为例,价格相比2013年下跌近3000元,虽然皮草价格在2015年迎来了小幅复苏,但由于企业庞大的库存积压量与市场需求的有限,国内市场仍呈现“低开低走”的势头。相较之下,国际市场对皮草的需求量常年保持相对稳定,加上大营镇皮毛制品一直具有“低价格、高品质、多款式”的优势,在国际市场中拥有良好的口碑与固定消费群。但是,由于目前国际上“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等政策的盛行,再加上极端动物保护主义过分夸大了我国少数企业取皮方式不当、动物福利意识淡薄等行为,人为设置了极端严苛的“动物福利壁垒”,极大削弱了大营当地企业的出口积极性与竞争力。4.6产业优势没有充分发挥4.6.1 不平衡发展问题 结构矛盾突出,虽然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产业链条。但上下游之间缺乏有效衔接,产业集群内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目前,该产业集群仅仅是众多生产同样产品企业的简单集中,产品雷同,没有形成专业化分工,大量“小而全”的企业在同一个集群中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并危及集群自我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规模性的企业仅仅占据较小的部分,多数以中小企业为主,这些企业规模较小,且过于分散,多为家庭作坊式,无论是皮毛加工总量,还是服装生产总量,都缺乏行业规模优势。技术装备水平低,生产工艺落后。技术装备水平大多数属于七十年代的水平。新原料、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投入不足,缺少核心技术和前瞻技术,产品无论在时装设计还是在制作工艺上,与香港、浙江、辽宁等地还有一定差距,亟待提高。 产业升级缺少技术平台。4.6.2 市场专业化程度问题 经营方式落后,企业生产经营重粗放型的外延扩大,管理者水平有限,企业文化建设力度不够。加工、销售员工职业素质有待提高,尤其出口企业员工知识水平严重缺乏,人才缺口很大。服务体系滞后,发展资金不能满足。与产业集群相匹配的技术研发、人才培育、信息咨询、信用担保、法律税务、物流配送等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尚不完善,产业升级、企业成长,个人发展所需的服务保障远远得不到满足。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大营镇纺织服装业资金普遍紧张,融资难度大。加之地方财力有限,出口退税不能得到即时足额返还,对依托外贸出口的大营镇纺织服装业进一步发展产生一定制约。4.6.3 低价竞争现象突出 低价竞争严重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皮毛产业是一个进入门槛、技术要求都很低的行业。当市场处于初步发展时,大量以家庭作坊为主的个人企业诞生。这些企业无论是生产手段还是生产设备,甚至是原料采购渠道都几乎相同,加之整个行业销售渠道单一。同时这些企业为了减少生产成本,只能加工一些低档产品,使其在国际市场上毫无竞争力,只能低价销售。想要改变这种恶性竞争,企业自身必须清楚认识到其危害性,同时企业必须重新培育新的市场。 5大营镇皮毛产业发展对策研究5.1走可持续发展之路5.1.1 优化发展环境 作为河北省特色产业,政府积极参与给与企业在环保、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科技创新等多项政策支持,与此同时还给予那些出口企业税收优惠,为中小出口公司实行出口退税政策。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大营皮毛行业过去一直沿用从国外进口皮张,经皮毛业企业熟制、加工成衣,80%以上再出口国外,产品的两头在国外,加工污染在国内。为此政府开展了皮毛硝染集中整治活动,把有污染的企业迁至皮毛工业区,实行集中排放、集中治污。污水处理厂采用了先氧化、后絮凝先进工艺,污染的集中治理,打破了皮毛产业“多产品、多能耗、多污染”的传统模式。 加速产业结构调整,落后产能得以淘汰。尽管政策调整会给行业整体带来很大困难,但由于不同企业对政策调整抗冲击能力不同,往往适应政策调整的过程是一个优胜劣汰、产业集聚、加速环保治理、广泛采用先进技术的过程,因此对是行业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具有很大的推动力。 实施优惠的税收政策。政府大力支持大营镇皮毛产业的发展,给予企业税收优惠,从而降低企业生产成本。鼓励出口,对于中小出口企业实施出口退税,扶持其发展。5.1.2 生产、销售多元化发展(1)着重整合生产资源对皮毛加工的各个生产环节如生皮加工→切割、剪裁→缝制等实行专业化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企业发展速度,进而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其次,通过企业间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有效规避产品同质化带来的损失。建设松散型的集团企业,从接单到生产到销售,整个产业链统一管理,这样就可以保护中小型企业和家庭小作坊的生存与发展。同时,避免了自相残杀,突破议价能力不强的瓶颈。通过企业间分工与协作,逐步形成生产加工、批发零售、外贸出口的综合产业集群,打造出一个集交易、展览、技术、科研、存储、加工、休闲旅游、办公、发布信息、物流配送、信息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成熟产业链。(2)拓宽皮毛市场领域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已经逐渐减弱,但对世界其他各国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未来国际经济形势仍不容乐观,尤其对于衡水皮毛产业出口来说,更是岌岌可危。大营镇70%皮毛销往俄罗斯,海外市场单一化,对其影响更为深远,积极努力开拓其他国外市场,是大营镇皮毛产业壮大的必经之路。国家应对目前的经济环境制订了一系列的促进优惠政策,提高出口退税率、扩大内需、产业扶持等,虽然为本土企业保驾护航。 因此面对现如今的经济形势,我们应当扩大皮毛业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应时代的潮流,推进皮毛产业品牌化、时尚化、环保化发展,从而满足市场需求,扩大生产规模。其次,通过规范市场秩序,提高经营者素质,使企业在公平竞争的市场条件下适度竞争,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再次,企业只有在一定规模下,一定的市场地位,有足够的资金才能够实现自主创新,因此要努力促进领导型企业对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并为其提供优惠的政策措施和适当的保护。由于新的开发项目能够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利润,这就增强了企业从事自主创新的动力,循环发展下去,进而实现产业集群的优化和发展壮大。5.2 促进皮毛产业集群升级5.2.1 大营镇皮毛产业集群化当下大营镇的产业集群只是简单的企业聚集,而想要实现真正的产业集群就必须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发挥产业集群的效应。(1)开拓大营皮毛制品新的销售领域近几年以来,国际经济发展趋势不容乐观,尤其对于我国以出口为主的企业发展更为艰难。劳动力优势已逐渐丧失,销售成本逐年增加,这些都深刻影响着大营皮毛产业的生存和发展。国家为增加本土企业的竞争力出台一系列经济政策,例如提高出口退税,这样可以使企业获得一定价格优势,可长此以往并不能正真解决企业所面临的困难。因此面对现如今的经济形势,我们首先应该改变原来依靠单一市场的销售观念,开拓新的销售领域。其次,通过规范市场秩序,提高经营者经营管理水平,使企业形成良性竞争,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再次,企业只有发展到一定规模,拥有一定的市场地位,才有足够的资金才能够实现自主创新,因此要努力促进领导型企业对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并为其提供优惠的政策措施和适当的保护。(2) 采取先进的生产技术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生产方式还是以传统家庭手工加工为主,因此即使形成产业集群也是将家庭作坊改为集体作坊,这样的生产方式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也无法达到出口到国际市场的要求,长此以往这些企业根本无法长期发展,因此必须采取先进生产技术、培养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创新能力势在必行。只有在经营和发展中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才会提高整个产业集群技术层次和竞争能力。通过产业共性技术,企业间资源共享,以互补优势分工统一管理,像“欧盟”一样,有多个不同的小国家组成,一旦形成统一的形成,就变成了一个强大的集团。(3)改革经营管理制度,推行先进管理方式以家庭经济为主经营管理制度在管理过程中产生诸多的问题,例如企业资金筹集机制过于封闭和狭窄,产权封闭会阻碍企业发展。管理方式落后还会导致过于强调单个企业的利益,而忽视整个产业发展的利益。同时,以家庭经济为主,会导致企业过度关注亲缘关系者而无法引进高水平管理者,继而制约整个产业的管理水平。因此必须改革大营皮毛集群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推行先进管理方式,引进更多高水平人才。(4)完善健全的服务体系现代企业想要做大、做强不仅取决与自身经济实力的强弱,更取决于企业在销售过程中的服务体系是否完善。因此大营皮毛产业必须建设完善的服务体系,利用企业自身资源,做好从销售到售后保障的全套服务体制,这样既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消耗,无形中也会减少企业生产成本,避免出现低价竞争的劣行。这不仅提高商品生产和交易的效率,同时更好的管理整个产业,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5.2.2多途径打造强势品牌,多渠道进行人才培养品牌看似只是一个简单的标志,但它却代表着企业的形象、体现着企业的独特性,更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保护生产经营者的利益,全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创造强大品牌集聚效应,从而提高抗风险能力。大营皮毛产业想要做大、做强就不能仅停留在最基本的生产加工,而是做出自己的品牌,做强自己的品牌。因此要想要增加大营皮毛产品的竞争优势,必须通过增加产品的品牌附加值。联系全球经济环境和发展趋势,以及现如今面临的种种问题和矛盾,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产业重组蜕变创新已经迫在眉睫。更是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加速了改革的进程。应对这样的局面,我国政府积极的制定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案,但这同时也需要在整个经济体中每一个成员的支持和努力。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进行品牌运作,才能不断提高我国产品的含金量。丰富人才培养模式。将自主培养、委托培养、外部引进等模式相结合利用大营皮毛技术培训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技师帮、传、带”、“以工代培”、“技能考评”等形式,并邀请国内外著名设计师、行业专家在当地定期进行培训与巡回讲座,尽快培养一批业务熟练、素质过硬的企业员工,“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最终实现全行业生产技能的整体升级;与省内大专院校建立合作关系,政府与学校共同出资增设皮革设计、皮革加工等相关专业,采用校企联合、定向招生的形式,实施“定制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举办宣讲会、推介会等活动,消除人们对皮毛业的固有偏见,采取感情留人、高薪聘请、政策吸引等方式,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5.3建立行业中心网站,平衡发展“两个市场”面对经济的高速发展,大营皮毛产业必须顺应潮流,发展现代网络营销模式。同时,必须平衡好国内、国际两大市场,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销”。建立行业中心信息网站。截至目前,大营镇尚未建立专门的皮毛信息门户网站,而为数不多的大营镇皮毛类网站(如“大营镇皮毛网”、“大营毛皮商城网”等)普遍存在着更新滞后、权威性差等诸多问题。为打通供需双方信息沟通的路径,实现上下游市场的“无缝对接”,应由政府牵头尽快建立大营镇皮毛中心信息网站,设立皮毛养殖、皮毛加工、皮毛交易、皮毛文化等具体板块,并与国内大型皮革网站(如“中国皮革网”、“慧聪皮革网”等)确立战略合作关系,建立网站链接与资源共享机制,确保网站信息的实效性与实用性 。平衡发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由于受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原皮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2015年第一季度,全国皮革服装行业累计出口110.91万件,同比下降41.71%,出口额出现了近1O年来的首次下降。面对愈发严峻的出口形势,大营镇应积极开拓南美洲、中东地区等新兴潜力市场,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多元化出口布局。为应对日渐严苛的贸易壁垒,与衡水出人境检验检疫局合作,对产品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等进行全程监控,增加产品检验频次与抽检比例,确保出口产品自身质量的“过硬”。在内销方面,坚持“产业带动、错位发展”的原则,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与国内其他皮毛产业“巨头”展开错位竞争,根据销售地的特点与需求适当调整产品类型,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销”。5.4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避免低价竞争通过对大营镇毛皮产业的实地调研发现,只有极少数的企业采用的是目前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机械化、流水线生产,而大多数以中小型为主的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方式生产,生产效率低下,质量得不到有效地保证,同时企业存在大量的低价竞争现象,这直接影响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生存一直受到威胁。 提高产业集群内企业的专业化程度势在必行。一是积极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提高产品的专业化技术含量。二是加强产业集群内各企业同学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完善技术成果转化机制,积极探索市场需求,适应市场的变化,不断应用新的技术,开发新的产品,切实提高企业的专业化程度,推进整个产业集群的优化升级。只有在经营和发展中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才会提高整个产业集群技术层次和竞争能力。通过产业共性技术,企业间资源共享,以互补优势分工统一管理,像“欧盟”一样,有多个不同的小国家组成,形成统一的形象,就变成了一个强大的集团。三是注重人力资本投资,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员工个人的技能专业化程度;培养企业群体化,提高其个人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并努力提高整个企业的专业化程度。从而降低单一成本,节省资源浪费,提高市场反应程度,进一步避免出现低价竞争的恶劣行为。6 结 论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集群效应的突出表现,对皮毛产业发展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以大营镇皮毛产业为研究对象,结合其发展的现实意义,并通过实地调研考察从而总结对大营镇皮毛产业发展的思考。通过对大营镇皮毛产业中销售市场、企业数量、从业人员等现状分析,可以看出大营镇皮毛发展到现在取得一定的成就,但并不完善。因此通过进一步研究分析其发展发展现状,发现其在销售市场、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自主品牌等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最后,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对上述问题提出拓宽销售市场、提高产业集群效应、提高创新能力、完善自主品牌等有效对策。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最终实现大营镇皮毛产业的长期发展。皮毛优势产业是大营镇重点发展的产业,增强其竞争优势同时也是地方经济建设的基础,地方经济发达,国家经济就能发达,综合实力就能提高。借助于国内外其他市场发展的成功经验,通过总结大营镇皮毛产业自身发展状况,努力实现经济、环境、资源的平衡,才是发展皮毛产业的有效途径。 作为中国皮毛产业历史最为悠久的,皮毛文化最为深远的大营镇,皮毛产业不仅是枣强县“安身立命之本,经济发展之基”,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省乃至全国的皮毛产业的发展趋势。虽然大营镇在不断利用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参与市场竞争、把握市场发展趋势,也取得不俗成绩,但仍然存在结构单一、产业集群效应差、特色产业没有充分发挥、品牌建设落后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只有今早“对症下药”,才能实现“北方皮毛领跑者,中国皮毛排头兵”的战略构想,以及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参 考 文 献[1] 詹姆斯.艾米尔.沃德. 1880年-1909年回族商人与中国边境地区的羊毛贸易[J].甘肃民族研究,1989,(04).36-45.[2] 陈梅梅.河北县域经济品牌化现状及对策探索[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 13(14):16-18.[3] 马海涌.浅谈河北县域经济如何有效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D].赤子2014, (11).[4] 张倩.代邢台皮毛贸易研究[D]. 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3.[5] 宋艳婕.近代张家口皮毛业研究[D] 河北,河北大学2013.[6] 王莺.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以大营皮毛市场为例建设和谐新衡水[J].中国电子商务2013, (13):6.[7] 邢军伟.县域产业集群发展研究——基于辽宁省的实践 [J] .党政干部学刊,2012,(7)[8] 宋效中、王利宾、程玮.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选择问题研究 [J] .经济论坛2012,15(4).[9] 佟煜仁.今年如何保持毛皮市场向好势头[J].京农业2011,78(10):90-95.[10] 钟银梅.《近代甘宁青皮毛贸易与畜牧经济开发研究》[M].宁夏黄河传媒有限,2010,(1).[11] 卓志伟.共享奢华裘皮制品多元化消费趋势论坛——中国皮革协会毛皮专业委员会第六届裘皮论坛暨第九届泛博新产品展示会隆重举行[J].西部皮革2010,32(3):2-11.[12] 杨在军.段丽 价值链视角下的安国药业集群升级研究 [J] .价格月刊2010,(3).[13] 调查河套报告书(二)[A].郑州:大象出版社,2009.194.[14] 邹必颖、王树荣.北省皮毛业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分析[J].经济论坛2009,(14).[15] 汪振良.枣强县县域经济发展的策略研究[D].河北,河北经贸大学,2009.[16] 刘忠诚.乌兰察布市皮革皮毛产业发展研究报告[J].北方经济2006,15(19):32-40. [17] "中国裘皮基地" --肃宁县皮毛产业集群[J].中国中小企业2005,10(9)15-20.[18] 胡忠俊、姜翔程、肖洁.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之思考——以河北为例[C].安徽农业科学出版社,2003:9-20.[19] 姚作为.企业集群和品牌聚合[J].生产力研究.2014,(9)131-134致 谢我的毕业论文已经完成,在此我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袁老师,在袁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顺利完成了我的毕业论文。在我撰写这篇论文时,从开题报告到论文完成袁老师在素材、排版、结构等方面都给与我极大帮助。每次在写作上遇到困难,袁老师都会第一时间给与我帮助,不厌其烦的给我讲解,同时在精神上鼓励我。这让我在写作过程中很快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今日才能顺利完成我的毕业论文。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的袁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目 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01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