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行业出口现状及应对策略分析
皮革行业出口现状及应对策略分析[20200428231730]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扩大,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皮革行业作为我国增加就业、出口创汇的重要行业,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不小的拉动作用。如今,我国皮革行业出口增速回落,出口产品和市场集中,技术落后,且易受国际环境的影响,出口现状并不乐观。对此我国政府、企业只有充分了解出口现状,准确把握这些内外部环境,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应对的策略,才能不断的提高自身出口竞争力,促进皮革产业结构调整,使企业在竞争中实现稳步发展。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51916072
关键字:皮革产业出口现状出口策略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1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
(二)文献综述 1
1. 关于我国皮革行业发展现状的研究综述 1
2. 关于我国皮革行业发展策略的研究综述 2
3. 小结 2
二、我国皮革出口现状 3
(一)出口增加,但增速放缓 3
(二)出口品种少,且价格低 3
(三)出口市场集中 4
(四)受环境影响大 4
1. 政治环境 4
2. 经济环境 5
3. 技术环境 5
4. 国际产业环境 5
三、应对策略 5
(一)国家 5
1. 出台相应扶持政策,完善技术法规和检测方法 5
2. 建立完善我国皮革行业相关预警机制 6
3. 加大宣传力度,引导企业正确全面认识SA8000标准 6
(二)企业 6
1. 创新生产技术,转变发展方式 6
2. 积极实施相关体系认证和环境标志申请 7
3. 以品牌取胜,积极应对经济危机 7
4. 开拓新兴市场,优化皮革出口市场结构 7
5. 改变发展战略,改善企业社会形象 7
致谢 7
参考文献 8
我国皮革行业出口现状及应对策略分析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当前,世界皮革工业的重心正在发生新一轮的转移。发展中国家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充足的原材料和熟练的生产技术开始大规模生产出口皮革产品。中国地大物博,劳动力丰富,经济发展快,倍受国际瞩目,因此国际地位更加突出。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便宜的原材料和充足且低廉的劳动力作为中国皮革行业最大的竞争优势,正在慢慢失去。其一,经济发展,物价上涨,必然带来我国劳动力工资成本上升。其二,我国正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由依赖资源消耗向发展科技转变,因此皮革制造业原材料成本增加。印度、印尼等发展中国家正处在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廉价的劳动力,企业的大规模生产使得皮革产业的出口大量增加,已成为中国主要的竞争对手。
目前中国皮革行业虽然出口量仍在不断增加,但增速有所放缓,占世界出口额的比重也在不断下滑,出口市场集中,产品价格低,且受国内外环境的影响较大,所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只有进一步分析中国皮革行业出口现状,提出针对性的出口措施,才能趋利避害,才能提高中国皮革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才能真正把中国皮革行业做大做强。
(二)文献综述
1.关于我国皮革行业发展现状的研究综述
随着各国皮革产业的崛起,我国皮革行业发展本身也存在不少问题,入世以后,我国皮革产业面临着国内外双重压力,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使中国皮革产业进入“严寒”。首先,成本上升,影响了人们生产皮革的积极性。刘峰(2011)通过对浙江、广东及四川等皮革生产基地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2011年皮革行业成本上涨了近四成,幅度大,且六成企业接近破产,整体形势十分严峻。易秋菊(2009)以制鞋业为例,从汇率、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等三个角度深入分析了皮革行业成本上升的原因。首先,美元对人民币的比值近几年整体持续上升,人民币升值这对于做加工贸易的小企业来说是难以接受的,本身它们的利润率不高,人民币大幅度升值足以抹掉它们所有的利润空间,对它们来说带来的打击是巨大的。其次,中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上涨幅度较大,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升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一般情况下,十几元的鞋子存在1元左右的利润,利润率不到10%。最后是劳动力成本上升,主要表现为前几年普通员工工资底薪是850元,而现在上升了40%,达到1200元。冯俊华(2011)学者从金融危机的角度,从皮革原料需求量、国外订单、营销绩效这三个方面对我国皮革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结果表明我国皮革市场发展存在原料需求量下降,国外订单减少及企业营销绩效下降等问题。2001,中国加入WTO后,皮革行业面临更严重的技术要求——绿色壁垒。胡工(2004)针对中国皮革产品遇到的技术检测情况,提出一种成品服装的测试项目15多个,测试含量达到一千以上,而且一项检测不合格有可能会导致全部订单取消。魏德卿(2005)进一步分析研究欧盟“生态革”的评估标准。本文列出了规定的有关内容,如重金属的禁止使用,氯化石蜡含量不应大于1%,不含有铅,砷,镉,六的铬,四氯苯酚等有毒物质,不能使用禁用偶氮染料,铬含量应低于2mg/L等。只有这样,才能授予“生态革”标志,要求十分严格。陈国平(2013)在分析效益与科研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皮革企业在科研方面投入的人力、财力远远不够,从而导致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利润不高,企业效益就不会好。反过来,由于效益不好,又导致在科研方面的各种投入不够,形成了一种非良性的循环。张淑华(2007)从国家宏观调控这个角度分析提出国家各部门针对皮革行业的出口退税、增值税及清洁生产等现状给予了相关的政策扶持。王永昌(2006)、苏超英(2007)从国际竞争这个角度对皮革行业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他们将印度、非洲与中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印度、非洲皮革行业发展潜力值得期待,是中国皮革产业发展的潜在压力。
2.关于我国皮革行业发展策略的研究综述
沈达(2000)认为我国要想成为皮革强国,皮革行业的发展必须由量向质转变,其中思维的突破与创新是关键。Michael EP(1998)从技术这个角度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提出现代竞争力取决于生产力,如果企业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可以大幅度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张淑华(2007)以绿色战略为落脚点,提出企业应优化产业结构,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黄灿艺(2011)以中小企业市场营销方式的创新为落脚点,从确定国际营销模式及营销策略这两个角度,提出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的营销方式,这样才能扭转不利形势,提升自身竞争力。于义(2005)在对生态皮革具体指标做了详细说明的基础上,从处理有毒物质的角度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文章提出我国应加强对皮革异味的检测和逐步禁止使用有毒物质。章培昆(2011)通过分析绿色壁垒的特征,从政府、企业两个层面对皮革行业出口面临的绿色壁垒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Dennis Thams(2000)从质量的角度提出企业应该选择适合的原料,注重提高质量。
3.小结
综合以上文献,可以发现,国内外学者关于我国皮革行业出口现状及出口对策的研究较少。大部分学者从国内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分析,部分学者仅从某一个角度对我国皮革行业的出口现状进行分析。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皮革行业的整体出口现状进行综合的分析,并针对出口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出口策略,促进我国皮革行业竞争力的提升。
二、我国皮革出口现状
(一)出口增长,但增速减缓
2013年上半年我国皮革行业出口额达到375.8亿美元,虽比2012年上半年增长了12.3%,但增速有所放缓。在今年上半年里,鞋类产品出口总额达218.2亿美元,同比增长10.83%;皮革及制品出口总额为146.3亿美元,同比增长14.2%;毛皮及制品累计出口额11.3亿美元,同比增长18. 6%。但相比去年而言,增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2012年,我国皮革行业总产值达10556亿元,比2011年增长了14%,增速下降11%。行业出口总额达760.9亿美元,增长了9.8%,增速下降12.2%。目前皮革行业出口方式主要是一般贸易,加工贸易的比重较去年又有所下降。全国皮革行业主要出口地区前三位分别为广东省、浙江省、福建省,出口额合计占总出口额的73.7%;另外,安徽、江西、河北三省累计出口额同比增长超过了20%,在国内各地区中发展较快。
(二)出口品种少,且价格低
表1 2013年中国皮革行业主要出口商品
主要商品 计量 比上年增减(%)
单位 数量 金额(千美元) 数量 金额
皮面皮鞋 万双 86567 12010900 3 10
旅行用品及箱包 万个 1093413 27588972 -3 9
皮革服装 万件 1111 627044 -9 -1
毛皮服装 万件 275 2087846 10 28
皮革手套 万双 51931 1060697 -7 5
足篮排球 万个 23366 539593 11 12
生皮 千吨 9 11602 17 30
成品及半成品革 千吨 39 454465 2 4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扩大,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皮革行业作为我国增加就业、出口创汇的重要行业,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不小的拉动作用。如今,我国皮革行业出口增速回落,出口产品和市场集中,技术落后,且易受国际环境的影响,出口现状并不乐观。对此我国政府、企业只有充分了解出口现状,准确把握这些内外部环境,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应对的策略,才能不断的提高自身出口竞争力,促进皮革产业结构调整,使企业在竞争中实现稳步发展。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51916072
关键字:皮革产业出口现状出口策略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1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
(二)文献综述 1
1. 关于我国皮革行业发展现状的研究综述 1
2. 关于我国皮革行业发展策略的研究综述 2
3. 小结 2
二、我国皮革出口现状 3
(一)出口增加,但增速放缓 3
(二)出口品种少,且价格低 3
(三)出口市场集中 4
(四)受环境影响大 4
1. 政治环境 4
2. 经济环境 5
3. 技术环境 5
4. 国际产业环境 5
三、应对策略 5
(一)国家 5
1. 出台相应扶持政策,完善技术法规和检测方法 5
2. 建立完善我国皮革行业相关预警机制 6
3. 加大宣传力度,引导企业正确全面认识SA8000标准 6
(二)企业 6
1. 创新生产技术,转变发展方式 6
2. 积极实施相关体系认证和环境标志申请 7
3. 以品牌取胜,积极应对经济危机 7
4. 开拓新兴市场,优化皮革出口市场结构 7
5. 改变发展战略,改善企业社会形象 7
致谢 7
参考文献 8
我国皮革行业出口现状及应对策略分析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当前,世界皮革工业的重心正在发生新一轮的转移。发展中国家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充足的原材料和熟练的生产技术开始大规模生产出口皮革产品。中国地大物博,劳动力丰富,经济发展快,倍受国际瞩目,因此国际地位更加突出。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便宜的原材料和充足且低廉的劳动力作为中国皮革行业最大的竞争优势,正在慢慢失去。其一,经济发展,物价上涨,必然带来我国劳动力工资成本上升。其二,我国正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由依赖资源消耗向发展科技转变,因此皮革制造业原材料成本增加。印度、印尼等发展中国家正处在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廉价的劳动力,企业的大规模生产使得皮革产业的出口大量增加,已成为中国主要的竞争对手。
目前中国皮革行业虽然出口量仍在不断增加,但增速有所放缓,占世界出口额的比重也在不断下滑,出口市场集中,产品价格低,且受国内外环境的影响较大,所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只有进一步分析中国皮革行业出口现状,提出针对性的出口措施,才能趋利避害,才能提高中国皮革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才能真正把中国皮革行业做大做强。
(二)文献综述
1.关于我国皮革行业发展现状的研究综述
随着各国皮革产业的崛起,我国皮革行业发展本身也存在不少问题,入世以后,我国皮革产业面临着国内外双重压力,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使中国皮革产业进入“严寒”。首先,成本上升,影响了人们生产皮革的积极性。刘峰(2011)通过对浙江、广东及四川等皮革生产基地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2011年皮革行业成本上涨了近四成,幅度大,且六成企业接近破产,整体形势十分严峻。易秋菊(2009)以制鞋业为例,从汇率、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等三个角度深入分析了皮革行业成本上升的原因。首先,美元对人民币的比值近几年整体持续上升,人民币升值这对于做加工贸易的小企业来说是难以接受的,本身它们的利润率不高,人民币大幅度升值足以抹掉它们所有的利润空间,对它们来说带来的打击是巨大的。其次,中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上涨幅度较大,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升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一般情况下,十几元的鞋子存在1元左右的利润,利润率不到10%。最后是劳动力成本上升,主要表现为前几年普通员工工资底薪是850元,而现在上升了40%,达到1200元。冯俊华(2011)学者从金融危机的角度,从皮革原料需求量、国外订单、营销绩效这三个方面对我国皮革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结果表明我国皮革市场发展存在原料需求量下降,国外订单减少及企业营销绩效下降等问题。2001,中国加入WTO后,皮革行业面临更严重的技术要求——绿色壁垒。胡工(2004)针对中国皮革产品遇到的技术检测情况,提出一种成品服装的测试项目15多个,测试含量达到一千以上,而且一项检测不合格有可能会导致全部订单取消。魏德卿(2005)进一步分析研究欧盟“生态革”的评估标准。本文列出了规定的有关内容,如重金属的禁止使用,氯化石蜡含量不应大于1%,不含有铅,砷,镉,六的铬,四氯苯酚等有毒物质,不能使用禁用偶氮染料,铬含量应低于2mg/L等。只有这样,才能授予“生态革”标志,要求十分严格。陈国平(2013)在分析效益与科研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皮革企业在科研方面投入的人力、财力远远不够,从而导致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利润不高,企业效益就不会好。反过来,由于效益不好,又导致在科研方面的各种投入不够,形成了一种非良性的循环。张淑华(2007)从国家宏观调控这个角度分析提出国家各部门针对皮革行业的出口退税、增值税及清洁生产等现状给予了相关的政策扶持。王永昌(2006)、苏超英(2007)从国际竞争这个角度对皮革行业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他们将印度、非洲与中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印度、非洲皮革行业发展潜力值得期待,是中国皮革产业发展的潜在压力。
2.关于我国皮革行业发展策略的研究综述
沈达(2000)认为我国要想成为皮革强国,皮革行业的发展必须由量向质转变,其中思维的突破与创新是关键。Michael EP(1998)从技术这个角度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提出现代竞争力取决于生产力,如果企业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可以大幅度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张淑华(2007)以绿色战略为落脚点,提出企业应优化产业结构,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黄灿艺(2011)以中小企业市场营销方式的创新为落脚点,从确定国际营销模式及营销策略这两个角度,提出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的营销方式,这样才能扭转不利形势,提升自身竞争力。于义(2005)在对生态皮革具体指标做了详细说明的基础上,从处理有毒物质的角度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文章提出我国应加强对皮革异味的检测和逐步禁止使用有毒物质。章培昆(2011)通过分析绿色壁垒的特征,从政府、企业两个层面对皮革行业出口面临的绿色壁垒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Dennis Thams(2000)从质量的角度提出企业应该选择适合的原料,注重提高质量。
3.小结
综合以上文献,可以发现,国内外学者关于我国皮革行业出口现状及出口对策的研究较少。大部分学者从国内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分析,部分学者仅从某一个角度对我国皮革行业的出口现状进行分析。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皮革行业的整体出口现状进行综合的分析,并针对出口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出口策略,促进我国皮革行业竞争力的提升。
二、我国皮革出口现状
(一)出口增长,但增速减缓
2013年上半年我国皮革行业出口额达到375.8亿美元,虽比2012年上半年增长了12.3%,但增速有所放缓。在今年上半年里,鞋类产品出口总额达218.2亿美元,同比增长10.83%;皮革及制品出口总额为146.3亿美元,同比增长14.2%;毛皮及制品累计出口额11.3亿美元,同比增长18. 6%。但相比去年而言,增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2012年,我国皮革行业总产值达10556亿元,比2011年增长了14%,增速下降11%。行业出口总额达760.9亿美元,增长了9.8%,增速下降12.2%。目前皮革行业出口方式主要是一般贸易,加工贸易的比重较去年又有所下降。全国皮革行业主要出口地区前三位分别为广东省、浙江省、福建省,出口额合计占总出口额的73.7%;另外,安徽、江西、河北三省累计出口额同比增长超过了20%,在国内各地区中发展较快。
(二)出口品种少,且价格低
表1 2013年中国皮革行业主要出口商品
主要商品 计量 比上年增减(%)
单位 数量 金额(千美元) 数量 金额
皮面皮鞋 万双 86567 12010900 3 10
旅行用品及箱包 万个 1093413 27588972 -3 9
皮革服装 万件 1111 627044 -9 -1
毛皮服装 万件 275 2087846 10 28
皮革手套 万双 51931 1060697 -7 5
足篮排球 万个 23366 539593 11 12
生皮 千吨 9 11602 17 30
成品及半成品革 千吨 39 454465 2 4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