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

目 录
一、 前言 1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1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2
(三) 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实施国(地区)概况 3
二、 日本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 5
(一) 日本主要技术性贸易壁垒政策(体系) 5
(二) 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5
三、 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 8
(一) 欧盟主要技术性贸易壁垒政策(体系) 8
(二) 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8
四、 美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 11
(一) 美国主要技术性贸易壁垒政策(体系) 11
(二) 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11
结 论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6
前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我国不仅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也是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国。自我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对外贸易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然而,随着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在关税壁垒和一些传统的非关税壁垒均受到了WTO规则的制约的情况下,以保护人类和动物健康以及环境资源为名义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发达国家实现最重要和最有效的农业保护手段。技术性贸易壁垒又称技术性贸易措施或技术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缩写为TBT),是以国家或地区的技术法规、协议、标准和认证体系(合格评定程序)等形式出现,涉及的内容广泛,涵盖科学技术、卫生、检疫、安全、环保、产品质量和认证等诸多技术性指标体系,运用于国际贸易当中。
从农产品出口的角度来看,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隐藏性这一特点,农产品出口受到了越来越多严格的限制,这对于我国农产品出口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而且扩散效应造成的间接损失更是难以估计。技术性贸易壁垒造成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食品饮料加工,传统的农业、畜牧业、渔业领域的农林产品。在过去的几年中,欧美等发达国家加快了食品安全方面的立法,大幅度提高了进口门槛。从微观层面到宏观层面都具有发展趋势的技术贸易壁垒,涵盖了技术和法律,91%的中国农产品和食品出口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垒的隐藏性这一特点,农产品出口受到了越来越多严格的限制,这对于我国农产品出口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而且扩散效应造成的间接损失更是难以估计。技术性贸易壁垒造成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食品饮料加工,传统的农业、畜牧业、渔业领域的农林产品。在过去的几年中,欧美等发达国家加快了食品安全方面的立法,大幅度提高了进口门槛。从微观层面到宏观层面都具有发展趋势的技术贸易壁垒,涵盖了技术和法律,91%的中国农产品和食品出口企业都受到了来自国外的技术贸易壁垒的影响,年损失约89亿美元。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
2.研究意义
全球贸易自由化脚步加快,外贸保护主义再次出现。我国之前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已经越来越小,在这个时候,中国农产品怎样才能在其他国家市场占有一份位置?这对于我国的农产品出口贸易来说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如今针对外贸保护主义对出口贸易的影响的研究以及提出相应的对策已经成为了当前需高度关注的问题。由于国外的一些国家研究技术贸易壁垒的时间已经很长了,而国内呢由于起步较晚,所以一些理论还不是特别的成熟。本文是通过大量的国内外文献和综述,从背景、现状、已经形成的基本理论以及积极和消极影响等方面,再从自己理解认知的角度来做一个分析和归纳。
本文的意义在于能帮助人们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如今贸易自由化外衣下的不公平不平等因素,更加清晰的了解所谓技术性贸易壁垒到底对我国有哪些阻碍,尤其是在农产品的出口方面。然这一措施政策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积极的一面也是不能被忽视的,所以本文是从横向的两个方面来进行描述。希望对于将来如何能更好的加快我国农产品出口体制建设、促进一个体系的完成、相关政策的制定以及提高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等方面具有一些参考意义。
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发达国家和地区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起步早、发展快,特别在定量化研究方法方面,呈现出逐步深入的趋势。20世纪70年代,西方学者,包括许多国际机构和组织如世贸组织(WTO)、联合国贸易与发展大会(UNCTND)、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以及主要农产品贸易国如美国、加拿大、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就成立了专门机构开始对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进行研究。
国外早期研究较多地集中在有关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概念界定与性质阐述方面,美国学者Baldwin(1970)[1]指出“技术与法规管理通常与健康、安全或其他一些重要的公共利益有关,经常成为不必要的贸易障碍应当被消除”。在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政治决定方面,Thornsbury Suzanne(1999)[2]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在美国农业部1996年关于美国面临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筛选出了影响农产技术性贸易壁垒实施的若干经济和政治变量,并逐一做了解释和探讨。
本世纪以来,贸易理论的研究开始将技术视为内生变量来处理,既研究技术变动的原因,也研究技术进步对贸易与社会福利的影响。对于发展中国家面对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学术界也有不少论述。Wilson与Otsuki(2004)[3]的研究表明:技术法规和标准是影响企业经营和出口能力的重要因素,适应技术规范的成本占到企业经营总成本的10%,他们认为互认协议能有效降低成本,提供更多出口机会,但发展中国家却难以在发达国家间的互认协议中受益。
2.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前期较多集中于对WTO-TBT/SPS协议内容的翻译、简单剖析及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简单介绍。近年来,随着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研究的视角也逐渐扩展。
叶柏林(1990)[4]较早就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有了深刻认识,指出它已替代传统的关税、数量限制及其他非关税壁垒,成为保护国内产业和市场的最主要的贸易壁垒。周伟民(2005)[5]将技术性贸易壁垒分为“边境壁垒”和“边境后壁垒”,他认为前者是通过国家层面上的技术法规实行的,具有纠正“市场失灵”的结果;后者是通过行业或企业层面的技术标准实行的,作用机制是市场竞争,且大部分属于与国内市场有关的政策,只有一小部分属于贸易政策。
关于形成机制的研究方面,王杰(2010)[6]从市场失灵理论、技术差距论、博弈论、利益集团理论的角度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成因进行了系统的理论解析。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与我国农产品贸易的研究,赵平、吴彬(2000)[7]阐述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业的不利影响,指出其加重了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发展国外市场的难度。董银果(2011)[8]以孔雀石绿标准对鳗鱼出口影响为例度量了日、美、欧SPS措施对我国水产品出口的影响程度,结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95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