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债券定价影响因素分析
近年来,绿色金融的发展在我国得到了极大地推动,绿色债券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发展十分迅速。然而,目前绿色债券的发展还不成熟,它在迅速增长的同时也带了诸多争议,关于绿色债券的定价机制也并不完善。本文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从市场利率、发行规模、注册资本、债项评级和债券期限这五个因素对绿色债券的定价(以绿色债券票面利率为代表)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旨在用较有说服力的分析结果为绿色债券的定价问题的完善和绿色债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可参考的意见与建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2
(一)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2
1.国际绿色债券的发展2
2.我国绿色债券的发展及问题2
(二)绿色债券的标准2
1.国际绿色债券的标准2
2.我国绿色债券的标准3
(三)影响绿色债券的定价因素3
(四)总结评述3
三、绿色债券的现状分析4
(一)票面利率4
(二)发行规模 4
(三)注册资本4
(四)债券评级5
(五)债券期限5
四、绿色债券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5
(一)数据来源及影响因素分析5
1.数据来源5
2.研究假设5
(二)模型研究6
1.变量设计6
2.构建模型6
3.模型假设6
4.实证结果6
五、结论与建议7
(一)结论7
(二)建议7
致谢8
参考文献8
绿色债券定价影响因素分析
引言
引言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巨大的生态环境问题带来的挑战已经席卷全球,人们已经意识到发展经济也必须与环境保护相适应。与此同时,国际投资者逐渐把目光投向气候以及环境变化上面,绿色金融的概念应运而生。在党的十九大会议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要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金融,这更是将绿色金融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绿色金融相关产品的发展必将更加引人关注。绿色金融的发展已成为推动新时期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成为帮助经济继续优化和升级的重要起点。而绿色债券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相当的重视。
我国自从2014年首次发行绿色债券开始,绿色债券便以乘风破浪之势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已经在众多领域实现了新的突破,参与绿色债券的主体也在不断增多。同时在国际市场的经验下,我们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债券市场,并且还在不断的丰富我国绿色债券的种类。但是由于我国绿色金融才刚刚起步,其中也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比如不同的监管部门监管标准不一致,对市场发展的引导力不足,定价不完善等,这使得一部分投资者对于绿色债券还保持着观望的态度。
因为绿色债券的定价因素与普通债券有一定的差异,处理好绿色债券的定价问题对于推广绿色债券来说非常重要,然而目前我国关于绿色债券的定价问题的一系列研究还并不多。于是本课题通过选取信息较为完善的一些绿色债券共259支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整理259支债券基本情况,从市场利率、发行规模、注册资本、债券期限和债券评级这五个因素对绿色债券的定价(以绿色债券票面利率为代表)进行深入分析,以此得到定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且对影响绿色债券的定价因素应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分析,希望用较为有说服力的分析结果为绿色债券的定价问题的完善和绿色债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也为我国的绿色金融发展贡献一小份力量。
二、 文献综述
(一)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
1.国际绿色债券的发展
2007年,欧洲投资银行首次发行绿色债券之后,到2016年发行规模已经达到769亿美元,增长接近70倍(ICMA,2015)。随着国际市场对绿色债券越来越认可,尝试发行绿色债券的机构类型越来越多,如地方政府和市政机构、商业银行、企业等(陈新畅 陈晓倩,2017)。其中,公司债的发行量呈上升趋势,2014年公司债占绿色债券总规模达到了30% ,企业结合自身业务特征通过将产品与绿色债券捆绑设计发行了创新模式的绿色债券(CBI,2015)。随着绿色债券的品种和类型越来越多,吸引了各式各样的投资机构和跨国承销商参与。绿色债券的迅速发展也为绿色认证,绿色评级与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与此同时,这些机构的发展也为判断项目是否符合绿色标准提供了极大的帮助。(王汐,2012)
2.我国绿色债券的发展及问题
我国自从2014年发行绿色债券开始,到2016年6月底,绿色相关的贴标债券发行量达到128 亿美元,全世界占比约 30%,未贴标绿色相关债券存量高达 2460 亿美元。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中国绿色债券潜力巨大。我国绿色债券的特点包括:平均发行票面利率略低于非绿色债券;发行人大部分是银行业以及其他国企;多是中期债券;大多数发行主体的信用等级很高。然而在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问题。比如绿色项目认定标准不一,缺乏一致的市场准则(王遥 徐楠,2016);相关扶持政策以及针对绿色项目的支持措施因为缺乏统一的准则而在短期内难以实施,还可能造成市场主体因为不同的监管政策进行套利,影响市场的健康发展;由于绿色债券的发行和交易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绿色认证环节和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并不完善,导致绿色债券发行受限(詹小颖,2016);因为绿色项目投资回报期长、募集的资金使用监管要求严格、发行和管理成本比较高等原因,降低了绿色债券的吸引力,影响到它的发行以及交易量。若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设计更多绿色债券品种,推进类型多元化,同时发行绿色熊猫债;引导市场主体完成绿色产业的转型;大力宣传绿色投资的理念,增加其吸引力等(陈新畅 陈晓倩,2017)。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2
(一)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2
1.国际绿色债券的发展2
2.我国绿色债券的发展及问题2
(二)绿色债券的标准2
1.国际绿色债券的标准2
2.我国绿色债券的标准3
(三)影响绿色债券的定价因素3
(四)总结评述3
三、绿色债券的现状分析4
(一)票面利率4
(二)发行规模 4
(三)注册资本4
(四)债券评级5
(五)债券期限5
四、绿色债券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5
(一)数据来源及影响因素分析5
1.数据来源5
2.研究假设5
(二)模型研究6
1.变量设计6
2.构建模型6
3.模型假设6
4.实证结果6
五、结论与建议7
(一)结论7
(二)建议7
致谢8
参考文献8
绿色债券定价影响因素分析
引言
引言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巨大的生态环境问题带来的挑战已经席卷全球,人们已经意识到发展经济也必须与环境保护相适应。与此同时,国际投资者逐渐把目光投向气候以及环境变化上面,绿色金融的概念应运而生。在党的十九大会议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要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金融,这更是将绿色金融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绿色金融相关产品的发展必将更加引人关注。绿色金融的发展已成为推动新时期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成为帮助经济继续优化和升级的重要起点。而绿色债券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相当的重视。
我国自从2014年首次发行绿色债券开始,绿色债券便以乘风破浪之势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已经在众多领域实现了新的突破,参与绿色债券的主体也在不断增多。同时在国际市场的经验下,我们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债券市场,并且还在不断的丰富我国绿色债券的种类。但是由于我国绿色金融才刚刚起步,其中也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比如不同的监管部门监管标准不一致,对市场发展的引导力不足,定价不完善等,这使得一部分投资者对于绿色债券还保持着观望的态度。
因为绿色债券的定价因素与普通债券有一定的差异,处理好绿色债券的定价问题对于推广绿色债券来说非常重要,然而目前我国关于绿色债券的定价问题的一系列研究还并不多。于是本课题通过选取信息较为完善的一些绿色债券共259支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整理259支债券基本情况,从市场利率、发行规模、注册资本、债券期限和债券评级这五个因素对绿色债券的定价(以绿色债券票面利率为代表)进行深入分析,以此得到定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且对影响绿色债券的定价因素应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分析,希望用较为有说服力的分析结果为绿色债券的定价问题的完善和绿色债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也为我国的绿色金融发展贡献一小份力量。
二、 文献综述
(一)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
1.国际绿色债券的发展
2007年,欧洲投资银行首次发行绿色债券之后,到2016年发行规模已经达到769亿美元,增长接近70倍(ICMA,2015)。随着国际市场对绿色债券越来越认可,尝试发行绿色债券的机构类型越来越多,如地方政府和市政机构、商业银行、企业等(陈新畅 陈晓倩,2017)。其中,公司债的发行量呈上升趋势,2014年公司债占绿色债券总规模达到了30% ,企业结合自身业务特征通过将产品与绿色债券捆绑设计发行了创新模式的绿色债券(CBI,2015)。随着绿色债券的品种和类型越来越多,吸引了各式各样的投资机构和跨国承销商参与。绿色债券的迅速发展也为绿色认证,绿色评级与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与此同时,这些机构的发展也为判断项目是否符合绿色标准提供了极大的帮助。(王汐,2012)
2.我国绿色债券的发展及问题
我国自从2014年发行绿色债券开始,到2016年6月底,绿色相关的贴标债券发行量达到128 亿美元,全世界占比约 30%,未贴标绿色相关债券存量高达 2460 亿美元。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中国绿色债券潜力巨大。我国绿色债券的特点包括:平均发行票面利率略低于非绿色债券;发行人大部分是银行业以及其他国企;多是中期债券;大多数发行主体的信用等级很高。然而在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问题。比如绿色项目认定标准不一,缺乏一致的市场准则(王遥 徐楠,2016);相关扶持政策以及针对绿色项目的支持措施因为缺乏统一的准则而在短期内难以实施,还可能造成市场主体因为不同的监管政策进行套利,影响市场的健康发展;由于绿色债券的发行和交易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绿色认证环节和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并不完善,导致绿色债券发行受限(詹小颖,2016);因为绿色项目投资回报期长、募集的资金使用监管要求严格、发行和管理成本比较高等原因,降低了绿色债券的吸引力,影响到它的发行以及交易量。若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设计更多绿色债券品种,推进类型多元化,同时发行绿色熊猫债;引导市场主体完成绿色产业的转型;大力宣传绿色投资的理念,增加其吸引力等(陈新畅 陈晓倩,2017)。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