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遗”的国际化推广以苏绣出口为例
中国非遗”的国际化推广以苏绣出口为例[20200428201158]
摘要:在文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代,我国逐渐显示出其在贸易中的欠缺之处。《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13)》显示中国目前的文化产品结构相对传统、单一,缺乏自主知识产权、高利润和高附加值的原创文化产品,在全球文化市场中中国所占比重仅为4%,这与我国贸易大国的地位极其不符,与文化大国的地位亦是不符的。本文通过查阅文献,了解苏绣的产生发展以及其对外出口的历史沿袭,结合其他数据资料,得出苏绣在推广、发展中取得的成就,以及不足。立足于苏绣(特别是镇湖产业链)的国际化即非遗的国际化,以及文化贸易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出几点可以改进的地方。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51916072
关键字:中国;文化贸易;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相关文献综述2
三、研究方法和相关数据获得3
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的出口3(一)选择苏绣的原因3
(二)苏绣的产生及对外交流4
(三)新时期的苏绣发展---成就与不足5
(四)苏绣国际化的思路7
五、小结9
致谢9
注释9
参考文献10
图1 镇湖刺绣历年销售额6
中国“非遗”的国际化推广--以苏绣出口为例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成为一个世界上当之无愧的贸易大国,2012年我国在全球的货物贸易额排名中位列第二,仅比美国少150亿美元,2013年我国货物贸易已经位居第一,然而我国离贸易强国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013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5396.4亿美元,其中服务进口总额3290.5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由2012年的897亿美元扩大至1184.6亿美元。而美国2013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10890亿美元,几乎是中国的两倍。服务贸易将越来越成为国际贸易的重点,中国要在日益激烈的服务贸易中占据有力地位,就要发挥文化的作用。
2014年初,电影《冰雪奇缘》和《美国队长2》均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巨大的票房,连带着电影的主题曲《LET IT GO》也在原声专辑销售中夺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看美国大片,韩剧韩星也日益走红,在全球都有巨大的利益和影响力。可见,文化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契机,文化贸易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也是国际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3年,我国进出口总额41600亿美元,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达274.1亿美元,其中出口251.3亿美元。我国的文化贸易留给世界的印象更多的依然是“MADE IN CHINA”,我们出口电视机,却不出口电视机播放的内容,存在“核心文化产品贸易逆差”,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花费了大量的资源却只能获得极少部分的利润。在资源逐渐消耗和紧缺的当今世界,我们应该转变思维方式,发展可持续的经济,于是,以依靠精神成果和智力投入为主,而不是以消耗物资形态的资源为主的文化产业的作用凸显了出来。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个国家的文化,来自于它历史的传承和人民的创造,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历史人文价值观念和人们的精神状态,而其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一个国家文化的杰出代表。2013年末韩国越冬泡菜加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使它在海外的餐馆数量和客流量迅速增加。如这种世界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人类社会历史文化的杰出代表,其品牌效应及其特殊资源凸显出的价值内涵,更会为地方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中国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明从未中断过的国家,文明延续了几千年,而这几千年的文化,是通过无数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承载至今的,凝结着中华民族多少代人的智慧,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国更应该有传播中国文化的意识,把中国内在性的部分展示给世界,在促进我国文化传承的同时增强我国文化的全球认知度。我们应该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推动有条件的文化资源形成文化品牌效应,提升我国的核心文化竞争力。
本文将选取初具产业化特征的苏绣为例,从她的历史沿袭中发现其可供其他非遗借鉴的地方以及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提供几点可能的思路以期更好的扩大我国非遗的国际影响力,从而提升我国文化贸易的竞争力。
二、相关文献综述
文化贸易是指国际间文化产品与服务的输入和输出的贸易方式(曹子瑛和程司宇,2011;蒋珠燕,2011),涉及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以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作为交易标的(李嘉珊2010)。陈文敬和米宏伟(2013)认为文化贸易是世界各经济体之间所进行的文化交换活动,既包括商品也包括服务,即有有形的形态也有无形的形态。
国内学者研究文化贸易的起步较晚,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研究文化贸易开始多了起来。因为我国尚欠缺专门的文化贸易统计数据,学者从不同的渠道获取的数据范围不同,而容易产生研究结论的差异。直至近一两年,才开始有关于国际文化贸易统计的研究。
国内对文化贸易的研究有着不同的侧重点,有些学者分析了文化贸易对我国经济产生的作用,李翠琳(2009)和李方杰(2010)认为: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对全面推进我国文化建设乃至整个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作用。中国文化出口对策研究课题组(2007)发现文化贸易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有利于增加进口国对中国文化的亲近感和认同感。此外,发展文化贸易也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柳斌杰,2008)。朱文静和顾江(2012)基于我国1997一2008年的文化贸易数据的实证研究显示:文化产品与服务贸易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虽然这些文献偏重历史经验基础上的理论推演,但依然可见,文化贸易对我国产生的作用是巨大而深远的。
有些学者则通过一些数据来解读我国文化贸易的现状,李清亮(2009)用2002—2007年对外贸易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文化产品出口额快速增长,规模逐步扩大;我国文化产品贸易格局较为平稳,但是与韩国、日本、英国、美国等国的情况进行比较,发现我国文化贸易总量在扩大,但是关键核心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贸易逆差严重(朱文静和顾江,2010)。陈文敬和米宏伟(2013)用2002—2010年UNCTAD的统计框架和数据分析后亦得出文化贸易呈总体顺差,结构性逆差的结论。李程(2009)主要分析了2007年的文化产品贸易数据,认为我国既是一个文化贸易大国,又是一个文化贸易弱国,虽然文化贸易整体增加,但是主要文化产品贸易逆差严重、文化产品流向单一、文化产品结构不合理、是文化硬件产品的世界第二大出口国,但却是“软件贸易”弱国。杨文兰(2011)提到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小,还没有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文献的基本论调一致,认为我国的文化贸易缺乏核心竞争力。现存的文献中尚缺乏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贸易直接相关的研究,说明这个部分还存在着空白。本文的论点是通过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我国文化贸易的核心竞争力。在全国的非遗中,选择苏州刺绣作为案例,从其发源发展的过程中,发现它值得其他非遗学习借鉴的地方以及不足,从而更好地在非遗开发的时候保护它,并通过非遗的推广来逐渐扭转我国核心文化贸易逆差的状况。
三、研究方法和相关数据获得
本文运用案例分析法,以苏绣为例来探讨如何促进其他非遗的国际化。本论文的一部分内容,尤其是苏绣的历史发展这部分,是在大量历史文献的基础上综合而写成,由于缺乏具体的苏绣出口数据,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基于文献的描述性分析。关于苏绣的大众认知度以及苏绣现在的状况是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获得,通过山塘街50名游客的调查获得苏绣相关认知度的数据,通过走访镇湖绣品街获得其概况,通过对绣品街上6个绣庄老板和绣娘的个别深入访谈获得绣品街的现状、经营概况和她们的担忧及认为的可解决的方法。除此之外,论文中用到的数据均来自于官方发布,如苏州市旅游局、镇湖街道网站、政府工作报告等。由于苏绣的小众化缺乏专门的统计数据,加之水平有限无法对苏绣出口对经济的影响对定量研究,成为本文最大的不足之处。
对游客的调查内容包括选择到苏州旅游的原因、游玩的行程安排、可能选择的纪念品、是否知道苏绣及四大名绣、影响游客购买苏绣的原因,通过这些问题来获得游客对苏绣认知度和认可度的数据,并从侧面得知苏绣在国内的宣传效果。
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的出口
(一)选择苏绣的原因
苏州历史文化悠久,其独特的风景和人文韵味吸引着千千万万的游客,据苏州市旅游局统计,2014年五一小长假期间,苏州共接待了境内外游客401.5万人,旅游总收入达到38.57亿元。苏州为何会成为全国十大热门旅游城市,这与苏州的经济实力和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有一定的关系,但更多的是苏州的文化吸引着大家,温婉的江南风情、古色古香的街道,以及各式各样的独门绝技。在山塘街对游客的随机调查显示,将近95%的游客到苏州旅游是因为苏州的文化。
前苏州市长阎立说过,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苏州以建设科学发展的样板区、开放创新的先行区、城乡一体的示范区,成为以现代经济为特征的高端产业城市、生态环境优美的最佳宜居城市、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的文化旅游城市为目标定位的转型升级时期,需要我们更加注重保护历史遗产,传承文脉苏韵,弘扬优秀文化,让苏州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延续新的历史、焕发新的光彩、凝聚新的力量。
举世闻名的苏州园林,就像是苏州的名片一样,已经发到了世界各国人的手里,为苏州带来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据五一期间公布的5A级景点舒适度指数显示,拙政园一整天的瞬时在园人数至少为3500人,最多时有7000人。但是,相比于园林、虎丘等物质文化遗产,游客对于苏州非遗的印象有所欠缺,比如说苏绣。在对山塘街的游客的访谈中发现,有约85%的游客都是冲着园林来的,日程安排也就是2-3天,在园林、山塘街、平江路等市中心一带逗留,少数游客会去金鸡湖风景区,由于路程远的原因,更少的游客会选择去太湖风景区,而太湖附近的镇湖绣品街更是鲜少有人知道。
摘要:在文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代,我国逐渐显示出其在贸易中的欠缺之处。《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13)》显示中国目前的文化产品结构相对传统、单一,缺乏自主知识产权、高利润和高附加值的原创文化产品,在全球文化市场中中国所占比重仅为4%,这与我国贸易大国的地位极其不符,与文化大国的地位亦是不符的。本文通过查阅文献,了解苏绣的产生发展以及其对外出口的历史沿袭,结合其他数据资料,得出苏绣在推广、发展中取得的成就,以及不足。立足于苏绣(特别是镇湖产业链)的国际化即非遗的国际化,以及文化贸易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出几点可以改进的地方。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51916072
关键字:中国;文化贸易;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相关文献综述2
三、研究方法和相关数据获得3
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的出口3(一)选择苏绣的原因3
(二)苏绣的产生及对外交流4
(三)新时期的苏绣发展---成就与不足5
(四)苏绣国际化的思路7
五、小结9
致谢9
注释9
参考文献10
图1 镇湖刺绣历年销售额6
中国“非遗”的国际化推广--以苏绣出口为例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成为一个世界上当之无愧的贸易大国,2012年我国在全球的货物贸易额排名中位列第二,仅比美国少150亿美元,2013年我国货物贸易已经位居第一,然而我国离贸易强国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013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5396.4亿美元,其中服务进口总额3290.5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由2012年的897亿美元扩大至1184.6亿美元。而美国2013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10890亿美元,几乎是中国的两倍。服务贸易将越来越成为国际贸易的重点,中国要在日益激烈的服务贸易中占据有力地位,就要发挥文化的作用。
2014年初,电影《冰雪奇缘》和《美国队长2》均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巨大的票房,连带着电影的主题曲《LET IT GO》也在原声专辑销售中夺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看美国大片,韩剧韩星也日益走红,在全球都有巨大的利益和影响力。可见,文化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契机,文化贸易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也是国际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3年,我国进出口总额41600亿美元,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达274.1亿美元,其中出口251.3亿美元。我国的文化贸易留给世界的印象更多的依然是“MADE IN CHINA”,我们出口电视机,却不出口电视机播放的内容,存在“核心文化产品贸易逆差”,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花费了大量的资源却只能获得极少部分的利润。在资源逐渐消耗和紧缺的当今世界,我们应该转变思维方式,发展可持续的经济,于是,以依靠精神成果和智力投入为主,而不是以消耗物资形态的资源为主的文化产业的作用凸显了出来。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个国家的文化,来自于它历史的传承和人民的创造,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历史人文价值观念和人们的精神状态,而其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一个国家文化的杰出代表。2013年末韩国越冬泡菜加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使它在海外的餐馆数量和客流量迅速增加。如这种世界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人类社会历史文化的杰出代表,其品牌效应及其特殊资源凸显出的价值内涵,更会为地方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中国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明从未中断过的国家,文明延续了几千年,而这几千年的文化,是通过无数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承载至今的,凝结着中华民族多少代人的智慧,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国更应该有传播中国文化的意识,把中国内在性的部分展示给世界,在促进我国文化传承的同时增强我国文化的全球认知度。我们应该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推动有条件的文化资源形成文化品牌效应,提升我国的核心文化竞争力。
本文将选取初具产业化特征的苏绣为例,从她的历史沿袭中发现其可供其他非遗借鉴的地方以及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提供几点可能的思路以期更好的扩大我国非遗的国际影响力,从而提升我国文化贸易的竞争力。
二、相关文献综述
文化贸易是指国际间文化产品与服务的输入和输出的贸易方式(曹子瑛和程司宇,2011;蒋珠燕,2011),涉及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以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作为交易标的(李嘉珊2010)。陈文敬和米宏伟(2013)认为文化贸易是世界各经济体之间所进行的文化交换活动,既包括商品也包括服务,即有有形的形态也有无形的形态。
国内学者研究文化贸易的起步较晚,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研究文化贸易开始多了起来。因为我国尚欠缺专门的文化贸易统计数据,学者从不同的渠道获取的数据范围不同,而容易产生研究结论的差异。直至近一两年,才开始有关于国际文化贸易统计的研究。
国内对文化贸易的研究有着不同的侧重点,有些学者分析了文化贸易对我国经济产生的作用,李翠琳(2009)和李方杰(2010)认为: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对全面推进我国文化建设乃至整个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作用。中国文化出口对策研究课题组(2007)发现文化贸易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有利于增加进口国对中国文化的亲近感和认同感。此外,发展文化贸易也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柳斌杰,2008)。朱文静和顾江(2012)基于我国1997一2008年的文化贸易数据的实证研究显示:文化产品与服务贸易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虽然这些文献偏重历史经验基础上的理论推演,但依然可见,文化贸易对我国产生的作用是巨大而深远的。
有些学者则通过一些数据来解读我国文化贸易的现状,李清亮(2009)用2002—2007年对外贸易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文化产品出口额快速增长,规模逐步扩大;我国文化产品贸易格局较为平稳,但是与韩国、日本、英国、美国等国的情况进行比较,发现我国文化贸易总量在扩大,但是关键核心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贸易逆差严重(朱文静和顾江,2010)。陈文敬和米宏伟(2013)用2002—2010年UNCTAD的统计框架和数据分析后亦得出文化贸易呈总体顺差,结构性逆差的结论。李程(2009)主要分析了2007年的文化产品贸易数据,认为我国既是一个文化贸易大国,又是一个文化贸易弱国,虽然文化贸易整体增加,但是主要文化产品贸易逆差严重、文化产品流向单一、文化产品结构不合理、是文化硬件产品的世界第二大出口国,但却是“软件贸易”弱国。杨文兰(2011)提到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小,还没有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文献的基本论调一致,认为我国的文化贸易缺乏核心竞争力。现存的文献中尚缺乏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贸易直接相关的研究,说明这个部分还存在着空白。本文的论点是通过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我国文化贸易的核心竞争力。在全国的非遗中,选择苏州刺绣作为案例,从其发源发展的过程中,发现它值得其他非遗学习借鉴的地方以及不足,从而更好地在非遗开发的时候保护它,并通过非遗的推广来逐渐扭转我国核心文化贸易逆差的状况。
三、研究方法和相关数据获得
本文运用案例分析法,以苏绣为例来探讨如何促进其他非遗的国际化。本论文的一部分内容,尤其是苏绣的历史发展这部分,是在大量历史文献的基础上综合而写成,由于缺乏具体的苏绣出口数据,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基于文献的描述性分析。关于苏绣的大众认知度以及苏绣现在的状况是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获得,通过山塘街50名游客的调查获得苏绣相关认知度的数据,通过走访镇湖绣品街获得其概况,通过对绣品街上6个绣庄老板和绣娘的个别深入访谈获得绣品街的现状、经营概况和她们的担忧及认为的可解决的方法。除此之外,论文中用到的数据均来自于官方发布,如苏州市旅游局、镇湖街道网站、政府工作报告等。由于苏绣的小众化缺乏专门的统计数据,加之水平有限无法对苏绣出口对经济的影响对定量研究,成为本文最大的不足之处。
对游客的调查内容包括选择到苏州旅游的原因、游玩的行程安排、可能选择的纪念品、是否知道苏绣及四大名绣、影响游客购买苏绣的原因,通过这些问题来获得游客对苏绣认知度和认可度的数据,并从侧面得知苏绣在国内的宣传效果。
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的出口
(一)选择苏绣的原因
苏州历史文化悠久,其独特的风景和人文韵味吸引着千千万万的游客,据苏州市旅游局统计,2014年五一小长假期间,苏州共接待了境内外游客401.5万人,旅游总收入达到38.57亿元。苏州为何会成为全国十大热门旅游城市,这与苏州的经济实力和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有一定的关系,但更多的是苏州的文化吸引着大家,温婉的江南风情、古色古香的街道,以及各式各样的独门绝技。在山塘街对游客的随机调查显示,将近95%的游客到苏州旅游是因为苏州的文化。
前苏州市长阎立说过,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苏州以建设科学发展的样板区、开放创新的先行区、城乡一体的示范区,成为以现代经济为特征的高端产业城市、生态环境优美的最佳宜居城市、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的文化旅游城市为目标定位的转型升级时期,需要我们更加注重保护历史遗产,传承文脉苏韵,弘扬优秀文化,让苏州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延续新的历史、焕发新的光彩、凝聚新的力量。
举世闻名的苏州园林,就像是苏州的名片一样,已经发到了世界各国人的手里,为苏州带来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据五一期间公布的5A级景点舒适度指数显示,拙政园一整天的瞬时在园人数至少为3500人,最多时有7000人。但是,相比于园林、虎丘等物质文化遗产,游客对于苏州非遗的印象有所欠缺,比如说苏绣。在对山塘街的游客的访谈中发现,有约85%的游客都是冲着园林来的,日程安排也就是2-3天,在园林、山塘街、平江路等市中心一带逗留,少数游客会去金鸡湖风景区,由于路程远的原因,更少的游客会选择去太湖风景区,而太湖附近的镇湖绣品街更是鲜少有人知道。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