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研究(附件)
摘 要随着我国逐步增加基础设施的建设,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众所周知政府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都会注入大量的资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仅靠政府财政的单方面支出已经不能满足这巨大的资金需求。怎样才能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怎样才能改变现有的投融资方式,怎样才能提升融资效率,如果我国想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那么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深入考虑的难题。但是PPP模式的传入,强化了政府资本和民间资本之间的关系,缓解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大量资金需求,使得民营企业和个人更容易参与到公共事业管理中来。本文基于对国内外文献资料的研究和对比,分析PPP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发展历史,探究PPP模式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并与国外PPP模式的应用进行对比。运用一些分析方法找出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性的进行探讨,对未来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应用的道路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
Key words: PPP model;Infrastructure; application 目录
ABSTRACT
一、 引言 1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二、 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现状 2
(一) PPP模式的相关概念和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2
(二) 我国现阶段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运用PPP模式的现状 5
(三) PPP模式的市场结构 9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运用PPP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一) 容易遭受风险的问题 11
(二) 政府方面的问题 12
(三) 市场需求方面的问题 13
四、 国外基础设施建设中PPP模式的应用 13
(一) 在英国的应用 13
(二) 在加拿大的应用 14
(三) 对我国的启示 15
五、 完善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应用的对策 15
(一)转换政府角色作用,加强合同保障意识 15
(二)优化风险分担机制,建立全方位监督体系 16
(三)完善PPP模式法律制度,强化司法保障 16
(四)设立专业PPP管理组织,强化人才培养 17
(五)放宽PP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P项目资金来源,合理制定定价机制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 19
一、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研究背景
早在1982年英国就已经提出了PPP模式,一般是指政府同民营或者个体企业之间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同时出资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政府给与其一定的权力参与到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营运中来,是一种双赢的新模式。在1982年英国提出这个模式后,我国也逐步开始研究PPP模式的各种应用和理论,在这一段时间内,我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力图改变我国之前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起牵头人角色的情况。《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是国务院于2015年5月19日为使得PPP模式更好的融入我国而发布的一项规则。所以说深入研究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进一步利用社会资源。
研究意义
本文在一个主题上上尝试了多种理论的应用,分析了不同理论下的具体情况,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本文的钻研对当前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帮助,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应用路径,对以后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趋势进行了展望,进一步加强了PPP模式应用的研究成果。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许多外国国家对于PPP模式的应用和理论有着较为成熟的看法,他们不同的科研人员对此有不同的看法。Fourie和Burger(2000)提出由于政府自身管理方式存在缺陷而导致了PPP模式的产生。Grimsey和Lewis(2002)则认为政府准许民营企业等对公共事业投资的原因是它自己缺少这方面的资金。文森特奥斯特罗姆(1999)提出的“多中心治理理论”是以社会、国家、市场作为基础,突出了PPP项目中私人、政府和民营企业之间责任共享和风险共担的关系,这三个主体一起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的进行PPP项目的实施。Peter Calthorpe(1993)提出利用交通系统将房区、工作、娱乐等功能系统合并起来并使得PPP模式充分应用到交通体系中,对一些城市进行土地规划,改变他们的用地方式。Mossoro和Gasiorowski(2008)从PPP模式的应用效率研究中得出,尽管民间资本的投资成本要高于政府成本,但是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中来能够激起民营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实现自我成本的降低。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PPP模式的研究则相对较晚,但还是有许多学者通过刻苦的摸索得出了他们的研究结果。乔宝云、吴卓瑾( 2014) 认提出政府是失灵和市场失灵共同导致了PPP 模式的形成,认为PPP模式能够让政府当局资本和社会资本充分发挥出它们的最大效用,为使得公共事业陷入困难的一些难题提出解决方案 。徐飞、宋波 ( 2011) 利用管理学和经济学两个高端学科的知识,详细解析了政府当局和个体等主体之间的相互合作关系,诠释了与基础设施建设有关的PPP项目中的各种合作机制。王守清 、伍迪( 2014) 认为PPP模式 是涉及融资、法律法规、国家税收、政治、金融市场、专业技术、管理营运等多种方面的一种模式。柯永建、王守清( 2008) 对特许经营项目投资的定义、好处坏处、特点、涉及范围、项目程序、融资来源、风险分配和规避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解析,成功帮助了PPP 模式在我国的继续前行,让PPP项目营运更具有务实性。王进(2008)利用北京地铁4号线为例解释了PPP项目是如何运转的,还对PPP模式在我国进一步的发展应用提出了新的建议。
二、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现状
PPP模式的相关概念和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PPP模式的概念
一般学术界认为“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是对PPP(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的规范解释,它是指国家和民营企业或者个人,利用双方签订的协议向社会大众供应一些协作服务和基础设施,或者两方主体为了城市公共项目的建设,通过谈话等形式达成新的合作关系,为了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他们之间会签订合同来明确双方权利义务,进而在合作完成之后能够达到双赢的结果。以下表一和图一是对PPP模式的详细说明。
表 1 PPP 的分类
外包类
模式外包
模式名
英文含义
中文含义
SC
Service Contract
服务外包
整体式外包
MC
Management Contract
Key words: PPP model;Infrastructure; application 目录
ABSTRACT
一、 引言 1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二、 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现状 2
(一) PPP模式的相关概念和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2
(二) 我国现阶段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运用PPP模式的现状 5
(三) PPP模式的市场结构 9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运用PPP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一) 容易遭受风险的问题 11
(二) 政府方面的问题 12
(三) 市场需求方面的问题 13
四、 国外基础设施建设中PPP模式的应用 13
(一) 在英国的应用 13
(二) 在加拿大的应用 14
(三) 对我国的启示 15
五、 完善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应用的对策 15
(一)转换政府角色作用,加强合同保障意识 15
(二)优化风险分担机制,建立全方位监督体系 16
(三)完善PPP模式法律制度,强化司法保障 16
(四)设立专业PPP管理组织,强化人才培养 17
(五)放宽PP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P项目资金来源,合理制定定价机制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 19
一、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研究背景
早在1982年英国就已经提出了PPP模式,一般是指政府同民营或者个体企业之间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同时出资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政府给与其一定的权力参与到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营运中来,是一种双赢的新模式。在1982年英国提出这个模式后,我国也逐步开始研究PPP模式的各种应用和理论,在这一段时间内,我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力图改变我国之前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起牵头人角色的情况。《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是国务院于2015年5月19日为使得PPP模式更好的融入我国而发布的一项规则。所以说深入研究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进一步利用社会资源。
研究意义
本文在一个主题上上尝试了多种理论的应用,分析了不同理论下的具体情况,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本文的钻研对当前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帮助,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应用路径,对以后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趋势进行了展望,进一步加强了PPP模式应用的研究成果。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许多外国国家对于PPP模式的应用和理论有着较为成熟的看法,他们不同的科研人员对此有不同的看法。Fourie和Burger(2000)提出由于政府自身管理方式存在缺陷而导致了PPP模式的产生。Grimsey和Lewis(2002)则认为政府准许民营企业等对公共事业投资的原因是它自己缺少这方面的资金。文森特奥斯特罗姆(1999)提出的“多中心治理理论”是以社会、国家、市场作为基础,突出了PPP项目中私人、政府和民营企业之间责任共享和风险共担的关系,这三个主体一起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的进行PPP项目的实施。Peter Calthorpe(1993)提出利用交通系统将房区、工作、娱乐等功能系统合并起来并使得PPP模式充分应用到交通体系中,对一些城市进行土地规划,改变他们的用地方式。Mossoro和Gasiorowski(2008)从PPP模式的应用效率研究中得出,尽管民间资本的投资成本要高于政府成本,但是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中来能够激起民营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实现自我成本的降低。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PPP模式的研究则相对较晚,但还是有许多学者通过刻苦的摸索得出了他们的研究结果。乔宝云、吴卓瑾( 2014) 认提出政府是失灵和市场失灵共同导致了PPP 模式的形成,认为PPP模式能够让政府当局资本和社会资本充分发挥出它们的最大效用,为使得公共事业陷入困难的一些难题提出解决方案 。徐飞、宋波 ( 2011) 利用管理学和经济学两个高端学科的知识,详细解析了政府当局和个体等主体之间的相互合作关系,诠释了与基础设施建设有关的PPP项目中的各种合作机制。王守清 、伍迪( 2014) 认为PPP模式 是涉及融资、法律法规、国家税收、政治、金融市场、专业技术、管理营运等多种方面的一种模式。柯永建、王守清( 2008) 对特许经营项目投资的定义、好处坏处、特点、涉及范围、项目程序、融资来源、风险分配和规避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解析,成功帮助了PPP 模式在我国的继续前行,让PPP项目营运更具有务实性。王进(2008)利用北京地铁4号线为例解释了PPP项目是如何运转的,还对PPP模式在我国进一步的发展应用提出了新的建议。
二、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现状
PPP模式的相关概念和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PPP模式的概念
一般学术界认为“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是对PPP(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的规范解释,它是指国家和民营企业或者个人,利用双方签订的协议向社会大众供应一些协作服务和基础设施,或者两方主体为了城市公共项目的建设,通过谈话等形式达成新的合作关系,为了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他们之间会签订合同来明确双方权利义务,进而在合作完成之后能够达到双赢的结果。以下表一和图一是对PPP模式的详细说明。
表 1 PPP 的分类
外包类
模式外包
模式名
英文含义
中文含义
SC
Service Contract
服务外包
整体式外包
MC
Management Contract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