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水果进口的影响以东盟为例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汇率在世界资源的配置中的作用越发突出。在中国的食品贸易中,水果的进口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人民币汇率变动会对水果进口有着怎么样的影响?文章在汇率变动对进口的影响的一般理论基础上,选取了2010年1月到2013年12月这48个月的数据,通过Eviews7.7软件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化对中国进口东盟水果的影响。因变量选择中国进口泰国HS.08章所有的商品的进口总额代替东盟水果进口额,自变量除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之外还考虑的因素有国内商品(食品类)零售价,国内整体物价水平,和季节因素虚拟变量,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和脉冲响应构建时间序列模型。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我国进口东盟水果有显著的滞后影响,滞后期长达3个月,并且在滞后8,9个月的时候达到最大影响力度。人民币实际汇率上升(人民币贬值)在长期看来对我进口东盟水果有稳定的负效应,但短期看来却不明显,甚至有一点正效应的时期,证明存在“J曲线效应”。而国内商品(食品类)零售价和国内整体物价水平对水果进口也分别存在滞后的负效应和正效应,其中国内商品(食品类)零售价对进口东盟水果的影响表现出短期正效应,但是长期看来,还是负效应占主导地位。
目录
摘要 4
关键词 4
Abstract. 4
Key Words 5
引言。 5
一、国内外研究成果 5
(一)有关“J曲线效应”: 5
(二)中国食品进口现状: 6
二、理论框架、假说与研究方法 7
(一)理论框架 7
(二)研究方法 7
(三)研究假说 7
四、模型分析 8
(一)计量模型的选择 8
(二)ADF平稳性检验和EG两步法 9
(三)Granger因果检验 10
(四)Johansen协调检验 11
(五)回归方程估计 11
(六)脉冲影响分析 12
(七)描述性分析: 15
五、结论 15
致谢 16
附录: 17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水果进口的影响——以东盟为例
国际经济与贸易 陈鹏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引言
本文主要通过第二种方法,即以中国进口泰国H.S 08章的所以商品为因变量,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人民币国内购买力和商品零售价(食品类)指数为自变量,以季节因数作为虚拟变量,做计量分析,证实了“J曲线效应”存在。
一、国内外研究成果
(一)有关“J曲线效应”:
(1)目前国内外大部分的实证研究支持“J曲线效应”。
Mohesen BahmaniOskooee ( 2008)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对美国与英国的双边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最终得出结论:英镑贴水会使英美两国的贸易收支状况产生“J曲线效应”。
R. Scott Hacker和Abdulnasser Hatemi一(2003)对20世纪90年代到2000年比利时、瑞典、挪威、和的相关经济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利用ECM模型和脉冲检验,来探讨J曲线效应是否存在。结果显示,在贬值之后半年之内,出口额与进口额的比值都有下降的趋势;而在长期内,排除个别例外,出口额与进口额的比值都在原来的水平上有所增长。简单地说,就是J曲线效应是存在的。
自2005年7月21口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到该文章创作以来.人民币坚挺对我国贸易顺差的抑制作用尚不显著,至少在最长可达六个月的滞后期内,“反J曲线”的第二阶段不会出现。这一方面可能是滞后延长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的经济结构失衡。但是,人民币升值已使我国2009年贸易差额大幅回落,就目前来看,反J曲线效应第一阶段可能已经结束。
孔凡玲,李彦民在《中国农学通报》上发表有关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小麦进口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变动对中国小麦进口贸易的影响存在时滞效应,加入滞后一期(1个月)的汇率,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小麦进口存在着促进作用。在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的情况下,中国小麦进口贸易也存在反J曲线效应。
(2)J曲线效应”形成原因的研究。
张宁在硕士学位论文中通过分析经济学家马吉(S.P. Magee)在《Currency Contract Passthrough,and Devaluation》中将货币贬值后贸易收支改变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的论述,总结出形成J曲线效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进出口贸易合同的制约。因为合同在货币贬值前便己签订,所以汇
率的变动对己经签订契约的进出口交易没有影响。
第二,贸易合同所使用的定价货币。
第三,出口供给弹性以及进口需求弹性比较低。这就导致短期内进出口的数量不会随着货币的贬值立即得到调整,进而也不会使贸易收支得到改善。
(二)中国食品进口现状:
(1)中国水果进口现状主要分为三点:
张露在进口水果竞争力分析的论文中提出,中国水果进口现状主要分为三点:第一,水果进口发现迅猛,我国水果进口贸易快速增长,2001年我国水果进口86.8万吨,贸易额为3.41亿美元,到2007年我国水果进口量为134.7万吨,比2001年增长了55.1%。2008年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水果进口贸易额仍然保持了连续八年的增长达到11.9亿美元。水果进口的不断增加,不仅满足了国内水果消费增长的需求,也有助于拓宽我国水果消费市场以及相关产业。第二,水果进口结构存在变化,2000年以来我国主要进口的水果品种为香蕉、苹果、柑橘、猕猴桃等。香蕉一直是中国进口的第一大水果,2000年我国香蕉进口量达到最高值为59.35吨,占水果进口的69%,但近年来,由于香蕉在东盟各国对中国的水果出口结构中的地位下降很快,随后的五年时间香蕉进口量逐年递减。苹果的进口量却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趋势,到2006年苹果进口是比2001年增长了10.5%,但是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苹果进口增长率不到2%。柑橘,葡萄,猕猴桃的进口在1999年后也出现了快速增长,2007年进口猕猴桃12.13吨,柑橘7.75万吨,葡萄4.46玩吨,与2006年同期相比,增长幅度均在10%以上。第三,水果进口主要来源地,我国水果进口市场为东盟、美国、智利以及巴西,从这些地区进口的水果一般占我国水果进口的80%左右。东盟一直是中国水果进口的第一大来源地,在入世后的一年内,我国从东盟进口的水果量增长了117.45%,泰国、越南、菲律宾一直处于对我国出口水果的前三位。
(2)进口食品安全问题:
1.进口食品存在安全问题其实并不罕见
爱沙尼亚国家监测项目由兽医和食品委员会提出,用于发现不同的农药残留时间和超过点数MRL。2008年,发现水果、蔬菜和谷物中存在一种或多种农药的残留,占总样品比例35%—53%(Darja Matt,2013)以下数据来自上海某口岸(郁华,2012):
????(1)2008年—2010年该口岸进口食品总体不合格率为1.05%,2008年为0.89%,2009年为2.47%,2010年为0.75%。
(2)2008年—2012年进口食品不合格原因主要是“中文标签符合性检验不合格”、“普通食品添加保健食品原料或药品”、“外包装破损或污染、卫生状况差”。
2.不同国家(地区)食品安全程度不同,并非只有中国大陆存在食品安全问题
目录
摘要 4
关键词 4
Abstract. 4
Key Words 5
引言。 5
一、国内外研究成果 5
(一)有关“J曲线效应”: 5
(二)中国食品进口现状: 6
二、理论框架、假说与研究方法 7
(一)理论框架 7
(二)研究方法 7
(三)研究假说 7
四、模型分析 8
(一)计量模型的选择 8
(二)ADF平稳性检验和EG两步法 9
(三)Granger因果检验 10
(四)Johansen协调检验 11
(五)回归方程估计 11
(六)脉冲影响分析 12
(七)描述性分析: 15
五、结论 15
致谢 16
附录: 17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水果进口的影响——以东盟为例
国际经济与贸易 陈鹏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引言
本文主要通过第二种方法,即以中国进口泰国H.S 08章的所以商品为因变量,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人民币国内购买力和商品零售价(食品类)指数为自变量,以季节因数作为虚拟变量,做计量分析,证实了“J曲线效应”存在。
一、国内外研究成果
(一)有关“J曲线效应”:
(1)目前国内外大部分的实证研究支持“J曲线效应”。
Mohesen BahmaniOskooee ( 2008)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对美国与英国的双边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最终得出结论:英镑贴水会使英美两国的贸易收支状况产生“J曲线效应”。
R. Scott Hacker和Abdulnasser Hatemi一(2003)对20世纪90年代到2000年比利时、瑞典、挪威、和的相关经济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利用ECM模型和脉冲检验,来探讨J曲线效应是否存在。结果显示,在贬值之后半年之内,出口额与进口额的比值都有下降的趋势;而在长期内,排除个别例外,出口额与进口额的比值都在原来的水平上有所增长。简单地说,就是J曲线效应是存在的。
自2005年7月21口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到该文章创作以来.人民币坚挺对我国贸易顺差的抑制作用尚不显著,至少在最长可达六个月的滞后期内,“反J曲线”的第二阶段不会出现。这一方面可能是滞后延长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的经济结构失衡。但是,人民币升值已使我国2009年贸易差额大幅回落,就目前来看,反J曲线效应第一阶段可能已经结束。
孔凡玲,李彦民在《中国农学通报》上发表有关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小麦进口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变动对中国小麦进口贸易的影响存在时滞效应,加入滞后一期(1个月)的汇率,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小麦进口存在着促进作用。在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的情况下,中国小麦进口贸易也存在反J曲线效应。
(2)J曲线效应”形成原因的研究。
张宁在硕士学位论文中通过分析经济学家马吉(S.P. Magee)在《Currency Contract Passthrough,and Devaluation》中将货币贬值后贸易收支改变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的论述,总结出形成J曲线效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进出口贸易合同的制约。因为合同在货币贬值前便己签订,所以汇
率的变动对己经签订契约的进出口交易没有影响。
第二,贸易合同所使用的定价货币。
第三,出口供给弹性以及进口需求弹性比较低。这就导致短期内进出口的数量不会随着货币的贬值立即得到调整,进而也不会使贸易收支得到改善。
(二)中国食品进口现状:
(1)中国水果进口现状主要分为三点:
张露在进口水果竞争力分析的论文中提出,中国水果进口现状主要分为三点:第一,水果进口发现迅猛,我国水果进口贸易快速增长,2001年我国水果进口86.8万吨,贸易额为3.41亿美元,到2007年我国水果进口量为134.7万吨,比2001年增长了55.1%。2008年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水果进口贸易额仍然保持了连续八年的增长达到11.9亿美元。水果进口的不断增加,不仅满足了国内水果消费增长的需求,也有助于拓宽我国水果消费市场以及相关产业。第二,水果进口结构存在变化,2000年以来我国主要进口的水果品种为香蕉、苹果、柑橘、猕猴桃等。香蕉一直是中国进口的第一大水果,2000年我国香蕉进口量达到最高值为59.35吨,占水果进口的69%,但近年来,由于香蕉在东盟各国对中国的水果出口结构中的地位下降很快,随后的五年时间香蕉进口量逐年递减。苹果的进口量却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趋势,到2006年苹果进口是比2001年增长了10.5%,但是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苹果进口增长率不到2%。柑橘,葡萄,猕猴桃的进口在1999年后也出现了快速增长,2007年进口猕猴桃12.13吨,柑橘7.75万吨,葡萄4.46玩吨,与2006年同期相比,增长幅度均在10%以上。第三,水果进口主要来源地,我国水果进口市场为东盟、美国、智利以及巴西,从这些地区进口的水果一般占我国水果进口的80%左右。东盟一直是中国水果进口的第一大来源地,在入世后的一年内,我国从东盟进口的水果量增长了117.45%,泰国、越南、菲律宾一直处于对我国出口水果的前三位。
(2)进口食品安全问题:
1.进口食品存在安全问题其实并不罕见
爱沙尼亚国家监测项目由兽医和食品委员会提出,用于发现不同的农药残留时间和超过点数MRL。2008年,发现水果、蔬菜和谷物中存在一种或多种农药的残留,占总样品比例35%—53%(Darja Matt,2013)以下数据来自上海某口岸(郁华,2012):
????(1)2008年—2010年该口岸进口食品总体不合格率为1.05%,2008年为0.89%,2009年为2.47%,2010年为0.75%。
(2)2008年—2012年进口食品不合格原因主要是“中文标签符合性检验不合格”、“普通食品添加保健食品原料或药品”、“外包装破损或污染、卫生状况差”。
2.不同国家(地区)食品安全程度不同,并非只有中国大陆存在食品安全问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