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中知识产权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几十年以来,随着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及劳动力素质的不断提高,再加上人口基数巨大的先前优势,中国的经济形势正稳步向前,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地位,也日益凸显。在数量不断增加的进出口贸易中,中国保持着贸易顺差,这种现象在与美国的贸易中尤为明显。美国同样作为一个经济大国,却有着需求量巨大和生产力较为薄弱的缺点,中国和美国在这样强烈的优、劣势对比下,中国商品充斥了美国市场,给美国本土市场带来了巨大压力,美国在如此的强压下,用尽各种手段来保护本土产业,最惯用的就是以保护本国知识产权的名义,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其中,“337条款”对中国的企业的冲击尤为巨大,美国看似法制性的知识产权保护手段,俨然已经演变成为,中美贸易的恶性贸易壁垒,这种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及经济发展。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知识产权是权利人对自己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保障不受他人的非法的侵占。知识产权也为日益频繁的国际经济活动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保证国际市场的良性竞争。因此,不断创新才是一个国家发展和前进的动力,为占领国际市场,就要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中国面对这种恶性的贸易壁垒,更要加强创新,鼓励增强企业的科研创新能力,提高产品品质,善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抵制冲破贸易壁垒,维护健康的国际贸易环境。本文通过介绍知识产权的概念及基本的理论知识,结合对近年相关案例的经济分析,揭示现象与实质,探究出一套中国的应对策略。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引 言 1
第1章 知识产权的理论知识 2
1.1知识产权的概念 2
1.2知识产权的特征 2
1.3知识产权的作用 2
第2章 中美贸易中知识产权问题的现状 4
2.1对华“337调查”数量增加 4
2.2中国涉案产品类型变化 5
2.3滥用保护,歧视严重 6
第3章 中美贸易中知识产权问题产生的原因 8
3.1中美知识产权制度存在差异 8
3.2中美贸易差额逐渐加大 8
3.3中国力量的崛起 9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3.4美国向知识经济转变 10
第4章 中美贸易中知识产权问题的影响 11
4.1积极影响 11
4.1.1有利于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 11
4.1.2鼓励了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 11
4.1.3有利于培养相关人才 11
4.2消极影响 12
4.2.1限制我国产品出口,影响经济发展 12
4.2.2不利于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 12
第5章 触宝科技知识产权保卫战的案例分析 13
5.1案例背景 13
5.2案例过程 14
5.3案例启示 14
第6章 应对中美贸易中知识产权问题的策略 16
6.1我国企业的应对策略 16
6.1.1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16
6.1.2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16
6.1.3积极应对诉讼 16
6.2我国政府的应对策略 17
6.2.1健全相关法律,加强执法 17
6.2.2提高国民素质 17
6.2.3优化知识产权审批,提供支持帮助 17
6.3行业协会的应对策略 18
6.3.1加强国内、国际交流 18
6.3.2加强相关人才培养 18
6.3.3为应诉企业提供援助 18
第7章 结论 19
引 言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我国的对外贸易已经成为经济建设的重点,而中国力量的迅速崛起,使得中国的对外贸易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久占国际市场的西方国家看来,中国已威胁到了自己的地位,再加上制度、观点等的差异,国际贸易纷争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尤其是在美国这种保护主义盛行的国家。其中由知识产权引发的纷争更是成为了核心问题。因此,中美贸易中知识产权问题已经成为国际贸易领域的热点、难点,引起了国内外学者激烈的讨论和研究。
很多学者详细的分析了中美知识产权争端的各个部分,评价了中美双方不同的背景、立场、制度,也给出了中肯的建议、对策,在理论方面有了较高的建树,为缓和中美贸易关系做出了学术努力。本选题从知识产权理论概念入手,从中美知识产权现状分析,为中国提出建设性意见,突破美国对华的知识产权贸易壁垒,使中国能够更好地占领国际市场,融入国际社会,加强中国全面、健康的发展。从另一方面来看,对维护国际市场公平、公正,维护世界和平也有着深远意义。
第1章 知识产权的理论知识
1.1知识产权的概念
知识产权是指国家保障智力劳动者,就其智力成果在一定时间内所享有的专有权和独占权。从本质上来说,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资产,是一种知识产品,智力成果,虽然不同于房屋,汽车等实物资产,但同样受到法律的保护,甚至比房屋,汽车等资产更具有价值。
在TRIPS(《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中对知识产权的界定范围如下:有关版权与邻接权,商标权,地理标志权,工业品外观设计权,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对未披露信息的保护权。
1.2知识产权的特征
知识产权具有专有性,专有性即独占性,垄断性,在未经过知识产权所有人的同意或法律认可的情况下,知识产品不得经其他任何人以任何形式的使用。
知识产权具有地域性,知识产权只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才具有保护效力,经一国法律认可的知识产权,只有在本国的地域范围内受到保护,除非在有共同签定双边互惠协定或相关国际公约的国家。
知识产权具有时间性,只在规定的时间期限内对其进行保护。随着时间推移,原有的科学技术必将逐渐处于落后地位,而失去保护价值,即便是价值任然存在,长时间的技术垄断,也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知识产权具有无形性,无形性是知识产权的基本特质,也是和有形财产权的根本区别所在。知识产权作为一种知识财富,不具备任何的形态,不占据任何的空间,是一种意识,通过这种意识,才能变成实物产品,变成实物价值,为公众所用。
1.3知识产权的作用
知识产权鼓励了发明创造是知识产权保护带来的最意义深远的作用。创新永远是时代鲜明的主题,知识产权制度保护了智力劳动者的发明创造,使其在市场上获得垄断优势,由此给智力劳动者带来更多的超额利润。而其他的竞争者在此情境下,想要不被迫退出市场,唯一的办法就是创新。言而总之,在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下,超额利润和竞争压力鼓励着企业不断创新。
知识产权制度为智力成果的传播与应用提供了法律依据。智力成果的产生,主要目的和作用是造福人类,推动社会进步,所以智力成果终将有一天要公布于众,而如何规定时间期限,要通过怎样的程序,这都要依靠健全的知识产权制度。在国际经济贸易中更加需要这样的制度来维持市场秩序。因此,知识产权制度是国际经济活动的前提条件。
知识产权制度平衡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知识产权作为一种私有权利,必然会给个人带来巨额利益,然而,知识产权时间性的特征,又会将这种私人权利,转变成为社会权利、将私人利益转变成为社会利益。时间性特征致使转变的发生,这也是从长远利益考虑的必然结果。因此,在私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知识产权制度起到了良好的调节平衡作用。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引 言 1
第1章 知识产权的理论知识 2
1.1知识产权的概念 2
1.2知识产权的特征 2
1.3知识产权的作用 2
第2章 中美贸易中知识产权问题的现状 4
2.1对华“337调查”数量增加 4
2.2中国涉案产品类型变化 5
2.3滥用保护,歧视严重 6
第3章 中美贸易中知识产权问题产生的原因 8
3.1中美知识产权制度存在差异 8
3.2中美贸易差额逐渐加大 8
3.3中国力量的崛起 9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3.4美国向知识经济转变 10
第4章 中美贸易中知识产权问题的影响 11
4.1积极影响 11
4.1.1有利于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 11
4.1.2鼓励了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 11
4.1.3有利于培养相关人才 11
4.2消极影响 12
4.2.1限制我国产品出口,影响经济发展 12
4.2.2不利于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 12
第5章 触宝科技知识产权保卫战的案例分析 13
5.1案例背景 13
5.2案例过程 14
5.3案例启示 14
第6章 应对中美贸易中知识产权问题的策略 16
6.1我国企业的应对策略 16
6.1.1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16
6.1.2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16
6.1.3积极应对诉讼 16
6.2我国政府的应对策略 17
6.2.1健全相关法律,加强执法 17
6.2.2提高国民素质 17
6.2.3优化知识产权审批,提供支持帮助 17
6.3行业协会的应对策略 18
6.3.1加强国内、国际交流 18
6.3.2加强相关人才培养 18
6.3.3为应诉企业提供援助 18
第7章 结论 19
引 言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我国的对外贸易已经成为经济建设的重点,而中国力量的迅速崛起,使得中国的对外贸易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久占国际市场的西方国家看来,中国已威胁到了自己的地位,再加上制度、观点等的差异,国际贸易纷争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尤其是在美国这种保护主义盛行的国家。其中由知识产权引发的纷争更是成为了核心问题。因此,中美贸易中知识产权问题已经成为国际贸易领域的热点、难点,引起了国内外学者激烈的讨论和研究。
很多学者详细的分析了中美知识产权争端的各个部分,评价了中美双方不同的背景、立场、制度,也给出了中肯的建议、对策,在理论方面有了较高的建树,为缓和中美贸易关系做出了学术努力。本选题从知识产权理论概念入手,从中美知识产权现状分析,为中国提出建设性意见,突破美国对华的知识产权贸易壁垒,使中国能够更好地占领国际市场,融入国际社会,加强中国全面、健康的发展。从另一方面来看,对维护国际市场公平、公正,维护世界和平也有着深远意义。
第1章 知识产权的理论知识
1.1知识产权的概念
知识产权是指国家保障智力劳动者,就其智力成果在一定时间内所享有的专有权和独占权。从本质上来说,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资产,是一种知识产品,智力成果,虽然不同于房屋,汽车等实物资产,但同样受到法律的保护,甚至比房屋,汽车等资产更具有价值。
在TRIPS(《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中对知识产权的界定范围如下:有关版权与邻接权,商标权,地理标志权,工业品外观设计权,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对未披露信息的保护权。
1.2知识产权的特征
知识产权具有专有性,专有性即独占性,垄断性,在未经过知识产权所有人的同意或法律认可的情况下,知识产品不得经其他任何人以任何形式的使用。
知识产权具有地域性,知识产权只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才具有保护效力,经一国法律认可的知识产权,只有在本国的地域范围内受到保护,除非在有共同签定双边互惠协定或相关国际公约的国家。
知识产权具有时间性,只在规定的时间期限内对其进行保护。随着时间推移,原有的科学技术必将逐渐处于落后地位,而失去保护价值,即便是价值任然存在,长时间的技术垄断,也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知识产权具有无形性,无形性是知识产权的基本特质,也是和有形财产权的根本区别所在。知识产权作为一种知识财富,不具备任何的形态,不占据任何的空间,是一种意识,通过这种意识,才能变成实物产品,变成实物价值,为公众所用。
1.3知识产权的作用
知识产权鼓励了发明创造是知识产权保护带来的最意义深远的作用。创新永远是时代鲜明的主题,知识产权制度保护了智力劳动者的发明创造,使其在市场上获得垄断优势,由此给智力劳动者带来更多的超额利润。而其他的竞争者在此情境下,想要不被迫退出市场,唯一的办法就是创新。言而总之,在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下,超额利润和竞争压力鼓励着企业不断创新。
知识产权制度为智力成果的传播与应用提供了法律依据。智力成果的产生,主要目的和作用是造福人类,推动社会进步,所以智力成果终将有一天要公布于众,而如何规定时间期限,要通过怎样的程序,这都要依靠健全的知识产权制度。在国际经济贸易中更加需要这样的制度来维持市场秩序。因此,知识产权制度是国际经济活动的前提条件。
知识产权制度平衡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知识产权作为一种私有权利,必然会给个人带来巨额利益,然而,知识产权时间性的特征,又会将这种私人权利,转变成为社会权利、将私人利益转变成为社会利益。时间性特征致使转变的发生,这也是从长远利益考虑的必然结果。因此,在私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知识产权制度起到了良好的调节平衡作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