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

自从2006年,我国碳排放量超过美国而跃居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家,碳减排问题引起国内各方人士的关注与重视。我国政府当机立断,制订了降低二氧化碳的减排目标,并希望最终能够实现低碳经济,为全球的经济与环境做出作为一个大国应有的贡献。本文将通过对产业集聚对我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的研究,分析了产业集聚对我国碳排放强度的四种影响机制通过基础设施的共享来影响、通过中间投入品的共享来影响、通过劳动力的共享来影响、通过知识效应来影响。然后再通过对产业集聚对碳排放强度影响的实证分析,来建立相关的计量模型。最后通过对该计量模型的研究,给出相关的对策建议。建议主要从产业集聚化程度和产业集聚的升级两方面来下手,辅以政府的支持和协调,从而保证我国经济的健康稳步发展。关键词 产业集聚,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
目 录
1 引言1
2 产业集聚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机制1
2.1 通过基础设施的共享来影响2
2.2 通过中间投入品的共享来影响3
2.3 通过劳动力的共享来影响4
2.4 通过知识效应来影响4
3 产业集聚与碳排放强度的现状分析5
3.1 产业集聚的现状分析5
3.2 碳排放强度的现状分析11
4 产业集聚对碳排放强度影响的实证分析15
4.1 产业集聚与碳排放强度的相关性15
4.2 产业集聚对碳排放强度影响的计量分析16
4.3 计量结果分析17
5 对策建议18
5.1 要进一步提高产业集聚化程度19
5.2 要加快产业集聚升级19
5.3 促进产业集聚区域间的协调发展19
5.4 政府应为提高产业集聚程度提供有力的政策20
结论21
致谢22
参考文献23
图1 三大区域的区位熵走势图8
图2 若干年内不同密集型行业的区位熵走势图10
图3 三大地区若干年内碳排放强度走势图13
图4 不同产业在若干年内的碳排放强度统计图14
图5 产业集聚与碳排放强度的散点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图15
表1 各省若干年内区位熵统计表 6
表2 我国两位数制造业代码 8
表3 我国两位数制造业若干年内的碳排放强度统计表9
表4 8种化石能源的折标煤系数与碳排放系数统计表11
表5 各省若干年内碳排放强度统计表12
表6 我国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回归结果17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产业集聚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显示出的重要作用引起了政府和有关学术界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产业集聚是一种可行度非常高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产业集聚不仅为发达国家带去了经济发展的福音,为其创造了很强的竞争优势,也为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产业集聚现象很早就在各个国家出现了,产业集聚中典型的代表就是硅谷的高科技术产业。硅谷的高技术从业人员密度居于世界榜首,其中硅谷的人口不足美国的1%,但硅谷的GDP却占到全国的5%以上。由此可以看出,产业集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全球的气候变化问题也逐步加剧。本着负责任的态度,我国提出了要节能减排,实现低碳经济的宏伟目标。可以预见的是,低碳经济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和方向,因此我国碳减排目标的实现与否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从直觉上来说,碳排放强度的降低肯定会受到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因此,下文就是从理论与实证的角度考察产业集聚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以检验直觉的正确与否。
2 产业集聚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机制
产业集聚是指在一个适当大的区域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个不同类企业,以及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相关服务业,高度密集地聚集在一起,即是指同一产业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内高度集中,产业资本要素在空间范围内不断汇聚的一个过程[2]。产业集聚可以说在现阶段甚至是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经济组织形式,能够有效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率。产业集聚区内的企业可以共享劳动力资源、各种基础设施和中间投入品,还能带来较强的知识溢出效应。碳排放强度是指每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该指标主要是用来衡量一国经济同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如果一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每单位国民生产总值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下降,那么说明该国就实现了一个低碳的发展模式[5]。碳排放强度的决定性因素是经济增长水平和碳排放量,而碳排放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行业开放程度、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产业结构变动对碳排放强度有着根本性的影响。那么,产业集聚究竟是如何影响碳排放强度的?在此基础上,本章将从理论方面来对产业集聚如何通过影响碳排放量和经济增长水平来影响碳排放强度进行探究。
2.1 通过共享基础设施来影响碳排放强度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各个企业进行区位选择,甚至是影响产业集聚能否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若实现产业集中布局,集聚区内的各个企业就可以共享各种基础设施,这样就能避免因对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所造成的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也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碳排放,节约了资源,从而实现对碳排放的有效降低。
第一,如今,中国的物流业可谓是四通八达,但在物流过程中,尤其是大型的工业制造品会消耗大量的能源,使得碳排放量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但如果企业能够实现集中布局,即在一个集聚区内就能够和性质相同的企业共享各种物流基础设施,例如各种仓库及运输中转站等。这一举措可谓是一举两得,既能有效避免对各种物流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所造成的能源消耗和经济损失,又能最大化利用各种物流基础设施,使其发挥充分价值,进而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
第二,和共享物流基础设施一样,集聚区内的企业也可实现对各种能源基础设施的共享,减少对能源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现象,实现对能源基础设施的充分利用,这样能够节约能源并减少碳排放。常见的能源基础设施有水电和供热设施。众所周知,在我国所有产业中,能源消耗量和碳排放量最高的行业一直都是制造业。若要实现能源设施共享,减少能源消耗,首先要从制造业抓起。而制造业大都比较集中,因此对于各个企业共享能源基础设施有着先天优势。例如,相比较而言,中国有的地区尤其是哈尔滨这样的东北地区冬季时间长而且比较寒冷,因此该地区的各个企业都需要在供暖上花费大量成本。若能实现产业集聚,每个企业能够共享供暖设备,减少必要的经济支出和碳排放,最终实现对碳排放强度的有效降低。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95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