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附件)【字数:9367】

摘 要江苏加工贸易起始于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江苏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优势、高素质人才资源,加工贸易蓬勃发展,江苏经济也得到空前的发展。近年来,江苏省加工贸易也完成新的贸易结构转型。根据数据统计显示,从1995年的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72亿美元,到2016年的2160亿美元,江苏省加工贸易规模不断增大,直至2017年为止, 加工贸易已经占据了江苏对外贸易的一半比重,加工贸易的主体结构,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但是加工贸易发展至今仍然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如技术水平偏低,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这些仍有待解决,本文就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意见。本文首先阐述了加工贸易的相关理论入手,明确了加工贸易的定义,回顾了国内外加工贸易的研究现状;然后研究了江苏省加工贸易及江苏经济的发展概况,为进一步研究做好准备。文章的重点是对加工贸易影响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通过加工贸易增值系数与构建加工贸易与江苏省经济的回归模型,对加工贸易对江苏经济增长的影响的实证分析,得出了加工贸易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提出加工贸易经济效应发挥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机制措施,希望这些建议有利于江苏省加工贸易的发展。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引言 1
第二章 研究理论基础 2
2.1国外研究现状 2
2.2国内研究现状 2
第三章 江苏加工贸易及江苏经济审视 4
3.1江苏省加工贸易发展概况 4
3.2江苏经济发展概况 7
第五章 加工贸易对江苏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10
4.1模型构建 10
4.2模型检验 11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13
5.1研究结论 13
5.2对策建议 13
结束语 15
致 谢 16
参考文献 17
第一章 引言
加工贸易,指的是一国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从国外引进全部或部分的原料、附件、材料或零部件,在利用国内的生产能力进行加工装配,再把成品出口到国外市场进行销售从而获得以外汇体现的附加价值的行为。在提供材料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加工下,进口材料和零件由外方提供,并负责销售成品。企业不必对进口进行外汇支付,只向外方收取手续费。企业在进口材料加工的情况下,对进口材料和零部件进行外汇支付,加工后出口成品。
“三来一补”是比较常见的加工贸易方式,包括:进料加工、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和协作生产。
自从加入WTO后,中国开始与国际经济接轨,融合的步伐开始加快,加工贸易在我国也必有更快的、更新的发展。所以对于江苏来说吗,发展加工贸易有其深刻的必然性。
首先发展加工贸易可以拓宽国际市场,充分利用国际分工原理以及国外需求的带动,从而提高江苏省的经济发展水平。由于国外昂贵的劳动力,使得跨国公司为降低成本到劳动力相对廉价的地区进行外包服务。所以说发展加工贸易已经是江苏乃至全国的必然性。
其次江苏因为其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优越的自然资源,发展加工贸易能够发挥比较优势,创造就业岗位,引进国外资本进入江苏,从而形成强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能力。江苏已有近三分之一的人进入加工贸易相关行业,从而促进江苏经济的发展。
加工贸易还存在技术与管理资本累计效应,可以加快加工贸易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更深层次地说,加工贸易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大量技术型与管理型人才的产生,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因此,针对江苏省经济发展的实际,研究加工贸易对江苏省经济增长作用,发促使江苏省加工贸易的进一步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主要从加工贸易进口贸易以及江苏省经济增长的关系来研究,结合理论与实际以及研究的理论基础构建回归模型,提出自己对于促进江苏省经济增长的建议,并且进一步认识江苏省的经济现状,从而完善江苏省的加工贸易结构。因此,我觉得研究加工贸易对经济的增长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二章 研究理论基础
2.1国外研究现状
加工贸易实际上是对外贸易的其中一种方式。而有关贸易的相关理论最早是由国外一些研究学者提出的。国外学者的研究理论都有着深入的研究,在研究我省的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关系的方面可以提供丰富的理论基础。而这就不得不提到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为主的传统经济理论认为通过资本累积以及国际分工来提高能源使用率和劳动力生产率从而促进国际贸易;亚当.斯密有一个著名的“剩余产品出口”理论,这一理论则是阐述了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在国际贸易中,各国只有各自具有的比较优势才能达到合理的资源配置。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绝对优势,可以生产并出口生产成本较低的产品来控制成本,以达到最终获利的目的。
伯特索洛和米德则提出了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索洛提出劳动力和资本两种因素导致经济的增长,但该模型还是具有一定局限性,因为能够影响降级增长的因素还有很多,不仅仅局限于这两种因素。米德在索洛的研究基础上对该模型进行补充,提出了技术和时间两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经济学家雷蒙德弗农则是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这个理论着重解释了产品技术的变化以及对于贸易格局方面的影响。在他看来,一个新的产品主要经历三个阶段,即新产品阶段,成熟阶段以及标准化阶段。从该理论可以看出,掌握产品的生产核心技术才能最大的获利。
赫克歇尔和俄林则是新古典贸易经济理论一派,他们提出了著名的HO原理即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他们认为生产要素禀赋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在各国生产同一产品的技术水平相等的情况下,一国将生产和并出口要素丰富的商品,进口其要素稀缺的产品,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达到合理的国际分工。
新增长贸易理论和内生长理论主要研究技术进步或人力资本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2.2国内研究现状
曾红燕、谢陶(2009,4)通过回归模型的构建,分析了加工贸易对江苏经济的增长作用,认为加工贸易主要通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提高技术进步、加快发展配套企业设施、培养了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缓解了当地就业紧张问题等,得出了加工贸易有利于促进江苏经济增长的理论;闫国庆,陈丽静(2005,3)研究了加工贸易研究现状,计算几年来的加工贸易增值系数、构建一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加工贸易对江苏经济的影响,指出江苏加工贸易发展中出现的技术水平低,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关联度小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蒋蔚萌阐述了加工贸易能够促进改善产业结构,缓解就业压力。刘志忠、王耀中(2003,11)通过收集数据计算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度等,构建回归模型,分析得出加工贸易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贡献度为0.5%。吴文婷(2012,5)研究了江苏加工贸易的发展特点,将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数据构建回归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加工贸易相较一般贸易对江苏经济增长具有更加明显的促进作用。加工贸易进出口额每增加一个单位,生产总值就增加0.123的单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9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