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对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影响与对策
摘要:本文从上海自贸区的建设背景、现状及意义出发,分析了上海自贸区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发展前景,并对我国其他地区尤其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存在的政策示范、辐射带动、促进改革等方面的影响,探索上海自贸区是否可以尽快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体系,而长三角地区面对上海自贸区建设的契机,应该针对本身区域内行政区划桎梏、产业结构趋同、地方政府政策不一致的问题,更新政府管理理念,坚持错位发展策略,参与上海自贸区建设,探索本地自贸区建设,以保证本地经济与上海自贸区协同发展。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或绪论)1
一、上海自贸区的建设1
(一)上海自贸区的介绍2
(二)上海自贸区的建立背景2
1.全球贸易竞争3
2. 中国自身的改革需求3
3. 人民币国际化1
(三)上海自贸区建立的使命与目的2
1. 贸易自由化2
2. 投资的自由化3
3. 金融的国际化3
(四)上海自贸区核心政策3
(五)上海自贸区带来的成果4
二、上海自贸区对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影响4
(一)自贸区的国际平台对长三角地区各行业的辐射带动作用5
1. 服务业方面5
2. 货物贸易方面5
3.促进改革、政策示范作用5
(二)自贸区的“溢出效应”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的进产业结构升级5
(三)以具体行业为对象分析:上海自贸区对苏南五城市物流业影响分析6
1.苏南五城市物流业现状分析7
2.基于计量经济模型的上海自贸区对苏南五城市物流业影响研究7
3.自贸区的建立对苏南五城市物流业产生溢出效益9
4.自贸区的建立对苏南五城市物流业产生虹吸效益9
(四)以无锡作为单个城市典型进行分析10
1. 江苏省主要城市贸易情况10
2. 上海自贸区设立对无锡的正效应10
(1)服务业方面10
(2)投资和融资方面10
(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3)货物贸易方面11
3.上海自贸区设立对无锡的负效应11
(1)虹吸效应11
(2)高端服务业面临竞争挑战11
三、长三角区域面对自贸区崛起的战略11
(一)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瓶颈11
(二)长三角地区借力上海自贸区同步发展的措施12
1.更新政府管理理念12
2.坚持错位发展策略12
3.参与上海自贸区建设13
参考文献13
图1:长三角地区第三产业分行业占GDP比重5
图2:拟合效果图8
图3:预测图9
图4:两省一市三次产业结构相似系数12
表1:上海自贸区核心政策4
表2:回归分析结果分析8
表3:江苏省主要城市贸易情况10
上海自贸区对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影响与对策
国贸121 何嘉月
引言
引言
一、上海自贸区的建设
(一)上海自贸区的基本介绍: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当局在上海设立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园区,属中国自由贸易区领域。试验区总占地为28.78平方公里,约等于上海市面积的1/226,规模包括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该试验区于2013年8月22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于9月29日上午10时正式开张。
(二)上海自贸区建立背景:
1.全球贸易竞争。
源起是美国试图抛弃对自己更多话语权的WTO,另起炉灶,实施由自己主导制定的规则。目前美欧日三大经济体力图通过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TTIP)和多边服务业协议(PSA)三项主要谈判来促进形成新世纪规格更高的全球贸易和服务业规则,来代替WTO,逼迫中国和金砖五国二次入世。2016年2月4号,TPP在新西兰首都奥克兰正式签订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不包括中国,而涵盖了21个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在内启动的PSA谈判,内容覆盖快递、金融、传播、电子商务、电信、观光、运输、移动通信、物联网、互联网等等几乎所有服务业范畴。三大协议如果正式成形,就可能成为从头搭建国际贸易与投资规则的新载体,乃至于以此制定新的国际经济规则。中国要进入新的游戏规则毫无疑问会是坎坷的,中国要很可能要花费长达数十年的时间,这对于依然处在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来说,任重道远。
2. 中国自身的改革需求。
TPP的成型对中国制造及其后发优势有重大打击。原有的WTO规则是有空子可钻的,比起对生产过程,它更关注在减免关税这一环,也对汇率行为不够限制。中国从前的发展动力本质上是半市场化的要素垄断定价加快了资本积累并促进了国际贸易竞争优势;山寨模仿和国内市场急速扩张积累了制造业产能,而各级政府的GDP锦标赛又导致形成了基础设施大量建设、货币大量投放和国有经济垄断。而TPP的规则则攻击到中国的弱点——增加要素价格和减少国家资本主义行为[1]。中国目前应对困境而采取的方式是以开放促改革,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市场化,而国际化只不过是规模增大和层次增高的市场化而已。所以成立上海自贸区也是中国政府试图倒逼改革,打造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第二季”的战略措施。
3. 人民币国际化。
即便当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国,第二大的资源消费国和未来的最大消费国,但中国在当前的国际货币竞争格局中却仍然处于被动形势[2]。其在全球外汇交易中所占的份额也从2010年的0.9%仅仅上升到2.2%。
(三)上海自贸区建立的使命与目的:
自贸区的终极任务是推动中国经济体制的整体改革。中国当下面临改革深水区、中等收入陷阱等困境,有拉美的先例在前,中国的发展要朝向欧美看齐。上海自贸区的的使命简单的用一句话归纳即“开放倒逼改革”。其主要目的可以分为:
1. 贸易自由化:
即脱离海关监管、查禁、关税干涉下的货物自由制造和进出口。上海要做国际商业中心的追求并不是要当吞吐量最大的口岸,而是做转口贸易和离岸贸易,主要是希望招商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其次为了努力搭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离岸贸易的焦点是打点跨国公司的资金管制问题,自贸区内容许企业之间建立一个国际资金池和国内资金池,并建设联通的渠道设计,以实现外汇资金集中运营,还要构建跨国企业的全球资金管理中心。自贸区不但不会做成集装箱的集中港,还要摸索和长三角周边地区的错位竞争和有效协同互助合作[3]。更重要的有,要促进与自由货物贸易相关服务贸易的发展,尤其是配套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以及航运金融交易平台,并容许境内外企业参与商品期货和航运远期交易。在自贸区内将容许境外期货交易所指定或设立商品期货的交割仓库,建成之后,有可能替代韩国釜山和新加坡LME仓库的部分功能。这些设计这不仅会促进相关的服务贸易、服务外包行业的发展,还降低了跨国企业进行全球资源调配和商品价格风险管理的门槛和成本,有利于自由贸易港的繁荣。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或绪论)1
一、上海自贸区的建设1
(一)上海自贸区的介绍2
(二)上海自贸区的建立背景2
1.全球贸易竞争3
2. 中国自身的改革需求3
3. 人民币国际化1
(三)上海自贸区建立的使命与目的2
1. 贸易自由化2
2. 投资的自由化3
3. 金融的国际化3
(四)上海自贸区核心政策3
(五)上海自贸区带来的成果4
二、上海自贸区对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影响4
(一)自贸区的国际平台对长三角地区各行业的辐射带动作用5
1. 服务业方面5
2. 货物贸易方面5
3.促进改革、政策示范作用5
(二)自贸区的“溢出效应”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的进产业结构升级5
(三)以具体行业为对象分析:上海自贸区对苏南五城市物流业影响分析6
1.苏南五城市物流业现状分析7
2.基于计量经济模型的上海自贸区对苏南五城市物流业影响研究7
3.自贸区的建立对苏南五城市物流业产生溢出效益9
4.自贸区的建立对苏南五城市物流业产生虹吸效益9
(四)以无锡作为单个城市典型进行分析10
1. 江苏省主要城市贸易情况10
2. 上海自贸区设立对无锡的正效应10
(1)服务业方面10
(2)投资和融资方面10
(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3)货物贸易方面11
3.上海自贸区设立对无锡的负效应11
(1)虹吸效应11
(2)高端服务业面临竞争挑战11
三、长三角区域面对自贸区崛起的战略11
(一)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瓶颈11
(二)长三角地区借力上海自贸区同步发展的措施12
1.更新政府管理理念12
2.坚持错位发展策略12
3.参与上海自贸区建设13
参考文献13
图1:长三角地区第三产业分行业占GDP比重5
图2:拟合效果图8
图3:预测图9
图4:两省一市三次产业结构相似系数12
表1:上海自贸区核心政策4
表2:回归分析结果分析8
表3:江苏省主要城市贸易情况10
上海自贸区对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影响与对策
国贸121 何嘉月
引言
引言
一、上海自贸区的建设
(一)上海自贸区的基本介绍: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当局在上海设立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园区,属中国自由贸易区领域。试验区总占地为28.78平方公里,约等于上海市面积的1/226,规模包括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该试验区于2013年8月22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于9月29日上午10时正式开张。
(二)上海自贸区建立背景:
1.全球贸易竞争。
源起是美国试图抛弃对自己更多话语权的WTO,另起炉灶,实施由自己主导制定的规则。目前美欧日三大经济体力图通过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TTIP)和多边服务业协议(PSA)三项主要谈判来促进形成新世纪规格更高的全球贸易和服务业规则,来代替WTO,逼迫中国和金砖五国二次入世。2016年2月4号,TPP在新西兰首都奥克兰正式签订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不包括中国,而涵盖了21个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在内启动的PSA谈判,内容覆盖快递、金融、传播、电子商务、电信、观光、运输、移动通信、物联网、互联网等等几乎所有服务业范畴。三大协议如果正式成形,就可能成为从头搭建国际贸易与投资规则的新载体,乃至于以此制定新的国际经济规则。中国要进入新的游戏规则毫无疑问会是坎坷的,中国要很可能要花费长达数十年的时间,这对于依然处在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来说,任重道远。
2. 中国自身的改革需求。
TPP的成型对中国制造及其后发优势有重大打击。原有的WTO规则是有空子可钻的,比起对生产过程,它更关注在减免关税这一环,也对汇率行为不够限制。中国从前的发展动力本质上是半市场化的要素垄断定价加快了资本积累并促进了国际贸易竞争优势;山寨模仿和国内市场急速扩张积累了制造业产能,而各级政府的GDP锦标赛又导致形成了基础设施大量建设、货币大量投放和国有经济垄断。而TPP的规则则攻击到中国的弱点——增加要素价格和减少国家资本主义行为[1]。中国目前应对困境而采取的方式是以开放促改革,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市场化,而国际化只不过是规模增大和层次增高的市场化而已。所以成立上海自贸区也是中国政府试图倒逼改革,打造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第二季”的战略措施。
3. 人民币国际化。
即便当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国,第二大的资源消费国和未来的最大消费国,但中国在当前的国际货币竞争格局中却仍然处于被动形势[2]。其在全球外汇交易中所占的份额也从2010年的0.9%仅仅上升到2.2%。
(三)上海自贸区建立的使命与目的:
自贸区的终极任务是推动中国经济体制的整体改革。中国当下面临改革深水区、中等收入陷阱等困境,有拉美的先例在前,中国的发展要朝向欧美看齐。上海自贸区的的使命简单的用一句话归纳即“开放倒逼改革”。其主要目的可以分为:
1. 贸易自由化:
即脱离海关监管、查禁、关税干涉下的货物自由制造和进出口。上海要做国际商业中心的追求并不是要当吞吐量最大的口岸,而是做转口贸易和离岸贸易,主要是希望招商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其次为了努力搭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离岸贸易的焦点是打点跨国公司的资金管制问题,自贸区内容许企业之间建立一个国际资金池和国内资金池,并建设联通的渠道设计,以实现外汇资金集中运营,还要构建跨国企业的全球资金管理中心。自贸区不但不会做成集装箱的集中港,还要摸索和长三角周边地区的错位竞争和有效协同互助合作[3]。更重要的有,要促进与自由货物贸易相关服务贸易的发展,尤其是配套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以及航运金融交易平台,并容许境内外企业参与商品期货和航运远期交易。在自贸区内将容许境外期货交易所指定或设立商品期货的交割仓库,建成之后,有可能替代韩国釜山和新加坡LME仓库的部分功能。这些设计这不仅会促进相关的服务贸易、服务外包行业的发展,还降低了跨国企业进行全球资源调配和商品价格风险管理的门槛和成本,有利于自由贸易港的繁荣。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