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期货价格波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关键词 2Abstract 3Key Words 3一、引言 3(一)研究背景 3(二)本文研究内容、目标及技术路线 3二、文献综述 4(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 41、期货市场价格关系相关文献 42、 期货市场套利相关文献 5三、我国大豆现货和期货市场现状 7(一)大豆现货市场状况 7(二) 大豆期货市场发展状况 9四、大豆期货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10(一)影响大豆期货价格的主要变量选择 10(二)我国大豆期货价格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11(三)主成份分析方法分析我国大豆期货价格影响因素 121.主成分实证分析 132.结论 14(三)大豆期货价格波动的其它因素分析 151.国家政策与法规 152.心理因素 15(五)我国应对大豆价格波动的政策建议 15(一)加强宏观政策引导,加大扶植力度 15(二)制定合理的进出口政策 16(三)重视替代产品和下游产品的价格变化 16(四)构建大豆信息平台,完善期货市场 17致谢 17参考文献 17 我国大豆期货价格波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近年来,中国大豆市场价格出现大幅度波动,除了农业天然弱质性这一自然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市场因素影响。中国的大豆期货和现货之间有着直接相关的关系,随着期货市场的兴起与发展,针对期货市场的研究也层出不穷,研究中国大豆期货市场价格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政府制定大豆价格保护政策以及大豆加工企业进行风险规避。本文则主要选取2012年1月到2015年2月数据,国际因素和替代产品为大豆期货价格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我国大豆期货市场价格影响因素并加以解释。
目录
引言
(一)研究背景
大豆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到2012年其播种面积已达到7171.06千公顷,总产量达到1301.09万吨,大豆单位面积产量达到1814.36公斤/公顷,成为我国最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同时,大豆可加工成多种其它成品应用在不同的领域行业当中,比如饼粕、饲料、油脂等,符合我国居民饮食消费偏好,是居民饮食消费中植物蛋白和食用油的主要来源,生产链的加长和我国居民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导致国内对于大豆的需求日益强烈。
随着日益强烈的大豆需求,我国国内大豆产量已经无法满足内需,我国由大豆的出口国变为大豆的进口国,截至2013年,我国大豆进口数量为6338.00万吨,出口数量仅为21万吨,我国大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进口持续高速增长。但全球大豆价格波动剧烈,这种难以预测的大幅度价格波动不利于我国大豆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世界经济的不断演进和发展进程中,期货市场一直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是现代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作为经济大国,发展期货市场也是理性的选择,真正的市场经济是不能缺少期货市场这一经济体系,所以说对于期货的研究有待深入。
在2004年曾爆发中国大豆贸易危机,使得国内大部分大豆企业严重受挫,产生高额损失。于是研究大豆期货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对于大豆现货市场有着指导性作用,有利于国内大豆商家、企业趋利避害,将这种价格大幅度波动所带来的损失降到最小。
(二)本文研究内容、目标及技术路线
探究国内外大豆期货市场的价格波动和价格走势、对价格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主要大豆期货价格的主要影响因子通过对中国大连大豆期货市场价格和美国芝加哥大豆期货市场价格的数据选取(拟定选取2008年9月25日到2014年12月25日的交易数据),对其进行回归分析的方法达到最终的研究目标。
首先,描述国内大连期货交易市场大豆期货价格长期变化;其次,探究价格与交易量的变化、关系、影响因素(自然灾害、金融危机、豆一、豆二、豆粕、玉米、人民币汇率指数、美元指数、波罗的海海运费指数BDI等);最后,分析并得出中国大连大豆期货交易场所(DCE)主要的影响因素并加以解释,提出相关可行的政策建议。
技术路线图:
二、文献综述
对于期货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于其价格关系,商品价格联动效应研究十分必要。所以本综述主要分两部分,一是对于价格关系国内外研究的分类和评述,二是对于国内外套利机制相关文献的总结和呈现。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
1、期货市场价格关系相关文献
(1)期货市场与现货之间的关系以研究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Garbade和Silber(1983)建立了期货与现货价格之间相互联系的动态模型,通过考察前一期基差的变动对后一期期货和现货价格变动的影响,描述了期货和现货市场在价格发现功能中作用的大小。
Engle和Granger(1987)及Johansen和Juselius(1990)提出的协整模型为研究非平衡经济变量均衡关系提供了全新的方法,该方法后来被广泛应用在研究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的动态关系。
FiguerolaFerretti,Gonzalo J(2010)提出了一种商品现货和期货价格均衡模型。通过明确纳入和模拟内源性的方便,我们的理论模型能够捕捉到存在的贴水或升水,现货与期货的长期均衡关系。这种线性组合取决于蜜利服务的弹性,并通过在现货和期货市场交易的流动性来确定。它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方法检测两种价格,这是在价格发现检验方法的又一种创新。
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起步较晚,直到上世界90年代初才发展起来,与之相适应的实证研究也只是近些年刚刚兴起。以下研究基本涉及了各个行业,期货品种,从研究的结论来看,我国的研究愈加走向成熟,期货的市场价格发现的功能也基本得到了发挥。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期货市场在20世纪之后基本走向了成熟的道路。
华仁海(2005)借助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冲出反应分析、方差分解等方法,对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铜、铝、橡胶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关系进行研究后得出,这几个品种的期货与现货价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期货与现货价格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并且期货市场在价格发现功能中处于主导地位。?
吕守信(2007)则将重点放在玉米期货的研究上,通过ADF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玉米现期货价格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但玉米地期货价格只是单向的引导现货价格。
(2)我国期货市场数据与国际期货市场数据或者研究我国期货市场不同品种之间的价格关系
丁文斌(2009)、刘庆富(2005)、熊焰(2004)等人为代表。指出我国期货市场的价格主要受到国外期货市场价格的影响,国外期货市场价格对于我国期货市场价格起到单向的引导作用,并且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为代表。
郭立勃(2013)文中指出芝加哥大豆期货合约持仓量和开盘价主要影响我国大豆进口主,对我国大豆出口量影响不显著。聂婷(2013)把研究重点放在了玉米这一农产品品种,在研究中发现价格发现与波动构成,与国外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关联程度不高,自身供求等基本因素和国内大连商品期货市场的影响还是占据主导地位。周应恒,邹林刚(2007)本文通过协整检验、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VECM估计、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实证分析了中国大豆期货市场与国际大豆期货市场价格关系。结果表明,全球三大期货市场间存在着市场整合关系,在国际大豆期货价格形成中,美国大豆期货市场在全球大豆期货定价中处于主导地位,中国和日本对全球大豆期货价格形成过程中则受制于人,缺乏定价的话语权。
2、 期货市场套利相关文献
Working(1949)最早在金融市场中提出了套利,其以持有成本(包括储存成本、运输成本、保险费用等)理论构建了商品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的关系,并且研究发现投资者可以从同一商品不同交割月份合约期货定价的扭曲中获利。这实际上就是期货合约套利中的跨期套利。
Simon(1999)研究了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大豆、豆油、豆粕期货之间的价格关系,发现三者之间的价格关系具有很强的季节性,相较于大豆的期货价格,豆油和豆柏的期货价格具有持续向上的趋势,借助三者之间的价格关系以及它们之间5天移动平均线的模拟结果发现,证实了三个期货合约之间存在着套利机会。
Takashi Kanamula,Svetlozar T. Raehev和FrankJ. Fabozzi(2008)对简单的均值回复模型进行简单的改造,利用配对交易的策略对纽约商品交易所的wTI原油期货、热解油期货和天然气期货进行了研究。他们首先对不同交割月份同种期货品种进行了研究,并且在存在强季节性、强均值回复性、高波动性和突发价格峰值(Sudden price spike)情况下,说明了配对交易可以获得较为稳定的交易收益。而且均值回复、波动性越强,得到的收益就会越高,季节性可能会产生较高的收益。与WTI原油期货和热解油期货相比,天然气期货的交易对于事件风险(利用突发价格峰值衡量)非常的敏感。然后他们又对不同商品期货进行了配对交易的研究,发现这种跨商品资产组合效应并没有证明配对交易的收益性,但是能源期货市场上单个商品期货配对交易的期限结构收敛性产生了全部的收益。
目录
引言
(一)研究背景
大豆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到2012年其播种面积已达到7171.06千公顷,总产量达到1301.09万吨,大豆单位面积产量达到1814.36公斤/公顷,成为我国最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同时,大豆可加工成多种其它成品应用在不同的领域行业当中,比如饼粕、饲料、油脂等,符合我国居民饮食消费偏好,是居民饮食消费中植物蛋白和食用油的主要来源,生产链的加长和我国居民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导致国内对于大豆的需求日益强烈。
随着日益强烈的大豆需求,我国国内大豆产量已经无法满足内需,我国由大豆的出口国变为大豆的进口国,截至2013年,我国大豆进口数量为6338.00万吨,出口数量仅为21万吨,我国大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进口持续高速增长。但全球大豆价格波动剧烈,这种难以预测的大幅度价格波动不利于我国大豆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世界经济的不断演进和发展进程中,期货市场一直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是现代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作为经济大国,发展期货市场也是理性的选择,真正的市场经济是不能缺少期货市场这一经济体系,所以说对于期货的研究有待深入。
在2004年曾爆发中国大豆贸易危机,使得国内大部分大豆企业严重受挫,产生高额损失。于是研究大豆期货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对于大豆现货市场有着指导性作用,有利于国内大豆商家、企业趋利避害,将这种价格大幅度波动所带来的损失降到最小。
(二)本文研究内容、目标及技术路线
探究国内外大豆期货市场的价格波动和价格走势、对价格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主要大豆期货价格的主要影响因子通过对中国大连大豆期货市场价格和美国芝加哥大豆期货市场价格的数据选取(拟定选取2008年9月25日到2014年12月25日的交易数据),对其进行回归分析的方法达到最终的研究目标。
首先,描述国内大连期货交易市场大豆期货价格长期变化;其次,探究价格与交易量的变化、关系、影响因素(自然灾害、金融危机、豆一、豆二、豆粕、玉米、人民币汇率指数、美元指数、波罗的海海运费指数BDI等);最后,分析并得出中国大连大豆期货交易场所(DCE)主要的影响因素并加以解释,提出相关可行的政策建议。
技术路线图:
二、文献综述
对于期货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于其价格关系,商品价格联动效应研究十分必要。所以本综述主要分两部分,一是对于价格关系国内外研究的分类和评述,二是对于国内外套利机制相关文献的总结和呈现。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
1、期货市场价格关系相关文献
(1)期货市场与现货之间的关系以研究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Garbade和Silber(1983)建立了期货与现货价格之间相互联系的动态模型,通过考察前一期基差的变动对后一期期货和现货价格变动的影响,描述了期货和现货市场在价格发现功能中作用的大小。
Engle和Granger(1987)及Johansen和Juselius(1990)提出的协整模型为研究非平衡经济变量均衡关系提供了全新的方法,该方法后来被广泛应用在研究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的动态关系。
FiguerolaFerretti,Gonzalo J(2010)提出了一种商品现货和期货价格均衡模型。通过明确纳入和模拟内源性的方便,我们的理论模型能够捕捉到存在的贴水或升水,现货与期货的长期均衡关系。这种线性组合取决于蜜利服务的弹性,并通过在现货和期货市场交易的流动性来确定。它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方法检测两种价格,这是在价格发现检验方法的又一种创新。
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起步较晚,直到上世界90年代初才发展起来,与之相适应的实证研究也只是近些年刚刚兴起。以下研究基本涉及了各个行业,期货品种,从研究的结论来看,我国的研究愈加走向成熟,期货的市场价格发现的功能也基本得到了发挥。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期货市场在20世纪之后基本走向了成熟的道路。
华仁海(2005)借助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冲出反应分析、方差分解等方法,对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铜、铝、橡胶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关系进行研究后得出,这几个品种的期货与现货价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期货与现货价格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并且期货市场在价格发现功能中处于主导地位。?
吕守信(2007)则将重点放在玉米期货的研究上,通过ADF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玉米现期货价格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但玉米地期货价格只是单向的引导现货价格。
(2)我国期货市场数据与国际期货市场数据或者研究我国期货市场不同品种之间的价格关系
丁文斌(2009)、刘庆富(2005)、熊焰(2004)等人为代表。指出我国期货市场的价格主要受到国外期货市场价格的影响,国外期货市场价格对于我国期货市场价格起到单向的引导作用,并且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为代表。
郭立勃(2013)文中指出芝加哥大豆期货合约持仓量和开盘价主要影响我国大豆进口主,对我国大豆出口量影响不显著。聂婷(2013)把研究重点放在了玉米这一农产品品种,在研究中发现价格发现与波动构成,与国外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关联程度不高,自身供求等基本因素和国内大连商品期货市场的影响还是占据主导地位。周应恒,邹林刚(2007)本文通过协整检验、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VECM估计、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实证分析了中国大豆期货市场与国际大豆期货市场价格关系。结果表明,全球三大期货市场间存在着市场整合关系,在国际大豆期货价格形成中,美国大豆期货市场在全球大豆期货定价中处于主导地位,中国和日本对全球大豆期货价格形成过程中则受制于人,缺乏定价的话语权。
2、 期货市场套利相关文献
Working(1949)最早在金融市场中提出了套利,其以持有成本(包括储存成本、运输成本、保险费用等)理论构建了商品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的关系,并且研究发现投资者可以从同一商品不同交割月份合约期货定价的扭曲中获利。这实际上就是期货合约套利中的跨期套利。
Simon(1999)研究了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大豆、豆油、豆粕期货之间的价格关系,发现三者之间的价格关系具有很强的季节性,相较于大豆的期货价格,豆油和豆柏的期货价格具有持续向上的趋势,借助三者之间的价格关系以及它们之间5天移动平均线的模拟结果发现,证实了三个期货合约之间存在着套利机会。
Takashi Kanamula,Svetlozar T. Raehev和FrankJ. Fabozzi(2008)对简单的均值回复模型进行简单的改造,利用配对交易的策略对纽约商品交易所的wTI原油期货、热解油期货和天然气期货进行了研究。他们首先对不同交割月份同种期货品种进行了研究,并且在存在强季节性、强均值回复性、高波动性和突发价格峰值(Sudden price spike)情况下,说明了配对交易可以获得较为稳定的交易收益。而且均值回复、波动性越强,得到的收益就会越高,季节性可能会产生较高的收益。与WTI原油期货和热解油期货相比,天然气期货的交易对于事件风险(利用突发价格峰值衡量)非常的敏感。然后他们又对不同商品期货进行了配对交易的研究,发现这种跨商品资产组合效应并没有证明配对交易的收益性,但是能源期货市场上单个商品期货配对交易的期限结构收敛性产生了全部的收益。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