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对村镇银行贷款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沭阳东吴村镇银行如皋包商村镇银行的调查

本文重点研究村镇银行发展和农户贷款意愿两大课题,基于沭阳扎下、如皋白蒲264户样本农户的调查问卷,通过二元logisitc模型,实证剖析农户意愿向村镇银行借贷与否的影响要素以及影响程度,并且在实地调研和实证剖析的基础上,以改进村镇银行借贷现状为目标,从加强教育转变农村居民观念、促进政府政策支持、创新村镇银行发展、加快农村发展步伐和促进农村社会转型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 3
Abstract........................................................... 3
Key words...........................................................3
一、引言 3
(一)研究背景 4
(二)研究意义 4
二、文献综述 4
(一)村镇银行发展 4
1.村镇银行产权制度优势 4
2. 村镇银行制度设计与支农效应 4
3. 业务开展存在问题 5
(二)农户对村镇银行贷款意愿 5
(三)农户对村镇银行借贷意愿影响因素 5
1.村镇银行自身 5
2.农户自身特征 5
3.农户对村镇银行贷款评价 6
三、 理论分析 6
(一) 研究假说 6
1.户主特征 6
2.家庭特征 7
3.农户对村镇银行评价 7
(二)logistic模型 7
四、 实证分析 8
(一)农户对村镇银行贷款意愿数据来源及特征 8
1.户主特征 9
2.家庭特征 9
3.农户对村镇银行评价 10
(二)农户对村镇银行贷款意愿的logist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ic模型设定 11
1.变量选取 11
(三)贷款意愿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11
1.农户户主特征 12
2.农户的家庭特征 12
3.农户对村镇银行评价 12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13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附录 15
农户对村镇银行贷款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沭阳东吴村镇银行、如皋包商村镇银行的调查
金融学116班 陈燕
引言
引言
村镇银行的出现使农村经济更加活跃,同时影响原有农村金融机构的垄断地位。但在最近几年村镇银行的发展中,许多弊端暴露出来,村镇银行贷款业务的进一步创新与发展受到阻挡。农村金融研究一直致力于农户贷款需求的供应满足,影响农户贷款需求的因素,贷款供应是否可获得,受到各级政府和农村金融机构的深刻思考。
(一)研究背景
农户是农村资金需求的主体、农村金融基本的服务对象之一,资金借贷对于农户异常重要,充足的资金能有效地支持农户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扩大农业生产,提高农户的收入和福利水平。
中国的“三农”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金融市场的有效运作是个关键,而农户借贷问题又是农村金融市场的核心。2010年,中共中央发布一号文件,再次以“三农”问题作为关注点,建议政府部门在兼顾城乡发展过程里指导更多信贷资本投向“三农”,进一步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质量,缓解农村融资贷款难困境。
(二)研究意义
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村镇银行也面临着诸多问题——缺乏贷款模式的创新,网点不足、社会评价度不够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村镇银行存贷款进一步拓展面临困境。研究村镇银行发展现状以及农户对村镇银行的借贷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同时调查农户对村镇银行的借贷情况以及影响其借贷意愿的内外因素,不仅能推动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的深化,为中国农村正式金融的重组,而且能为当代中国“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持,为稳定村镇银行发展、调整农村信贷供应结构、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供政策建议,积极探索出有利于村镇银行稳步前进、农户借贷稳定健康发展的道路。
本文重点研究村镇银行发展和农户贷款意愿两大课题,基于沭阳扎下、如皋264户样本农户的调查问卷,通过二元logisitc模型,实证剖析农户意愿向村镇银行借贷与否的影响要素以及影响程度,并且在实地调研和实证剖析的基础上,以改进村镇银行借贷现状为目标,从加强教育转变农村居民观念、促进政府政策支持、创新村镇银行发展、加快农村发展步伐和促进农村社会转型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
二、文献综述
村镇银行是以服务“三农”为首要定位的商业银行,地域内中低端农户及企业为主要客户。农户作为农村生产经营的主体力量,其贷款意愿从根本上影响村镇银行的贷款业务乃至各项事业发展。农户贷款意愿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增进作为新生农村金融力量的村镇银行的健康成长、稳定其发展农村金融事业的信心、给农户提供更快捷、高效的多层次资金供应服务,找出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农户贷款意愿以及影响程度意义重大。
(一)村镇银行发展
1.村镇银行产权制度优势
李萌(2011)指出,在机构建立上,由于商业银行在资金和管理方面的固有优势,村镇银行明确规定至少要有一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发起人。朱乾宇等(2009)认为村镇银行虽然模式多元化,但目前普遍注册资本规模偏小,资金来源非常有限,因此在发起人方面试点将发起人扩大到非银行类金融机构。Robert De Young (2004)指出,由于信息的优势,社区银行的经营策略着眼于为所在地提供便利的存贷款等服务,与大银行竞争。Bastelaer, Leathers (2006)研究发现农村小型金融机构,有助于提升经营地GDP增长率和周围就业率。
村镇银行制度设计与支农效应
李鸿建(2010)通过比较研究3 家不同地区的村镇银行,发现涉农贷款数额少,资金大批外流,三农支持力度不足,业务未进一步深入到农村地区等问题,提出村镇银行应变为商业性与政策性村镇银行双轨制的建议。王修华等(2010)以试点设立的172家村镇银行为观察目标,认为新设机构经营出现偏差主要体现在严重非农化倾向、在发达的县城设立分支机构、同质化经营三个方面。Yunus (2006)发现乡村银行成功的关键是健全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并可以在许多国度推行。Mahjabeen R(2008)的研究表明,孟加拉国的小额信贷对孟加拉国的妇女、农民的脱贫及福利有重要作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61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