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税政策研究及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摘要:出口退税是促进出口贸易的政策手段之一。在当前出口贸易疲软的形势下,为了更好地了解出口退税对出口贸易的作用,本文选取出口退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GDP以及实际外商直接投资作为解释变量,收集1997-2015年的季度数据,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的方式,分析出口退税对出口贸易所产生的长短期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长期来看,出口退税和出口贸易之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但出口退税不是促使出口贸易增长最主要的因素;(2)短期内,出口退税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不稳定且相对较小;与此同时,这种作用具有一定的时滞效应;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2
(一)出口退税对出口贸易影响2
(二)出口退税的长短期效应2
三、模型设定3
四、数据来源、描述性统计及处理3
(一)数据来源3
(二)数据描述性统计3
(三)数据处理4
五、实证分析6
(一)多因素下出口退税对出口贸易的长短期效应——数据检验6
1.ADF检验6
2.Johansen协整检验6
(二)多因素下出口退税对出口贸易的长短期效应——VAR模型分析7
1.AR根的图表检验7
2.脉冲响应函数图8
3.方差分解9
六、主要结论及建议10
致谢11
参考文献11
出口退税政策研究及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引言
引言
出口退税政策是国际上各国政府为推动本国出口贸易采取的普遍措施。出口退税,即出口货物退(免)税,是指对出口货物退免在国内生产和流通环节实际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这一政策可以增强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拓展国际市场,提高国际收汇的效益。
我国自1985年正式开始实施出口退税政策。直观地从数据看,1985年我国的出口贸易总额为808.9亿元,2015年总额已达227485亿美元,增长了约280倍,而出口退税从1985年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7.95亿元到2015年的12028亿元,增长了约670倍。从中可以看出二者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出口退税对出口贸易是具有推动作用的(岳意定,伍伟,2007)。
就当前的经济形势来看,2015年世界经济增速普遍下滑,我国作为规模较大的新兴经济体,2015年全年贸易额出现负增长,是继金融危机后出现的第二次负增长。由此看来,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仍未消散。另外,能源及资源产品价格下跌所引起的贸易价格下降,加上货币竞争中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以及全球贸易保护风险的存在,预示着我国未来面临的经济和贸易形势不容乐观。在这种经济环境下,出口贸易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之一,应当受到重视。因此,研究促进出口贸易增长的因素至关重要,而出口退税作为长期实行的贸易政策,具有一定的作用。与此同时,新形势下具有新情况,出口退税在当前环境下是否仍具有长期较好的促进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建立一个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利用19972015年的季度数据,得出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结果,以此研究出口退税对出口贸易的长短期效应,从而为是否应在当前形势下着力利用出口退税促进出口贸易提供一份借鉴。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出口退税对出口贸易影响
虽然国外关于出口退税政策的文献不多,但从已有的文献来看,国内外研究基本都认为出口退税可以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国外研究中,Piyush Chandra和Cheryl Long (2013)得出的结果显示平均上出口退税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出口量就会增加13%,即每付出一美元的出口退税额,将会增加4.7美元的出口额。这与ChiChur CHAO等(2006)得出出口退税是普遍刺激出口的政策的结论相一致。
国内研究中,郑桂环、史德信、汪寿阳(2004)认为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确实促进了出口增长,出口退税额对出口总额有正的弹性作用。岳意定、伍伟(2007)发现出口退税对出口贸易增长具有显著推动作用;而万莹(2007)以财政投资乘数得出出口退税对中国出口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外贸出口增长的贡献率约为1/3以及出口退税的激励效应不亚于直接财政投资的结论。另外,施东超(2012)以状态空间方法和时变参数模型模型发现出口退税对于出口额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
(二)出口退税的长短期效应
国外学者ChiChur Chao和W. L. Chou(2001)侧重研究了影响出口贸易的经济因素。他们通过误差纠正模型探讨了影响中国总出口的长短期因素,发现,出口退税、海外投资差异以及波动性汇率是长期影响中国出口的重要因素,而短期中,刺激出口的因素只有出口退税。
在国内研究中,对出口退税具有的长期效应还是短期效应各有侧重。
一是认为长期效应显著。岳意定、伍伟(2007)认为出口退税与出口额之间具有某种长期均衡的关系,当短期波动偏离这种长期均衡时,二者之间的内部联系可以将这种偏离弱化进而回到长期均衡状态。白胜玲、崔霞(2009)建立贸易长期均衡模型得出了两种情况:第一,从长期看,出口退税额的增加对出口贸易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对美欧日三国的出口贸易存在稳定积极的促进作用;第二,从短期看,在出口退税额变动的当期,会出现延迟出口或挤占出口的现象,导致当期出口贸易呈反向变动。武敬云(2011)通过对汇率、外部需求、FDI、出口退税政策等因素进行研究,结合脉冲响应图形发现出口退税政策在长短期都对出口贸易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冲击效应正向且长久。此外,朱尔佳(2011)发现出口退税与出口贸易之间存在滞后效应,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影响当期和今后几年的出口。
二是短期效应显著。刘穷志(2005)建立出口退税激励理论模型,通过ADF检验、协整检验和ECM检验,分析得出影响中国出口的长期因素是汇率、中国商品生产能力和中国商品在世界的相对价格,而出口退税只是影响出口的短期因素。施东超(2012)认为出口退税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是有限的。他建立的时变参数模型模型预测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出口退税能在短期内对出口起到一定的效果,但从长期来看,要想促进出口长期稳定增长,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其他政策工具的辅助才是必不可少的。
三、模型设定
由于本文试图研究出口退税的长短期效应,即需要说明变量间的动态联系及影响。结构性的经济计量方法不足以达到这一目的,而非结构化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是将每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中全部内生变量滞后值的函数来构建模型,使得一方面它不带有任何事先约束条件,另一方面还可以很好地解释和预测相互联系的时间序列及动态冲击的影响状况。基于以上方面的考虑,本文建立VAR模型来作研究分析。
在解释变量选择方面,通过研究以往的文献可以发现,我国近年来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较大,并且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出口贸易贡献逐年上升(李国荣,2006),因此将实际外商直接投资作为一项解释变量,除此之外,人民币汇率作为直接影响出口贸易积极性的因素,也作为一项解释变量。最后加入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宏观经济的要素变量,表示宏观环境对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因此,本文选择出口退税、实际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以及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解释变量。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2
(一)出口退税对出口贸易影响2
(二)出口退税的长短期效应2
三、模型设定3
四、数据来源、描述性统计及处理3
(一)数据来源3
(二)数据描述性统计3
(三)数据处理4
五、实证分析6
(一)多因素下出口退税对出口贸易的长短期效应——数据检验6
1.ADF检验6
2.Johansen协整检验6
(二)多因素下出口退税对出口贸易的长短期效应——VAR模型分析7
1.AR根的图表检验7
2.脉冲响应函数图8
3.方差分解9
六、主要结论及建议10
致谢11
参考文献11
出口退税政策研究及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引言
引言
出口退税政策是国际上各国政府为推动本国出口贸易采取的普遍措施。出口退税,即出口货物退(免)税,是指对出口货物退免在国内生产和流通环节实际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这一政策可以增强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拓展国际市场,提高国际收汇的效益。
我国自1985年正式开始实施出口退税政策。直观地从数据看,1985年我国的出口贸易总额为808.9亿元,2015年总额已达227485亿美元,增长了约280倍,而出口退税从1985年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7.95亿元到2015年的12028亿元,增长了约670倍。从中可以看出二者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出口退税对出口贸易是具有推动作用的(岳意定,伍伟,2007)。
就当前的经济形势来看,2015年世界经济增速普遍下滑,我国作为规模较大的新兴经济体,2015年全年贸易额出现负增长,是继金融危机后出现的第二次负增长。由此看来,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仍未消散。另外,能源及资源产品价格下跌所引起的贸易价格下降,加上货币竞争中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以及全球贸易保护风险的存在,预示着我国未来面临的经济和贸易形势不容乐观。在这种经济环境下,出口贸易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之一,应当受到重视。因此,研究促进出口贸易增长的因素至关重要,而出口退税作为长期实行的贸易政策,具有一定的作用。与此同时,新形势下具有新情况,出口退税在当前环境下是否仍具有长期较好的促进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建立一个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利用19972015年的季度数据,得出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结果,以此研究出口退税对出口贸易的长短期效应,从而为是否应在当前形势下着力利用出口退税促进出口贸易提供一份借鉴。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出口退税对出口贸易影响
虽然国外关于出口退税政策的文献不多,但从已有的文献来看,国内外研究基本都认为出口退税可以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国外研究中,Piyush Chandra和Cheryl Long (2013)得出的结果显示平均上出口退税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出口量就会增加13%,即每付出一美元的出口退税额,将会增加4.7美元的出口额。这与ChiChur CHAO等(2006)得出出口退税是普遍刺激出口的政策的结论相一致。
国内研究中,郑桂环、史德信、汪寿阳(2004)认为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确实促进了出口增长,出口退税额对出口总额有正的弹性作用。岳意定、伍伟(2007)发现出口退税对出口贸易增长具有显著推动作用;而万莹(2007)以财政投资乘数得出出口退税对中国出口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外贸出口增长的贡献率约为1/3以及出口退税的激励效应不亚于直接财政投资的结论。另外,施东超(2012)以状态空间方法和时变参数模型模型发现出口退税对于出口额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
(二)出口退税的长短期效应
国外学者ChiChur Chao和W. L. Chou(2001)侧重研究了影响出口贸易的经济因素。他们通过误差纠正模型探讨了影响中国总出口的长短期因素,发现,出口退税、海外投资差异以及波动性汇率是长期影响中国出口的重要因素,而短期中,刺激出口的因素只有出口退税。
在国内研究中,对出口退税具有的长期效应还是短期效应各有侧重。
一是认为长期效应显著。岳意定、伍伟(2007)认为出口退税与出口额之间具有某种长期均衡的关系,当短期波动偏离这种长期均衡时,二者之间的内部联系可以将这种偏离弱化进而回到长期均衡状态。白胜玲、崔霞(2009)建立贸易长期均衡模型得出了两种情况:第一,从长期看,出口退税额的增加对出口贸易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对美欧日三国的出口贸易存在稳定积极的促进作用;第二,从短期看,在出口退税额变动的当期,会出现延迟出口或挤占出口的现象,导致当期出口贸易呈反向变动。武敬云(2011)通过对汇率、外部需求、FDI、出口退税政策等因素进行研究,结合脉冲响应图形发现出口退税政策在长短期都对出口贸易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冲击效应正向且长久。此外,朱尔佳(2011)发现出口退税与出口贸易之间存在滞后效应,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影响当期和今后几年的出口。
二是短期效应显著。刘穷志(2005)建立出口退税激励理论模型,通过ADF检验、协整检验和ECM检验,分析得出影响中国出口的长期因素是汇率、中国商品生产能力和中国商品在世界的相对价格,而出口退税只是影响出口的短期因素。施东超(2012)认为出口退税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是有限的。他建立的时变参数模型模型预测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出口退税能在短期内对出口起到一定的效果,但从长期来看,要想促进出口长期稳定增长,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其他政策工具的辅助才是必不可少的。
三、模型设定
由于本文试图研究出口退税的长短期效应,即需要说明变量间的动态联系及影响。结构性的经济计量方法不足以达到这一目的,而非结构化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是将每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中全部内生变量滞后值的函数来构建模型,使得一方面它不带有任何事先约束条件,另一方面还可以很好地解释和预测相互联系的时间序列及动态冲击的影响状况。基于以上方面的考虑,本文建立VAR模型来作研究分析。
在解释变量选择方面,通过研究以往的文献可以发现,我国近年来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较大,并且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出口贸易贡献逐年上升(李国荣,2006),因此将实际外商直接投资作为一项解释变量,除此之外,人民币汇率作为直接影响出口贸易积极性的因素,也作为一项解释变量。最后加入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宏观经济的要素变量,表示宏观环境对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因此,本文选择出口退税、实际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以及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解释变量。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