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网络赊购消费状况调查研究以蚂蚁花呗为例

在网购消费日益发达的今天,各大购物网站竞争激烈,并且推出各种个人消费信贷工具以刺激消费。本文以蚂蚁花呗为例,针对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做研究,通过抽样调查得到的数据来分析大学生群体的日常网购情况及蚂蚁花呗的使用状况,从而推断出此类借贷消费工具能否会真正促进消费。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网购消费率高,蚂蚁花呗的使用率也较高,在日常消费品小额支付以及购买电子产品等大额支出均会使用花呗。尤其在大额商品消费支出时,花呗能够有效刺激消费。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 1
引言1
一、互联网信贷消费概况2
(一)国内外研究概2
(二)况蚂蚁花呗发展状况2
二、数据来源及主要因素的分析3
(一)数据来源3(二)数据分析3
1.结构分析3
2.影响大学生消费的相关因素分析3
三、调查结果分析4
(一)经济状况4
(二)网上消费情况状况5
(三)蚂蚁花呗的使用状况6
(四)蚂蚁花呗使用原因6
(五)还款方式与逾期情况7
(六)蚂蚁花呗对于消费的影响7
(七)环境对花呗使用的影响及消费者满意度8
四、总结及建议9
(一)大学生消费特点及花呗对消费的影响9
1.大学生消费特点8
2.蚂蚁花呗对消费的影响8
(二)建议9
致谢10
参考文献10
附录 关于大学生对蚂蚁花呗使用情况调查问卷10
大学生网络赊购消费状况调查研究——以蚂蚁花呗为例
引言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网络电商迅速发展,互联网金融也随之快速崛起,以蚂蚁花呗为代表的个人消费信贷平台出现,旨在进一步拉动互联网消费。随着此类平台的应用范围和使用人数越来越广,其在个人消费信贷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业内对各类互联网金融产品都有诸多研究,但是主要是在综合的市场环境下针对金融工具的风险及作用进行研究,对于某一特定群体的消费者研究偏少。消费者是消费的主体,现实中大学生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消费具有诸多特点,其经济不独立,注重个性化消费等特点使得原有的研究并不完全适用于大学生。而尤其大学生作为未来的消费主力,其消费方式还预测着未来社会的总体消费情况。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对大学生消费群体的个人特征及其信贷消费情况做研究,调查蚂蚁花呗对消费的具体作用,一是观察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的特点与变化,二是推断蚂蚁花呗是否能够在原本的基础上起到拉动消费的作用。此次调查结果对于研究新型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社会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变化有借鉴意义,对于未来如何拉动消费,树立借贷消费等新型消费观念和理财观念起到启示作用。
一、互联网信贷消费概况
(一)国内外研究概况
目前在信贷消费的领域内研究较多,业界公认的互联网个人消费信贷模式大致有以下五类:
表1 互联网个人消费信贷模式
银行自有渠道
银行合作方渠道
互联网公司自有业务
互联网信贷平台(P2P)
代表行式
传统银行
Bill me later、网络瞬时货
淘宝信用支付
Avant Credit
拍拍贷
业务模型
将传统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部署到网络渠道
将消费信贷嵌入网上购物环节
针对已有优质客户提供信用额度
以互联网为唯一渠道发放消费信贷
能够认客户选择和认购的消费贷款或具有商业目的的贷款
目标客户
偏好网络交易的银行已有客户
具有消费信贷需求的合作方客户
具有消费信贷需求的自由客户
偏好互联网渠道的有效费信贷需求客户
消费信贷意愿较强、愿意支付较高费率的客户
在宏观层面,汤向俊、任保(2011)利用中美两国数据进行实证比较分析得出,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显著的,消费信贷比率的提高将使消费提高,他建议增加消费信贷供给。樊向前、戴国海(2010)基于2002至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情况研究影响居民消费行为的信贷条件,认为消费信贷资源没有流向最会流动性约束的低收入群体是其未能有效拉动消费的原因。蔡浩仪和徐忠(2005)利用2000~2003年的分省数据对储蓄率影响因素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消费信贷发展与储蓄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消费信贷发展较好的省份储蓄率提升的速度要更慢一些。赵霞和刘彦平(2006)利用1978~2004年城镇居民的消费和收入数据对居民消费与流动性约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999年以后消费信贷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流动性约束的程度,促进了居民消费率的提高。李燕桥、臧旭恒(2012)基于2004至2009年期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析指出,消费信贷缓解了居民的当期流动性约束,促进耐用品消费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我国居民的当期消费。
近年来各类互联网金融P2P平台发展迅速,信贷消费有了新的发展,个人信贷环境是影响消费者流动性约束的重要因素,一些研究开始关注消费信贷、流动性约束以及消费者行为之间的关系。国外大量实证研究表明,信贷的可获得性差(Duesenberry , 1949)、非对称借贷(Pissarides ,1978)、体制性障碍(Stiglitz &Weiss , 1981)等资本市场的不完善, 将使消费者面临流动性约束。Jappelli和Pagano(1989)进一步发现,在消费信贷与消费总额的比率较低的国家,消费对消费信贷的敏感性系数更大,且消费对收入的敏感性系数与居民负债水平负相关。从而有力地证明了金融市场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群体面临的信贷约束更强。个人信贷环境是影响消费者流动性约束的重要因素,一些研究开始关注消费信贷、流动性约束以及消费者行为之间的关系。Hem C. Basnet(2014)在2013美国家庭消费数据表明接触互联网的人群相较于没有接触互联网的人而言更有可能实现信用卡收支平衡。Francesco Pattarin(2012)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对信用消费的态度对使用贷款消费的动机有显著影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18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