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保参保率影响因素的研究
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从2009年开始就一直致力于推进新农保的实施,而且制定了在2020年实现新农保全面覆盖的目标。新农保不仅充分考虑了农民的利益、实现了融资渠道的多元化,而且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农民负责任的一种体现,最终目的是调动农民参保的热情、提高农民的新农保参保率。本文把江苏省作为研究范围,选取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的其中三个城市作为调查对象,从个人层面、家庭层面和政策层面找出影响参保率的因素,并对调查的数据结果进行研究,分析三个层面对参保率的影响程度;然后再根据假设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对回归系数、显著性、标准差、发生比率进行分析比较,发现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的实施情况和地区差异,最后对如何提高江苏省的新农保参保率提出相关的建议,最终完善江苏省新农保政策。
目录
1.引言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1.3研究方法 2
1.4国内外文献综述 2
1.4.1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2
1.4.2文献述评 2
2.江苏省各地区新农保实施情况 3
2.1江苏省新农保的特点 3
2.1.1新农保实施早 3
2.1.2新农保参保率高 3
2.1.3新农保替代率存在差异 3
2.2苏南、苏中、苏北地区新农保的实施现状和差异 4
2.2.1苏南地区新农保的实施现状 4
2.2.2苏中地区新农保的实施现状 4
2.2.3苏北地区新农保的实施现状 4
2.2.4苏南、苏中、苏北地区新农保的差异 4
3.影响“新农保”参保率的因素分析 6
3.1数据来源及样本说明 6
3.1.1.数据来源和问卷设置 6
3.1.2样本基本特征 6
3.2计量模型 7
3.2.1研究假说 7
3.2.2构建模型和选择变量 8
3.2.3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10
3.3结论 11
4.政策建议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新农保调查问卷 1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引言
1.1研究背景
人口老龄化是目前世界各国面临的一大难题,而中国作为人口大国,更是面临着不可忽视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从2018年末国家统计局的公布数据来看,2018年年末中国大陆人口总数为13.95亿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1‰。而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人均预期寿命从1996年的70.8岁上升到2017年的76.7岁。
根据国家统计局以及各地统计局公布的2018年统计公报,截至2018年末,全国超过60周岁的人口数量为24949万,占17.9%,60周岁以上的人口数量比上一年增加了859万,比重上升0.6%。其中,超过65周岁的人口数为16658万,占11.9%,相对于2017年增加827万人,比重上升0.5%。但与此同时,2018年末全国就业人数为77586万,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假设——如果把60周岁及以上的人数都作为退休人员测算,这意味着一个老人的养老如果要得到保障的话,需要三个人来工作。而江苏的老年抚养比在20%左右,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因此江苏地区未来养老金支付压力很大,必须要提高江苏省新农保参保率。
同时,60 年代的婴儿潮将在2020年前后到达退休年龄,这就意味着届时我国的养老体系负担将明显增加,国家层面的基本养老政策也将面临更大的压力。而经过测算,到2020年中国的农民总数在34亿人左右,面对规模庞大的农村老年群体,提高新农保参保率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国家提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中,“全面”是指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而难点在全面。而实现新农保的全覆盖不仅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也是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完善新农保政策、提高居民新农保参保率,是一项既重要又必然的战略目标。
1.2研究意义
(1)实践意义
新农保的主要政策目标是使农民实现“老有所养”的目标,而新农保参保率不仅是考量新农保政策延续、改进或进化的重要依据,也是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依据。
(2)理论意义
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新农保的制度特征,通过对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的实地调研,描述性地分析地区新农保的特点、实施现状和差异,通过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最终探寻出提高各个地区新农保参保率的方法。
1.3研究方法
(1)对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的实地调研。
实地调研主要是为了考察新农保在江苏省的实施情况以及新农保对农民生活的影响,主要是为提高江苏省新农保参保率提供指导,并为后面的模型构建和分析提供支撑材料。
(2)数理统计分析法。数理统计分析法是以概率论为基础,运用统计学的各种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探寻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本文采取其中的两种,具体方法如下:
一是问卷调查法。
二是构建Logistic模型。
1.4国内外文献综述
1.4.1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曹立前、薛惠元(2012)根据调研数据,站在农户的视角上,将新农保政策对参保农户家庭生活的影响和农户对新农保的主观感受,分析政策效果的影响因素。
张思峰(2013)研究发现新农保对农村老人基本生活的保障程度自2012年开始上升,2014年达到峰值。
黄宏伟(2014)研究发现,新农保提高了老年人的福利、减少了农村老人的劳动供给,对农业劳动时间的挤出效应较明显。
岳爱等(2013)利用全国农户层面随机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农保政策实施之后参保农户的家庭日常支出显著高于未参保农户。
1.4.2文献述评
纵观国内外现有的研究,关于新农保的研究很丰富,对本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主要的启示有以下几点:
一是新农保参保率的影响因素具有多维性,也就是说,不同层面的因素对新农保的影响程度不同,新农保的参保率不单单受一个因素的影响,而是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
目录
1.引言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1.3研究方法 2
1.4国内外文献综述 2
1.4.1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2
1.4.2文献述评 2
2.江苏省各地区新农保实施情况 3
2.1江苏省新农保的特点 3
2.1.1新农保实施早 3
2.1.2新农保参保率高 3
2.1.3新农保替代率存在差异 3
2.2苏南、苏中、苏北地区新农保的实施现状和差异 4
2.2.1苏南地区新农保的实施现状 4
2.2.2苏中地区新农保的实施现状 4
2.2.3苏北地区新农保的实施现状 4
2.2.4苏南、苏中、苏北地区新农保的差异 4
3.影响“新农保”参保率的因素分析 6
3.1数据来源及样本说明 6
3.1.1.数据来源和问卷设置 6
3.1.2样本基本特征 6
3.2计量模型 7
3.2.1研究假说 7
3.2.2构建模型和选择变量 8
3.2.3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10
3.3结论 11
4.政策建议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新农保调查问卷 1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引言
1.1研究背景
人口老龄化是目前世界各国面临的一大难题,而中国作为人口大国,更是面临着不可忽视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从2018年末国家统计局的公布数据来看,2018年年末中国大陆人口总数为13.95亿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1‰。而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人均预期寿命从1996年的70.8岁上升到2017年的76.7岁。
根据国家统计局以及各地统计局公布的2018年统计公报,截至2018年末,全国超过60周岁的人口数量为24949万,占17.9%,60周岁以上的人口数量比上一年增加了859万,比重上升0.6%。其中,超过65周岁的人口数为16658万,占11.9%,相对于2017年增加827万人,比重上升0.5%。但与此同时,2018年末全国就业人数为77586万,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假设——如果把60周岁及以上的人数都作为退休人员测算,这意味着一个老人的养老如果要得到保障的话,需要三个人来工作。而江苏的老年抚养比在20%左右,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因此江苏地区未来养老金支付压力很大,必须要提高江苏省新农保参保率。
同时,60 年代的婴儿潮将在2020年前后到达退休年龄,这就意味着届时我国的养老体系负担将明显增加,国家层面的基本养老政策也将面临更大的压力。而经过测算,到2020年中国的农民总数在34亿人左右,面对规模庞大的农村老年群体,提高新农保参保率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国家提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中,“全面”是指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而难点在全面。而实现新农保的全覆盖不仅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也是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完善新农保政策、提高居民新农保参保率,是一项既重要又必然的战略目标。
1.2研究意义
(1)实践意义
新农保的主要政策目标是使农民实现“老有所养”的目标,而新农保参保率不仅是考量新农保政策延续、改进或进化的重要依据,也是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依据。
(2)理论意义
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新农保的制度特征,通过对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的实地调研,描述性地分析地区新农保的特点、实施现状和差异,通过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最终探寻出提高各个地区新农保参保率的方法。
1.3研究方法
(1)对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的实地调研。
实地调研主要是为了考察新农保在江苏省的实施情况以及新农保对农民生活的影响,主要是为提高江苏省新农保参保率提供指导,并为后面的模型构建和分析提供支撑材料。
(2)数理统计分析法。数理统计分析法是以概率论为基础,运用统计学的各种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探寻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本文采取其中的两种,具体方法如下:
一是问卷调查法。
二是构建Logistic模型。
1.4国内外文献综述
1.4.1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曹立前、薛惠元(2012)根据调研数据,站在农户的视角上,将新农保政策对参保农户家庭生活的影响和农户对新农保的主观感受,分析政策效果的影响因素。
张思峰(2013)研究发现新农保对农村老人基本生活的保障程度自2012年开始上升,2014年达到峰值。
黄宏伟(2014)研究发现,新农保提高了老年人的福利、减少了农村老人的劳动供给,对农业劳动时间的挤出效应较明显。
岳爱等(2013)利用全国农户层面随机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农保政策实施之后参保农户的家庭日常支出显著高于未参保农户。
1.4.2文献述评
纵观国内外现有的研究,关于新农保的研究很丰富,对本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主要的启示有以下几点:
一是新农保参保率的影响因素具有多维性,也就是说,不同层面的因素对新农保的影响程度不同,新农保的参保率不单单受一个因素的影响,而是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