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及其研究(附件)
摘 要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成熟和经济金融的全球化融合,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面临着诸多机遇,同时危机和挑战也接踵而来。一方面,我国国际地位飞速提升、综合国力不断地的增强,我国商业银行也不断成熟与完善,从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完成到现在经营业务日益规范和多样化,我国的商业银行自身的综合实力与日俱增。另一方面,在繁杂纷乱的国内外经济金融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仍然面对着诸多风险与危机。固然我国商业银行有了巨大的提升与质变,业务种类逐渐多样化、客户需求趋向丰富化、监管环境日益严格化,但我国商业银行还未彻底摆脱以存贷差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传统模式,信贷风险仍然是最主要的风险之一,所以增加对信贷风险业务的研究力度至关重要。
目 录
一、前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现状 1
(三)研究意义 2
二、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的现状 3
(一)存在的问题 3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 5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案例分析及经验总结 6
(一)建国以来影响最为严重的骗贷案 6
(二)近年来贷款违规成重灾区,信贷风险案件多发频发 7
(三)基于以上案例的分析总结 8
四、关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加权资产的计量分析 8
(一)权重法 8
(二)内部评级法 10
五、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防范建议 12
(一)国家政策方面 12
(二)法律法规方面 13
(三)思想道德方面 14
(四)银行内部管理方面 14
结论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9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信用风险是指交易方没有按照事先约定的协议奉行义务而使贷款机构受到一定亏损的一种风险类型。信用风险不单存在于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中,还存在于商业银行的其他的表内外业务中,如担保、融资租赁和各类保函等。我国商业银行在国家对外开放和深化改革环境下不断的成长与兴盛,但我国的金融市场相对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来说起步较晚、发展环境和监管预防手段还较为落后,存贷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差依旧是我国商业银行的重要收入,贷款在总资本运用中所占的比例依旧很大,因此信贷风险自然而然成为了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二)研究现状
信贷风险一直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的商业银行管理者共同面对的一大难题,《巴塞尔资本协议》的颁布和完善,都是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得出的经验和教训,唯有完善好监管框架和提高监管要求才能防微杜渐,才能减少信用风险所造成的亏损。对此,针对信贷风险,国内外金融学者自始至终都在进行着思索和探讨,不断地进行总结和尝试,发掘一些先进的信贷风险预防与管理方法,不断的建立和完善信用风险管理系统来降不良贷款率,减少信贷违约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1.国外研究现状
科斯马斯恩贾尼克(2009)在《有效信贷风险管理对银行生存的影响》中对信贷危机出现的原因进行了说明,他指出一些商业银行倒闭或遭遇破产是因为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未能有效的管理信贷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银行出现各种各样的危机,例如津巴布韦银行在20032004年为此而破产倒闭。除此之外,经营不善、风险管理体系不科学、规划扩张驱动等都会招致银行的经营出现危机。
尤古尼(2015)在《尼日利亚信用风险管理不佳与银行倒闭》中,通过实证结果证明了信用风险管理是银行破产的关键,在信贷风险的管理上提出了确立信用风险管理政策、加强对诚信的管制、对银行的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进行调整、限制外部审计师的任职期限等共计十条防范建议,以防范金融机构现阶段所出现的信用风险。
2.国内研究现状
1)信贷风险现状研究
严浩坤(2008)对信贷风险的经营管理和治理现状作了详细剖析。他指出,当前银行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盈利水平为此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同时资产运营状况单一,使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方面的危机过度集中,不易分散,这些因素都会使信贷风险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
伊玲娜(2010)在《浅析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中,重点阐明目前在信贷风险中显露的问题。第一,当前银行系统存在着诸多问题,风险内控制度不完善、相关制度上的管理力度也有待加强。第二是防范上手段落后,无法及时有效的预防和发现信贷危机。第三是在信贷资产证券化方面我国整体落后,法制内容出现很多漏洞,银行的信用评级系统不够完善和科学。
2)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任书敏(2012)简要分析了我国商业信贷风险的成因,在信贷风险的防范上他认为应当建立健全当代信用体系,强化法律方面的建设,营造较好的法律监管环境。提高风险管理控制能力,严格贷款审批制度,建立信用公司减少违约率。同时,银行内部也应强化在信贷方面的管理,在信贷前要严格审批,在信贷过程中要严格监督,最后也要加强信贷后的管理。
张宇(2013)在《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及应对策略》提出,首先应该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理念,努力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其次建立健全信贷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在信贷过程中的流程监管,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作出行而有效的预防措施。最后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治理结构和方法要合法合理,要适时调整信贷布局,增加信贷的防范手段,以顺应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
(三)研究意义
信贷风险是银行当今所面对的最重要的经营风险,风险的监管与防范深深地影响着银行的经营水平和发展变化,然而我国商业银行在识别发现、监管控制、评估防范等方面手段较为古老,意识较为薄弱,技术较为落后,造成在信贷风险上出现了多发频发难管的尴尬现象。
2018年在我国银行监管部门严打的形势下,截至到今年2月22日,各地监管部门下发的罚单总计289张,罚金共计1.07亿元。在开出的这些罚单中,涉及非法信贷的罚单总计97张,约占罚单总量的三分之一。贷款违规所带来的风险给银行的经营水平和盈利能力带来很大的损失,加强在信贷风险方面的识别、预防和监管迫在眉睫,对于增强我国商业银行自身竞争力和综合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的现状
(一)存在的问题
1.不良贷款率偏高,资产安全状况易受威胁
安全性指标是度量银行资产安全状况的指数标准,其中不良贷款率的高低对信贷风险水平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
不良贷款率是权衡银行信贷资产安全水平的重要指数标准,不良贷款率越高,表明贷款收回的可能性越小,资产安全性越低。近年来不良贷款率偏高,严重影响银行的资产安全状况。如表1、表2所示,不良贷款率从2013年到2016年逐步增长,2016年的不良贷款率与2017年持平,这说明虽然银行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与设立在我国的外资银行相比较,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偏高,这不单影响资金安全,对我国金融市场也存在着潜在的风险。
表1 我国商业银行历年不良贷款率
目 录
一、前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现状 1
(三)研究意义 2
二、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的现状 3
(一)存在的问题 3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 5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案例分析及经验总结 6
(一)建国以来影响最为严重的骗贷案 6
(二)近年来贷款违规成重灾区,信贷风险案件多发频发 7
(三)基于以上案例的分析总结 8
四、关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加权资产的计量分析 8
(一)权重法 8
(二)内部评级法 10
五、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防范建议 12
(一)国家政策方面 12
(二)法律法规方面 13
(三)思想道德方面 14
(四)银行内部管理方面 14
结论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9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信用风险是指交易方没有按照事先约定的协议奉行义务而使贷款机构受到一定亏损的一种风险类型。信用风险不单存在于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中,还存在于商业银行的其他的表内外业务中,如担保、融资租赁和各类保函等。我国商业银行在国家对外开放和深化改革环境下不断的成长与兴盛,但我国的金融市场相对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来说起步较晚、发展环境和监管预防手段还较为落后,存贷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差依旧是我国商业银行的重要收入,贷款在总资本运用中所占的比例依旧很大,因此信贷风险自然而然成为了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二)研究现状
信贷风险一直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的商业银行管理者共同面对的一大难题,《巴塞尔资本协议》的颁布和完善,都是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得出的经验和教训,唯有完善好监管框架和提高监管要求才能防微杜渐,才能减少信用风险所造成的亏损。对此,针对信贷风险,国内外金融学者自始至终都在进行着思索和探讨,不断地进行总结和尝试,发掘一些先进的信贷风险预防与管理方法,不断的建立和完善信用风险管理系统来降不良贷款率,减少信贷违约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1.国外研究现状
科斯马斯恩贾尼克(2009)在《有效信贷风险管理对银行生存的影响》中对信贷危机出现的原因进行了说明,他指出一些商业银行倒闭或遭遇破产是因为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未能有效的管理信贷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银行出现各种各样的危机,例如津巴布韦银行在20032004年为此而破产倒闭。除此之外,经营不善、风险管理体系不科学、规划扩张驱动等都会招致银行的经营出现危机。
尤古尼(2015)在《尼日利亚信用风险管理不佳与银行倒闭》中,通过实证结果证明了信用风险管理是银行破产的关键,在信贷风险的管理上提出了确立信用风险管理政策、加强对诚信的管制、对银行的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进行调整、限制外部审计师的任职期限等共计十条防范建议,以防范金融机构现阶段所出现的信用风险。
2.国内研究现状
1)信贷风险现状研究
严浩坤(2008)对信贷风险的经营管理和治理现状作了详细剖析。他指出,当前银行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盈利水平为此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同时资产运营状况单一,使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方面的危机过度集中,不易分散,这些因素都会使信贷风险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
伊玲娜(2010)在《浅析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中,重点阐明目前在信贷风险中显露的问题。第一,当前银行系统存在着诸多问题,风险内控制度不完善、相关制度上的管理力度也有待加强。第二是防范上手段落后,无法及时有效的预防和发现信贷危机。第三是在信贷资产证券化方面我国整体落后,法制内容出现很多漏洞,银行的信用评级系统不够完善和科学。
2)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任书敏(2012)简要分析了我国商业信贷风险的成因,在信贷风险的防范上他认为应当建立健全当代信用体系,强化法律方面的建设,营造较好的法律监管环境。提高风险管理控制能力,严格贷款审批制度,建立信用公司减少违约率。同时,银行内部也应强化在信贷方面的管理,在信贷前要严格审批,在信贷过程中要严格监督,最后也要加强信贷后的管理。
张宇(2013)在《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及应对策略》提出,首先应该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理念,努力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其次建立健全信贷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在信贷过程中的流程监管,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作出行而有效的预防措施。最后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治理结构和方法要合法合理,要适时调整信贷布局,增加信贷的防范手段,以顺应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
(三)研究意义
信贷风险是银行当今所面对的最重要的经营风险,风险的监管与防范深深地影响着银行的经营水平和发展变化,然而我国商业银行在识别发现、监管控制、评估防范等方面手段较为古老,意识较为薄弱,技术较为落后,造成在信贷风险上出现了多发频发难管的尴尬现象。
2018年在我国银行监管部门严打的形势下,截至到今年2月22日,各地监管部门下发的罚单总计289张,罚金共计1.07亿元。在开出的这些罚单中,涉及非法信贷的罚单总计97张,约占罚单总量的三分之一。贷款违规所带来的风险给银行的经营水平和盈利能力带来很大的损失,加强在信贷风险方面的识别、预防和监管迫在眉睫,对于增强我国商业银行自身竞争力和综合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的现状
(一)存在的问题
1.不良贷款率偏高,资产安全状况易受威胁
安全性指标是度量银行资产安全状况的指数标准,其中不良贷款率的高低对信贷风险水平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
不良贷款率是权衡银行信贷资产安全水平的重要指数标准,不良贷款率越高,表明贷款收回的可能性越小,资产安全性越低。近年来不良贷款率偏高,严重影响银行的资产安全状况。如表1、表2所示,不良贷款率从2013年到2016年逐步增长,2016年的不良贷款率与2017年持平,这说明虽然银行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与设立在我国的外资银行相比较,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偏高,这不单影响资金安全,对我国金融市场也存在着潜在的风险。
表1 我国商业银行历年不良贷款率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