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屿争端对中日双边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岛屿争端对中日双边贸易的影响及对策[20191212132713]
摘 要
2012年4月以来,中日两国发生领海和领土的争端,政治、外交关系不断恶化。9月11日日本政府宣布“购买”钓鱼岛、实施所谓“国有化”,引起中日双方在钓鱼岛海域的严重对峙。
中日两国互为邻国,是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中日双边贸易的良性发展,对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日本的购岛闹剧引发了中日之间的矛盾,并且国内的民众自发组织抗议活动,反对日本的购岛行为。
与此同时,两国的双边贸易关系继钓鱼岛事件之后,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而降低钓鱼岛争端对中日双边贸易的影响却是刻不容缓的。因此,本文首先对中日两国双边贸易现状进行分析,主要从中日双边贸易额、中日双边贸易结构、中日贸易差额以及中日两国的贸易依存度四个方面入手,通过对钓鱼岛争端发生前的数据与钓鱼岛争端发生后的数据进行比较,得出钓鱼岛争端对中日双边贸易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中国政府和企业在这种情形下分别应该采取的对策。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钓鱼岛争端双边贸易影响对策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目的、意义 1
1.2 研究思路与内容 1
1.3 研究方法 2
第2章 双边贸易理论概述 2
2.1 双边贸易额 2
2.2 双边贸易结构 2
2.1 贸易差额 3
2.2 双边贸易依存度 3
第3章 岛屿争端发生前中日双边贸易发展状况 3
3.1中日双边贸易额呈不断扩大的趋势 3
3.2 中日双边贸易结构不平衡 4
3.2.1中国进口日本产品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为主 4
3.2.2中国出口日本产品以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为主 5
3.2.3贸易结构单一且失衡 6
3.3 中日贸易差额不断扩大 6
3.4中国对日依存度下降,日本对中贸易依存度上升 7
3.4.1中国对日贸易依存度下降 7
3.4.2日本对中贸易依存度上升 7
第4章 岛屿争端对中日双边贸易的影响与分析 8
4.1 中日双边贸易额下降 8
4.1.1中国对日本进口额减少 9
4.1.2中国对日本出口额增加 9
4.2 影响中日双边贸易结构 9
4.2.1中国进口日本的前四位产品比重减少 10
4.2.2中国出口日本的前五位产品比重减少 11
4.3 中国对日本顺差扩大 12
4.4 中日两国贸易依存度均缩小 13
第5章 中国促进中日双边贸易发展及防范的对策 14
5.1 中国政府方面 14
5.1.1主动应对,积极布局化解危机 14
5.1.2建立协调性竞争机制 14
5.1.3主动应对鼓励国民积极消费,扩大内需 14
5.1.4优化产业结构 15
5.2 中国企业方面 15
5.2.1重视发展科技,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 15
5.2.2积极开展替代战略,降低经济冲击 15
5.2.3加强中日企业间的合作 16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自2012年4月以来,中日两国发生领海和领土的争端,政治、外交关系不断恶化。在日本政府于9月11日宣布“购买”钓鱼岛、实施所谓“国有化”以后,双方在钓鱼岛海域的不断发生冲突。日本的购岛闹剧引发了中日之间的矛盾,引起国内民众强烈的抗议。由于钓鱼岛涉及敏感的主权问题,因此维系中日关系的基石开始动摇,而随着钓鱼岛事件的不断升级,中日两国的双边贸易也因此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促进中日双边贸易的发展以及防范这一事件对中国产生的不利影响,本文就此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中国和日本作为全球第二、第三大经济体,贸易关系对彼此来说非常重要,双边贸易往来也十分频繁,中日两国的双边贸易依存度也很高。中日贸易关系的发展既促进了中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日本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了双赢。然而两个国家一旦因为钓鱼岛争端而发生对峙、互打经济牌,必然会影响到中日两国双边贸易的发展。因此认真评估钓鱼岛事件的可能影响并做好预案,其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1.2研究思路与内容
本文通过对岛屿争端发生前中日双边贸易状况的研究,对比岛屿争端发生后各项指标的变化,分析得出岛屿争端对中日双边贸易的影响,最后提出中国为促进中日双边贸易以及防范岛屿争端对中日双边贸易的不利影响应该采取的对策。本文主体部分一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以及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双边贸易理论概述。本章是论文写作的基础,对论文相关的理论进行了介绍,阐述了双边贸易的基本概念以及衡量双边贸易的四个主要指标:双边贸易额、双边贸易结构、贸易差额、双边贸易依存度。
第三章岛屿争端发生前中日双边贸易的状况。本章根据第二章介绍的四个指标,对岛屿争端发生前中日双边贸易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出一些发展趋势。
第四章岛屿争端对中日双边贸易的影响及分析。本章是论文的核心,通过对比岛屿争端发生前后四个指标的变化,分析出岛屿争端对中日双边贸易的影响。
第五章中国促进中日双边贸易发展及防范的措施。本章提出了中国政府和企业在这种情形下应该采取的措施,一方面要促进中日双边贸易的发展,另一方面要针对岛屿争端可能对中日双边贸易产生的不利影响采取防范措施。
1.3研究方法
本文以理论研究作为支撑,研究岛屿争端对中日双边贸易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
(1)文献研究法。根据本篇论文的研究目的,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撰写论文所需要的资料,从而能够准确地、全面地了解并且掌握所要研究的问题。
(2)数量研究法。通过对岛屿争端发生前后中日双边贸易额、双边贸易结构、贸易差额以及双边贸易依存度的数据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其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得出研究结果。
第2章 双边贸易理论概述
所谓“双边贸易”是指两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贸易,至于货物、技术或服务贸易是三种型式的贸易。衡量双边贸易的指标有双边贸易额、双边贸易结构、贸易差额、双边贸易依存度等。
2.1双边贸易额
双边贸易额是指一国的出口额加进口额。比如中国统计的中日双边贸易额就是中国对日的进出口额之和。
2.2双边贸易结构
贸易结构是指某一时期贸易的构成情况。贸易结构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贸易结构主要是指一定时期内贸易中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 的构成情况,一般称为贸易结构。狭义的贸易结构主要是指一定时期内货物贸易 中各种商品的构成情况。一般称为商品贸易结构。双边贸易结构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另一国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在其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
2.3贸易差额
贸易差额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半年、一季、一月)出口总值 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当进口总值大于出口总值 时,出现贸易赤字 ,称“贸易逆差 ”或“入超 ”。当出口总值 大于进口总值时,出现贸易 盈余,称“贸易顺差 ”或“出超 ”。当出口总值 与进口总值相等时,称为“贸易平衡 ”。通常,贸易顺差 以正数表示,贸易逆差 以负数表示。
2.4双边贸易依存度
一国对另一国贸易的依赖程度,一般用两国的双边贸易额进出口总值在国民生产总值 或国内生产总值 中所占比重来表示。即双边贸易依存度=双边贸易总额 /国民生产总值GDP。比重的变化意味着双边贸易 在国民经济 中所处地位的变化。贸易依存度还可以用双边贸易总额在国民收入 中所占比重来表示。双边贸易依存度=双边贸易总额/国民收入 总额。外贸依存度 分为出口依存度 和进口依存度 。出口依存度 =出口总额/国民生产总值 ;进口依存度 =进口总额/国民生产总值。
第3章 岛屿争端前中日双边贸易发展状况
近阶段来看,中日双边贸易无论是在总量还是结构上看都有一定的发展,以下就是对岛屿争端发生前中日双边贸易的状况分析。
3.1中日双边贸易额呈不断扩大的趋势
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 西北部,与中国隔海相望。作为中国的重要邻国,两国自古以来就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形成了良好的经贸关系。
中国和日本作为亚洲地区的两个重要经济体,两国的双边贸易关系始终发展良好,双边贸易额也持续增长。由图3.1可见,中日双边贸易总额从2009年的2320.9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3461.1亿美元,增长了49.1%,中日双边贸易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
图3.1:2009年-2011年中日双边贸易额(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统计公报数据整理。
3.2中日双边贸易结构不平衡
中日双边贸易从结构上看,呈现出不平衡的状态。下面主要从中国进口日本产品结构和中国出口日本产品结构进行分析。
3.2.1 中国进口日本产品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为主
目前,中国从日本进口主要为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化工产品、运输设备和光学钟表医疗设备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这几项合计已占中国进口日本的产品进口总额的70%左右(见图3.2)。
2009年至2011年中国对日本进口前四位的产品均是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化工产品和运输设备,其中2009年这四种产品总的进口额为799.1亿美元(依次为450亿美元、144.5亿美元、102.9亿美元和101.7亿美元),占日本对中国出口总额的73%(占比分别为41.1%、13.2%、9.4%和9.3%)。2010年这四种产品总的进口额为1107.3亿美元(依次为657.3亿美元、172亿美元、153.7亿美元和124.3亿美元),占日本对中国出口总额的74%(占比分别为43.9%、11.5%、10.3%和8.3%)。2011年这四种产品总的进口额为1204亿美元(依次为为724.6亿美元、181亿美元、159.3亿美元和139.1亿美元),占日本对中国出口总额的74.3%(占比分别为44.7%、11.2%、9.8%和8.6%)。由此可见,这四种产品占日本对中国出口总额的比重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摘 要
2012年4月以来,中日两国发生领海和领土的争端,政治、外交关系不断恶化。9月11日日本政府宣布“购买”钓鱼岛、实施所谓“国有化”,引起中日双方在钓鱼岛海域的严重对峙。
中日两国互为邻国,是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中日双边贸易的良性发展,对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日本的购岛闹剧引发了中日之间的矛盾,并且国内的民众自发组织抗议活动,反对日本的购岛行为。
与此同时,两国的双边贸易关系继钓鱼岛事件之后,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而降低钓鱼岛争端对中日双边贸易的影响却是刻不容缓的。因此,本文首先对中日两国双边贸易现状进行分析,主要从中日双边贸易额、中日双边贸易结构、中日贸易差额以及中日两国的贸易依存度四个方面入手,通过对钓鱼岛争端发生前的数据与钓鱼岛争端发生后的数据进行比较,得出钓鱼岛争端对中日双边贸易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中国政府和企业在这种情形下分别应该采取的对策。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钓鱼岛争端双边贸易影响对策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目的、意义 1
1.2 研究思路与内容 1
1.3 研究方法 2
第2章 双边贸易理论概述 2
2.1 双边贸易额 2
2.2 双边贸易结构 2
2.1 贸易差额 3
2.2 双边贸易依存度 3
第3章 岛屿争端发生前中日双边贸易发展状况 3
3.1中日双边贸易额呈不断扩大的趋势 3
3.2 中日双边贸易结构不平衡 4
3.2.1中国进口日本产品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为主 4
3.2.2中国出口日本产品以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为主 5
3.2.3贸易结构单一且失衡 6
3.3 中日贸易差额不断扩大 6
3.4中国对日依存度下降,日本对中贸易依存度上升 7
3.4.1中国对日贸易依存度下降 7
3.4.2日本对中贸易依存度上升 7
第4章 岛屿争端对中日双边贸易的影响与分析 8
4.1 中日双边贸易额下降 8
4.1.1中国对日本进口额减少 9
4.1.2中国对日本出口额增加 9
4.2 影响中日双边贸易结构 9
4.2.1中国进口日本的前四位产品比重减少 10
4.2.2中国出口日本的前五位产品比重减少 11
4.3 中国对日本顺差扩大 12
4.4 中日两国贸易依存度均缩小 13
第5章 中国促进中日双边贸易发展及防范的对策 14
5.1 中国政府方面 14
5.1.1主动应对,积极布局化解危机 14
5.1.2建立协调性竞争机制 14
5.1.3主动应对鼓励国民积极消费,扩大内需 14
5.1.4优化产业结构 15
5.2 中国企业方面 15
5.2.1重视发展科技,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 15
5.2.2积极开展替代战略,降低经济冲击 15
5.2.3加强中日企业间的合作 16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自2012年4月以来,中日两国发生领海和领土的争端,政治、外交关系不断恶化。在日本政府于9月11日宣布“购买”钓鱼岛、实施所谓“国有化”以后,双方在钓鱼岛海域的不断发生冲突。日本的购岛闹剧引发了中日之间的矛盾,引起国内民众强烈的抗议。由于钓鱼岛涉及敏感的主权问题,因此维系中日关系的基石开始动摇,而随着钓鱼岛事件的不断升级,中日两国的双边贸易也因此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促进中日双边贸易的发展以及防范这一事件对中国产生的不利影响,本文就此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中国和日本作为全球第二、第三大经济体,贸易关系对彼此来说非常重要,双边贸易往来也十分频繁,中日两国的双边贸易依存度也很高。中日贸易关系的发展既促进了中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日本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了双赢。然而两个国家一旦因为钓鱼岛争端而发生对峙、互打经济牌,必然会影响到中日两国双边贸易的发展。因此认真评估钓鱼岛事件的可能影响并做好预案,其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1.2研究思路与内容
本文通过对岛屿争端发生前中日双边贸易状况的研究,对比岛屿争端发生后各项指标的变化,分析得出岛屿争端对中日双边贸易的影响,最后提出中国为促进中日双边贸易以及防范岛屿争端对中日双边贸易的不利影响应该采取的对策。本文主体部分一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以及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双边贸易理论概述。本章是论文写作的基础,对论文相关的理论进行了介绍,阐述了双边贸易的基本概念以及衡量双边贸易的四个主要指标:双边贸易额、双边贸易结构、贸易差额、双边贸易依存度。
第三章岛屿争端发生前中日双边贸易的状况。本章根据第二章介绍的四个指标,对岛屿争端发生前中日双边贸易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出一些发展趋势。
第四章岛屿争端对中日双边贸易的影响及分析。本章是论文的核心,通过对比岛屿争端发生前后四个指标的变化,分析出岛屿争端对中日双边贸易的影响。
第五章中国促进中日双边贸易发展及防范的措施。本章提出了中国政府和企业在这种情形下应该采取的措施,一方面要促进中日双边贸易的发展,另一方面要针对岛屿争端可能对中日双边贸易产生的不利影响采取防范措施。
1.3研究方法
本文以理论研究作为支撑,研究岛屿争端对中日双边贸易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
(1)文献研究法。根据本篇论文的研究目的,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撰写论文所需要的资料,从而能够准确地、全面地了解并且掌握所要研究的问题。
(2)数量研究法。通过对岛屿争端发生前后中日双边贸易额、双边贸易结构、贸易差额以及双边贸易依存度的数据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其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得出研究结果。
第2章 双边贸易理论概述
所谓“双边贸易”是指两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贸易,至于货物、技术或服务贸易是三种型式的贸易。衡量双边贸易的指标有双边贸易额、双边贸易结构、贸易差额、双边贸易依存度等。
2.1双边贸易额
双边贸易额是指一国的出口额加进口额。比如中国统计的中日双边贸易额就是中国对日的进出口额之和。
2.2双边贸易结构
贸易结构是指某一时期贸易的构成情况。贸易结构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贸易结构主要是指一定时期内贸易中货物贸易
2.3贸易差额
贸易
2.4双边贸易依存度
一国对另一国贸易的依赖程度,一般用两国的双边贸易
第3章 岛屿争端前中日双边贸易发展状况
近阶段来看,中日双边贸易无论是在总量还是结构上看都有一定的发展,以下就是对岛屿争端发生前中日双边贸易的状况分析。
3.1中日双边贸易额呈不断扩大的趋势
日本位于亚欧大陆
中国和日本作为亚洲地区的两个重要经济体,两国的双边贸易关系始终发展良好,双边贸易额也持续增长。由图3.1可见,中日双边贸易总额从2009年的2320.9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3461.1亿美元,增长了49.1%,中日双边贸易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
图3.1:2009年-2011年中日双边贸易额(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统计公报数据整理。
3.2中日双边贸易结构不平衡
中日双边贸易从结构上看,呈现出不平衡的状态。下面主要从中国进口日本产品结构和中国出口日本产品结构进行分析。
3.2.1 中国进口日本产品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为主
目前,中国从日本进口主要为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化工产品、运输设备和光学钟表医疗设备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这几项合计已占中国进口日本的产品进口总额的70%左右(见图3.2)。
2009年至2011年中国对日本进口前四位的产品均是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化工产品和运输设备,其中2009年这四种产品总的进口额为799.1亿美元(依次为450亿美元、144.5亿美元、102.9亿美元和101.7亿美元),占日本对中国出口总额的73%(占比分别为41.1%、13.2%、9.4%和9.3%)。2010年这四种产品总的进口额为1107.3亿美元(依次为657.3亿美元、172亿美元、153.7亿美元和124.3亿美元),占日本对中国出口总额的74%(占比分别为43.9%、11.5%、10.3%和8.3%)。2011年这四种产品总的进口额为1204亿美元(依次为为724.6亿美元、181亿美元、159.3亿美元和139.1亿美元),占日本对中国出口总额的74.3%(占比分别为44.7%、11.2%、9.8%和8.6%)。由此可见,这四种产品占日本对中国出口总额的比重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