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杨斜镇精准扶贫绩效评价分析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扶贫政策,增加扶贫投入,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实行精准扶贫方略,并将扶贫列为重点项目,这样做不仅能为贫困地区实施精准帮扶,早日脱贫致富,还能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发现一系列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对扶贫工作具有指导作用,对国家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商洛市杨斜镇精准扶贫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研究,基于对精准扶贫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依托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调研走访法,在总结分析出了精准扶贫绩效评价体系设计中绩效评价的目的和内容的基础上,对精准扶贫国家政策相关性指标体系,精准扶贫特色产业发展指标体系,精准扶贫效果指标体系和共同富裕指标体系等有关内容进行论述,并对商洛市杨斜镇精准扶贫实地调研基本情况中有关精准扶贫满意度的数据统计进行分析,以精准扶贫成效的数据搜集为基础,来实证分析商洛市杨斜镇精准扶贫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为此本文提出了加大专业技能培训、注重生态扶贫建设投资、支持发展当地的特色产业和完善扶贫机制实现脱贫等四项举措和措施,为助力商洛市杨斜镇精准扶贫工作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提供借鉴的意义。
目 录
1绪论 1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1.1.1研究的目的 1
1.1.2研究的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内容及方法 2
1.2.1国外的研究现状 2
1.2.2国内的研究现状 2
1.2.3启示 3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3
1.4 主要研究方法 4
2 精准扶贫绩效评价体系设计和建立 5
2.1明确绩效评价的目的 5
2.2确定绩效评价的内容 5
2.2.1精准扶贫国家政策相关性指标体系 5
2.2.2精准扶贫特色产业发展指标体系 6
2.2.3精准扶贫效果指标体系 6
2.3建立绩效评价体系 7
3 商洛市杨斜镇精准扶贫实地调研基本情况 8
3.1精准扶贫国家政策满意度分析 8
3.2特色发展指标体系 8
3.3扶贫效果指标体系 8
3.4对商洛市杨斜镇的精准扶贫绩效做出实证分析 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0
4商洛市杨斜镇精准扶贫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10
4.1商洛市杨斜镇精准扶贫存在的优点 10
4.2商洛市杨斜镇精准扶贫存在的不足之处 10
5 提升商洛市杨斜镇精准扶贫的对策分析 12
5.1注重生态扶贫建设投资 12
5.2支持发展当地的特色产业 13
5.3完善扶贫机制实现脱贫 13
6 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7
1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研究的目的
2015年10月16日,习主席同志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强调,中国扶贫攻坚工作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增加扶贫投入,出台优惠政策措施,早日实现共同富裕。国家近年来大力发展扶贫政策,并将扶贫作为重点项目,由此可以看出,贫困问题仍然是我国当前发展的重要问题,而精准扶贫正是脱贫的重要政策措施。
本文以商州区杨斜镇精准扶贫为研究对象,在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下,认真调查研究商州区杨斜镇的精准扶贫为解决当地贫困人口的成效问题,目的是找出商洛市杨斜镇地区导致贫困的原因以及在精准扶贫制度下当地的脱贫状况。发现精准扶贫在当地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实施效果,然后对当地精准扶贫的绩效进行评价分析。并为本地区的脱贫政策提出建议,为当地实现早日脱贫寻找最佳出路,契合当地的实际需要。
1.1.2研究的意义
(1)现实意义
杨斜镇地区面临着非常严重的贫困问题,由于贫困程度比较深,所以严重阻碍了商洛市的经济发展,甚至于拉低了陕西省的经济平均水平,为此,对杨斜镇地区的精准扶贫进行绩效评价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杨斜镇居民的走访调查,可以了解到当地居民致贫的原因,从而抓住问题的根源,从根本上解决杨斜镇的贫困问题。对杨斜镇精准扶贫绩效的评价分析,可以了解到精准扶贫政策的优点和不足之处,针对其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合理的建议,为杨斜镇的脱贫工作做出正确的指引。通过在网络上搜集的资料,学习其他地区精准扶贫的好的方法,并且利用到杨斜镇的脱贫工作中来,使杨斜镇早日实现脱贫致富。杨斜镇的成功脱贫致富也是国家精准扶贫政策成功的体现,也为国家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的目标贡献了一份力量。减轻了国家扶贫的压力,这对国家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理论意义
对商洛市杨斜镇精准扶贫绩效评价分析,为精准扶贫这一课题方面的研究具有理论性的借鉴和参考意义,本文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理论,得出更加完整的精准扶贫绩效评价体系。这一评价体系可以发现精准扶贫制度实施存在的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并为其他地区扶贫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指导性作用,对今后的精准扶贫的精准考核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对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早日实现国家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也具有很深的理论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内容及方法
1.2.1国外的研究现状
Francis Teal(2001)在他的论文中将贫困的原因做了非常重要的研究:他认为由于贫困人口的劳动水平和受教育水平以及技术水平的差距,导致了他们的劳动价格比非贫困人口低。很明显,他们的劳动水平只是简单的体力劳动,教育水平最高是初中,有的甚至没有上过学,又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技术培养,所以贫困人口就很难脱离贫困[1]。
Gouws、YulDarekDavids(2013)等人在对贫困的原因研究中提出:社会、个人、宿命论三个方面的解释,虽然每个地区对贫困都有不同维度的标准和解释,但个人和宿命论在大多数贫困地区都占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当然了,没有谁生来就注定贫困,所以贫困宿命论是不正确的,我们避雨学习正确的,摒弃不正确的理论[2]。
阿瑟.查尔斯.尼尔森(2004)提到:信息传通在扶贫中是非常重要的,并且探讨了在扶贫机制中信息传递是不可缺少的,他认为想要更好的进行扶贫工作,必须要掌握动态的贫困信息[3]。
史蒂夫.巴斯等(2006)在对贫困的现状和问题研究一文中提出:反贫困的意义,并着重就环境保护和生态补偿方面谈论了其意义的所在,并提出了这两个方面的一系列对策[4]。
1.2.2国内的研究现状
(1)对于精准扶贫指标体系构建方法方向,2013年胡善平,杭琍分析总结了精准扶贫指标体系研究的基本趋向和主要内容,以此为基础研究了构建精准扶贫指标体系的主要方法,构建了涵盖资源投入、过程管理、绩效考核等因素在内的综合指标体系。提出完善精准扶贫指标体系必须进一步贯彻参与性原则、整合性原则、可计量原则及系统性原则,以推动政府治理的有效性及精准扶贫工作的科学性、精密化和效益化[5]。
(2)在对地方性精准扶贫绩效评价体系上,2015年高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丽江市精准扶贫绩效评价体系进行原则构建、指标选取并确定各指标权重。利用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对丽江市各县(区)精准扶贫绩效进行层次分析。最后得出,提出完善丽江市精准扶贫绩效的对策参考建议[6]。2011年熊丽运用文献研究、比较法、综合分析法,针对江西省目前的精准扶贫制度和政策体系,进行研究分析,围绕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考核、精准脱贫几大重点内容环节,归纳政策特点、创新和优势,结合扶贫理论和地方实践剖析该省在精准扶贫工作方面的问题,总结国际国内扶贫工作典型经验和问题,据此形成对江西省精准扶贫工作的反思和启示,最终总结提炼出对江西省精准扶贫工作的多维度建议[7]。2018曹朔对恩施州精准扶贫绩效评估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对精准扶贫绩效评估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通过,对恩施州从贫困的类型和特征,政策和措施,扶贫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等问题[8]。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60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