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因素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及实证分析【字数:9934】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成长,人民生活档次快速提升。作为总需求中最关键的环节,消费上浮占GDP上浮的比重很大,消费是经济发展的根本支撑,这使得我们要更加重视消费对经济的驱动力,并发挥消费对经济水平的驱动力量。因此,要格外重视人们的消费问题,特别是要正确分析和科学评估人们的消费水准和消费模式,引导和促进人们消费水准和消费质量的不断提升,这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江苏人民为观察对象,分析了人们消费水准的改变及导致这些改变的影响要素,总结了江苏人民消费水平的特点和变化,从中发现问题,给出相应的政策提议。本文分析了各种因素对人民消费程度的作用,而使居民消费水平发生改变的重要因素很多,因此,探讨主要和次要因素尤为重要。所以,本文主要采用多要素研究来确定人民的消费。该方法是以因变量和其他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EViews8.0软件用于定量分析居民消费水平的社会现象,通过准确直观的数据和图表,显示出江苏省居民消费水平处于持续上升的阶段,国内生产总值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其主导要素。
目 录
第一章 引言 1
1.1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
1.2 文献综述 1
1.3框架和研究方法 4
1.4相关理论回顾 4
1.4.1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 4
1.4.2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 4
1.4.3莫迪利安的生命周期假说 5
第二章 实证分析 6
2.1实证过程 6
2.1.1研究目的 6
2.1.2选取的影响居民消费水平变动的影响因素如下 6
2.1.3建立模型 6
2.1.4数据采集 6
2.1.5散点图 7
2.1.6模型的参数估计、检验及修正 7
2.2实证分析总结 9
第三章 重要因素分析 11
3.1 GDP与居民消费水平的关系 11
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居民消费水平的关系 12
第四章 有效提高消费水平的建议 13
4.1从国家和政府的角度 13
4.2从企业的角度 1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结束语 15
致 谢 16
参考文献 17
第一章 引言
1.1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居民消费水平是说人们在满足生产生活、享受物质生产和劳动消费过程中所能达到的高度。这体现在物质产出的形式以及消费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上。居民消费水平是依照国内生产总值口径计算而来的,也就是涵盖劳动力消耗在其中的总的消耗数量。它的核算公式为:居民消费水平(元/人)=报告期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居民消费总额/报告期年平均人口。
在社会极速发展的现在,经济实力这个名词成为衡量各个国家在世界上地位的标准。而决定经济的要素无非就是三个:消费、投资、出口。近几年来,我国依托投资和出口,拉动了许多经济方面的增长,政府对于投资出口的政策和支持也非常多,相比之下,消费方面就寥寥无几,逐渐被忽略。然而想要促使中国经济更上一个台阶,那消费就应该被重视起来。
有关数据显示,在可观察到的大水平上,注资对经济增加的贡献率远远高于消费支出对经济增加的贡献率,并且在2011年是下滑的;从中国家庭消费率来看,家庭消费率整体也是下滑的,从1978年的48.26%跌落到2014年的38.19%。2010年,达到历史最低值,慢慢开始上升在2011年,但并不多。从小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城镇人民的平均消费偏好处于显而易见的下挫情况之中。城镇人民平均消费倾向在1978年为0.91,而2014年下跌到0.68。除此之外,中国人民消费率与美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的人民消费率相比较,明显不高。在美国、日本和其他国家,家庭消费率一般在70%和55%左右,而在中国,家庭消费率不到40%。
在这样的背景下,虽然我国社会经济在飞速成长,国民的生活质量也在升高,但是消费水平一直达不到与社会共同平衡的状态,这也提醒着我们,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人民消费水平的上升空间还是很大的,如果我们能找到问题的根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那么社会经济就会更加快速成长,人们也会更加受益。所以在我国经济布局变化和产业布局优化的关键时刻,我国消费水平是怎样的,中国消费水平的影响要素有哪些,而这些要素对消费的影响是如何的,都是需要我们关注并思考的话题。
在我国如此多的省区之中,江苏省可谓是综合发展地位最高的。江苏省对于全国的居民消费水平还是有一定影响地位的,所以本文就江苏省居民消费水平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对于提升全国人民消费水准提出一些参考性建议和帮助。
1.2 文献综述
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一直是多年来众多学者讨论的热门话题,因为居民消费水平对国家的经济和生活的影响十分重要。在国内研究中,崔玉泉、李振波、魏英辉、张云华、吉朝晖、周建庆、王芳、艾春荣、汪伟等人均对居民消费水平做出了自己的分析和看法。他们主要是通过研究消费函数、分配格局、地区差异等因素对居民消费水平展开讨论与研究。所采取的方法也有不同,有的采用SPSS软件进行实证分析,有的用EViews8.0软件,而有的则用案例进行分析。
崔玉泉和李振波引用《山东统计年鉴》的数据,研究了山东省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和消费收入弹性的变化,并在2003年用神经网络方法对这三个方面进行了估计;使用变分法明确经济成长的最佳消费率;计算研究经济增长中消费的改变这个因素的具体影响。
魏英辉的研究方法是采用1995年至2002年的数据,运用SPSS软件对中国城镇和农村人民的消费方程做了实验。根据此模型,分别计算城市人民和农村人民的边际消费偏好,并做了比较。
张云华的文稿是根据经济和区域差别的特点,把中国农村人民分成东、中、西三部分。使用传统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和Panel Date模型,进行了边际消费偏好、消费者敏感程度和消费支出区域差异的实证研究和比较分析,并且为了更好地理解,已经获得了一些相关的结论和经验,来快速发展农村经济,促使我国经济全面均衡成长。
吉朝晖和周建庆觉得,从中国执行内需增大提议以来,经济提升主要是受注资需求驱动,但消费需求很显然是低的。如果想突破这一局面,把本国庞大的消费需求外延潜能变成真正的购买力,就必须打破人民收入瓶颈作为消费需求的限制要素,不断修改和完善消费政策,实行扩张性财务策略并减少对消费增长的限制和各种不利因素的存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6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