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区域经营对城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城商行坚持以改革破解发展的瓶颈和难题,增加自身运营能力,而在其改革与转型中,跨区域经营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议题,受到了城商行和监管部门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城商行跨区域发展的现状,并且选择了2010—2013年40家城市商业银行为样本,利用因子分析构造出城商行的绩效指标,并以此作为因变量,再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跨区域发展程度及模式对城商行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省内跨区域经营及跨区域经营的联合重组模式利于城商行绩效水平的提高,而省外跨区域经营则对城商行的绩效水平有反向影响。本文最后,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对监管部门及城商行提出了跨区域经营的政策建议。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1
二、文献综述 2
(一)城商行跨区域经营发展的必要性争论 2
1、国外文献对中小银行跨区经营的争论 2
2、国内文献对城商行跨区域经营发展的争论 3
(二)城商行跨区域经营过程中的问题 3
(三)跨区域经营模式的选择 3
(四)城商行跨区域经营对对其绩效的影响研究 3
三、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的基本状况 4
(一)城商行跨区域经营的认定标准 4
1、城市商业银行定义 4
2、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的界定 4
(二)城商行跨区域经营的模式 5
1、按跨区域经营方式的划分 5
2、按跨区域经营地域的划分 5
(三)城商行跨区域经营的政策变化 6
(四)城商行跨区域经营的现状 6
1、八成城商行跨区域经营,且以省内经营为主 6
2、城商行跨区域经营的方式及程度不同 7
3、目标城市选择偏向一二线城市 8
4、城商行异地网点布局各异,发展方向不同 8
四、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对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9
(一)变量选取及模型构建 9
1、因变量 9
2、自变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量 10
3、模型构建 10
4、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10
(二)回归分析 11
1、回归结果 11
2、变量间多重共线性检验 11
3、结果分析 11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12
(一)结论 12
(二)政策建议 13
1、对监管部门的政策建议 13
2、对城商行的建议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4
跨区域经营对城商行绩效的影响分析
引言
引言
我国银行业经过不断地改革与发展,形成了具有三层梯队的银行业市场结构:第一层梯队由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形成;第二层梯队由股份制商业银行形成;而第三层梯队则是由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形成。城市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业改革所特有的产物,是中央金融主管部门整肃城市信用社,化解地方金融风险的产物。自其成立发展,监管部门就将其定位为“服务地方区域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社区、服务城市市民,并依托地方性经营特色和对当地中小企业累积的专信息优势,成为贴近当地市场、专门为地方经济和本地市民提供金融服务的社区银行。”正是由于城市商业银行这种独特的地域性优势,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相关政策的推动,城市商业银行经过不断的改革与转型,已经成为继五大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之后的第三大活跃力量。据银监会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第四季度末,全国133家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达到18.08万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的比例为10.49%,较上年同期增长19.15%,负债总额达到16.84万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负债的比例为10.52%,较上年同期增长18.74%,不良贷款余额为855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16%,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最具活力的商业银行。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城商行也在力求转型,突破创新,坚持以改革破解发展的瓶颈和难题,增加自身运营能力。而在城商行的改革与转型中,跨区域经营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议题:对城商行而言,跨区域经营能使城商行突破地域限制,进一步实现规模的扩张,并且有利于银行业务的创新,拓宽其发展空间。但同时,跨区域经营也会使城商行偏离其市场定位的针对性,使其服务的特色化和鲜明性减弱,除此之外,由于管理链条的加长,管控风险会增大,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相违背。对监管当局而言,其颁布的城商行跨区域经营的政策也在不断变化。2006年,银监会出台了《城市商业银行异地分支机构管理办法》,对城市商业银行设立省内和省外异地分支机构做出了详细的规定,逐步放开了城商行跨区域经营的限制。自此,城市商业银行迎来了跨区域经营的高峰,同时,由此引发的风险和问题也逐渐开始暴露出来。为了强化风险监控,提升实体经济的服务水平,在2011年3月起,银监会又重启了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限制,使得城商行的跨区域扩张收到阻碍,与此同时,不断探索城商行的战略定位。2014年4月,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城商行年会上提出了“服务区域经济、服务小微企业、服务社区居民”的城商行战略再定位,而跨区域经营的问题也又成为了城商行转型发展的争议点。同年11月,银监会同意北京银行筹建乌鲁木齐分行,这表明城商行跨省设立异地分行的限制政策有所松动。
那么,对于城商行究竟应坚持立足地方走特色化发展道路,还是追求跨区域发展、跨区域发展对城商行绩效的影响、及监管部门应如何协调社区银行的定位与跨区域发展模式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就遇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本文将以2010—2013年40家城商行为样本,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城商行跨区域经营对其绩效的影响,分析城商行热衷于跨区域经营的原因,探讨适合城商行的发展的模式及其跨区域经营的模式,并为监管部门合理推进城商行改革转型与对城商行的定位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一)城商行跨区域经营发展的必要性争论
1、国外文献对中小银行跨区经营的争论
由于城市商业银行是中国银行改革特有的产物,国外并没有城市商业银行。而城商行本质是中小型商业银行,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是可借鉴国外中小型银行跨区域经营的相关理论。总的来看,国外学者对中小银行是否应实行跨区域经营,主流的看法是支持的观点,但也有反对之声。
支持者的观点有:Calomiris(1993)[1]认为,若监管部门取消银行的地域营的限制后,不仅使银行获得了规模经济效应,降低了边际成本;还能够使跨区域经营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多元化,从而降低其破产概率。Jith &Philip(1996)[2]研究表明,联邦政府允许银行在本州设立分行及跨州经营之后,银行的运营成本和贷款损失显著降低,证明了取消银行的地域经营限制后,银行的绩效会显著提升。而Illueca等(2009)[3]则用西班牙储蓄银行1992—2004年的数据对跨区域扩张与银行生产率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跨区域的储蓄银行拥有更高的生产率。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67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