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外逃与误差与遗漏项目关系分析20002015年数据(附件)
在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时因为统计方法不一致、数据获取不稳定和其他问题,导致误差难以避免。所以在编制平衡表时,为使借贷平衡人为设定了“误差与遗漏”账户。本文主要分析2000年到2015年误差与遗漏项数额的情况和对资本外逃进行估测,在误差项和资本外逃之间建立模型,试图探究资本外逃与误差项数额的关系。同时分析外逃资本数额变动的影响并研究其形成原因,提出减少资本外逃额的建议以便进一步改善误差账户。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2
(一)国内文献综述 2
(二)国外文献综述 2
三、我国误差与遗漏项目基本情况 3
(一)误差与遗漏项目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意义 3
(二)20002015年误差与遗漏额分析 3
1.误差账户数值占进出口贸易额的比率3
2.我国误差与遗漏项目余额特征4
3.我国误差与遗漏项目随机检验4
四、资本外逃额与“误差与遗漏”余额关系实证分析 4
(一)数据搜集和描述统计 4
1、数据来源4
2、资本外逃的测量4
(二)模型的变量定义及模型设定 5
1、变量选取5
2、模型设定5
3、实证结果5
五、资本外逃形成原因及修正建议 6
(一)产生资本外逃原因 6
1.对国外企业的优惠政策6
2、金融机构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6
3、走私、伪报、瞒报行为严重6
(二)资本外逃的影响及建议 7
1.制定合理外资政策,实现国内外企业同一待遇7
2.完善国内投资环境、强化金融体制7
3、加强国际贸易中的监督7
致谢7
参考文献8
资本外逃与“误差与遗漏”项目关系分析
——基于20002015年数据
引言
引言
对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采用的是复式记账法,在编制时会因为统计方法不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致、数据获取不稳定和其他相关问题,导致误差的产生,因此人为的设置了误差与遗漏项目来轧平差额。在编制平衡表时,误差账户是作为残值推算出的。由于我国当前技术条件的限制,监管部门难以对非正常流出的资本进行测量。而分析误差与遗漏账户余额不仅可以反映一国国际收支的统计情况,同时也可以反映没有在表中体现的资本流动。误差项数值过大会影响政府对宏观经济局面的把握,同时阻碍政府作出正确的宏观调控政策,最终会造成一国经济发展的畸形,形成恶劣的经济状况。因此,研究误差与遗漏项很有必要。
改革开放正处在关键时刻,国与国之间进出口关系越来越密切,国内外资金运动也越来越频繁。经济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问题也随之而来,国际资本流动规模不断扩大会造成资本项目比例不断提高的同时也会使经常项目比重对应下降。如果短时间内发生资本大规模外逃的情况,政府将通过减少外汇储备来改善国内的经济情况。这种做法会影响我国对外偿债和筹资能力,进一步加剧我国收支失衡。这种形势下便会引起新一轮的外逃,进而形成不断往复的循环。长期则会造成人民币贬值,不利于有效地稳定汇率。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依赖于投资,而资本外逃使得国内资本减少,造成投资需求不足的情况必然减缓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加上政府无法对外逃资本进行监管,政策实施的有效性会因此大打折扣,达不到所期望的目标,既而严重情况下会引起金融危机的发生。因此,急切需要加强对外逃资本额的控制。
国内外目前对误差项和资本外逃之间的关系已经做了很多研究。但是大部分学者是站在经济学角度上进行理论性分析,而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性分析的研究相对缺乏。同时一些学者对于资本外逃的研究,也只是比较了各种测量及修正方法,简单地对资本外逃进行统计性估计。笔者以为这其间有可商榷的地方,二者可以结合来看。因此笔者将分析2000年到2015年误差与遗漏项数额的情况和对资本外逃额进行估测,在误差项和资本外逃之间建立模型,试图探究资本外逃与误差项数额的关系及其数额变动的影响,并分析资本外逃形成原因,提出减少资本外逃额的建议以便进一步改善误差账户。
二、 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研究
目前学术界对资本外逃的定义还未获得一致,通俗解释为国内资本非正常向国外流出。宋文兵(1999)认为是国内私人资本非法向国外转移。韩继云(1999)认为资本外逃是国内私人资本因为相应的动机通过非正常的手段把资本转移到国外。大部分学者进行研究这个问题时,均把外逃资本与正常进行流动的资本分开。余玲(2008)认为资本外逃是一种跨国流动的经济行为,但是不同于正常的资本外流,其是不合法的资本流出。目前界定资本外流是否正常只能停留在法律层面上进行辩论,而法律规定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并不是完全客观的。关于外逃的资本是否和误差与遗漏项目有关,一些学者进行了研究。第一种是直接把误差与遗漏账户余额完全当做是非正常国际资本外流,第二种是对我国误差与遗漏账户余额形成及波动的原因进行一系列理论研究。郭彦峰、张雪雯(2008)对误差与遗漏项目的数据性质进行了计量检验,最后结论是误差与遗漏项的影响因素主要是非系统性因素,例如实践统计中的数据缺失等等原因,而且得出不能将误差与遗漏项余额波动作为判断存在资本外逃的依据。但是这种检验只是单纯的判断误差项是否服从于随机,并没有寻找外逃额与其的关系。
国际理论认为,当误差账户数值为负值时,即余额在借方,意味着存在未能统计出的资本外流。理论分析者认为外逃资本是形成误差账户原因之一,但在实证分析中,仍然缺乏大量的研究。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2
(一)国内文献综述 2
(二)国外文献综述 2
三、我国误差与遗漏项目基本情况 3
(一)误差与遗漏项目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意义 3
(二)20002015年误差与遗漏额分析 3
1.误差账户数值占进出口贸易额的比率3
2.我国误差与遗漏项目余额特征4
3.我国误差与遗漏项目随机检验4
四、资本外逃额与“误差与遗漏”余额关系实证分析 4
(一)数据搜集和描述统计 4
1、数据来源4
2、资本外逃的测量4
(二)模型的变量定义及模型设定 5
1、变量选取5
2、模型设定5
3、实证结果5
五、资本外逃形成原因及修正建议 6
(一)产生资本外逃原因 6
1.对国外企业的优惠政策6
2、金融机构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6
3、走私、伪报、瞒报行为严重6
(二)资本外逃的影响及建议 7
1.制定合理外资政策,实现国内外企业同一待遇7
2.完善国内投资环境、强化金融体制7
3、加强国际贸易中的监督7
致谢7
参考文献8
资本外逃与“误差与遗漏”项目关系分析
——基于20002015年数据
引言
引言
对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采用的是复式记账法,在编制时会因为统计方法不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致、数据获取不稳定和其他相关问题,导致误差的产生,因此人为的设置了误差与遗漏项目来轧平差额。在编制平衡表时,误差账户是作为残值推算出的。由于我国当前技术条件的限制,监管部门难以对非正常流出的资本进行测量。而分析误差与遗漏账户余额不仅可以反映一国国际收支的统计情况,同时也可以反映没有在表中体现的资本流动。误差项数值过大会影响政府对宏观经济局面的把握,同时阻碍政府作出正确的宏观调控政策,最终会造成一国经济发展的畸形,形成恶劣的经济状况。因此,研究误差与遗漏项很有必要。
改革开放正处在关键时刻,国与国之间进出口关系越来越密切,国内外资金运动也越来越频繁。经济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问题也随之而来,国际资本流动规模不断扩大会造成资本项目比例不断提高的同时也会使经常项目比重对应下降。如果短时间内发生资本大规模外逃的情况,政府将通过减少外汇储备来改善国内的经济情况。这种做法会影响我国对外偿债和筹资能力,进一步加剧我国收支失衡。这种形势下便会引起新一轮的外逃,进而形成不断往复的循环。长期则会造成人民币贬值,不利于有效地稳定汇率。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依赖于投资,而资本外逃使得国内资本减少,造成投资需求不足的情况必然减缓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加上政府无法对外逃资本进行监管,政策实施的有效性会因此大打折扣,达不到所期望的目标,既而严重情况下会引起金融危机的发生。因此,急切需要加强对外逃资本额的控制。
国内外目前对误差项和资本外逃之间的关系已经做了很多研究。但是大部分学者是站在经济学角度上进行理论性分析,而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性分析的研究相对缺乏。同时一些学者对于资本外逃的研究,也只是比较了各种测量及修正方法,简单地对资本外逃进行统计性估计。笔者以为这其间有可商榷的地方,二者可以结合来看。因此笔者将分析2000年到2015年误差与遗漏项数额的情况和对资本外逃额进行估测,在误差项和资本外逃之间建立模型,试图探究资本外逃与误差项数额的关系及其数额变动的影响,并分析资本外逃形成原因,提出减少资本外逃额的建议以便进一步改善误差账户。
二、 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研究
目前学术界对资本外逃的定义还未获得一致,通俗解释为国内资本非正常向国外流出。宋文兵(1999)认为是国内私人资本非法向国外转移。韩继云(1999)认为资本外逃是国内私人资本因为相应的动机通过非正常的手段把资本转移到国外。大部分学者进行研究这个问题时,均把外逃资本与正常进行流动的资本分开。余玲(2008)认为资本外逃是一种跨国流动的经济行为,但是不同于正常的资本外流,其是不合法的资本流出。目前界定资本外流是否正常只能停留在法律层面上进行辩论,而法律规定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并不是完全客观的。关于外逃的资本是否和误差与遗漏项目有关,一些学者进行了研究。第一种是直接把误差与遗漏账户余额完全当做是非正常国际资本外流,第二种是对我国误差与遗漏账户余额形成及波动的原因进行一系列理论研究。郭彦峰、张雪雯(2008)对误差与遗漏项目的数据性质进行了计量检验,最后结论是误差与遗漏项的影响因素主要是非系统性因素,例如实践统计中的数据缺失等等原因,而且得出不能将误差与遗漏项余额波动作为判断存在资本外逃的依据。但是这种检验只是单纯的判断误差项是否服从于随机,并没有寻找外逃额与其的关系。
国际理论认为,当误差账户数值为负值时,即余额在借方,意味着存在未能统计出的资本外流。理论分析者认为外逃资本是形成误差账户原因之一,但在实证分析中,仍然缺乏大量的研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