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分析

银行在一国经济的运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问题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银行的资本结构将直接影响银行的经营成果,资本充足率是用于衡量商业银行风险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会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本文基于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中国上市商业银行2015年的数据为样本,采用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的方法分析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经营业绩综合指数,从理论角度探讨在现有的资本监管要求的情况下,银行股权结构和资本充足率的调整是否会对绩效产生影响、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等,为促进其资本结构的优化,为增强其竞争能力提出有益的建议,为还未上市的银行提供相关借鉴。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一、引言4
二、文献综述 4
(一)国外相关研究 4
(二)国内相关研究 4
三、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对经营绩效影响的理论分析 6
(一)核心资本对绩效的影响 6
(二)附属资本对绩效的影响 6
四、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的现状分析 7
(一)核心资本构成现状 7
(二)附属资本现状分析 8(三)股权结构和股东性质分析 8(四)资本充足率分析 9
(五)经营绩效现状10
五、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对经营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12
(一)样本和数据的选取12(二)研究假设12(三)选取变量及构建模型11(四)实证研究过程13(五)实证结果13六、结论及政策建议14
(一)结论14(二)政策建议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金融学 鲍徽
引言
引言
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金融业的发展都具有极其深刻的作用,能否建立一个的稳定、高效的金融体系事关一个国家经济是否能够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众所周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既是把握了机遇,也是在面临挑战。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银行业在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健全、银行发展规模的控制和提升经营绩效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也使得中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国的银行业不得不顺应国际潮流。首先我们可以明确的是,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方面都处于被动地位。随着新金融政策的陆续出台、各国不断放松金融管制、对带外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化,世界经济命运已经紧密的结合成一体,我国与世界经济已经变得水乳交融,二者之间的联系无法被割离,我们需要提高对于宏观上的国际经济大环境对我国经济所造成的影响的认识。
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综合反映了其管理能力、盈利能力、资本运营能力、偿债能力、资产安全形势和银行竞争力。2010年,银监会为了和国际接轨,满足《巴塞尔协议Ⅲ》中提出的要求,不断提高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银监会将银行资本充足率基础提高至11%对银行业造成极大的冲击,使得各家银行的再融资的需求空前高涨。
商业银行存在特殊的资本结构,会对其经营业绩有一定影响,而商业银行和企业相比,其基本内涵与一般企业不同,所以资本结构的影响力也不同,传统理论的业绩表现是,资本结构不仅能够反映一个公司的财务状况,对其资本成本造成直接影响,也会通过委托代理关系间接影响公司的经营。但是因为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具有其特殊性,资本结构对经营绩效影响机制理论在银行的各项研究暂时还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试图对这一现存的问题经进行深化研究,此为本文的理论意义。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中规定,截止至2018年底,我国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必须要达到7.5%,一级资本充足率至少要达到8.5%,资本充足率最低需要达到10.5%,这一规定的出台对银行资本的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银行在日益严峻的生存环境中想要发展,通过优化资本结构来提高经营业绩是必经之路,这不仅关系到银行自身的发展,更关乎整个国家的经济稳定和金融运行乃至社会稳定,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上市商业银行中的16家为代表(现有研究数据较为完整)为例,研究其所有权结构,股权结构和资本充足率,分析当前形势下的经营业绩,并从理论上探讨在现有的资本监管要求的情况下,通过发行债券等新型融资方式,调整银行资本结构是否会对业绩产生影响,提出有益的建议,促进资本结构的合理化,提高运营效率,增强竞争力。
二 、文献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
Marques和Santos(2003)研究发现,银行资本结构会对经营绩效造成一定影响,将葡萄牙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很多微妙的因素或多或少会影响银行的表现,比如委托代理成本问题、信息不对称问题和负债因素,但银行拥有动态的最优资本结构。
Alexandre Messa(2014)主要研究企业资金代理人与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契约平衡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风险监管能力对资本结构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因此商业银行通过适度降低资产负债率来降低银行的经营风险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能够提高银行的经营绩效。
(二)国内相关研究
王一栋(2012)选取了我国2009到2011年间11家上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的数据资料进行EVA检验,通过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式证明了银行前五大股东持股比率会对其经营业绩产生负面影响,商业银行管理机制中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会给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带来负面的影响。
王淑坤和张延良(2014)通过实证研究了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62011年的数据,发现股权高度集中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张兵和丁美月(2015)通过对我国14家商业银行20092014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商业银行的所有权集中度与经营绩效之间存在相关的关系,即当增加核心资本与子公司资本比例时,二者间的具体影响表现为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提高,因此通过当增加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及附属资本在全部资本中的占比可以获得更好的经营绩效。王婷(2017)通过研究发现,所有权集中对经营业绩有正向影响,表明商业银行应重视其股权结构。在股权集中度指标受到广泛关注的的这一背景下,股权制衡度这一衡量指标也开始受到专家学者们的关注。如何防止股东利用控制权控制商业银行的运作,防止几个大股东为了自身利益而竞争,以免给商业银行的经营带来损失,是学者们关注的主要问题。
丁月(2017) 实证研究表明,股权制衡度与银行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不论股权制衡度过大或者过小都会对银行的经营绩效产生负面,因此各商业银行应该根据自身的资本状况保持其股权制衡度的稳定,将其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
肖娟红(2016)通过实证研究证明,外资比例与经营业绩之间并不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过去引进外资可以提高银行竞争力的观念受到质疑。张鹏程(2016)的研究则表明,国有股比例与商业银行绩效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且表现出与法人股比例的正相关关系,且均显著低于0.1水平,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可以适度降低商业银行国有股比例,提高其法人股比例在总资本中所占比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73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