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PMI与GDP构成因素分析
制造业PMI与GDP构成因素分析[20191212132759]
摘要:近年来,一个陌生的经济先行指标——采购经理指数(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简称PMI)不断进入人们的视野,各国都将此作为研究宏观经济的重要参考指标。PMI指数体系的发展,弥补了传统经济指标(如CPI,PPI)预测性弱和时效性短的不足,为传统的经济指标体系增添了不少活力,它素有“衡量经济变动的晴雨表”美称。采购经理指数是一项每月发布的,综合性的经济检测指标体系,目前在制造业和服务业已经广泛运用,为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等制定政策,做出决策提供有力依据。截止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有20多个国家建立了PMI体系,全球性的制造业和服务业PMI体系基本建成。我国自从2001年加入WTO之后,世界采购中心和制造中心的名号一直为世人所津津乐道,中国经济的崛起不断让世人眼前一亮,中国经济的发展数字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风向标,因此中国需要建立PMI指数与国际接轨,世界也需要及时准确的中国PMI指数来作为参考。中国大陆从2005年开始发布采购经理指数,有关其的应用上尚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尤其在对中国经济的具体预测方面,相关研究仍停留在初始阶段。对PMI是否真正反映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还是一个未知数。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字PMI,GDP
目录:
第一章 制造业PMI理论体系介绍
1.1PMI的历史和背景
PMI指数最早起源于美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它之所以被各利益相关部门广泛运用,是因为其自身可以迅速反映经济动向、利于跟踪分析、容易形成规律判断等重要特点。自提出以来,其可靠迅速的特性已经成为美国制造业状况的晴雨表,除此之外,还能够准确地预测美国经济的发展动向。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美国在PMI指数应用上的成功经验已经被推及到其他许多国家,全球很多经济体纷纷效仿美国的这一编制方法,以保证横向的可比性,如今甚至可以计算出全球范围内的PMI指数。
除此之外,在欧元区也早已应用了PMI指数统计,此项工作主要由欧洲采购与应用理事会(ECPS)完成。在欧元区,制造业PMI调查涉及八个主要的制造大国,而服务业PMI指数涉及五个服务业发达的国家,两者占各自领域的百分比分别为92%和83%,因此,欧元区的制造业PMI调查数据非常具有代表性。与此同时全球制造业PMI和全球服务业PMI在美国和相关行业联盟的推动下成立。全球制造业PMI由各国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GDP中的所占比重综合计算得出。其数据来源于超过20个国家、约7000个采购经理指数的月度调查,其中,这些国家的制造业GDP总和在全球GDP总量中占有很大一部分比重。
2005年,中国国家统计局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这是第一次由官方编制的相关数据。除此之外,汇丰银行也针对中小企业发布了“民间版PMI”。两个版本的采购经理指数交相辉映,形成了完善的PMI体系。目前,钢铁、化纤、建筑等行业也已经纷纷开展行业PMI指数发布及应用,运用广泛,专业化程度高,是行业的先行指标。制造业PMI自2005年发布以来,准确地预测了宏观经济走势,尤其是复杂经济形势下拥有重要的警示作用,让我们不得不刮目相看这个经济数据并展开重点讨论。
1.2PMI的编制方法
我们口中所说的这个PMI指数是指PMI综合指数,除了PMI综合指数,各国还发布了行业PMI指数,但是在我国广泛运用的一般是指制造业PMI。正如中国经济所显示的那样,中国现在是一个制造大国,可见制造业PMI对于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而美国等发达国家服务业发达,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5%,服务业PMI指数对于美国的影响肯定大于中国,为此本文极大的篇幅都在介绍制造业PMI指数。产品从原料采购直至到达消费者手中,整个过程中的各项物流活动组成了制造业PMI指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通常根据企业本月较之于上一月的变化,从而对于问卷中每个涉及的问题进行回答,问卷中只涉及“升高”、“持平”、“降低”三个选项,然后统计出问卷中“上升”、“持平”、“下降”的百分数,“持平”的比重赋值为0.5,作为标准比较值(所以通常50%作为PMI的临界值),将“升高”的比重赋值为1, “降低”的比重赋值为0。再对这些指标分别赋予权数,加权计算得出。从美联储、华尔街、路透社、各国央行对PMI指数的广泛报道,就可看出PMI指数的权威性。通常认为,PMI指数高于50表明整个国民经济或者说国内生产总值在扩张,低于50则是经济下滑的信号,各国政府都应该提高警惕,准备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1.3编制采购经理指数的意义
1.3.1 有利于国民经济和产业经济的预测和宏观调控
采购经理指数涵盖了生产与流通、制造业与非制造业等领域,是一套月度发布的综合性的经济先行指标体系。根据该领域的专家研究,在之前的约四十年间,美国制造业PMI的峰值可以先于商业高潮6到18个月,先于商业低谷1至4个月。由此可见,PMI指数与GDP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并且其转折点一般领先于GDP。PMI调查数据来源于被选定的制造业采购经理对于本月生产和财务情况的分析判断,是市场变化的一手资料。
1.3.2 对企业的采购、生产、经营等活动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PMI调查反应了企业全面的商业活动状况,涉及领域涵盖企业生产、采购、库存、销售、价格等每个环节,基于PMI的商务报告对企业实际经营活动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大型企业集团而言,他们的很多战略决策与业务调整信息都要以此为基础。上一个月的生产采购信息,对企业本月的生产采购定价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3.3 标准化程度较高,具有较强的可比较性
在国民经济领域,PMI涉及物流活动的各个方面,其综合指数能相对准确地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况以及发展趋势,同时对于深入分析经济运行以及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具有重要帮助。要想建立中国特色的PMI体系,必须在两个方面保持国际同步:第一个方面是调查与统计方法的标准化,主要是指标制定、计算方法要与国际统一,具有可比性;第二个方面是数据来源的可比性。除此之外,我们在进行研究时,必须充分考虑中国国情,进而加以改善,以便能够通过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研究更好地预测中国经济的走势和行业运行趋势。
1.3.4 PMI对监测中国经济运行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预测的艰巨性。虽然中国已经跃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落后。人口红利,引领过去十年高增长的房地产红利和加入WTO红利消失,内生增长动力疲软,加之众多限制性因素的制约,中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南北差距,东西差距,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和管理水平上的差距令人难以想象,要想建立一个指标体系来反映整个中国经济发展走势并非轻而易举。关于这一点,在中国采购经理指数样本量中就有明显表现,中国PMI样本量为730家,样本数量远超美国、新加坡等发达经济体,并且它们的销售收入在相应工业总销售中的比重高达25%。
PMI指数的编制特点特别适合中国的国情。PMI指数的编制是对被挑选的指标性企业业务活动的定性分析和判断的总和,得出宏观经济运行的定量判断。具有以下特点:第一,
数据来源于定性分析判断。无需太多定量性分析数据,这就对统计数据的依赖性较小。第二,基于帕累托最佳配置定律中的80/20法则,经济活动中80%的销售总额由大约20%的企业创造,那么这些企业就是我们所称为的龙头骨干企业,需要我们高度关注。因此,关键在于各个行业中的少数核心企业,对它们各自经营状况的分析大致能够反映此行业的基本经济运行状况。
第二章 采购经理指数与GDP关系分析
2.1采购经理指数和GDP总体关系
众所周知,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最佳经济指标,但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由于其发布的滞后性以及各国的统计方法不统一,它只能反映宏观经济总量,而难以看出经济运行过程中各环节的变化,被许多经济学家所诟病。而且我国的GDP数据存在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即中国的GDP不像别的许多国家那样是基于不变价格的环比增长率,这样,我国的GDP仿佛是给它的使用者开了一张空头支票,使得GDP的实际作用微乎其微。相比较而言,制造业PMI明显具有以下优势:(1)PMI指数具有及时性和先导性,这表现在PMI数据在每个月第一个工作日发布,在时间上相对于早于其他官方数据更早更及时,在PMI基础上发布的商务评估报告是所有宏观数据中滞后期最短的报告。(2)PMI数据真实、客观、不做修订。PMI问卷调查直接针对采购经理,取得的原始数据不作任何修改,经过汇总并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分析,同时排除了许多调整等因素的影响。(3)PMI体系有标准化的编制方法,数据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可比性。(4)PMI体系可以反映经济走势和经济活动的所有环节变化,PMI体系涵盖了生产物流活动的全过程。
从PMI指数体系的编制原理和构成不难看出,其对经济形势的预测和监督具有先行作用。由于采购经理指数本身的因素,它与众多经济指标都有较大的关联,一般而言,GDP是经济总体走势的最佳代表。从微观的角度来看采购经理指数的构成,PMI指数涵盖了产业链的各个方面,很好的展示了供给和需求信息,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策略、价格策略、采购策略。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企业可以根据行业与GDP的关系,分析行业处于成长期、成熟期还是衰退期,评估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变化,从而做出及时的战略和战术调整。据有关专家的整理分析,PMI指数的转折点一般都领先于GDP几个月,它与GDP具有很大的关联性。在过去四十多年里,美国制造业PMI的峰值是遥遥领先的,在商业高潮时,可以领先6-18个月,低潮时领先1-4个月。
2.2关于采购经理指数的背景研究
为了能够更加准确的预测GDP,很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建立了许多数学模型。例如袁军开创性的使用SETAK模型和AKIMA模型对我国GDP进行预测;刘国军等人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GM(1,1)模型;腾格尔等人选取ARIMA模型、ARCH模型这两个单一模型,并利用GMDH自组织建模方法提出了新的组合预测模型他们不外乎采用单一模型或者组合模型进行预测,脱离了原有经济数据所处的环境,盲目追求模型的最优组合,只能说达到了数学最优组合,而没有达到经济最优组合。
翻阅国内有关文献,不难看出大多数文章仅仅局限于对采购经理指数本身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Roland F.Pelaez考察了PMI指数对GDP的预测能力,认为PMI指数中的新订单指数、就业指数和供应商交货时间指数比起PMI综合指数而言,具有更强的解释能力。美国研究者发现,新订单指数减去库存指数可以得到预测指数,比国民生产总值提前三个月,如果预测指数为正,则预示经济增长,反之则预示经济可能下滑。我国研究者曾利用DCC-MVGARCH模型法对美国制造业PMI和GDP增长率进行研究。在寻找PMI指数与其他经济数据的相关性和可行性研究方面,有研究者利用某一行业PMI指标与工业总产值进行研究,得出了较高的相关系数。此后该研究员又利用时差分段对比、散点图和求相关系数的方法将采购经理指数与其他金融数据进行了相关性研究,发现其与投资收益率变化、工业总产值、股指期货等都有着高度的相关性,相关系数都在75%以上。PMI指数是政府部门调整金融政策的重要参考指标,NcNee和Tayer研究发现,PMI指数和联邦储备金利率的相关性高达0.76,而且一般PMI指数高于52.5%时,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调高储备金率,反之则会降低储备金率。
2.3研究意义与研究目的
不难看出,到今天为止有关于采购经理指数和GDP之间关系的研究仍然很少,所以有必要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来提升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程度。本文选取我国2005年7月至2012年12月的PMI指数与GDP累计增速的季度数据进行计量检验,由于PMI是每月发布的,而GDP累计增速是季度数据,所以本文中的PMI数据做了相关处理,采用的是每个季度的平均值。所有数据来源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以及商务部网站。
本文尝试以制造业PMI理论、以计量经济学理论为基础,运用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观察经济数据走势,研究数据之间的相关性,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指标间的相关程度。通过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比较制造业PMI历史数据,及时发现PMI拐点,为预测中国宏观经济提供参考依据,并建立中国宏观经济预测模型。
第三章 制造业PMI与GDP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3.1PMI指数的领先性分析
为了更好的将经济数据用于预测中,本文进行领先性分析。只有相关性检验达到一定的百分比,建立用于预测其他经济指标的回归模型才有意义。
研究表明,PMI购进价格指数领先工业品出厂价格(PPI)三期(如图3.1所示),他们的相关系数为0.94;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图3.1:2006年至2012年PMI与PPI走势图
PMI指数可以领先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例如出口总额、进口总额、进出口差额、进出口总额等)三到四期。PMI进出口订单尤其是出口订单能够直观地反映外部需求的增减,同时也能对于海关数据中的出口总额、贸易顺逆差数据做出迅速且有效的预测。
在行业指标方面,行业PMI指标领先工业增加值,领先于固定资产投资(部分行业同步)。
摘要:近年来,一个陌生的经济先行指标——采购经理指数(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简称PMI)不断进入人们的视野,各国都将此作为研究宏观经济的重要参考指标。PMI指数体系的发展,弥补了传统经济指标(如CPI,PPI)预测性弱和时效性短的不足,为传统的经济指标体系增添了不少活力,它素有“衡量经济变动的晴雨表”美称。采购经理指数是一项每月发布的,综合性的经济检测指标体系,目前在制造业和服务业已经广泛运用,为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等制定政策,做出决策提供有力依据。截止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有20多个国家建立了PMI体系,全球性的制造业和服务业PMI体系基本建成。我国自从2001年加入WTO之后,世界采购中心和制造中心的名号一直为世人所津津乐道,中国经济的崛起不断让世人眼前一亮,中国经济的发展数字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风向标,因此中国需要建立PMI指数与国际接轨,世界也需要及时准确的中国PMI指数来作为参考。中国大陆从2005年开始发布采购经理指数,有关其的应用上尚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尤其在对中国经济的具体预测方面,相关研究仍停留在初始阶段。对PMI是否真正反映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还是一个未知数。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字PMI,GDP
目录:
第一章 制造业PMI理论体系介绍
1.1PMI的历史和背景
PMI指数最早起源于美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它之所以被各利益相关部门广泛运用,是因为其自身可以迅速反映经济动向、利于跟踪分析、容易形成规律判断等重要特点。自提出以来,其可靠迅速的特性已经成为美国制造业状况的晴雨表,除此之外,还能够准确地预测美国经济的发展动向。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美国在PMI指数应用上的成功经验已经被推及到其他许多国家,全球很多经济体纷纷效仿美国的这一编制方法,以保证横向的可比性,如今甚至可以计算出全球范围内的PMI指数。
除此之外,在欧元区也早已应用了PMI指数统计,此项工作主要由欧洲采购与应用理事会(ECPS)完成。在欧元区,制造业PMI调查涉及八个主要的制造大国,而服务业PMI指数涉及五个服务业发达的国家,两者占各自领域的百分比分别为92%和83%,因此,欧元区的制造业PMI调查数据非常具有代表性。与此同时全球制造业PMI和全球服务业PMI在美国和相关行业联盟的推动下成立。全球制造业PMI由各国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GDP中的所占比重综合计算得出。其数据来源于超过20个国家、约7000个采购经理指数的月度调查,其中,这些国家的制造业GDP总和在全球GDP总量中占有很大一部分比重。
2005年,中国国家统计局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这是第一次由官方编制的相关数据。除此之外,汇丰银行也针对中小企业发布了“民间版PMI”。两个版本的采购经理指数交相辉映,形成了完善的PMI体系。目前,钢铁、化纤、建筑等行业也已经纷纷开展行业PMI指数发布及应用,运用广泛,专业化程度高,是行业的先行指标。制造业PMI自2005年发布以来,准确地预测了宏观经济走势,尤其是复杂经济形势下拥有重要的警示作用,让我们不得不刮目相看这个经济数据并展开重点讨论。
1.2PMI的编制方法
我们口中所说的这个PMI指数是指PMI综合指数,除了PMI综合指数,各国还发布了行业PMI指数,但是在我国广泛运用的一般是指制造业PMI。正如中国经济所显示的那样,中国现在是一个制造大国,可见制造业PMI对于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而美国等发达国家服务业发达,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5%,服务业PMI指数对于美国的影响肯定大于中国,为此本文极大的篇幅都在介绍制造业PMI指数。产品从原料采购直至到达消费者手中,整个过程中的各项物流活动组成了制造业PMI指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通常根据企业本月较之于上一月的变化,从而对于问卷中每个涉及的问题进行回答,问卷中只涉及“升高”、“持平”、“降低”三个选项,然后统计出问卷中“上升”、“持平”、“下降”的百分数,“持平”的比重赋值为0.5,作为标准比较值(所以通常50%作为PMI的临界值),将“升高”的比重赋值为1, “降低”的比重赋值为0。再对这些指标分别赋予权数,加权计算得出。从美联储、华尔街、路透社、各国央行对PMI指数的广泛报道,就可看出PMI指数的权威性。通常认为,PMI指数高于50表明整个国民经济或者说国内生产总值在扩张,低于50则是经济下滑的信号,各国政府都应该提高警惕,准备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1.3编制采购经理指数的意义
1.3.1 有利于国民经济和产业经济的预测和宏观调控
采购经理指数涵盖了生产与流通、制造业
1.3.2 对企业的采购、生产、经营等活动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PMI调查反应了企业全面的商业活动状况,涉及领域涵盖企业生产、采购、库存、销售、价格等每个环节,基于PMI的商务报告对企业实际经营活动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大型企业集团而言,他们的很多战略决策与业务调整信息都要以此为基础。上一个月的生产采购信息,对企业本月的生产采购定价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3.3 标准化程度较高,具有较强的可比较性
在国民经济领域,PMI涉及物流活动的各个方面,其综合指数能相对准确地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况以及发展趋势,同时对于深入分析经济运行以及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具有重要帮助。要想建立中国特色的PMI体系,必须在两个方面保持国际同步:第一个方面是调查与统计方法的标准化,主要是指标制定、计算方法要与国际统一,具有可比性;第二个方面是数据来源的可比性。除此之外,我们在进行研究时,必须充分考虑中国国情,进而加以改善,以便能够通过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研究更好地预测中国经济的走势和行业运行趋势。
1.3.4 PMI对监测中国经济运行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预测的艰巨性。虽然中国已经跃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落后。人口红利,引领过去十年高增长的房地产红利和加入WTO红利消失,内生增长动力疲软,加之众多限制性因素的制约,中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南北差距,东西差距,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和管理水平上的差距令人难以想象,要想建立一个指标体系来反映整个中国经济发展走势并非轻而易举。关于这一点,在中国采购经理指数样本量中就有明显表现,中国PMI样本量为730家,样本数量远超美国、新加坡等发达经济体,并且它们的销售收入在相应工业总销售中的比重高达25%。
PMI指数的编制特点特别适合中国的国情。PMI指数的编制是对被挑选的指标性企业业务活动的定性分析和判断的总和,得出宏观经济运行的定量判断。具有以下特点:第一,
数据来源于定性分析判断。无需太多定量性分析数据,这就对统计数据的依赖性较小。第二,基于帕累托最佳配置定律中的80/20法则
第二章 采购经理指数与GDP关系分析
2.1采购经理指数和GDP总体关系
众所周知,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最佳经济指标,但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由于其发布的滞后性以及各国的统计方法不统一,它只能反映宏观经济总量,而难以看出经济运行过程中各环节的变化,被许多经济学家所诟病。而且我国的GDP数据存在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即中国的GDP不像别的许多国家那样是基于不变价格的环比增长率,这样,我国的GDP仿佛是给它的使用者开了一张空头支票,使得GDP的实际作用微乎其微。相比较而言,制造业PMI明显具有以下优势:(1)PMI指数具有及时性和先导性,这表现在PMI数据在每个月第一个工作日发布,在时间上相对于早于其他官方数据更早更及时,在PMI基础上发布的商务评估报告是所有宏观数据中滞后期最短的报告。(2)PMI数据真实、客观、不做修订。PMI问卷调查直接针对采购经理,取得的原始数据不作任何修改,经过汇总并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分析,同时排除了许多调整等因素的影响。(3)PMI体系有标准化的编制方法,数据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可比性。(4)PMI体系可以反映经济走势和经济活动的所有环节变化,PMI体系涵盖了生产物流活动的全过程。
从PMI指数体系的编制原理和构成不难看出,其对经济形势的预测和监督具有先行作用。由于采购经理指数本身的因素,它与众多经济指标都有较大的关联,一般而言,GDP是经济总体走势的最佳代表。从微观的角度来看采购经理指数的构成,PMI指数涵盖了产业链的各个方面,很好的展示了供给和需求信息,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策略、价格策略、采购策略。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企业可以根据行业与GDP的关系,分析行业处于成长期、成熟期还是衰退期,评估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变化,从而做出及时的战略和战术调整。据有关专家的整理分析,PMI指数的转折点一般都领先于GDP几个月,它与GDP具有很大的关联性。在过去四十多年里,美国制造业PMI的峰值是遥遥领先的,在商业高潮时,可以领先6-18个月,低潮时领先1-4个月。
2.2关于采购经理指数的背景研究
为了能够更加准确的预测GDP,很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建立了许多数学模型。例如袁军开创性的使用SETAK模型和AKIMA模型对我国GDP进行预测;刘国军等人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GM(1,1)模型;腾格尔等人选取ARIMA模型、ARCH模型这两个单一模型,并利用GMDH自组织建模方法提出了新的组合预测模型他们不外乎采用单一模型或者组合模型进行预测,脱离了原有经济数据所处的环境,盲目追求模型的最优组合,只能说达到了数学最优组合,而没有达到经济最优组合。
翻阅国内有关文献,不难看出大多数文章仅仅局限于对采购经理指数本身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Roland F.Pelaez考察了PMI指数对GDP的预测能力,认为PMI指数中的新订单指数、就业指数和供应商交货时间指数比起PMI综合指数而言,具有更强的解释能力。美国研究者发现,新订单指数减去库存指数可以得到预测指数,比国民生产总值提前三个月,如果预测指数为正,则预示经济增长,反之则预示经济可能下滑。我国研究者曾利用DCC-MVGARCH模型法对美国制造业PMI和GDP增长率进行研究。在寻找PMI指数与其他经济数据的相关性和可行性研究方面,有研究者利用某一行业PMI指标与工业总产值进行研究,得出了较高的相关系数。此后该研究员又利用时差分段对比、散点图和求相关系数的方法将采购经理指数与其他金融数据进行了相关性研究,发现其与投资收益率变化、工业总产值、股指期货等都有着高度的相关性,相关系数都在75%以上。PMI指数是政府部门调整金融政策的重要参考指标,NcNee和Tayer研究发现,PMI指数和联邦储备金利率的相关性高达0.76,而且一般PMI指数高于52.5%时,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调高储备金率,反之则会降低储备金率。
2.3研究意义与研究目的
不难看出,到今天为止有关于采购经理指数和GDP之间关系的研究仍然很少,所以有必要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来提升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程度。本文选取我国2005年7月至2012年12月的PMI指数与GDP累计增速的季度数据进行计量检验,由于PMI是每月发布的,而GDP累计增速是季度数据,所以本文中的PMI数据做了相关处理,采用的是每个季度的平均值。所有数据来源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以及商务部网站。
本文尝试以制造业PMI理论、以计量经济学理论为基础,运用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观察经济数据走势,研究数据之间的相关性,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指标间的相关程度。通过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比较制造业PMI历史数据,及时发现PMI拐点,为预测中国宏观经济提供参考依据,并建立中国宏观经济预测模型。
第三章 制造业PMI与GDP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3.1PMI指数的领先性分析
为了更好的将经济数据用于预测中,本文进行领先性分析。只有相关性检验达到一定的百分比,建立用于预测其他经济指标的回归模型才有意义。
研究表明,PMI购进价格指数领先工业品出厂价格(PPI)三期(如图3.1所示),他们的相关系数为0.94;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图3.1:2006年至2012年PMI与PPI走势图
PMI指数可以领先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例如出口总额、进口总额、进出口差额、进出口总额等)三到四期。PMI进出口订单尤其是出口订单能够直观地反映外部需求的增减,同时也能对于海关数据中的出口总额、贸易顺逆差数据做出迅速且有效的预测。
在行业指标方面,行业PMI指标领先工业增加值,领先于固定资产投资(部分行业同步)。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