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对对外贸易持续顺差的研究

目 录
1 引言 1
2 相关理论概述 1
2.1 马歇尔—勒纳条件 1
2.2 毕克迪克-罗宾逊-梅茨勒条件 2
2.3 J曲线效应 2
2.4 W曲线效应 3
2.5 吸收分析论 3
3 人民币升值与我国贸易顺差 4
3.1 人民币升值的趋势 4
3.2 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4
3.3 我国外贸顺差的现状 6
4 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对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原因分析 7
4.1 政策的大力支持 7
4.2 中国国内要素优势的综合释放 8
4.3 人民币升值降低加工贸易成本 8
4.4 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8
4.5 我国商品出口弹性小于1,人民币升值不会减少出口金额 9
4.6 消费习惯的影响 9
4.7 储蓄率过高,有效需求不足 10
5 贸易顺差的影响 10
5.1 贸易顺差的有利影响 10
5.2 贸易顺差的不利影响 11
6 改善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对策 12
6.1 进一步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12
6.2 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12
6.3 积极扩大进口规模,促进贸易平衡发展 13
6.4 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13
6.5 政府应加强对我国进出口企业在政策上的引导和扶持 14
结 论 15
致 谢 16
参 考 文 献 17
图1 其他货币兑人民币的汇率 4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图2 2004年—2013年进出口贸易额与贸易顺差额 6
图3 2014年贸易顺差分类图 7
表1 汇率/价格对中国进出口的影响 9
1 引言
央行为了完善我国的汇率制度,于2005年7月21日发布完善人民币汇率改革将人民币汇率一次性升值2.1%,并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我国汇改开启以来,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就逐步加强,并且走上了稳步持续升值之路。到2014年人民币的平均汇率以达到1美元兑6.1428元人民币,与上年相比,汇率升值了0.8%。
汇率的变动对于我国经济存在许多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对外贸易经济方面。从理论上看,从理论上看,人民币贬值才会使得使得出口商品价格相对下降,出口商品价格竞争力加强,从而促进出口;进口商品由外币转换为人民币价格相对上升,减弱人民币的购买力,从而降低进口。但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国的贸易顺差却还在继续扩大。2005年我国出口额为5933亿美元,进口额为5612亿美元,贸易顺差达到32亿美元。到了2014年,我国进出口总值就达到了26.43万亿人民币,相比2013年增长了2.3%。其中,出口14.39万亿人民币,增长4.9%;进口12.04万亿人民币,下降0.6%;贸易顺差2.35万亿人民币,扩大45.9%。持续巨额的外贸顺差及其引发的贸易摩擦和汇率升值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贸易发展中必须面对的现实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的系统分析和理论研究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建议。
2 相关理论概述
在进行汇率的变动与贸易收支相关关系研究时,我们应该注意到几个非常具有影响力的观点,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 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和“J型曲线效应(J-curve effect),它们两者的共同点就是在于它们都阐明了在一定条件下本币的升值(或贬值)能够改善该国贸易收支状况的内在机制。但是又有所不同,一是强调本币贬值能够改善该国贸易收支状况的充分条件,二是强调本币贬值改善该国贸易收支状况的作用“时滞”。
2. 1 马歇尔—勒纳条件
弹性分析理论主要向我们说明了这四个弹性之间的关系: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进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而弹性分析理论的核心就是马歇尔—勒纳条件,所以我们可以用马歇尔—勒纳条件来解释一国货币的升值或者贬值是否会对该国的贸易收支状况造成影响。我们也可以将马歇尔—勒纳条件理解为一国货币相对于他国货币贬值所导致的出口商品价格下降,能否必然增加该国的对外出口或者必然带来出口大于进口的效应的一个辩论。其中我们需要注意贸易商品的需求和供给弹性,弹性就是指价格的变动对于数量变动所带来的影响,所以需求弹性就是指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进出口需求数量的变动程度,需求弹性分为两种况,第一就是数量变动大于价格变动,第二就是价格变动大于数量变动,我们称第一种情况为需求弹性大于1,第二中情况为需求弹性小于1。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一点就是只有当贬值国进口需求弹性大于0(进口减少)与出口需求弹性大于1(出口增加)时,贬值才能改善贸易收支。所以只有当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贬值国的进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时,即出口需求弹性与进口需求弹性的总和大于1时,我们才可以贬值可以改善贸易收支[1]。
2. 2 毕克迪克-罗宾逊-梅茨勒条件
随后基于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经济背景,经济学家们放弃了进出口弹性无穷大的假定,引入供给弹性修正原有判定条件,毕克迪克(1920)罗宾逊(1947)和梅茨勒(1948)分别对其进行了研究,并将研究获得的成果命名为“毕克迪克
—罗宾逊—梅茨勒条件(Bikerdike-Robinson-Metzler Condition)”。获得下面的方程式:
其中,Em和ex分别为进口供给价格弹性和出口供给价格弹性,ηm和ηx分别表示进口需求价格弹性和出口需求价格弹性。从上述公式我们可以看出,放弃了供给需求无穷大的假定后,毕克迪克—罗宾逊—梅茨勒条件的可适用性要广得多。
2. 3 J曲线效应
J曲线效应对于本币贬值对外贸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时滞”上,所以可以理解为当本币贬值时,因为合同和贸易有一定的时间性,所以对于贸易收支的影响,并不能立即体现出来,甚至在这一段时间内还有可能呈现相反方向的变动,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对于贸易收支的影响终会体现。
根据J曲线效应,我们可以认为在短时间里,由于对外贸易合同的签订期限为几个月甚至一年以前,所以本币升值对其影响并不明显,这一段时间内,进口数额也不会立即增加,但是原材料价格却会下降,导致进口金额较少,对于出口则是因为短期内出口价格和出口数量都不会变动,所以会使得贸易收支向反方向变动。经过一段时间后,进口价格的下降就会使得进口数量的增加,从而增加进口金额,而出口价格也因为本币升值而上升,使国外对出口商品的需求逐渐减少,导致出口额减少,出口金额也减少,从而对国际收支造成影响。因此,本币升值后,商品和劳务收支在短期内会上升,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下降,直至比原来要恶化[2]。
3.2.4来自其他国家的压力
6. 4 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摩擦问题的加剧是我国目前最为突出的对外贸易问题。为此我国政府应该加强研究和合理的利用WTO中对于争端解决的机制和程序,使其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摩擦问题[16]。对其他成员国对我国实行的各种不公平待遇及时和快速的提起反诉讼,我国应该建立一个专门帮助对外贸易企业解决对外贸易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机构,首先应该具有反应迅速的预警机制,其次可以为对外企业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如果一旦发生争端,该机构就会认真磋商或启用争端解决机制的各项工作,妥善应对贸易摩擦,帮助我国企业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同时我国还应该加快反倾销诉讼基金的建立,政府要支持出口企业应诉,积极防范贸易摩擦的扩散,企业也要提高对WTO规则的认知度,密切配合政府和行业协会积极应诉,尽量将损失降到最小,行业协会也要规范出口秩序,避免企业间的低价竞销。一旦发生贸易摩擦,力争协调企业和对方国家的贸易冲突。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28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