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策略研究(附件)

摘 要能源是经济高速发展的支撑。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资源慢慢地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在汽车行业资源问题格外突出,资源不足对产业的影响非常明显,新能源汽车的出现成为缓解产业压力的强有力的因素。本文主要是通过观察我国新能源汽车目前在国内外市场的发展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寻找到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优点与不足,并有针对性的对各个劣势提出相对合理的建议以及对优势部分进行发扬光大。希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可以得到国内外的认可,拓展国际市场,提高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国际知名度,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目 录
一、引言 1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2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分析 4
(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4
(二)产业发展基础与条件 7
三、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制约因素 12
(一)商业模式缺乏系统性创新 12
(二)配套设施不够齐全 13
(三)核心技术不够完善 14
(四)扶持政策不够完善 14
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策略 16
(一)借鉴美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经验——以特斯拉为例 16
(二)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 16
(三)提高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17
(四)加快构建新能源汽车市场,加强对消费者的引导 17
(五)积极开拓国内国外市场,提高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国际影响力 17
(六)吸引资本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填补资本缺口 19
(七)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新能源汽车的配套设施以及售后问题 19
(八)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相关政策 20
参考文献 21
致谢 23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汽车,作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使人们的出行方式不再局限于步行、马车等传统的方式,速度的提高,减少了不必要的赶路时间。其便捷性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成为一种身份思维的象征。随着我国经济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质量不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断改善,人们的思想观念在改变,从传统观念改变成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新观念。随着需求的多元化,传统汽车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传统汽车也为国家和环境带来了不可小觑的发展问题。
在能源方面,社会的高速发展必定需要大量的资源支撑,而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能源正在不断减少。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而我国的石油贮藏量仅有6000吨,人均占有量只有12吨,居世界第11位。工业的高速发展需要大量的石油资源,但是目前我们国内石油资源短缺,只有依赖大量的进口才能满足国内过夜发展的需求。2016年我国有对外依存度高达65.4%。能源安全与否有可能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抉择。
在环境方面,截至2017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是3.10亿。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化合物和固体悬浮颗粒,它们是PM2.5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光学烟雾形成的主要因素。汽车尾气中的大量有害物质如果被人们呼吸到体内,会引起呼吸道疾病,严重的可能会引发恶性肿瘤。汽车尾气产生的大量烟雾不仅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也会制约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社会社会背景下,新兴能源更加贴合人们追求绿色、环保、可持续的新观念。传统不可再生能源已经不再适合时代发展潮流,新能源汽车或许会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在国家发布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可以看出国家非常重视新能源汽车等环保产业的发展。国家在发布的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大幅度提升新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应用比例。将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发电等绿色环保产业推动成支撑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导向性产业。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并初具规模。但与此同时与新能源汽车密切相关的的配套设施发展不尽人意,消费者对技术方面的疑惑和不了解,核心技术的缺失等问题阻碍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我国应该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并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来解决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2.研究意义
汽车产业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性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市场是对于汽车的需求,传统汽车产业可以满足,但是传统汽车产生的尾气所引起的污染问题和燃料使用所产生的资源短缺问题与我国实行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相违背,所以,新能源汽车的出现,既可以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亦可缓解日益紧张的环境和能源问题,推动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
由于汽车产业是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而在我国早期,技术不成熟,资本不充足,没有发展汽车产业的基础条件,所以,我国传统汽车产业发展比较落后。虽然国家也出台了很多促进汽车产业发展的措施,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相信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扶持下,积极吸收其他国家的新进经验,并积极创新,有希望赶超其他发达国家,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的地位,扩大国际影响力。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新能源汽车作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参与到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的研究。
1.国内研究现状
关琦(2017)通过对一些国内、国际的乘用车市场和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销售数据进行了一系列的总结和分析,得出了国产新能源乘用车行业与国外相比我国领先与落后的部分,并将这些分析作为依据提出一些理论上可以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的贸易策略。
薛冬美(2017)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与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状况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的问题进行总结,提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应在借鉴美日等技术领先国家的基础上提高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综合实力,制定有我国特色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同时针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实质性的建议,来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与壮大。
李晓英、李敏(2017)对世界汽车行业发展灯塔的美国,欧洲和日本等技术领先的国家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和对应国家的颁布的行业政策进行解剖、分析,得出经验教训,并结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符合我国自身国情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有针对性的策略。
张韦(2017)通过分析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相关理论,采用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等方法对我国、美国和日本政府颁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扶持政策进行分析,结合美国和日本的情况与我国相比,提出制约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因素。
迟庆萱(2017)将模仿创新发展模式定为背景,与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实情况结合起来,提出一次人可以快速、高效的促进产业规模化的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
马贤迪、黄毅(2017)利用技术扩散理论为基础来研究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国内外新能源汽车技术扩散的现状,发现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28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