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阻碍环境质量改善吗?

目 录
1 引言1
2 全球化对环境影响的路径1
2.1 经济全球化对环境影响的路径分析2
2.2 科技全球化对环境影响的路径分析3
3 我国能源消费与二氧化碳排放的现状分析4
3.1 能源消费的现状分析4
3.2 二氧化碳排放的现状分析6
4 方法与模型8
4.1 方法8
4.2 ARDL模型9
4.3 格兰杰因果检验9
5 检验结果分析10
5.1 单位根检验分析10
5.2 ARDL模型分析11
5.3 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14
6 政策建议14
6.1 改善我国贸易出口结构14
6.2 提升FDI引进的规模和质量15
6.3 产业结构调整15
 结论 17
致谢 18
参考文献19
附录A 数据20
附录B 数据20
图一 我国三大产业的构成2
图二 研究开发支出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比对图4
图三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情况7
表一 2001-2014年中国的能源消耗总量及结构5
表二 中国1990-2011年碳排放量6
表三 二氧化碳排放强度8
表四 变量水平差分单位根检验结果10
表五 变量的一阶差分单位根检验结果11
表六 协整存在性F检验结果11
表七 SBC准则估计结果1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表八 AIC准则估计结果12
表九 AIC准则选定的误差修正模型结果13
表十 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14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与世界各地经济无论从广度还是在深度上联系日趋紧密,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同时经济全球化使得我国步入政治、科技和观念的全球化等进程。
近些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 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等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渐渐引起全球关注。随着中国的经济近期快速的增长,对全球资源的过量消耗和对环境破坏所造成全球性危机,使之成为世界性问题。人们对未来全球温室效应的担忧和焦虑,也使我们在看到全球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的同时,开始思考是否应重新审视全球化带来的环境问题。
如何从全球化视角来看待中国的环境改善问题,实际上就是如何实现未来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未来的经济增长,所以中国未来增长模式不仅仅是一个关涉单个国家或者地区的问题,而是事关全球的安全性问题。
本文在通过研究、归纳概括各方面关于本课题文献的基础上,使用ARDL模型分析二氧化碳排放量、能源消费量、贸易自由化、资本全球化和技术进步之间的协整性关系,并分析得出全球化是可以改善中国的环境质量的。
2 全球化对环境影响的路径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化成为全世界范围内日益突出的新现象,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全球化的核心是经济全球化,它还包含了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科技、军事、文化 、意识形态、安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 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多元概念[2]。
全球化主要通过商品、服务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FDI)将所有的经济体连接起来。每个国家和地区都希望通过贸易和投资完成经济的更快增长,但是在通过工业化实现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可能会造成一些不良或无意识的外部影响,如污染所带来的环境质量的恶化。这是由于像工业生产等传统形式下经济活动增加了能源消耗量,其副作用会释放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二氧化碳(CO2)和二氧化硫(SO2)等有害气体。这些污染物的排放会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平衡,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直接和间接的对公民的福利造成了损失。在我国,全球化主要通过经济全球化、科技全球化以及思想观念全球化这三个方面来影响我国的环境问题。
2.1 经济全球化对环境影响的路径分析
2.1.1 经济结构对环境的影响
按照要素察赋理论,每一个国家按照本国要素密集度参与专业化的分工。各国应该专业化地生产出口较密集地使用本国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较密集的使用本国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因不同国家要素丰裕度不同,各国集中精力生产的产品不同。除此之外,按照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一国应生产出口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这会导致该产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一国应进口自己比较劣势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产品,这会引起该产业生产规模的缩小。最终会导致一国产业结构的变化。由于不同产业所产生附加值和所消耗的能源和排放的二氧化碳存在差异,必然会引起碳排放强度的变化。当劳动密集型产业居主导地位时,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相对比较少,但该产业附加值低,对碳排放强度影响不确定;当经济发展以重工业、石油工业等重化工产业为主导时,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迅速增加,其单位产品产值尽管增加,但二氧化碳排量增加幅度更大,会使碳排放强度增加。
窗体顶端
上世纪七十年代,经济学家麦多斯首次对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传统的以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来的经济高速增长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社会的发展,而目前这种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普遍存在于发展中国家。而我国经济发展之初追求经济的增长和发展速度,而忽视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关注,导致环境
图一 我国三大产业的构成
问题在发展中国家表现的尤为突出,而生态环境的破坏已不仅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还会对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阻碍。
分析我国的经济结构会发现,我国的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经济结构没有取得明显改善,三大产业的比例分别为10%、44%、和46%。这是因为中国经济发展强调重工业发展战略,并且过分依赖投资有关。这说明要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比较困难,未来的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还很大,对环境的影响强度仍然在持续增长。
2.1.2 经济增长对环境影响的路径分析
环境的库兹涅茨曲线是环境恶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在经济发展刚刚起步时,要想提高经济定会污染环境;当经济持续发展,国内人民的收入提高到某个点,从库兹涅茨曲线中可以理解为最高点,此时经济再继续发展,相应的环境会得到缓解。但是,在实质上温室气体的排放的决定因素是人们的生存需要,并且受到消费偏好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地区经济增长不平衡,经济水平尚处于由温饱向小康过渡的阶段,因此排在第一位的是满足基本发展需求,对于能源的需求仍然很大。因此,经济增长远没有达到库兹涅茨曲线的最高点。随着经济增长,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还会而增加。技术的改进会使得能源消费的速度会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在总体上二氧化碳的排放强度趋势是逐渐下降的,形成持续健康经济的增长。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42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