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共服务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附件)【字数:13017】

摘 要近年来,在过去30年里我国经济实现了GDP的快速增长,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大量研究表明,政府行为可以为市场经济提供良好的环境,是市场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具体表现为,政府增加公共服务方面的支出不仅可以减少市场经营成本,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盈利机会,从而吸引大批的投资者。而且可以形成人才聚集的良好的环境。本文着力于探讨政府性公共服务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围绕如何通过政府公共服务投资来影响经济增长进行分析,为我国政府公共服务性投资方向提出参考建议。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导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
第二章 政府公共服务性投资与经济发展增长 3
2.1政府公共服务性投资的理论依据 3
2.2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 5
2.3政府公共服务性投资的经济作用 5
第三章 案例分析日本政府公共服务性投资与经济增长 7
3.1日本公共服务投资的三个阶段 7
3.2日本公共服务性投资的作用 10
3.3日本战后公共投资存在的问题 12
3.4日本公共服务性投资的经验借鉴 13
第四章 我国政府公共服务性投资存在的问题 15
4.1公共服务性投资不平衡 15
4.2政策方面 15
第五章 政策建议 16
5.1重视政府公共服务性投资结构的合理性 16
5.2增加医疗教育投入提高人力资本 16
5.3公共服务性投资更加注重民生 16
结束语 18
致 谢 19
参考文献 20
导论
1.1研究背景
2018年,也是改革开放的第四十个年头,中国已经进入了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阶段。在今后的发展中,我国需要加速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政府的工作提供着并改善着市场经济环境。然而,目前一些不可回避的社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问题正阻挠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高质量发展,一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二是经济发展的“质”和“量”出现了不协调。
本文针对我国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差距大的现象以及政府公共服务性投资在区域、城乡间存在差异问题,借鉴日本政府公共服务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经验,分析了我国政府性公共服务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提出建议政策。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研究目的
在今后的发展中,我国政府需要实现职能的转型,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以及公共服务效率,创建服务型政府。然而,如何提高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效率,为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促进中国的经济增长,本文试图以二战后日本的经济高速增长为例来分析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特别是政府公共服务性投资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二战结束后的日本,国内满目疮痍,社会生产陷入停滞状态,而在短短的三四十年间,日本经济却发展迅猛,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西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究其原因,除开战后的日本处于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外,日本政府的大力财政支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借鉴日本战后经济的高速发展经验,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对我国政府公共服务性投资提出相应的建议。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内研究现状
刘立峰(2015年)通过对我国投资方向的历史选择和现状、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认为未来我国政府部门的财政规划应该更加偏向公共服务方面,并对其具体投资方向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政府应加速职能转型,适应新常态。
关于农村公共服务性投资与城乡经济一体化,石先进(2014年)强调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明确了政府公共支出对经济的导向作用,并从城乡消费、人均收入、就业情况等方面验证了政府公共服务性投资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
同样的,徐志文(2016年)也认为政府在农村的公共服务性投资不足会加大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在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下,面对现阶段我国城乡发展差距问题,我国政府需要更加注重农村发展,更加关注“三农”问题,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他以城乡经济一体化为目标,为政府农村公共服务性投资的方向、重点等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张林涛(2015年)以河南省产业集聚区为案例,研究政府性公共服务性投资对经济的影响。他认为近些年来河南省经济发展减速与政府在职能转型中未能发挥积极的作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古昌银(2016年)选取了31个省市作为样本,收集其相关数据,利用函数模型分析得出结果:目前,我国大多数省份直辖市以及自治区的经济发展与政府公共服务性投资成正相关,只有极少数地区存在负效应。
周子滟(2015年)则从就业角度出发,就我国政府公共服务性支出和就业规模效应进行分析及验证,结果表明政府公共投资对增加就业、提高收入有积极作用,认为政府应继续扩大社会保障性支出以及科教文支出,以促进就业。
朱迎春(2013年)认为不同的公共投资方向对经济有着正面或者负面、长期或者短期的影响,利用1978年到2011年的数据,运用VAR以及VEC的计量模型得出,政府行政支出可以在短期内促进经济增长。科学,文化和卫生支出具有长期性的增长效应。
1.3.2国外研究现状
Cavallo和Daude(2014)利用理论模型分析了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之间的关系。在他们的模型中,公共投资的挤入效应和挤出效应同时存在。实证研究表明,如果一个国家有更好的基础设施和国际贸易以及金融对外开放,那么公共投资的拥挤效应将占主导地位,公共投资将促进经济增长。否则,公共投资的挤出效应将占据主导地位。
Raffaello Bronzini,Paolo Piselli(2014年)研究分析了意大利地区社会生产率、人力资本和公共基础设施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生产率收到公共基础设施的积极影响。
Antonio Acconcia(2013年)认为公司决策通常受政府供给约束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增加公共生产性服务的流动可能使经济摆脱贫困的危机。对于发展中的经济体来说,增长率与公共服务性支出呈正相关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6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