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
目 录
1 引言1
2 江阴农民就业现状1
2.1江阴农民工就业行业现状1
2. 2 江阴农民工就业求职现状1
2.3江阴农民工就业工作和环境现状2
3 江阴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2
3.1就业处于劣势3
3. 2 就业主动性不强3
3.3就业创业难3
3.4就业信息不畅4
3.5就业待遇差4
3.6就业安全条件差5
3.7就业社会保障不健全6
4 江阴农民工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6
4.1城乡二元分割制度的阻碍6
4.2法律法规不健全7
4.3政府的缺位7
4.4农民工自身素质偏低7
5 江阴市促进农民工就业的建议7
5.1拓宽失地农民就业途径8
5.2 积极构建农民工就业的良好社会环境9
5.3 农民工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就业技能 11
结 论12
致 谢13
参 考 文 献14
1 引言
城市化是由以农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当代中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郊结合不断纳入城市整体规划,拆迁开发产生大量的失地农民。尽管随着城市的扩张,相应的农民的就业机会和岗位会有所增加,但由于失地农民特殊的经济和社会背景,他们未必能在城市化进程中找到满意和合适的工作岗位。城市政府只对征地农民提供货币补偿,却不能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和其他社会保障。同时,由于征地制度不完善、农民的思想观念陈旧、文化素质偏低等因素,导致很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多失地农民未能就业,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凸显,亟待探寻解决的具体方法。失地农民作为弱势群体所面临的就业困难,是现阶段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问题,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
2 江阴农民工就业现状
近年来,随着江阴经济的飞速发展,江阴城市化进度也在不断推进,相应的失地农民工在就业行业、就业求职、就业工作和环境三方面就业现状并不容乐观。
2.1 江阴农民工就业行业现状
从就业行业来看,目前江阴将近24%农民工为工厂工人,这部分务工人员有一定的生产经验与技术,是相对有竞争力的务工人员。19%农民工从事建筑业,这部分人员没有过多的工作经验与技术,但是大部分属于青壮年劳力,可以承受较重的体力劳动。15%农民工为家政、餐饮以及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除前面几类大的就业方向外,少部分务工人员被其他行业所吸收[1]。
2.2 江阴农民工就业求职现状
从就业求职来看,江阴农民工就业求职渠道不畅。52%的农民工自己寻找就业机会,这说明农民工群体的生存状况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其经济、生活压力相当巨大。为了尽可能地节约就业成本,大多数农民工选择在农民工劳务市场门口等待用人单位的招聘,而政府虽然建立了相应的农民工就业市场,但未能起到应有的效果。24%的农民工通过中介机构求职,这说明一方面中介机构确实掌握了一部分就业信息与渠道,另一方面这部分农民工有一定的技术经验。但是,中介的违法操作也屡见不鲜,务工人员受骗上当的情况不胜枚举,从侧面反映了政府的监管不力。另外有47.89%的农民工通过熟人介绍就业岗位,这说明他们已经成为在就业地找到就业机会并且对目前的就业、生活、经济收入状况满意的务工“先头部队”,因此将用人企业的信息反馈给等待就业的亲朋好友,这种就业方式的成功率最高,而且针对性也最强[2]。
2.3 江阴农民工就业工作和环境现状
从就业工作和环境来看,通过对江阴农民工就业后的平均月收入的调查来分析江阴务工人员就业后的生活环境状况。就业后平均每月收入在最低工资标准之下的农民工约占全部农民工总量的30%。就业后平均每月收入在最低工资标准至1500元之间的农民工占全部农民工总量的56%,这部分农民工所占比例最大,也最能体现农民工就业后整体的生活环境状况。就业后平均每月收入在1 500~2 200元之间的农民工占全部农民工总量的15%,这部分农民工从事职业为初级技术工种、小商贩、企业蓝领工人等,生活条件比月收入1500元以下的务工人员要好,每月有一定的收入剩余[3]。从以上数据可以得知,江阴农民工生活环境状况呈“橄榄状”分布,一部分农民工就业后仅能维持温饱,大部分农民工在解决温饱的情况下收入略有所剩,另一部分农民工有较好的收入支撑,使他们有较好的生活环境状况。
3 江阴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就业处于劣势
就月城镇(位于江阴市西南部)地区而言,当地失地农民中具备劳动能力的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20岁到40岁的中青年劳动者;二是只具备初中文化程度的“4050”人员;三是只有小学文化的传统体力型农民工。这样的文化素质难以实现快速推进城市化建设和社会竞争,于失地农民自身而言,他们的文化素质低,无法与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竞争工作岗位,从而就业处于劣势。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r /> 在月城镇当地失地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农民工缺乏从事非农产业的技能和知识,使得失地农民的就业处于劣势。掌握了非农产业技能的、年纪较轻的一部分失地农民能够顺利实现就业的机会多点,而文化素质低,年纪偏大无法通过学习掌握新知识的一部分人想实现就业就比较困难,即使实现就业,也是一些待遇不高、福利不佳的临时性工作岗位或体力劳作岗位。月城镇的大多失地农民被征收的地用于建设高新科技园和生态科技园,新建园区引进了明圆蜂业、湖南红瓷等知名企业。企业需要的往往是高科技人才,失地农民在全新产业和现代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环境中很难实现就业,即使找到工作也只能从事一些服务行业,还有一部分失地农民无法适应新的工作岗位从而再次失业。一些引进园区的企业在招工过程中往住把目标定在一些技术性强的技工学校或专业院校,所以即便是考取了职业资格证书的失地农民也不一定会给予就业的机会,这也使得失地农民的就业失去了公平竞争的机会、就业面临困难。
如果失地农民选择外出务工,大部分的失地农民不能够进入正规的劳动力市场,城乡之间的“鸿沟”很难逾越,他们只能进入非正规的劳动力市场,但是,这样失地农民的收入普遍低于城市市民。企业目前需要的都是具备高学历、专业技能强的复合型人才,而农民工难以与现代文明接轨,发展受阻,城市人对进城就业的失地农民怀有排斥态度,甚至表现出一定的社会歧视,这极大地打击了失地农民就业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3.2 就业主动性不强
江阴市拆迁的农民的就业率很低。就月城镇而言,月城镇近年来城市化建设的速度在加快,但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还赶不上城市发展的速度,第二、三产业提供的就业岗位的增加不能满足劳动力的供给,因拆迁开发引进的各类综合市场和大型企业所需虽提供了一些就业岗位,但受到年龄、学历等各种条件制约,并不能完全吸收现阶段富余劳动力,失地农民有70%是赋闲在家的,他们大多依靠征地补偿、村集体分红和安置房租赁收入生活,每月每户都有3000不到的收入,他们中大部分认为有房屋、补助就不会影响到相应基本的生活,而农民工外出就业困难,工资待遇水平较低,从而使得这些人不愿意就业[4]。
1 引言1
2 江阴农民就业现状1
2.1江阴农民工就业行业现状1
2. 2 江阴农民工就业求职现状1
2.3江阴农民工就业工作和环境现状2
3 江阴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2
3.1就业处于劣势3
3. 2 就业主动性不强3
3.3就业创业难3
3.4就业信息不畅4
3.5就业待遇差4
3.6就业安全条件差5
3.7就业社会保障不健全6
4 江阴农民工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6
4.1城乡二元分割制度的阻碍6
4.2法律法规不健全7
4.3政府的缺位7
4.4农民工自身素质偏低7
5 江阴市促进农民工就业的建议7
5.1拓宽失地农民就业途径8
5.2 积极构建农民工就业的良好社会环境9
5.3 农民工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就业技能 11
结 论12
致 谢13
参 考 文 献14
1 引言
城市化是由以农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当代中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郊结合不断纳入城市整体规划,拆迁开发产生大量的失地农民。尽管随着城市的扩张,相应的农民的就业机会和岗位会有所增加,但由于失地农民特殊的经济和社会背景,他们未必能在城市化进程中找到满意和合适的工作岗位。城市政府只对征地农民提供货币补偿,却不能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和其他社会保障。同时,由于征地制度不完善、农民的思想观念陈旧、文化素质偏低等因素,导致很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多失地农民未能就业,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凸显,亟待探寻解决的具体方法。失地农民作为弱势群体所面临的就业困难,是现阶段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问题,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
2 江阴农民工就业现状
近年来,随着江阴经济的飞速发展,江阴城市化进度也在不断推进,相应的失地农民工在就业行业、就业求职、就业工作和环境三方面就业现状并不容乐观。
2.1 江阴农民工就业行业现状
从就业行业来看,目前江阴将近24%农民工为工厂工人,这部分务工人员有一定的生产经验与技术,是相对有竞争力的务工人员。19%农民工从事建筑业,这部分人员没有过多的工作经验与技术,但是大部分属于青壮年劳力,可以承受较重的体力劳动。15%农民工为家政、餐饮以及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除前面几类大的就业方向外,少部分务工人员被其他行业所吸收[1]。
2.2 江阴农民工就业求职现状
从就业求职来看,江阴农民工就业求职渠道不畅。52%的农民工自己寻找就业机会,这说明农民工群体的生存状况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其经济、生活压力相当巨大。为了尽可能地节约就业成本,大多数农民工选择在农民工劳务市场门口等待用人单位的招聘,而政府虽然建立了相应的农民工就业市场,但未能起到应有的效果。24%的农民工通过中介机构求职,这说明一方面中介机构确实掌握了一部分就业信息与渠道,另一方面这部分农民工有一定的技术经验。但是,中介的违法操作也屡见不鲜,务工人员受骗上当的情况不胜枚举,从侧面反映了政府的监管不力。另外有47.89%的农民工通过熟人介绍就业岗位,这说明他们已经成为在就业地找到就业机会并且对目前的就业、生活、经济收入状况满意的务工“先头部队”,因此将用人企业的信息反馈给等待就业的亲朋好友,这种就业方式的成功率最高,而且针对性也最强[2]。
2.3 江阴农民工就业工作和环境现状
从就业工作和环境来看,通过对江阴农民工就业后的平均月收入的调查来分析江阴务工人员就业后的生活环境状况。就业后平均每月收入在最低工资标准之下的农民工约占全部农民工总量的30%。就业后平均每月收入在最低工资标准至1500元之间的农民工占全部农民工总量的56%,这部分农民工所占比例最大,也最能体现农民工就业后整体的生活环境状况。就业后平均每月收入在1 500~2 200元之间的农民工占全部农民工总量的15%,这部分农民工从事职业为初级技术工种、小商贩、企业蓝领工人等,生活条件比月收入1500元以下的务工人员要好,每月有一定的收入剩余[3]。从以上数据可以得知,江阴农民工生活环境状况呈“橄榄状”分布,一部分农民工就业后仅能维持温饱,大部分农民工在解决温饱的情况下收入略有所剩,另一部分农民工有较好的收入支撑,使他们有较好的生活环境状况。
3 江阴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就业处于劣势
就月城镇(位于江阴市西南部)地区而言,当地失地农民中具备劳动能力的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20岁到40岁的中青年劳动者;二是只具备初中文化程度的“4050”人员;三是只有小学文化的传统体力型农民工。这样的文化素质难以实现快速推进城市化建设和社会竞争,于失地农民自身而言,他们的文化素质低,无法与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竞争工作岗位,从而就业处于劣势。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r /> 在月城镇当地失地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农民工缺乏从事非农产业的技能和知识,使得失地农民的就业处于劣势。掌握了非农产业技能的、年纪较轻的一部分失地农民能够顺利实现就业的机会多点,而文化素质低,年纪偏大无法通过学习掌握新知识的一部分人想实现就业就比较困难,即使实现就业,也是一些待遇不高、福利不佳的临时性工作岗位或体力劳作岗位。月城镇的大多失地农民被征收的地用于建设高新科技园和生态科技园,新建园区引进了明圆蜂业、湖南红瓷等知名企业。企业需要的往往是高科技人才,失地农民在全新产业和现代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环境中很难实现就业,即使找到工作也只能从事一些服务行业,还有一部分失地农民无法适应新的工作岗位从而再次失业。一些引进园区的企业在招工过程中往住把目标定在一些技术性强的技工学校或专业院校,所以即便是考取了职业资格证书的失地农民也不一定会给予就业的机会,这也使得失地农民的就业失去了公平竞争的机会、就业面临困难。
如果失地农民选择外出务工,大部分的失地农民不能够进入正规的劳动力市场,城乡之间的“鸿沟”很难逾越,他们只能进入非正规的劳动力市场,但是,这样失地农民的收入普遍低于城市市民。企业目前需要的都是具备高学历、专业技能强的复合型人才,而农民工难以与现代文明接轨,发展受阻,城市人对进城就业的失地农民怀有排斥态度,甚至表现出一定的社会歧视,这极大地打击了失地农民就业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3.2 就业主动性不强
江阴市拆迁的农民的就业率很低。就月城镇而言,月城镇近年来城市化建设的速度在加快,但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还赶不上城市发展的速度,第二、三产业提供的就业岗位的增加不能满足劳动力的供给,因拆迁开发引进的各类综合市场和大型企业所需虽提供了一些就业岗位,但受到年龄、学历等各种条件制约,并不能完全吸收现阶段富余劳动力,失地农民有70%是赋闲在家的,他们大多依靠征地补偿、村集体分红和安置房租赁收入生活,每月每户都有3000不到的收入,他们中大部分认为有房屋、补助就不会影响到相应基本的生活,而农民工外出就业困难,工资待遇水平较低,从而使得这些人不愿意就业[4]。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