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对主要产业部门进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分析

本文利用UNCOMTRADE数据库中国与东盟近几年进出口货物贸易数据,分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主要产业部门进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从分类产品和国别两个角度得出了结论农产品方面,中国在糖、蔬菜水果产品上有着很强的贸易发展机遇,在肉类和油菜籽方面也有一定的贸易增值空间,在谷物和乳制品的出口上机遇较小;泰国、越南、柬埔寨和文莱是中国出口农产品的潜在市场。中国在乳制品、谷物和油菜籽方面需求旺盛,进口增长较快,而对于肉类产品、蔬菜水果和糖的需求大幅度降低;越南、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则成为潜在的进口来源地。对工业制成品来说,中国在天然气、橡胶制品和纺织品方面有着较好的出口前景,石油、汽车及零部件、电子设备和运输设备的出口也在稳步增长,煤炭的出口则相对减少;文莱和老挝逐渐成为中国出口工业正成品的潜在市场;进口方面,中国普遍增加从东盟进口的工业制成品,其中天然气和煤炭的进口需求较大,汽车及零部件和电子设备需求相对较小,越南则成为最有潜力的进口来源地。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2
(一)问题的提出 2
(二)相关文献综述 2
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研究 2
2.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影响 2
3.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益 3
二、中国与东盟总体贸易发展现状 4
(一)中国与东盟贸易往来情况 4
1.中国对东盟的进出口额变动 4
2.中国对东盟的贸易平衡 5
3.中国对东盟十国的贸易额变动 5
(二)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结构的变化 7
1.商品分类 7
2.中国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的进出口构成 7
3.中国对东盟进出口商品结构 8
(1)中国出口到东盟商品贸易结构的变动 8
(2)中国从东盟进口商品贸易结构的变动 9
4.中国对东盟进出口的主要商品 10
三、中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国与东盟自贸区建立对主要产业部门影响 10
(一)对贸易整体的影响 10
(二)对主要产业部门的影响 10
1.农产品 10
(1)从双方贸易额的角度 10
(2)从分类产品的角度 11
2.工业制成品 13
(1)从双方贸易额的角度 13
(2)从分类产品的角度 14
四、主要结论 16
(一)从分类产品的角度 16
1.农产品 16
2.工业制成品 16
(二)从国别的角度 16
1.农产品 16
2.工业制成品 16
致谢 18
参考文献 18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对主要产业部门
进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分析
引言
引言
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全球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在这过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也在不断被推动,许多国家为实现互助双赢也积极参与进来,区域经济的重要作用也在日益显现。中国和东盟成员国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水平受限,并在许多领域有共同的利益,双方在资源、能源和技术上均有一定程度的互补。为此,中国和东盟各国积极发展相互间的经贸合作,并及时做出了建立中国东盟自友贸易区的正确选择。
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作为中国收个参与建立的自由贸易区,于2010年1月1日正式全面启动,同时也是东盟作为集团与主权国家签署的首个双边贸易协定。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将成为涵盖19亿人口,是世界上涵盖人口数量最多的自由贸易区,且GDP高达6万亿美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共同成为世界三大贸易区,这其中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贸易往来占到世界贸易的13%。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短短的十年时间里,中国与东盟各国经济迅速发展,不断加深合作交流,双边贸易额也不断增加,双方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也为以后的合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和东盟各国都是发展中国家,贸易区在发展水平以及合作的经验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都存在较大差距。在世界范围内,由发展中国家合作建立的自由贸易区虽然存在,但是发展程度和效果都有限,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都是名存实亡。亚洲国家也参与了很多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但是一直缺乏代表性,能够起到借鉴意义的也不多。作为发展中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的一次新尝试,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在全球范围内得到高度关注。研究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不仅可以起到推动该自由贸易区的进一步发展的积极作用,也能为其他同类型的区域合作组织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也是作为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性研究之一。中国与东盟相互之间的贸易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否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对将来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利用UNCOMTRADE数据库近几年中国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数据,选取几个主要的产业部门,比较自由贸易区建立前后产业部门的进出口情况变动,希望能为中国调整产业结构和贸易政策制定提出建设性意见。
(二)相关文献综述
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研究
国外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研究方面,David D.Selover (1999)对东盟各国的相互依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合不同国家的贸易产品构成和国家发展现状,对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 Chirathivat Suthiphand(2002)基于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形成背景和现阶段发展过程的基本介绍,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Park Donghyun (2007)对关税同盟理论进行了解释,然后检验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可能为双方带来的益处,根据贸易区设立前后的双边贸易规模和关税结构结果对比表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于中国和东盟双方来说都是双赢的局面。
2.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影响
近几年有很多研究,以周曙东(2010)为代表,利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从中国与东盟的货物贸易现状以及长期贸易政策变动的角度出发,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赖明勇、李镜池(2007)使用GTAP第6版的数据,利用Chingem模型,模拟分析了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后中国和东盟各国的出口竞争力,结果表明,贸易区的建立会提升中国绝大部分产品的竞争力。
仇焕广、杨军等(2007)利用了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和中国农业决策支持系统(CHI NAGRO),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总体农产品贸易和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华北、东北以及华东等地区的农业受益,华南地区的农业则受损。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73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