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光伏产业贸易争端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浅析光伏产业贸易争端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影响及解决对策[20191212142823]
摘 要
中国的光伏产业起步于1970年,1990年中国的光伏产业发展稳定,2005年,中国的光伏产业发展迅速。2009年,全国的多晶硅产量已经达到了20000多吨;太阳能电池产量也已经达到近3500MW,大约是2005年太阳能电池产量的25倍。2009年中国的太阳能光电应用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然而,中国并没有完全掌握提取纯的多晶硅这项核心技术,因而中国的光伏产业缺乏技术的支撑,从而影响了其迅速发展。自2011年以来,由于受到持续的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欧洲主权危机的影响,各个国家都在大幅度地削减光伏补贴,全球的光伏产业都面临着产能过剩、市场增速缓慢等问题,中国的光伏产业也不例外。欧美国家发起的“双反”调查,使中国的光伏产业进入“寒冬”时期。
全文首先介绍了中国光伏产业近些年来的一些发展状况,通过从多晶硅的生产状况、光伏背膜的生产状况、光伏产业的设备制造业发展状况、光伏电池制造业发展状况、光伏装机并网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就这些分析,提出了5个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如光伏产业的外销市场不断萎缩,贸易争端问题不断产生、光伏企业产能堆积的问题、并网的发展受到阻碍的问题、融资困难的问题、债务危机的问题以及人才短缺的问题等,其中尤为重要的就是光伏产业的国际贸易争端问题。接着就介绍了光伏产业贸易争端形成的过程,着重分析了欧美的“双反”形成的国内和国外的原因。此外,阐述了“双反”给中国的光伏产业带来的不利的和有利的影响。最后,文章就存在着贸易争端问题,提出了中国光伏产业应该采取的对策和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光伏产业;贸易争端;反倾销;反补贴;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第2章 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状况及所存在的问题 3
2.1中国光伏产业产业链的发展状况及主要环节的分析 3
2.1.1中国多晶硅的生产情况分析 3
2.1.2中国光伏背膜的生产情况分析 4
2.1.3中国光伏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分析 5
2.1.4 中国光伏电池制造业的发展分析 5
2.1.5 中国光伏装机及并网的发展分析 6
2.2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6
2.2.1外销市场萎缩,贸易争端产生的问题 6
2.2.2产能堆积的问题 6
2.2.3并网发展受到阻碍的问题 6
2.2.4 融资困难,债务危机的问题 7
2.2.5人才短缺的问题 7
第3章 光伏产业贸易争端的形成及影响 7
3.1光伏产业贸易争端形成的过程 7
3.2“双反”形成的原因 8
3.2.1“双反”形成的国内原因 8
3.2.2“双反”形成的国外原因 9
3.3“双反”给中国光伏产业造成的影响 10
3.3.1中国光伏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下降. 10
3.3.2中国光伏企业融资困难. 11
3.3.3中国光伏企业的出口订单减少. 11
3.3.4中国的光伏企业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 11
3.3.5加快中国光伏企业调整其市场的步伐. 11
3.3.6促进中国光伏企业的国际扩张. 12
3.3.7推动中国光伏产业的转型. 12
第4章 中国光伏产业应采取的对策 12
4.1着重扩大中国光伏产业的国内市场 13
4.2巩固中国光伏产业的欧美市场,并开拓东南亚、印度等新兴市场 13
4.3加强中国光伏产业的技术研发,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13
4.4建立和完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平台 13
参考文献 14
第1章 绪论
中国的光伏产业起步于1970年,1990年开始进入稳步发展的时期,2005年开始进入快速增长的时期。2008年,全球的光伏产业发展迅速。近些年来,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一个太阳能消费品的生产国,并且中国的光伏产品也已经占据了全球一半的份额。2009年,中国的多晶硅产量已经达到了20000多吨;太阳能电池产量也已经达到近3500MW,与2005年相比,大约是2005年太阳能电池产量的25倍。此外,中国的太阳能光电应用技术在2009年的时候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例如,2009年7月,中国中科药物所的陈应天等专家制作出了世界上的第一根由太阳能冶炼出的单晶硅,这一发明标志着中国在国际首创的用太阳能炼硅的技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由于光伏产业本身属于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而且提取纯的多晶硅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技术工艺,中国并没有完全掌握到这种核心技术,这使得中国的光伏产业缺乏技术的支撑,从而使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自2011年以来,由于受到持续的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各个国家都在大幅度地削减光伏补贴,全球的光伏产业都面临着产能过剩、市场增速缓慢等问题,中国的光伏产业也不例外。欧美国家发起的“双反”调查,使中国的光伏产业进入“寒冬”时期。
凌捷(2012)提出从2011年以来,中国光伏产业的行业利润率开始不断地下滑,从原本的139%的利润率一直下降到20%,而且有超过一半数的中小型的光伏企业已经停产了,近三分之一的光伏企业的产量大幅度地消减。他指出由于经济全球化、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欧美市场对于光伏产品的需求下降,欧美国家企图通过贸易保护手段来保护本土的光伏企业的发展。在后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光伏的产业发展的战略是调整当前的市场格局和增强贸易保护争端解决的能力;沈丹阳(2012)提出自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光伏产业出现了经营困难、破产倒闭等现象。欧美国家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双反”已经成为了最严重的贸易争端,这一系列地贸易争端使得中国当前的光伏产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他强调限制中国的光伏产品的出口,一方面迫害了中欧双方光伏产业的利益,另一方面也阻碍了全球的光伏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何青青(2012)提出2010年中国的光伏产业发展快速,但2011年,欧洲债务危机导致国外市场需求快速下滑,光伏产品产能过剩;欧美的“双反”调查,导致中国的光伏产业出现了大幅度的回落,中国的光伏企业普遍出现亏损的迹象。她还指出,中国的光伏产业在面临这些危机时,应依靠企业、行业协会、政府的共同力量从“寒冬”中走出来。中国的光伏产业应该通过整合产业链以及提高科技技术等方式来扩大其成本优势和综合竞争力,从而使中国成为光伏产业中的强国。
所以,本文通过对当前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状况分析,提出了相关问题,并且阐述了光伏产业贸易争端的产生过程及原因,其中着重阐述了“双反”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影响,并且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第2章 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状况及所存在的问题
2.1中国光伏产业产业链的发展状况及主要环节的分析
从光伏产业的产业链发展状况来看。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光伏产业在主要环节和领域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如原材料供应、设备制造、电池加工、装机及并网等环节。目前光伏产业中的光伏电池主要以发展硅基电池为主。经过数十年的不断地吸收与发展,中国基本上已经建立起了比较成型的硅工业体系,并且硅产量已经连续多年占据世界首位。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协会对于硅产量的数据统计可以得知,到2011年年底,中国的工业硅的产能已经达到3200000t/a。而2011年,中国的工业硅的年产量也达到了1360000t,其中大约有180000t用于多晶硅和三碌氢硅的生产。而2012年,中国的工业硅的产量仅有1130000t,与2011年相比,环比下降了16.3%。如表1.1:
表1.1中国工业金属硅的年产量
年份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硅产量(10000T) 100 92 80 115 136 113
下面从多晶硅的生产、背膜的生产、设备的制造、电池的加工和装机以及并网这几个环节来具体分析:
2.1.1 中国多晶硅的生产情况分析
2011年,中国的多晶硅的产量已经达到了79000t,这其中包括西门子多晶硅,物理法及硅烷法多晶硅,其产量分别为75000t和4000t。
表1.2 我国大陆地区多晶硅的年产量
年份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多晶硅(t) 1139 4500 18300 43500 79000
从表1.2和图1.1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多晶硅的产量在不断地增长,而且增长的幅度也越来越大。而这一现象的出现,再加上国际上多晶硅的不断涌现,给中国的多晶硅的出口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图1.1 我国大陆地区多晶硅年产量的趋势图
图1.2 2011年国内多晶硅价格的走势图
从图1.2中我们可以看出,从2011年的下半年开始,中国的多晶硅的价格就开始不断地下跌。价格下跌,经营利润微薄,好多小型企业甚至开始亏本经营,多晶硅企业不堪重负。2011年,很多的多晶硅企业都停产歇业了。而2012年里的第三个季度,多晶硅、硅片等的产能利用率均大幅度地下降,下降的幅度甚至达到了60%。显然,中国国内的多晶硅行业出现了严重的产能堆积现象。
2.1.2 中国光伏背膜的生产情况分析
背膜是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所必须采用的一种装配材料,它是一种含氟的高分子聚合物,可以分成复合型和涂覆型等。目前,中国在背膜的生产发展上较为缓慢。一是由于背膜的制造技术要求较高,二是由于以美国的杜邦公司为代表的西方公司掌握了世界含氟膜制造技术的核心专利,因而中国的光伏组件企业要高价进口国外的背膜。虽然中国通过自己不断地研究,已经复合制造出来一些成本比较低的背膜材料,并且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光伏组件的生产实践中。但是,这项技术所制造出的背膜与从国外进口的背膜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2.1.3 中国光伏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分析
从光伏产业的设备制造业来看,目前,中国的光伏产业设备制造业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由于光伏电池的生产需要用到大量的生产设备、检测设备以及模拟设备,所以设备制造产业也是光伏产业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2011年,我国的单晶炉等就已经有一定的出口量。但是目前国内的这些企业所生产出的产品,在性价比上与国外的相同产品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2.1.4 中国光伏电池制造业的发展分析
从光伏产业的光伏电池制造业来看,2006年,无锡尚德等第一批企业在海外上市取得了成功,这表明了光伏产业具有着强大的造富力,大部分企业开始转向光伏领域发展,因而光伏制造业的规模在不断地扩大。到2011年为止,中国的光伏制造企业已经有五百多家,从表1.3的2010、2011年全球的十大光伏制造业排名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光伏制造业在世界上也显现出了重要的地位。
表1.3 2010、2011年全球十大光伏制造业
名次 2010 2011
1 尚德(中国大陆) FIRST SOLAR(美国)
2 晶澳(中国大陆) 晶澳(中国大陆)
3 FIRST SOLAR (美国) 尚德(中国大陆)
4 天合(中国大陆) 英利(中国大陆)
5 Q-CELLS(德国) 天合(中国大陆)
6 英利(中国大陆) 茂迪(中国台湾)
7 茂迪(中国台湾) 昱晶(中国台湾)
8 SHARP(日本) 新日光(中国台湾)
9 昱晶(中国台湾) 阿特斯(中国台湾)
10 KYOCERA(日本) SUN POWER(美国)
光伏产业制造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使得光伏电池的产量也在不断地、快速地在增长。从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上的相关统计可以看出,2011年1月到11月,中国大陆地区的光伏电池的产量已经达到了11.66GW,而2011年,全年的总产量大约是12.5GW,中国的光伏电池总量连续5年都排在世界第一。
2.1.5 中国光伏装机及并网的发展分析
从光伏产业的光伏装机与并网来看,近年来中国的光伏发电产业迅速发展,装机容量也在迅速增加,尤其是2011年,中国国内的光伏装机容量增加的幅度超过了吉瓦大关。但是,光伏发电并网的速度比装机容量发展的速度要慢,两者没有达到一致的发展速度。
2.2 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近年来,中国光伏产业开始遇到了各种问题,如外销市场不断萎缩,贸易争端不断,产能堆积的问题,并网发展受到阻碍的问题,还有融资困难、债务危机、人才短缺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国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2.1 外销市场萎缩,贸易争端产生的问题
中国的光伏产业的对外依存度比较高,尤其是光伏产业中的光伏电池的出售。由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以及欧洲的“债务危机”,欧美的相关国家都缩减了本国的财政支出计划,降低了对光伏产业新能源财政方面的支持力度。此外,德国等传统的光伏装机大国对于光伏电池的需求也在大幅度的降低,使得中国的光伏企业的外销市场在不断地萎缩。同时,欧美的光伏市场的竞争在不断地增大,有很大比例的欧美本土的光伏企业因为不具有竞争优势而被迫退出了市场,这也是欧美的光伏企业与中国的光伏企业的矛盾不断激化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受到美国总统换届选举的一些政治因素的影响,欧美国家开始对中国的光伏企业进行“反补贴、反倾销”的调查,使得光伏产业陷入了无休止的贸易争端之中,中国的光伏企业承受着严重的打击。
摘 要
中国的光伏产业起步于1970年,1990年中国的光伏产业发展稳定,2005年,中国的光伏产业发展迅速。2009年,全国的多晶硅产量已经达到了20000多吨;太阳能电池产量也已经达到近3500MW,大约是2005年太阳能电池产量的25倍。2009年中国的太阳能光电应用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然而,中国并没有完全掌握提取纯的多晶硅这项核心技术,因而中国的光伏产业缺乏技术的支撑,从而影响了其迅速发展。自2011年以来,由于受到持续的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欧洲主权危机的影响,各个国家都在大幅度地削减光伏补贴,全球的光伏产业都面临着产能过剩、市场增速缓慢等问题,中国的光伏产业也不例外。欧美国家发起的“双反”调查,使中国的光伏产业进入“寒冬”时期。
全文首先介绍了中国光伏产业近些年来的一些发展状况,通过从多晶硅的生产状况、光伏背膜的生产状况、光伏产业的设备制造业发展状况、光伏电池制造业发展状况、光伏装机并网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就这些分析,提出了5个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如光伏产业的外销市场不断萎缩,贸易争端问题不断产生、光伏企业产能堆积的问题、并网的发展受到阻碍的问题、融资困难的问题、债务危机的问题以及人才短缺的问题等,其中尤为重要的就是光伏产业的国际贸易争端问题。接着就介绍了光伏产业贸易争端形成的过程,着重分析了欧美的“双反”形成的国内和国外的原因。此外,阐述了“双反”给中国的光伏产业带来的不利的和有利的影响。最后,文章就存在着贸易争端问题,提出了中国光伏产业应该采取的对策和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光伏产业;贸易争端;反倾销;反补贴;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第2章 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状况及所存在的问题 3
2.1中国光伏产业产业链的发展状况及主要环节的分析 3
2.1.1中国多晶硅的生产情况分析 3
2.1.2中国光伏背膜的生产情况分析 4
2.1.3中国光伏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分析 5
2.1.4 中国光伏电池制造业的发展分析 5
2.1.5 中国光伏装机及并网的发展分析 6
2.2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6
2.2.1外销市场萎缩,贸易争端产生的问题 6
2.2.2产能堆积的问题 6
2.2.3并网发展受到阻碍的问题 6
2.2.4 融资困难,债务危机的问题 7
2.2.5人才短缺的问题 7
第3章 光伏产业贸易争端的形成及影响 7
3.1光伏产业贸易争端形成的过程 7
3.2“双反”形成的原因 8
3.2.1“双反”形成的国内原因 8
3.2.2“双反”形成的国外原因 9
3.3“双反”给中国光伏产业造成的影响 10
3.3.1中国光伏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下降. 10
3.3.2中国光伏企业融资困难. 11
3.3.3中国光伏企业的出口订单减少. 11
3.3.4中国的光伏企业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 11
3.3.5加快中国光伏企业调整其市场的步伐. 11
3.3.6促进中国光伏企业的国际扩张. 12
3.3.7推动中国光伏产业的转型. 12
第4章 中国光伏产业应采取的对策 12
4.1着重扩大中国光伏产业的国内市场 13
4.2巩固中国光伏产业的欧美市场,并开拓东南亚、印度等新兴市场 13
4.3加强中国光伏产业的技术研发,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13
4.4建立和完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平台 13
参考文献 14
第1章 绪论
中国的光伏产业起步于1970年,1990年开始进入稳步发展的时期,2005年开始进入快速增长的时期。2008年,全球的光伏产业发展迅速。近些年来,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一个太阳能消费品的生产国,并且中国的光伏产品也已经占据了全球一半的份额。2009年,中国的多晶硅产量已经达到了20000多吨;太阳能电池产量也已经达到近3500MW,与2005年相比,大约是2005年太阳能电池产量的25倍。此外,中国的太阳能光电应用技术在2009年的时候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例如,2009年7月,中国中科药物所的陈应天等专家制作出了世界上的第一根由太阳能冶炼出的单晶硅,这一发明标志着中国在国际首创的用太阳能炼硅的技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由于光伏产业本身属于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而且提取纯的多晶硅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技术工艺,中国并没有完全掌握到这种核心技术,这使得中国的光伏产业缺乏技术的支撑,从而使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自2011年以来,由于受到持续的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各个国家都在大幅度地削减光伏补贴,全球的光伏产业都面临着产能过剩、市场增速缓慢等问题,中国的光伏产业也不例外。欧美国家发起的“双反”调查,使中国的光伏产业进入“寒冬”时期。
凌捷(2012)提出从2011年以来,中国光伏产业的行业利润率开始不断地下滑,从原本的139%的利润率一直下降到20%,而且有超过一半数的中小型的光伏企业已经停产了,近三分之一的光伏企业的产量大幅度地消减。他指出由于经济全球化、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欧美市场对于光伏产品的需求下降,欧美国家企图通过贸易保护手段来保护本土的光伏企业的发展。在后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光伏的产业发展的战略是调整当前的市场格局和增强贸易保护争端解决的能力;沈丹阳(2012)提出自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光伏产业出现了经营困难、破产倒闭等现象。欧美国家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双反”已经成为了最严重的贸易争端,这一系列地贸易争端使得中国当前的光伏产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他强调限制中国的光伏产品的出口,一方面迫害了中欧双方光伏产业的利益,另一方面也阻碍了全球的光伏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何青青(2012)提出2010年中国的光伏产业发展快速,但2011年,欧洲债务危机导致国外市场需求快速下滑,光伏产品产能过剩;欧美的“双反”调查,导致中国的光伏产业出现了大幅度的回落,中国的光伏企业普遍出现亏损的迹象。她还指出,中国的光伏产业在面临这些危机时,应依靠企业、行业协会、政府的共同力量从“寒冬”中走出来。中国的光伏产业应该通过整合产业链以及提高科技技术等方式来扩大其成本优势和综合竞争力,从而使中国成为光伏产业中的强国。
所以,本文通过对当前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状况分析,提出了相关问题,并且阐述了光伏产业贸易争端的产生过程及原因,其中着重阐述了“双反”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影响,并且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第2章 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状况及所存在的问题
2.1中国光伏产业产业链的发展状况及主要环节的分析
从光伏产业的产业链发展状况来看。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光伏产业在主要环节和领域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如原材料供应、设备制造、电池加工、装机及并网等环节。目前光伏产业中的光伏电池主要以发展硅基电池为主。经过数十年的不断地吸收与发展,中国基本上已经建立起了比较成型的硅工业体系,并且硅产量已经连续多年占据世界首位。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协会对于硅产量的数据统计可以得知,到2011年年底,中国的工业硅的产能已经达到3200000t/a。而2011年,中国的工业硅的年产量也达到了1360000t,其中大约有180000t用于多晶硅和三碌氢硅的生产。而2012年,中国的工业硅的产量仅有1130000t,与2011年相比,环比下降了16.3%。如表1.1:
表1.1中国工业金属硅的年产量
年份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硅产量(10000T) 100 92 80 115 136 113
下面从多晶硅的生产、背膜的生产、设备的制造、电池的加工和装机以及并网这几个环节来具体分析:
2.1.1 中国多晶硅的生产情况分析
2011年,中国的多晶硅的产量已经达到了79000t,这其中包括西门子多晶硅,物理法及硅烷法多晶硅,其产量分别为75000t和4000t。
表1.2 我国大陆地区多晶硅的年产量
年份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多晶硅(t) 1139 4500 18300 43500 79000
从表1.2和图1.1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多晶硅的产量在不断地增长,而且增长的幅度也越来越大。而这一现象的出现,再加上国际上多晶硅的不断涌现,给中国的多晶硅的出口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图1.1 我国大陆地区多晶硅年产量的趋势图
图1.2 2011年国内多晶硅价格的走势图
从图1.2中我们可以看出,从2011年的下半年开始,中国的多晶硅的价格就开始不断地下跌。价格下跌,经营利润微薄,好多小型企业甚至开始亏本经营,多晶硅企业不堪重负。2011年,很多的多晶硅企业都停产歇业了。而2012年里的第三个季度,多晶硅、硅片等的产能利用率均大幅度地下降,下降的幅度甚至达到了60%。显然,中国国内的多晶硅行业出现了严重的产能堆积现象。
2.1.2 中国光伏背膜的生产情况分析
背膜是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所必须采用的一种装配材料,它是一种含氟的高分子聚合物,可以分成复合型和涂覆型等。目前,中国在背膜的生产发展上较为缓慢。一是由于背膜的制造技术要求较高,二是由于以美国的杜邦公司为代表的西方公司掌握了世界含氟膜制造技术的核心专利,因而中国的光伏组件企业要高价进口国外的背膜。虽然中国通过自己不断地研究,已经复合制造出来一些成本比较低的背膜材料,并且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光伏组件的生产实践中。但是,这项技术所制造出的背膜与从国外进口的背膜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2.1.3 中国光伏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分析
从光伏产业的设备制造业来看,目前,中国的光伏产业设备制造业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由于光伏电池的生产需要用到大量的生产设备、检测设备以及模拟设备,所以设备制造产业也是光伏产业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2011年,我国的单晶炉等就已经有一定的出口量。但是目前国内的这些企业所生产出的产品,在性价比上与国外的相同产品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2.1.4 中国光伏电池制造业的发展分析
从光伏产业的光伏电池制造业来看,2006年,无锡尚德等第一批企业在海外上市取得了成功,这表明了光伏产业具有着强大的造富力,大部分企业开始转向光伏领域发展,因而光伏制造业的规模在不断地扩大。到2011年为止,中国的光伏制造企业已经有五百多家,从表1.3的2010、2011年全球的十大光伏制造业排名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光伏制造业在世界上也显现出了重要的地位。
表1.3 2010、2011年全球十大光伏制造业
名次 2010 2011
1 尚德(中国大陆) FIRST SOLAR(美国)
2 晶澳(中国大陆) 晶澳(中国大陆)
3 FIRST SOLAR (美国) 尚德(中国大陆)
4 天合(中国大陆) 英利(中国大陆)
5 Q-CELLS(德国) 天合(中国大陆)
6 英利(中国大陆) 茂迪(中国台湾)
7 茂迪(中国台湾) 昱晶(中国台湾)
8 SHARP(日本) 新日光(中国台湾)
9 昱晶(中国台湾) 阿特斯(中国台湾)
10 KYOCERA(日本) SUN POWER(美国)
光伏产业制造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使得光伏电池的产量也在不断地、快速地在增长。从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上的相关统计可以看出,2011年1月到11月,中国大陆地区的光伏电池的产量已经达到了11.66GW,而2011年,全年的总产量大约是12.5GW,中国的光伏电池总量连续5年都排在世界第一。
2.1.5 中国光伏装机及并网的发展分析
从光伏产业的光伏装机与并网来看,近年来中国的光伏发电产业迅速发展,装机容量也在迅速增加,尤其是2011年,中国国内的光伏装机容量增加的幅度超过了吉瓦大关。但是,光伏发电并网的速度比装机容量发展的速度要慢,两者没有达到一致的发展速度。
2.2 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近年来,中国光伏产业开始遇到了各种问题,如外销市场不断萎缩,贸易争端不断,产能堆积的问题,并网发展受到阻碍的问题,还有融资困难、债务危机、人才短缺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国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2.1 外销市场萎缩,贸易争端产生的问题
中国的光伏产业的对外依存度比较高,尤其是光伏产业中的光伏电池的出售。由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以及欧洲的“债务危机”,欧美的相关国家都缩减了本国的财政支出计划,降低了对光伏产业新能源财政方面的支持力度。此外,德国等传统的光伏装机大国对于光伏电池的需求也在大幅度的降低,使得中国的光伏企业的外销市场在不断地萎缩。同时,欧美的光伏市场的竞争在不断地增大,有很大比例的欧美本土的光伏企业因为不具有竞争优势而被迫退出了市场,这也是欧美的光伏企业与中国的光伏企业的矛盾不断激化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受到美国总统换届选举的一些政治因素的影响,欧美国家开始对中国的光伏企业进行“反补贴、反倾销”的调查,使得光伏产业陷入了无休止的贸易争端之中,中国的光伏企业承受着严重的打击。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