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研究

本文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了1995-2015年农业生产函数模型,再构建评价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的指标选取水平较高的省份,测量中国整体及部分省份1995-2015年期间农业机械化对农业产出增长的贡献率,全国范围的贡献率达23%左右,结果表明农机化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作用和农机化水平较低地区的发展潜力以及农机装备结构改革的必要性。
目录
摘要 1
引言
引言
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特点之一,农业机械的发展不断推动着农业生产的进步。在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的重要过程中,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至关重要。在之前的30多年发展中,农业机械作业水平不断提高,作业领域不断拓展,新世纪以来,农机化水平不断提高,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2015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到63%。
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在新阶段下,其发展带有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解放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战略意义。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同样推动我国现代化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农业生产劳动力价格上涨,农业机械化能够有力的应对因劳动力价格上涨带来德一系列问题。白人朴(2004)提出新阶段发展农业机械化,将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改善农业结构,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促进农民增收等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随着“新型职业农民”等概念的提出,为解决农村大量劳动力流失城市二三产业问题,国家对农业投入大量资本要素维持高农业产出。而农业机械投入作为资本投入之一,既能够有效替代劳动力,又能提高农业生产率,在中国农业发展的转型期间,农业机械化程度必将不断加深、优化。本文利用全国及部分农机化水平较高的省份的19952015年相关统计数据,测算农业机械化对于农业产出增长的贡献,通过定量估计农业机械化对农业产出增长的贡献,全面分析农业机械化的作用和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并能以此为接下来的农业机械化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二、 文献综述
(一)农业机械化水平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
关于农业机械化水平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国内系统性研究起步较晚,但是也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果。王新利,赵琨(2014)根据黑龙江省的统计数据,对该省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业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农户拥有生产性固定资产存量影响较大; 短期内,农业机械等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投入对农机综合作业水平提高能产生正效应,并引起农业总产值正向变动,且能达到峰值。白人朴(2004)提出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改善农业结构,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从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程智强(2001)提出加大农业机械投入,提高农机化水平,可以因此提高劳动生产率直接影响农业经济总产值。卢秉福(2014)提出农业机械化发展与农村劳动力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随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而变化的过程。农业机械化具有替代农业劳动力的作用,可极大提高农业生产率,因此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必然会产生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持续转移到其他产业,农业劳动力价格越来越高,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会越来越快,对农业生产将继续发挥日益重要的支撑作用。周振(2016)提出农业机械化通过粮食产出和劳动力转移两条路径对于农民收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而有力的支持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而现实的问题在于与此同时,根据相关统计年鉴,尽管国内农机投入占农业生产总投入的比重不断提高,但是似乎农业总产值的增长率却并没有相应增长。陈莉(2006)提出农业机械化发展是提升农村经济的重要条件,但是关于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却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滞后性。只有明确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对于农业产出增长的贡献率,才能更好地规划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本课题希望以《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年鉴》等数据资料,从一个宏观的角度分析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再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等方式分析全国和部分省份的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增长中的贡献。
(二)农业机械化水平衡量
段亚莉(2011)选择农机作业水平、农业效益水平、农村产业结构水平3 个指标为基本指标, 以单位耕地农机动力为参考指标, 构建了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将全国农机化发展情况进行分类。根据该指标,我国农机作业总体水平处于中级阶段:黑龙江、新疆、山东处于高级阶段。而我国农机化南北发展极不平衡,北方农机化水平显著高于南方;东西差距较大,东中部农机作业水平明显高于西部。
周晶等(2013)在根据农业部门公布的综合机械化率为机耕率、机播率和机收率的加权平均值,其机耕率等于机耕面积除以实际耕作面积、机收率等于机收面积除以实际收获面积的基础上,提出由于无法获得各县实际耕作面积和收获面积数据,采用所有农作物机耕面积、机播面积和机收面积的算术平均值与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值作为替代指标。运用年全国的相关数据,测量出机械化水平,研究发现自然地理环境中山区地形和社会经济环境中的农民收入对于农业机械化水平有着重要影响。
曹阳,胡继亮(2010)在微观领域研究机械化水平,在全国17省份调研数据的处理中,确定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标准时,课题组使用农户在农业生产各环节能享受到的农机服务率来表征农业机械化程度。考虑到指标获得的可行性,课题组以农户购买农业机械服务的支出作为替代指标。它是指农户为获取农业机械服务的各项支出额,研究发现农户实际耕作面积和非农收入对于农业机械化服务支出有着显著影响。
(三)测量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的贡献
目前,关于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的测算方法的研究,国内外学者根据不同的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形成了多种测算方法。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项目有无比较法。
1.柯布道格拉斯函数估算法
高洁(2014)在对安徽省农机化数据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 函数)和多元线性回归法对该省20022012 年期间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了测算。他选用农业总产值作为农业总产出的经济指标进行核算。测算结果为:安徽省农业机械化对农业总产出增长的贡献率为30%。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10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