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粮食产量分析13个地级市的数据
对某一地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分析不能局限于该地区的内部,相邻地区之间可能还存在空间上的影响。本文选取2000-2015年江苏省13个地市级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江苏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首先,粮食产量和农业机械发展水平在各自的水平上都呈现出空间上的聚集效应。第二,江苏农业机械化水平对粮食产量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影响。第三,验证了如果不考虑空间因素,估计结果会高估农业机械化水平对粮食产量的直接影响。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文献综述2
二、数据来源及描述性分析3
(一)数据来源3
(二)比较趋势分析3
(三)粮食产量及农机动力空间分布分析4
(四)空间自相关性测量4
三、计量分析6
(一)不考虑空间因素的稳健性检验6
(二)基本模型设定6
(三)模型估计结果与解释7
四、结论与不足之处8
(一)本文结论8
(二)本文不足之处8
五、政策启示和建议8
致谢9
参考文献9
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和粮食产量分析
——基于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数据
引言
粮食产量一直是农业生产中不可避免的一个话题,而确保粮食产量稳定乃至不断增长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粮食生产离不开农业劳动力,而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不断减少,人们纷纷转向可以获得更多报酬的工业部门,粮食面临减产的风险。同时,由于工业生产是不存在季节性的,因此一年中对劳动力的需求几乎是均等的。而对于农业来说,农闲时一部分兼业人口仍能够有余力参与农业生产。但是当农忙时,很难能够兼顾农业和工业两项工作,便很容易造成错过农时以及播种、收割不及时的现象,从而促进粮食的进一步减产。但是,即便如此,江苏省粮食产量从2012年起不仅没有降低,反而不断升高(人民网,2016.1)。结合农业发展的实际,粮食产量的增长离不开机械化水平的发展。除了粮食产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量外,江苏省的农业机械存量也出现了同步的增长。农业机械化的不停发展对于农业劳动力转出造成的生产力的不足具有很大的填补作用,因此,研究农业机械化水平对于粮食产量的具体影响的机理和影响的大小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文献综述
除此之外,对农机跨区作业的文献做出如下梳理。Zhang et al.(2017)认为,农机跨区作业服务相较于农户而言具有更高的组织化程度,因而在农业生产方面具有成本优势,在农忙时节,农户自己参与收割、播种的成本较高,因此他们往往会在农忙时节选择跨区作业者进行农业生产。高鸣、宋洪远(2014)认为,农业机械跨区作业可以实现农业机械操作所需要的规模化的条件,并推广先进的农机技术,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溢出的途径。Yang et al.(2013)通过对江苏沛县的案例分析指出,在中国耕地得不到整合的劣势条件下,能够在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趋势下,实现粮食产量的稳定,离不开农业机械跨区作业的重要影响。
农业机械化的存在不在于改变土地的经营模式,使土地联合,而在于将受季节影响的人力转换成受影响更小的机械动力和少部分人力(Takwshma et al.,2013)。之所以很长时间以来学者们都存在只有提高土地的集约度才能够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观点,是因为他们没有考虑到农业机械对农业生产的具体的作用机理,也就是没有考虑到农业机械可以通过跨区作业影响农业生产,从而在研究中忽略了空间因素(纪月清,2010)。王跃梅等(2013)的研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忽略空间因素的情况下,他们得出了农业资本对粮食产量没有显著影响的结论,然而粮食产量的升高与农业资本之间具有因果关系。Zhang et al.(2017)则发现,当地的农业机械存量对本地的粮食产量没有显著影响。由于农业机械存量仅表示当地的农业机械拥有量,但实际用于该地的农业机械由于跨区作业的存在与当地的农业机械存量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必须要考虑农业机械跨区作业的问题。农业机械跨区作业在研究农业机械化时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不能够浮于数据表面而不考虑作用机理直接研究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作用。
综上所述,国内外研究农业机械化的文献很多,但考虑到农机跨区作业的却少之又少,而研究农业跨区作业的,主要是从理论、案例等层面进行分析,进行实证分析的则比较少。高鸣、宋洪远(2014)突破了理论和案例的层面,分析了粮食生产与农业机械化的空间自相关性。这是对于农业机械跨区作业的一个很大的突破,但相关性只能代表相关关系,机械化水平和粮食产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探究仍然存在较大的空白。
二、 数据来源及描述性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通过筛选1978~2015年江苏省地市级面板数据获得,数据来源为1979~2016年《江苏统计年鉴》,编撰机构和出版机构都是具有权威性的单位,本文作者认真细致选取有用数据,数据真实可靠。本文数据基于宏观层面,除符合研究需要外,还具有更高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其中,除了采用1978~2015年共计38年的数据进行趋势分析外,其余描述性统计和计量分析均采用2000~2015年江苏省地市级数据,原因将在下文做出具体解释,数据描述如表1。
表1 变量介绍
变量名
代码
单位
样本数
粮食产量
yie
万吨
208
农业机械总动力
mac
万千瓦
208
粮食播种面积
are
万公顷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文献综述2
二、数据来源及描述性分析3
(一)数据来源3
(二)比较趋势分析3
(三)粮食产量及农机动力空间分布分析4
(四)空间自相关性测量4
三、计量分析6
(一)不考虑空间因素的稳健性检验6
(二)基本模型设定6
(三)模型估计结果与解释7
四、结论与不足之处8
(一)本文结论8
(二)本文不足之处8
五、政策启示和建议8
致谢9
参考文献9
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和粮食产量分析
——基于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数据
引言
粮食产量一直是农业生产中不可避免的一个话题,而确保粮食产量稳定乃至不断增长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粮食生产离不开农业劳动力,而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不断减少,人们纷纷转向可以获得更多报酬的工业部门,粮食面临减产的风险。同时,由于工业生产是不存在季节性的,因此一年中对劳动力的需求几乎是均等的。而对于农业来说,农闲时一部分兼业人口仍能够有余力参与农业生产。但是当农忙时,很难能够兼顾农业和工业两项工作,便很容易造成错过农时以及播种、收割不及时的现象,从而促进粮食的进一步减产。但是,即便如此,江苏省粮食产量从2012年起不仅没有降低,反而不断升高(人民网,2016.1)。结合农业发展的实际,粮食产量的增长离不开机械化水平的发展。除了粮食产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量外,江苏省的农业机械存量也出现了同步的增长。农业机械化的不停发展对于农业劳动力转出造成的生产力的不足具有很大的填补作用,因此,研究农业机械化水平对于粮食产量的具体影响的机理和影响的大小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文献综述
除此之外,对农机跨区作业的文献做出如下梳理。Zhang et al.(2017)认为,农机跨区作业服务相较于农户而言具有更高的组织化程度,因而在农业生产方面具有成本优势,在农忙时节,农户自己参与收割、播种的成本较高,因此他们往往会在农忙时节选择跨区作业者进行农业生产。高鸣、宋洪远(2014)认为,农业机械跨区作业可以实现农业机械操作所需要的规模化的条件,并推广先进的农机技术,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溢出的途径。Yang et al.(2013)通过对江苏沛县的案例分析指出,在中国耕地得不到整合的劣势条件下,能够在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趋势下,实现粮食产量的稳定,离不开农业机械跨区作业的重要影响。
农业机械化的存在不在于改变土地的经营模式,使土地联合,而在于将受季节影响的人力转换成受影响更小的机械动力和少部分人力(Takwshma et al.,2013)。之所以很长时间以来学者们都存在只有提高土地的集约度才能够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观点,是因为他们没有考虑到农业机械对农业生产的具体的作用机理,也就是没有考虑到农业机械可以通过跨区作业影响农业生产,从而在研究中忽略了空间因素(纪月清,2010)。王跃梅等(2013)的研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忽略空间因素的情况下,他们得出了农业资本对粮食产量没有显著影响的结论,然而粮食产量的升高与农业资本之间具有因果关系。Zhang et al.(2017)则发现,当地的农业机械存量对本地的粮食产量没有显著影响。由于农业机械存量仅表示当地的农业机械拥有量,但实际用于该地的农业机械由于跨区作业的存在与当地的农业机械存量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必须要考虑农业机械跨区作业的问题。农业机械跨区作业在研究农业机械化时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不能够浮于数据表面而不考虑作用机理直接研究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作用。
综上所述,国内外研究农业机械化的文献很多,但考虑到农机跨区作业的却少之又少,而研究农业跨区作业的,主要是从理论、案例等层面进行分析,进行实证分析的则比较少。高鸣、宋洪远(2014)突破了理论和案例的层面,分析了粮食生产与农业机械化的空间自相关性。这是对于农业机械跨区作业的一个很大的突破,但相关性只能代表相关关系,机械化水平和粮食产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探究仍然存在较大的空白。
二、 数据来源及描述性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通过筛选1978~2015年江苏省地市级面板数据获得,数据来源为1979~2016年《江苏统计年鉴》,编撰机构和出版机构都是具有权威性的单位,本文作者认真细致选取有用数据,数据真实可靠。本文数据基于宏观层面,除符合研究需要外,还具有更高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其中,除了采用1978~2015年共计38年的数据进行趋势分析外,其余描述性统计和计量分析均采用2000~2015年江苏省地市级数据,原因将在下文做出具体解释,数据描述如表1。
表1 变量介绍
变量名
代码
单位
样本数
粮食产量
yie
万吨
208
农业机械总动力
mac
万千瓦
208
粮食播种面积
are
万公顷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