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外业务对上市银行绩效影响以16家上市银行为例

最近一些年,由于国内提倡经济“新常态”,还有受到经济全球化和利率市场化影响,银行在发展传统业务的前提下发展适应潮流的表外业务已成为各个银行扩大利润、抢占市场的一个重要方法。在我国关于银行表外业务和银行绩效关系研究的文献并不多,笔者通过收集16家上市银行2011年-2016年相关数据,以ROE、ROA因变量,表外业务收入占比为自变量,资产规模作为控制变量,利用变截距模型,建立两组回归方程,通过分析表外业务收入占比对这两个因变量的影响来验证表外业务和上市银行绩效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我国表外业务收入和提高银行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因此我国银行要注意发展创新我国表外业务。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 引言2
二、文献综述2
(一)国外文献综述2
(二)国内文献综述3
三、研究设计4
(一)数据来源4
(二)变量的选取和说明4
1.股权收益率4
2.资产收益率4
3.表外业务收入占比4
4.资产规模5
(三)描述性统计5
1.股权收益率5
2.资产收益率5
3.表外业务收入比6
(四)模型的构建6
四、实证检验结果6
五、结论与对策7
致谢8
参考文献8
表外业务对我国上市银行绩效影响
——以16家上市银行为例
引言
引言
最近一些年,由于国内提倡经济“新常态”,还有受到经济全球化和利率市场化影响,银行在发展传统业务的前提下发展适应潮流的表外业务已成为各个银行扩大利润、抢占市场的一个重要方法。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主要有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1985年之前,这一时期我国银行的制度偏向于“专制”,这导致了那一时期我国商业银行主要以传统业务为主,业务形式十分单一。第二阶段是1986至1995年,那个时候中国银行发行了第一张“长城卡”,推动了我国商业银行经济体制的革新,也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启了我国信用消费的大门。第三阶段是1995年至2000年,这短短五年时间,银行不断发展着自己代理委托业务,使得以代理委托为主的相关表外业务在那时得到了高速发展。第四阶段是2000年到2004年,这四年很多银行都很注重发展和创新自身表外业务,投资银行业务等高收益的表外业务层出不穷,为银行创造了许多新的利润。第五阶段是2004年以后,各大银行都纷纷上市,开始转手公司的治理,以发展表外业务作为提高自身竞争地位的手段,表外业务不再是单单为了增加银行存款,而是为了不断提高自身收益。新兴的、科技含量高的、收益可观的表外业务种类应运而生,已经成为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和竞争创新的重要方面。
虽然近几年银行的表外业务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其实与其他发展国家银行相比,表外业务发展程度差距还是很明显的。我国发展表外业务初衷是提升银行绩效,可其实在我国表外业务大多还是为传统业务服务,表外业务是传统业务的附属业务,银行主要是靠存贷利差来获取利润。通过我对很多文献的研究发现很多文献都是关于表外业务创新方面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然而关于银行表外业务收入和银行绩效关系研究的文献并不多。所以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来验证表外业务和上市银行绩效关系,希望能给后续对于表外业务研究的人提供一定帮助,也能让读者了解银行发展表外业务的重要意义。
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表外业务大部分理论都与创新有关,并且其中大多数都是对于表外业务的产生和发展原因的探索。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以西尔柏(W.L.Silber 1983)为代表的诱导型创新理论,认为商业银行由于面对各种内外压力,既要保证其资产流动性又要有不错的利润,从而银行有必要创新发展表外业务;以希克斯(J.R.Hicks 1985)和涅汉斯(J.Niehans 1985)为代表的交易成本创新理论,认为可以通过把单一的金融产品重新排列组合,从而节约了在产品交易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不必要的成本从而来提高收益;以凯恩(E.J.Kane 1984),弗雷德里克米什金(Frederic.S.Mishkin 1986)为主要代表的管制规避理论,认为表外业务的信息披露很有必要;保莫尔(Baumol 1990)提出的竞争市场模型,认为市场对于表外业务的创新发展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从上述一些西方观点可以看出表外业务的出现是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竞争的结果,并且表外业务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投资不足问题。
对于美国这些银行业发达的国家来说,它们国家的一些学者主要都是研究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对银行绩效产生的影响。Clark.J.A(1998)认为美国由于拥有着成熟的混业经营模式,在风险控制和技术管理方面都很完善,而这种模式恰恰有利于减少银行的坏账准备,能够提升银行绩效。Vickers(2000)和John(2000)开展了对于表外业务盈利性的研究,经过一系列的实例研究,验证了交易成本创新理论。他们通过把单一的金融产品耗费的成本与将这些产品进行有效的组合,发现这其中一些流程可以省去一大笔的成本,从而银行提高了收益,这个也是后来所说的范围经济理论。然而M.Kabir(2004)和Ahmad(2006)收集了美国银行10年的经营数据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表外业务的发展非但没有促进银行绩效的提升,反而增大了银行的风险。Kevin(2004)和Stiroh(2004)也收集了银行6年相关数据构成面板数据,通过变截距模型对表外业务和传统业务之间的影响作了研究,结果表明表外业务并没有促进传统业务的发展,反而产生了一种替代效应,表外业务的发展导致了传统业务的衰弱。由此可见,从美国一些银行看来表外业务对于银行绩效的影响还有很大争论,一方面表外业务和商业银行一些传统业务有着替代效应,表外业务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利息收入的扩大;但另一方面表外业务的发展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银行的绩效。因此表外业务对于不同银行不同时期产生的综合效应是不相同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41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