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发展的减贫效果研究全国26个为面板的研究分析

农村金融是近几年来的一大热点话题,在经济飞速增长的今天,农村金融也同样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这对于改善目前贫困人口状况具有重要影响。对农村金融发展的减贫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不仅可以探究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并能针对研究结果提出更加有效的改善方法,为更好的减贫做出贡献。本文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总结分析,并介绍了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贫困的现状及问题,最后通过实证的方式具体分析了我国各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减贫效果,从而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绪论 1
(一)选题背景 1
(二)选题意义 2
二、文献综述 2
(一)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2
(二)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3
(三)论文创新与不足 4
三、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贫困的现状分析 4
(一)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4
(二)我国农村贫困现状及其特点 5
四、研究设计 7
(一)研究假设 7
(二)样本选择 7
(三)变量定义与选取 7
(四)模型设定 8
五、农村金融发展的减贫效果实证分析 9
(一)实证分析方法 9
(二)描述性统计 9
(三)实证结果检验 9
(四)实证结果总结与分析 10
六、政策建议 13
致谢 1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考文献 14
农村金融发展的减贫效果研究
引言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建立了完备的以银行、证券、保险、信托为主要形式的金融体系。我国金融资产总量到2015年末为128万亿元左右,比起改革开放初的4421.7亿元增长了288.48倍。与此同时,我国四大金融市场也都相继发展并壮大起来。虽然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关于“贫困”二字仍然不绝于耳。到2010年,我国贫困人口为2688万人,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整整减少了2.23亿[1]。但从2010年底,我国将贫困线的标准提高到了2300元,贫困人口达到了1.6亿人,如何处理贫困这一大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因而,近年来一个新的话题——农村金融,就出现在了我们眼前。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为了减少农村贫困现状和及减少贫富差距,我们的目光就不得不更多的放在了农村金融上,由此一来就引发了一个新的疑问。农村金融的发展对于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方面究竟是否能起到正向的作用,以及其作用的程度和效果如何。本文对现有文献进行归纳总结,通过比较选择了目前相对合理的方法来衡量农村金融的发展水平,并以此为解释变量来研究其对农村贫困减少问题上产生了多大的作用和效果。
(二)选题意义
尽管这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农村贫困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与此同时,农村金融的发展对于减少贫困的效果等方面的研究也并不完备,甚至对于如何准确测度农村金融的发展水平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指标。本文通过各方面文献资料的整理与归纳,找出了目前被大多数所能够接受的几种衡量方法,并通过自己的分析选取了其中相对合适的能够更好的作用于对减贫效果的研究的方法,以面板数据回归的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为本文实证的模型研究其对减少农村贫困现状的作用大小。最终根据研究结果丰富了农村金融减贫方面的研究以及对以后减贫的方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文献综述
对于本文的研究对象,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还并不是很完善,但也已经有了相当的参考借鉴价值。为了更好的研究这一话题,本节首先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一定的梳理和简要分析,以此作为本文的研究启示。
(一)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一些学者的观点是农村金融的发展对贫困现状的改善起到积极的影响。胡金焱(2008)认为发展良好的金融体系可以有效地利用社会储蓄,来改善资源分配现状,并且可以加速技术变革,最终引起经济增长,提高穷人的收人水平[2]。郑长德(2007) 也认为致力于农村金融的发展是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减少贫困人口的一个重要因素[3]。
还有学者的观点表明,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对于贫困发生率的降低不一定有抑制作用,甚至有可能产生负效应。刘洁(2008)指出,由于我国的城市偏向较为明显,以至于农村资金外流的现象比较普遍[4]。谭燕之(2009)指出,农户的收入总会以相关金融机构为中介,特别是一些正规金融机构流向城市,而没有用于发展农村经济,这让我国农村金融的供求出现了一定的不协调现象[5]。杨俊等(2008)认为,由于存在不平等的信贷分配,农村金融的发展在给经济带来增长的同时,并不一定会使穷人得到好处[6]。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农村金融的发展首先会恶化穷人的收人,到一定时期后才会改善穷人的收入。龙海明、柳沙玲(2008)指出,与贫困地区紧密相连的一个词通常是低金融发展水平,这会令贫困地区的人们更易进入贫困陷阱;而经济增长具有滞后效应,因此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反向影响金融系统的平稳发展。一旦经济增长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其就能够支持更高发展水平的金融体系,同时金融体系的完善通常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反哺效果,并且会使经济更快的发展[7]。
同样,一些学者指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单一。其在不同地区的减贫效果差别很大,如伍艳(2012)实证研究表明: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和贫困人口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向关系,其在东部地区对于贫困的抑制作用最大,中部地区的相对减贫效果较差[1]。其长短期的影响也有差别,孙珊珊(2011)的实证结果得出:从长期来看,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会对贫困发生率、深度及强度等指标产生反向作用。但从短期来看,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却并没有对这些指标表现出显著影响[8]。其减贫效果还会受到门槛值的影响,傅鹏等(2016)等研究结果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非线性关系。这种关系表明了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产生不同的减贫效应,不管是从全国还是省域分析,都会存在一个门槛值[9]。其绝对减贫和相对减贫效果不同,刘志远(2012)研究表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整体减困效果较明显,但金融发展大多是通过调节收入分配来达到减贫的效果,由于在农村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农村GDP占比明显处于下降趋势,说明农村金融的发展尽管十分迅速,但并没能带来农村经济带来相对于城镇经济更快的发展,反而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起到加深农村相对贫困的效果[10]。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35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