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中小型纺织业升级转型的研究
常州市中小型纺织业升级转型的研究[20200101191205]
中小型纺织业作为常州市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对常州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中小型纺织业在促进常州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存在产业结构单一,利润水平低,环境和要素的制约日益明显,原材料的短缺以及价格的上涨,市场需求不足和市场竞争加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劳动力资源优势弱化,品牌环节建设薄弱等问题。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内经济的发展,为了进一步促进常州经济的发展,调整常州市中小型纺织业在常州经济中的地位,常州市中小型纺织业的升级转型已迫在眉睫。本文结合具体实例,通过比较分析,数据分析,逻辑推理等方式,对常州市中小型纺织业发展的现状和转型升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如何进一步推动常州市中小型纺织业升级转型,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中小型纺织业,现状,升级,转型
目 录
1 引言 1
2 常州市纺织业的发展现状 1
2.1 中小型纺织业的定义 1
2.2 常州市纺织业的历史及所占工业比重 2
2.3 常州市纺织业的现状 3
2.4 常州市纺织业的地位和利润变化 4
3 常州市中小型纺织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5
3.1 产业结构单一 6
3.2 利润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弱 6
3.3 纺织业发展过程中的环境和要素的制约日益明显 7
3.4 原材料的短缺以及价格的上涨 7
3.5 市场需求不足和市场竞争加剧 8
3.6 中小企业比重高 9
3.7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9
3.8 劳动力资源优势弱化,劳动力资源不足 9
3.9 品牌环节建设薄弱 10
4 常州中小型纺织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10
4.1 深化纺织产业结构 11
4.2 提高纺织业的利润,加快自主体系建设高 11
4.3 在环保模式上由末端治理范式向循环经济范式的转变 12
4.4 加快纺织业的市场建设 12
4.5 创建纺织业工业园区,促进产业集群 13
4.6 建立完善的行业科技创新体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13
4.7 注重多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14
4.8 加强自身品牌建设 15
4.9 建立完善的投资环境,进一步吸引外资 15
结论 17
致谢 18
参考文献19
图1 常州纺织业2005-2013年利润总额 5
图2 常州纺织业2005-2013年利润率 5
图3 产业转型升级与专业群建设的关系模型 16
表1 常州市制造业主要产业(2013) 3
表2 常州市各行业增长态势列表(2005-2013) 3
1 引言
纺织行业是常州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常州有着上千年的纺织业发展历史,它的存在为常州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
本文通过对常州市中小型纺织业的发展历史,所占工业比重,经济地位以及常州纺织业的现状,结合常州中小型纺织业的实际状况,提出了纺织业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产业结构单一,利润水平低,环境因素对纺织业的制约,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和原材料的短缺,中小型企业所占比重较大,企业自我创新能力不足,劳动力资源不足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品牌环节建设薄弱。并结合常州市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实例来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认识常州市中小型所面临的问题。为了促进常州中小型纺织业的发展,并根据常州中小型纺织业的现状所阐述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转型升级措施:深化纺织业的产业结构,提高纺织业的利润,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建设,加快常州市纺织业的市场建设,创建纺织业产业园区,建立完善的行业科技创新体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强企业自身品牌的建设,同时政府也可以为纺织业的发展建立完善的投资环境,进一步吸引资金和技术,促进常州中小型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采取的是粗放式发展模式和低价格竞争的贸易增长方式,以大量消耗国内廉价的能源资源为成本、以破坏国内生态环境的为代价从而获得超常规发展,制造业在规模扩大的同时,在产业链上获取的利润微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既是企业摆脱目前生存困境的需要,更是实现我国经济长远健康发展的需要。
常州市中小型纺织业要摆脱传统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瓶颈制约,必须依据自身的优势,针对自身的不足,选择适当正确的转型升级之路,最终实现以经济资源的利用,通过在产业价值链上位置的不断攀升,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良好机遇,把常州纺织业和科技创新相结合,转换常州纺织业传统的生产模式,提升纺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利用创新科技开发新纺织材料,提高附加值,促进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资源向具有技术创新优势的新型战略性纺织产业区域集聚,加速战略性新兴纺织产业基地发展,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为常州纺织业发展带来新的春天。
2 常州市纺织业的发展现状
2.1 中小型纺织业的定义
纺织业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层次进行理解。
狭义的纺织业是指用天然纤维或化学纤维加工而成各种纱、丝、绳、织物 及其色染制品的工业 。按原料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棉纺织工业、毛纺织工业、丝纺织工业、麻纺织工业,化学纤维工业等。按生产工艺的不同,可分为纺纱工业、织布工业、针织工业、非织造工业、印染工业等。
广义的纺织业,除包括狭义的纺织业的内容外,还包括服装工业。习惯上通常将广义纺织业称之为纺织服装业。
中小型纺织业的定义,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符合以上职工人数,销售额及企业资产的企业总称为中小型纺织业[1]。
2.2 常州市纺织业的历史及所占工业比重
江苏常州,一座有着32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北枕长江、南连太湖,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孕育了两岸的工商明珠。常州的纺织、印染、服装行业曾经闻名全国。卡其布、灯芯绒、牛仔布飞入寻常百姓家,“小桌子上唱大戏”、“农字当头滚雪球”、“八条龙”专业协作生产等[2]。
纺织行业是常州市的传统行业之一,纺织业在常州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淹城出土的文物就发现了早期的纺织品。在常州市,纺织业产值占全市总产值的12%,纺织业的就业人口占全市总就业人口的22%。纺织业是一个劳动密集程度高、对外依存度较大的行业,但是近年来,纺织业遭遇了多重困境。
纺织业是常州工业中的支柱产业,它所占的比重较大,为常州市的经济发展提供的强大的动力。但伴随着近些年常州中小型纺织业自身存在的不足,国内国际市场的压力,纺织业出现了负增长,表1中分析了常州市纺织业占常州市制造业的比重以及纺织业的工业总产值,常州市纺织业是常州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工业总产值占常州市总的比重最多,大于其他任何产业。表2则分析了纺织业近8年的总的增长态势,从中可以看出,常州市纺织业在近8年中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了负增长[3]。
表1 :常州市制造业主要产业(2013)
行业分类 行业 工业总产值(万元) 所占比重(%)
支柱产业 纺织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 2809535 2295378 2292004 13.21 10.79 10.77
主要行业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2123328 2086988 1399158 1137110 9.98 9.81 6.58 5.35
中小型纺织业作为常州市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对常州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中小型纺织业在促进常州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存在产业结构单一,利润水平低,环境和要素的制约日益明显,原材料的短缺以及价格的上涨,市场需求不足和市场竞争加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劳动力资源优势弱化,品牌环节建设薄弱等问题。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内经济的发展,为了进一步促进常州经济的发展,调整常州市中小型纺织业在常州经济中的地位,常州市中小型纺织业的升级转型已迫在眉睫。本文结合具体实例,通过比较分析,数据分析,逻辑推理等方式,对常州市中小型纺织业发展的现状和转型升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如何进一步推动常州市中小型纺织业升级转型,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中小型纺织业,现状,升级,转型
目 录
1 引言 1
2 常州市纺织业的发展现状 1
2.1 中小型纺织业的定义 1
2.2 常州市纺织业的历史及所占工业比重 2
2.3 常州市纺织业的现状 3
2.4 常州市纺织业的地位和利润变化 4
3 常州市中小型纺织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5
3.1 产业结构单一 6
3.2 利润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弱 6
3.3 纺织业发展过程中的环境和要素的制约日益明显 7
3.4 原材料的短缺以及价格的上涨 7
3.5 市场需求不足和市场竞争加剧 8
3.6 中小企业比重高 9
3.7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9
3.8 劳动力资源优势弱化,劳动力资源不足 9
3.9 品牌环节建设薄弱 10
4 常州中小型纺织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10
4.1 深化纺织产业结构 11
4.2 提高纺织业的利润,加快自主体系建设高 11
4.3 在环保模式上由末端治理范式向循环经济范式的转变 12
4.4 加快纺织业的市场建设 12
4.5 创建纺织业工业园区,促进产业集群 13
4.6 建立完善的行业科技创新体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13
4.7 注重多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14
4.8 加强自身品牌建设 15
4.9 建立完善的投资环境,进一步吸引外资 15
结论 17
致谢 18
参考文献19
图1 常州纺织业2005-2013年利润总额 5
图2 常州纺织业2005-2013年利润率 5
图3 产业转型升级与专业群建设的关系模型 16
表1 常州市制造业主要产业(2013) 3
表2 常州市各行业增长态势列表(2005-2013) 3
1 引言
纺织行业是常州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常州有着上千年的纺织业发展历史,它的存在为常州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
本文通过对常州市中小型纺织业的发展历史,所占工业比重,经济地位以及常州纺织业的现状,结合常州中小型纺织业的实际状况,提出了纺织业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产业结构单一,利润水平低,环境因素对纺织业的制约,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和原材料的短缺,中小型企业所占比重较大,企业自我创新能力不足,劳动力资源不足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品牌环节建设薄弱。并结合常州市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实例来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认识常州市中小型所面临的问题。为了促进常州中小型纺织业的发展,并根据常州中小型纺织业的现状所阐述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转型升级措施:深化纺织业的产业结构,提高纺织业的利润,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建设,加快常州市纺织业的市场建设,创建纺织业产业园区,建立完善的行业科技创新体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强企业自身品牌的建设,同时政府也可以为纺织业的发展建立完善的投资环境,进一步吸引资金和技术,促进常州中小型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采取的是粗放式发展模式和低价格竞争的贸易增长方式,以大量消耗国内廉价的能源资源为成本、以破坏国内生态环境的为代价从而获得超常规发展,制造业在规模扩大的同时,在产业链上获取的利润微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既是企业摆脱目前生存困境的需要,更是实现我国经济长远健康发展的需要。
常州市中小型纺织业要摆脱传统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瓶颈制约,必须依据自身的优势,针对自身的不足,选择适当正确的转型升级之路,最终实现以经济资源的利用,通过在产业价值链上位置的不断攀升,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良好机遇,把常州纺织业和科技创新相结合,转换常州纺织业传统的生产模式,提升纺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利用创新科技开发新纺织材料,提高附加值,促进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资源向具有技术创新优势的新型战略性纺织产业区域集聚,加速战略性新兴纺织产业基地发展,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为常州纺织业发展带来新的春天。
2 常州市纺织业的发展现状
2.1 中小型纺织业的定义
纺织业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层次进行理解。
狭义的纺织业是指用天然纤维
广义的纺织业,除包括狭义的纺织业的内容外,还包括服装工业。习惯上通常将广义纺织业称之为纺织服装业。
中小型纺织业的定义,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符合以上职工人数,销售额及企业资产的企业总称为中小型纺织业[1]。
2.2 常州市纺织业的历史及所占工业比重
江苏常州,一座有着32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北枕长江、南连太湖,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孕育了两岸的工商明珠。常州的纺织、印染、服装行业曾经闻名全国。卡其布、灯芯绒、牛仔布飞入寻常百姓家,“小桌子上唱大戏”、“农字当头滚雪球”、“八条龙”专业协作生产等[2]。
纺织行业是常州市的传统行业之一,纺织业在常州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淹城出土的文物就发现了早期的纺织品。在常州市,纺织业产值占全市总产值的12%,纺织业的就业人口占全市总就业人口的22%。纺织业是一个劳动密集程度高、对外依存度较大的行业,但是近年来,纺织业遭遇了多重困境。
纺织业是常州工业中的支柱产业,它所占的比重较大,为常州市的经济发展提供的强大的动力。但伴随着近些年常州中小型纺织业自身存在的不足,国内国际市场的压力,纺织业出现了负增长,表1中分析了常州市纺织业占常州市制造业的比重以及纺织业的工业总产值,常州市纺织业是常州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工业总产值占常州市总的比重最多,大于其他任何产业。表2则分析了纺织业近8年的总的增长态势,从中可以看出,常州市纺织业在近8年中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了负增长[3]。
表1 :常州市制造业主要产业(2013)
行业分类 行业 工业总产值(万元) 所占比重(%)
支柱产业 纺织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 2809535 2295378 2292004 13.21 10.79 10.77
主要行业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2123328 2086988 1399158 1137110 9.98 9.81 6.58 5.35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