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目 录
1 引言 1
2 服务贸易国际竟争力理论基础 1
2.1 基本概念界定 1
2.2 本文的理论基础 2
3 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3
3.1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3
3.2 世界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6
3.3 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分析 8
3.3.1 贸易竞争指数(TC指数) 8
3.3.2 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A指数) 9
4 增强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对策 11
4.1 优化服务贸易结构 11
4.2 推进服务业开放的深度和广度 11
4.3 发展服务贸易新模式 12
4.4 努力培养服务贸易人才 12
4.5 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13
结论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表1 2001-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及市场占有率表 4
表2 2001, 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主要分类数据表 4
表3 2008-2013年中国服务行业TC指数 9
表4 2005-2012年五国服务贸易CA指数及国际比 10
1 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服务贸易在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日益成为推动各国和世界经济增长的关键支柱。服务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是评价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发达的一个重要指标。能够达到70%~80%的国家都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是40%,而中国的服务产业占GDP的比重仅有3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服务业终会占据一个重要的地位在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下是必然的。在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日渐重要的背景下,许多学者开始关注中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服务贸易业快速发展,服务贸易的年增长率一直在货物贸易的增长率之上,并且在总GDP中的比重也呈上升趋势。服务贸易的迅猛发展,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缓解就业压力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自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越来越重视和加大对服务贸易这方面的投入力度,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服务贸易额稳步增长,据WTO统计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6040亿美元。但是,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国国内服务市场将面临国际市场带来的以前所未有过的激烈竞争。由于国内服务产业本身具有的弱点,中国服务贸易还存在着国际竞争力较弱、服务贸易逆差不断增加、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较低、法律制度不健全等问题。虽然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但就我国的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还是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在国际市场上还没有话语权。
2 服务贸易国际竟争力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述
服务贸易指国与国之间互相提供服务的经济交换活动[1]。服务贸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服务贸易是指一国以提供直接服务活动形式满足另一国某种需要以取得报酬的活动。广义的服务贸易既包括有形的活动,也包括服务提供者与使用者在没有直接接触下交易的无形活动。
国际服务贸易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主要是指在国际货物贸易中的无形贸易形式,其中有运输、保险、金融及旅游等等的服务贸易项目。广义来讲,国际服务贸易除狭义范畴中相关概念阐述外,随着新兴经济形式的发展,也包含诸如劳务承包、卫星传送和传播等在内的新兴贸易活动形式。
服务贸易竞争力是指一国的服务业发展在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过程中所拥有的能够为该国创造价值的能力。具体对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定义分析主要包括下面三个层面:从宏观角度来讲,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指的是在国际市场上,一国所提供的服务能够满足各国的需求,并用来提升其自身的经济实力。中观角度上指的是一国提供服务的某一产业在国际贸易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生产力状况。而从微观角度来看则是指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服务贸易的企业所能创造财富的能力。综上所述,服务贸易竞争力即是指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推进,某国或地区等以促进国民经济收入提高或区域经济水平增长为重要着眼点,不断提升服务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参与度的同时积极促进其价值实现的基础上发挥其保持国际收支均衡的能力。
2.2 理论基础
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绝对优势理论”的观点奠定了自由贸易理论的雏形,这一观点是基于劳动价值的相关理论来探讨贸易双方之间的互利性。大卫李嘉图对亚当斯密的理论做了有益吸收和补充,并在其1817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著作中提出比较优势理论,这一理论从某种程度上展示了国家间的竞争。瑞典经济学家B赫克歇尔B-俄林在其研究成果中总结出要素享赋理论(1935)的观点,即H-O理论,这一理论强调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过程中的各个不同的要素享赋对贸易所产生的作用。除此之外,还有萨缪尔森的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等,这些理论随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都有了更新的进展,并且,经济学家在不断的深入钻研过程中发现,在某些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起着决定作用的生产要素中,对于国家比较优势的决定并非取决于天赋异享,这一系列成果都推动了古典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向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发展,并奠定了现代自由贸易理论的基础。
英国学者威廉斯塔福的著名观点,即早期重商主义(1581),该观点侧重于强调某国贵金属的价值来决定该国的财富,因此他认为,保护本国的贵金属,不致流出是保护国家财富的重要手段,因此应当鼓励出口,控制进口。可见,这一理论是保护贸易理论的雏形。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国学者汉密尔顿和德国学者李斯特相继提出幼稚产业保护论。而凯恩斯在大萧条后,提出了贸易顺差论和贸易乘数理论,这一理论也是超保护贸易理论的基础[2]。
承前可知,关于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基础是国际贸易理论,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1990)作为关于国际竞争力研究的主流理论,也叫“钻石理论”,这一理论将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做进一步的深化探讨,主张国家竞争优势取代比较优势来解释竞争力,推动了贸易理论的发展进程。该理论在其著作《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有较为详细的解说,对竞争优势如何获取及相关方面的诸多影响因素等都做了系统阐述[3]。
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主要包括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另外在加政府和机遇这两个辅助要素。他认为,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并将其排列成一个类似菱形的钻石,因此被形象地称为“钻石模型”[4]。
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
从表2中可知,2001年和2014年我国服务贸易中有些部门的出口额在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份额,包括旅游、运输和咨询等部门在出口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旅游和运输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根据表2的2014年的相关数据显示,二者占比总计有43.3%,在总出口额中占有极大的比重。另外咨询业(19.8% )、其他商务服务业(15.5% )、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业(8.5%)及建筑服务业(7.1 % ),而侧重要求技术的高附加值项目如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0.3% )、通讯(0.8%)、金融(2.1%),虽然近年来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相差很多。这些数据和分析充分证明了我国服务贸易产业结构存在不均衡和不合理的问题需要调整和解决。
1 引言 1
2 服务贸易国际竟争力理论基础 1
2.1 基本概念界定 1
2.2 本文的理论基础 2
3 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3
3.1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3
3.2 世界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6
3.3 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分析 8
3.3.1 贸易竞争指数(TC指数) 8
3.3.2 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A指数) 9
4 增强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对策 11
4.1 优化服务贸易结构 11
4.2 推进服务业开放的深度和广度 11
4.3 发展服务贸易新模式 12
4.4 努力培养服务贸易人才 12
4.5 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13
结论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表1 2001-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及市场占有率表 4
表2 2001, 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主要分类数据表 4
表3 2008-2013年中国服务行业TC指数 9
表4 2005-2012年五国服务贸易CA指数及国际比 10
1 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服务贸易在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日益成为推动各国和世界经济增长的关键支柱。服务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是评价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发达的一个重要指标。能够达到70%~80%的国家都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是40%,而中国的服务产业占GDP的比重仅有3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服务业终会占据一个重要的地位在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下是必然的。在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日渐重要的背景下,许多学者开始关注中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服务贸易业快速发展,服务贸易的年增长率一直在货物贸易的增长率之上,并且在总GDP中的比重也呈上升趋势。服务贸易的迅猛发展,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缓解就业压力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自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越来越重视和加大对服务贸易这方面的投入力度,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服务贸易额稳步增长,据WTO统计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6040亿美元。但是,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国国内服务市场将面临国际市场带来的以前所未有过的激烈竞争。由于国内服务产业本身具有的弱点,中国服务贸易还存在着国际竞争力较弱、服务贸易逆差不断增加、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较低、法律制度不健全等问题。虽然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但就我国的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还是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在国际市场上还没有话语权。
2 服务贸易国际竟争力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述
服务贸易指国与国之间互相提供服务的经济交换活动[1]。服务贸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服务贸易是指一国以提供直接服务活动形式满足另一国某种需要以取得报酬的活动。广义的服务贸易既包括有形的活动,也包括服务提供者与使用者在没有直接接触下交易的无形活动。
国际服务贸易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主要是指在国际货物贸易中的无形贸易形式,其中有运输、保险、金融及旅游等等的服务贸易项目。广义来讲,国际服务贸易除狭义范畴中相关概念阐述外,随着新兴经济形式的发展,也包含诸如劳务承包、卫星传送和传播等在内的新兴贸易活动形式。
服务贸易竞争力是指一国的服务业发展在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过程中所拥有的能够为该国创造价值的能力。具体对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定义分析主要包括下面三个层面:从宏观角度来讲,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指的是在国际市场上,一国所提供的服务能够满足各国的需求,并用来提升其自身的经济实力。中观角度上指的是一国提供服务的某一产业在国际贸易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生产力状况。而从微观角度来看则是指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服务贸易的企业所能创造财富的能力。综上所述,服务贸易竞争力即是指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推进,某国或地区等以促进国民经济收入提高或区域经济水平增长为重要着眼点,不断提升服务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参与度的同时积极促进其价值实现的基础上发挥其保持国际收支均衡的能力。
2.2 理论基础
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绝对优势理论”的观点奠定了自由贸易理论的雏形,这一观点是基于劳动价值的相关理论来探讨贸易双方之间的互利性。大卫李嘉图对亚当斯密的理论做了有益吸收和补充,并在其1817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著作中提出比较优势理论,这一理论从某种程度上展示了国家间的竞争。瑞典经济学家B赫克歇尔B-俄林在其研究成果中总结出要素享赋理论(1935)的观点,即H-O理论,这一理论强调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过程中的各个不同的要素享赋对贸易所产生的作用。除此之外,还有萨缪尔森的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等,这些理论随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都有了更新的进展,并且,经济学家在不断的深入钻研过程中发现,在某些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起着决定作用的生产要素中,对于国家比较优势的决定并非取决于天赋异享,这一系列成果都推动了古典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向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发展,并奠定了现代自由贸易理论的基础。
英国学者威廉斯塔福的著名观点,即早期重商主义(1581),该观点侧重于强调某国贵金属的价值来决定该国的财富,因此他认为,保护本国的贵金属,不致流出是保护国家财富的重要手段,因此应当鼓励出口,控制进口。可见,这一理论是保护贸易理论的雏形。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国学者汉密尔顿和德国学者李斯特相继提出幼稚产业保护论。而凯恩斯在大萧条后,提出了贸易顺差论和贸易乘数理论,这一理论也是超保护贸易理论的基础[2]。
承前可知,关于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基础是国际贸易理论,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1990)作为关于国际竞争力研究的主流理论,也叫“钻石理论”,这一理论将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做进一步的深化探讨,主张国家竞争优势取代比较优势来解释竞争力,推动了贸易理论的发展进程。该理论在其著作《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有较为详细的解说,对竞争优势如何获取及相关方面的诸多影响因素等都做了系统阐述[3]。
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主要包括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另外在加政府和机遇这两个辅助要素。他认为,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并将其排列成一个类似菱形的钻石,因此被形象地称为“钻石模型”[4]。
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
从表2中可知,2001年和2014年我国服务贸易中有些部门的出口额在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份额,包括旅游、运输和咨询等部门在出口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旅游和运输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根据表2的2014年的相关数据显示,二者占比总计有43.3%,在总出口额中占有极大的比重。另外咨询业(19.8% )、其他商务服务业(15.5% )、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业(8.5%)及建筑服务业(7.1 % ),而侧重要求技术的高附加值项目如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0.3% )、通讯(0.8%)、金融(2.1%),虽然近年来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相差很多。这些数据和分析充分证明了我国服务贸易产业结构存在不均衡和不合理的问题需要调整和解决。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