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收入对农户消费贷款的影响分析

近年来,国家为解决“三农”难题进行了连续的努力,不断落实农户税收负担的减免和各方面的扶持政策,农民的收入有所增加。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住房、置车、购买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教育和其他消费的支出也在增加。本文从农村居民收入的高低影响农村消费贷款的角度,以江苏省宝应县为例,通过建立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农户收入影响着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与消费需求,并对消费贷款的发展有刺激作用。反之,消费贷款的不断完善则会进一步存进农民收入的增加,两者相辅相成。
目录
引言
一、绪论 1
(一)选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
1.选题背景 1
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
(二)研究现状 1
1.国内研究现状 1
2.国外研究现状..1
二、相关概念及理论分析 2
(一)农户收入 2
(二)消费贷款及农村消费贷款 2
(三)农户收入与消费贷款的相互关系 2
三、制约农户消费贷款的主要因素 2
(一)农民收入偏低,且预期收入不稳定 2
(二)农民的消费观念滞后 3
(三)农村消费环境不利于农村消费贷款的发展 3
(四)农村金融创新不够,制约农村信贷发展 3
四、农民收入对农村消费贷款投入的实证分析 3
(一)数据来源 3
(二)模型的构建及计量结果分析 3
1、进行平稳性检验 3
2、协整检验 4
3、回归模型分析 4
4、回归模型分析25
(三)相关结论 6
五、进一步提高农村消费贷款水平的相关对策 6
(一)发展多元经济,提高农户收入 6
(二)降低农户收支波动 6
(三)改变农户的预期收入水平 7
(四)进一步完善农村消费贷款市场 7
六、结论及未来展望 7
参考文献 8
致 谢 9
一、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选题背景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十八大明确提出要进一步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等三农问题,并且将其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而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其最终目标是为了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对农村消费贷款的推动作用十分明显。而农村信贷的持续深入推进又反过来推动了农民收入的提高。通过消费贷款的投入以增加农民的收入一致是理论界研究的一个重点,目前我国的三农问题可以归结为农民的收入增长问题,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都提到了要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因此,对农户说如和农村消费贷款的研究是符合我国目前的发展趋势的,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农户收入和农村信贷消费之间具有较大的关联作用,为了充分了解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有必要通过实证分析来了解农户收入和农村消费贷款之间的互相转化关系。本文旨在通过实证分析,以江苏省宝应县为例,了解农民收入和该地区消费贷款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农民收入和农村消费贷款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农户收入影响着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与消费需求,并对消费贷款的发展有刺激作用。农民收入的增加会带来消费贷款的不断增长,反之,消费贷款的不断完善则会进一步存进农民收入的增加,两者相辅相成。以此来证明新时期应当进一步推动农村消费贷款的发展以更好的提高农民的收入,同时在农民收入提高的基础上,反过来推动农村消费贷款的不断完善。
(二)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根据江苏省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可知,2003年至2013年近10年间,农村人均纯收入从4508元增长到14408元。这说明政府的政策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收入。然而虽然农村的人均收入增长比例较高,但受制于基数的大小,整体上农户的年可支配收入并不高(方振,2011),提高的收入并不能完全满足农户的生存消费需求。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农民对消费信贷的需求也显露出来并呈不断增长的趋势。根据金晓春的统计数据分析,江苏省农村居民整体上依靠在乡镇企业的收入,乡镇企业贷款(目前已经基本改制为农村中小企业)的增加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农村中小企业在农村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农村金融机构的数量在时间上主要随着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一个地区的人均收入水平高,就能够容纳更多的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数量也就相应地增多(金晓春,2008)。目前对农村消费贷款和农民收入之间关系的研究,国内不仅有定性分析,还有部分专家学者采取了定量分析,曾令华利用湖南2001年一季度到2007年四季度的消费贷款数据,就湖南的小额信贷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协整分析检验,得出个人消费贷款和农户收入之间具有正向的关系。冯文明(2012)搜集调查数据并建立模型进行分析得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消费需求与消费贷款水平之间都存在着相互正影响的关系。王晶(2009)认为,农村消费贷款不发达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而且极其不稳定,再加上农村的金融基础设施并不齐全,金融服务短缺。孙蕾,詹树(2006)认为两者在长期趋势上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效果。
2.国外研究现状
与国内不同的是,国外的农村和国内的不大一样,且国外的消费贷款发展比我国要好得多,所以国外对农村消费贷款研究已较为成熟。国外主要从管理学或者是社会学以及经济学层面进行研究,研究的成果及文献相对丰富,理论方面所呈现的体系也较为成熟。部分学者的研究是关于农村消费贷款法律促进机制的,这些内容主要是为了体现农村信贷机构与信贷客户之间的激励约束机制上。而这些激励约束机制的研究,对我国进一步促进农村消费贷款的增长,具有较为重大的现实启发意义。
二、相关概念及理论分析
(一)农户收入
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指的是农户从合法渠道获得的总收入减去相应的费用之后,所能支配的收入总和。农民的纯收入主要是为农业再生产投入以及用于自身的消费支出,它所反映的是一个农村居民在一年之内所能达到的平均收入水平。一般农户纯收入等于总收入减去家庭支出费用、各种税费支出以及固定资产折旧等费用,与它所对应的是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二)消费贷款及农村消费贷款
消费贷款这一概念源自西方,有着比较长的发展历史。在欧美许多发达国家,消费贷款对其整体国民经济运行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目前国内金融机构所开展的个人消费贷款按最终使用用途一般可划分为以下几种:短期信用贷款、综合消费贷款、旅游贷款、国家助学贷款、汽车贷、住房贷款。2000,中国打开农村消费贷款,贷款主要是学生贷款,中小型农业机械消费贷款,小额生活消费贷款。目前,农村消费贷款主要是基于1年期的单笔额度在3万元以下贷款;执行利率是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30%~100%,且以上浮100%为主。根据宝应县的情况,本文涉及的农户的消费贷款主要为建设农村宅基地房、日常购车以及生育所用。基本都是一次性还本付息,当地除了农商行以外还有专门的小额贷款公司,有关系的基本都能贷到款。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59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