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区域差异HHI指数的测度
目 录
1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1.2.1 研究内容 1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2
1.3.1 区域范畴的界定 2
1.3.2 金融发展的界定 3
1.3.3 区域差异的界定 3
2 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及区域差异的测度方法 4
2.1 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测度方法 4
2.2 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的测度方法 4
3 我国东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的实际测度 5
3.1 数据来源及描述 5
3.2 我国东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测度 6
3.3 我国东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的测度 6
4 我国东部农村金融发展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7
4.1 我国东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7
4.1.1 地理位置对农村区域金融发展的影响 7
4.1.2 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村区域金融发展的影响 8
4.1.3 区域金融环境对农村区域金融发展的影响 8
4.2 我国东部农村金融发展区域差异的对策 9
4.2.1 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发展水平的共同提高 9
4.2.2 制定与实施适度差别化的金融制度 10
4.2.3 改善区域金融环境 13
结论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速,同时也带动了农村金融的发展。但由于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在地里位置、经济基础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导致了农村金融发展上也出现了区域差异。而且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区域差异在不断的增大。长期的发展差异或者过大的发展差异,将会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一系列不利的影响,也难以实现提高农村福利水平。因此,尽量缩小我国农村地区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是稳定我国农村经济的基础和前提。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本文选取的样本是我国的东部地区,研究了东部各地区的农村金融发展的差异。本文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大概介绍了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意义及方法,对有关农村金融方面的相关术语做了解释说明。第二部分例举了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以及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的测度方法。第三部分以我国东部地区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东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以及区域差异。第四部分阐述了产生这些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
1.2.2 研究方法
本文首先研究了我国东部各省农村金融的发展水平,然后通过研究我国东部各省份在农村人均贷款等方面的差异来研究东部各区域农村金融发展的差异。本文以HHI指数为测度方法对数据进行研究。接着再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金融环境这三个方面阐述农村金融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最后针对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来逐渐缩小我国东部农村金融发展的差异。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 东部地区的界定
本文所选的区域范畴是我国的东部地区。我国东部分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和东南地区四大区域,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等11个省市。我国东部地区相比于中西部地区,在自然资源、地理位置和政策扶持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所以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都比较高,农村金融也得到了比较全面的发展。但东部地区囊括11个省市,各省市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差距,故而各省市农村金融的发展水平也层次不平,存在着区域差异。
1.3.2 农村金融发展及区域差异的界定
农村金融金融一直是研究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农村金融的稳健发展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所谓的“农村金融发展”可理解为“经济发展”在“农村金融”领域上的体现。一个区域农村金融的发展应从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制度、金融交易规模等多个视角来进行分析。农村金融机构组织结构的变化、金融市场融资活动的变化、金融制度的改变以及金融交易是否达到规模效益等都能从不同程度、不同角度来体现农村金融的发展。
不同的学科或者不同的角度对区域差异的界定都不相同,本文将从农村金融的角度来界定区域差异。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第一,东部地区农村金融结构空间上的区域差异。这里所说的金融结构是指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农村金融组织结构等。从空间上对上述要素进行分析系,能够较客观的体现出各地在农村金融上的区域差异。第二,东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程度上的区域差异。金融资源、金融市场广度、金融服务人员等这些因素数量上的变化,可以更直接更实际的说明各区域农村金融发展程度上的不同。第三,东部地区农村金融行为主体上的区域差异。这里的行为主体包括制度和维护金融制度的政府组织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提出金融需求的农村居民和非金融组织。不同地区在这些行为主体上的差异也会导致农村金融发展的差异。
2 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及区域差异的测度方法
2.1 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测度方法
本文根据以往学者的研究,将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测度方法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农村金融发展效率指标即存贷比(FIE),FIE=农村存款余额/农村贷款余额,一般说来,存贷比数值越高,农村贷款的需求越容易得到满足,越有利于农村金融的发展;第二,农村金融发展结构指标(FIS),一般FIS数值是资本市场证券余额与全部金融资产的比值来表示;第三,农村金融发展规模(FIR)即农村金融相关比率,其中,FIR=农村金融资产/GDP,是由Goldsmith提出的,也叫戈氏指数,被大多数学者采用,用来作为衡量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
由于农村存款数据不够真实且我国农村证券业还未得到充分的发展,故本文选择金融相关比率作为测度方法,测量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农村金融资产包括农村贷款、农村存款和农村保险等。但于目前我国的农村保险业发展不够发达,相关数据也不够全面,所以本文就不将农村保险等方面纳入计算。同样的,由于目前大多数农村金融机构将大量的农村存款转入到城市,所以存款不具有真实性,它不能如实的反映我国目前农村金融发展的情况,所以本文不会采用农村存款作为理论依据。由此,本文采用农村贷款与农村经济总量的比值来衡量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水平。农村贷款一般包括农村乡镇企业贷款和农业贷款。而其中的乡镇企业的贷款数据难以获得,所以本文采用农业贷款来代替农村贷款。用第一产业总值来表示农村经济活动总量。综上所述,本文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测度方法为农业贷款与第一产业GDP的比值。
首先,我国东部的辽宁北京等地区位于我国北方,而海南福建等地位于我国的南方,在自然环境要素上差异巨大,因此各地区农业发展方式和发展水平不同,这必然导致了农村金融区域差异的存在。像一些沿海省份如江苏省和浙江省,由于优越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些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一般地区比较高,这就自然而然的带动了该区域农村金融的发展。而有些资源较匮乏、自然环境较恶劣的地区,农业发展也相对比较滞后,农村金融也未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所以,自然环境对农村金融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1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1.2.1 研究内容 1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2
1.3.1 区域范畴的界定 2
1.3.2 金融发展的界定 3
1.3.3 区域差异的界定 3
2 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及区域差异的测度方法 4
2.1 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测度方法 4
2.2 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的测度方法 4
3 我国东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的实际测度 5
3.1 数据来源及描述 5
3.2 我国东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测度 6
3.3 我国东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的测度 6
4 我国东部农村金融发展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7
4.1 我国东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7
4.1.1 地理位置对农村区域金融发展的影响 7
4.1.2 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村区域金融发展的影响 8
4.1.3 区域金融环境对农村区域金融发展的影响 8
4.2 我国东部农村金融发展区域差异的对策 9
4.2.1 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发展水平的共同提高 9
4.2.2 制定与实施适度差别化的金融制度 10
4.2.3 改善区域金融环境 13
结论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速,同时也带动了农村金融的发展。但由于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在地里位置、经济基础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导致了农村金融发展上也出现了区域差异。而且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区域差异在不断的增大。长期的发展差异或者过大的发展差异,将会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一系列不利的影响,也难以实现提高农村福利水平。因此,尽量缩小我国农村地区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是稳定我国农村经济的基础和前提。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本文选取的样本是我国的东部地区,研究了东部各地区的农村金融发展的差异。本文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大概介绍了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意义及方法,对有关农村金融方面的相关术语做了解释说明。第二部分例举了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以及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的测度方法。第三部分以我国东部地区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东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以及区域差异。第四部分阐述了产生这些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
1.2.2 研究方法
本文首先研究了我国东部各省农村金融的发展水平,然后通过研究我国东部各省份在农村人均贷款等方面的差异来研究东部各区域农村金融发展的差异。本文以HHI指数为测度方法对数据进行研究。接着再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金融环境这三个方面阐述农村金融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最后针对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来逐渐缩小我国东部农村金融发展的差异。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 东部地区的界定
本文所选的区域范畴是我国的东部地区。我国东部分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和东南地区四大区域,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等11个省市。我国东部地区相比于中西部地区,在自然资源、地理位置和政策扶持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所以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都比较高,农村金融也得到了比较全面的发展。但东部地区囊括11个省市,各省市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差距,故而各省市农村金融的发展水平也层次不平,存在着区域差异。
1.3.2 农村金融发展及区域差异的界定
农村金融金融一直是研究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农村金融的稳健发展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所谓的“农村金融发展”可理解为“经济发展”在“农村金融”领域上的体现。一个区域农村金融的发展应从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制度、金融交易规模等多个视角来进行分析。农村金融机构组织结构的变化、金融市场融资活动的变化、金融制度的改变以及金融交易是否达到规模效益等都能从不同程度、不同角度来体现农村金融的发展。
不同的学科或者不同的角度对区域差异的界定都不相同,本文将从农村金融的角度来界定区域差异。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第一,东部地区农村金融结构空间上的区域差异。这里所说的金融结构是指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农村金融组织结构等。从空间上对上述要素进行分析系,能够较客观的体现出各地在农村金融上的区域差异。第二,东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程度上的区域差异。金融资源、金融市场广度、金融服务人员等这些因素数量上的变化,可以更直接更实际的说明各区域农村金融发展程度上的不同。第三,东部地区农村金融行为主体上的区域差异。这里的行为主体包括制度和维护金融制度的政府组织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提出金融需求的农村居民和非金融组织。不同地区在这些行为主体上的差异也会导致农村金融发展的差异。
2 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及区域差异的测度方法
2.1 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测度方法
本文根据以往学者的研究,将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测度方法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农村金融发展效率指标即存贷比(FIE),FIE=农村存款余额/农村贷款余额,一般说来,存贷比数值越高,农村贷款的需求越容易得到满足,越有利于农村金融的发展;第二,农村金融发展结构指标(FIS),一般FIS数值是资本市场证券余额与全部金融资产的比值来表示;第三,农村金融发展规模(FIR)即农村金融相关比率,其中,FIR=农村金融资产/GDP,是由Goldsmith提出的,也叫戈氏指数,被大多数学者采用,用来作为衡量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
由于农村存款数据不够真实且我国农村证券业还未得到充分的发展,故本文选择金融相关比率作为测度方法,测量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农村金融资产包括农村贷款、农村存款和农村保险等。但于目前我国的农村保险业发展不够发达,相关数据也不够全面,所以本文就不将农村保险等方面纳入计算。同样的,由于目前大多数农村金融机构将大量的农村存款转入到城市,所以存款不具有真实性,它不能如实的反映我国目前农村金融发展的情况,所以本文不会采用农村存款作为理论依据。由此,本文采用农村贷款与农村经济总量的比值来衡量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水平。农村贷款一般包括农村乡镇企业贷款和农业贷款。而其中的乡镇企业的贷款数据难以获得,所以本文采用农业贷款来代替农村贷款。用第一产业总值来表示农村经济活动总量。综上所述,本文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测度方法为农业贷款与第一产业GDP的比值。
首先,我国东部的辽宁北京等地区位于我国北方,而海南福建等地位于我国的南方,在自然环境要素上差异巨大,因此各地区农业发展方式和发展水平不同,这必然导致了农村金融区域差异的存在。像一些沿海省份如江苏省和浙江省,由于优越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些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一般地区比较高,这就自然而然的带动了该区域农村金融的发展。而有些资源较匮乏、自然环境较恶劣的地区,农业发展也相对比较滞后,农村金融也未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所以,自然环境对农村金融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