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新世纪以来,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成绩。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加工贸易一方面仍凸显产业结构单一、转型升级难度大等诸多问题;另一方面我国加工贸易在发展过程中面对国内外压力较大,尤其是国际经济全球化背景的影响,导致我国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在这种新的成长环境下,我们应着力将解决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摆在首位。本文目的是通过综合以上我国加工贸易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及凸显的问题两方面,主要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参照近年来反映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状况的统计数据,重点分析研究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首先阐述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历史及现状,然后列举影响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主要问题点,最后,针对问题点分析其应对措施和今后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努力方向。关键词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面临问题,对策研究
目 录
1 引言 1
2 我国加工贸易概述及理论基础 1
2.1 加工贸易概述 1
2.2 理论基础 2
3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 3
3.1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现状 3
3.2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主要问题 4
4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机遇与挑战 7
4.1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机遇 7
4.1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挑战 8
5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对策研究 9
5.1 优化产品结构,促进产品升级 9
5.2 提升加工贸易产业核心竞争力 9
5.3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促进人才升级 11
5.4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区域升级 11
5.5 加强科技投入,促进技术升级 11
5.6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实现发展空间升级 13
5.7 政府完善政策体制,促进监管模式升级 13
结论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17
表1 我国加工贸易额占商品贸易总额的比重 4
表2 2015、2016年外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口状况 5
图1 我国加工贸易的产业升级方向 10
1 引言
我国加工贸易开始于改革开放初期,发展到现在,已经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同时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蓬勃发展,我国加工贸易在政府优惠政策的指引下,利用本土劳动力及资源优势,并抓住国际大型跨国公司对外产业转移的机会,得到了较快发展。尽管加工贸易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一个较长足的进步,但也日益暴露出很多问题,这些诸多问题也一直阻碍着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进程。首先,我国加工贸易整体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关键领域核心竞争力不足。其次,加工贸易企业多以外资为主,自主品牌少,本土竞争力不够。最后,我国国内加工贸易多集中在高污染、高耗能产业上。同时,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在地区发展水平差异很大,东西部加工贸易发展严重失衡,地区间协调联动效应不足。这一系列诸多问题共同影响制约了我国加工贸易长期发展。面对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面临的诸多问题,我们必须结合理论并联系实际,切实提出相关对策。更要着眼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长期又好又快发展的角度思考制约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相关因素同时做出相应改革。比如:首先制定一个适应于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可行性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今后发展方向,并未日后转型升级提出明确规划。随后,我们需要加强核心技术的开发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高国内加工贸易企业的技术素养,加强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技术改革和产业转移,利用政府政策及有利于自身的贸易规则推动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等。
现在,我国加工贸易正面临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机,在这个特殊时期,我国加工贸易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这需要我们抓住可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良好机遇,并积极面对所遇的挑战,在加工贸易转型过程中找到影响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主要自身问题,并根据自身实际加以分析制定相应对策,才能走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所面临的诸多困境,促使我国加工贸易朝常态化方向发展[1]。
2 我国加工贸易概述及理论基础
2.1加工贸易概述
2.1.1加工贸易概念
加工贸易指加工企业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从外进口生产必需的加工原材料、工装设备等经过生产或装配后变成客户满意的成品,最后将成品经过国内外海关出口到客户端的贸易形式,主要分为下列几种主要形式。
第一,进料加工指我国企业按客户要求自行购入生产原料,在国内生产场所通过自有生产能力进行加工制造,最后将加工后的成品,卖给国外客户。进料加工贸易这一形式主要特点是我方要密切关注国际市场行情积极主动的寻找潜在客户同时要学会利用外汇尽量达到低成本高回收的目的。
第二,来料加工指生产所需的原材料等其他所需由外商免费提供,我方加工企业按照外商要求投产制造成品发给外商。与进料加工贸易相比,来料加工方式下,我方加工企业自主性较小,且收益主要取决于以劳动力为主的国内生产成本。
第三,装配业务指我方加工企业利用外商提供的装配所需设备将产品装配为成品后交给客户。与来料加工方式相比,两者均是进口原材料和出口制成品的过程[2]。与进料加工相比,装配业务风险较小,企业本身从中只能收获一定的加工费用,因此,收益也比进料加工低一点。
第四,协作生产指产品的最终完成需要多方的共同配合。这种方式表现为企业间的固定长期的合作模式[3]。其协作生产主要形式有产品间协作、生产工艺技术的协作、零部件协作生产等。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间经济联系更为密切,协作生产将会引起各国重视,成为加工贸易企业提高专业化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
2.1.2加工贸易特点
第一,加工贸易增速放缓,转型升级面临困境。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加工贸易在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国内优惠政策指引下,得到了空前发展。但从近年来海关官网统计月报的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加工贸易的规模和发展速度上都呈现一定下滑态势。2014年我国商品进出口总额264334.5亿元,这其中加工贸易额达86606.9亿元人民币,占我国商品进出口总额的32.76%;2016年我国商品进出口总额为243386.3亿元人民币,而加工贸易额为73523.4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30.21%;从中可以清楚的看出,我国不仅在商品进出口总额还是加工贸易额都呈小幅减缓的趋势,这也侧面反映出我国加工贸易在转型升级方面遇到了一定困境。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05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