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规金融对农户生产性投资影响的实证研究

非正规金融对农户生产性投资影响的实证研究[20200428220507]
摘要:近年来,我国把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农户生产性投资是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实践表明,资本投入对于农户投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这样说,只有加速农业资本的形成,“三农”问题才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目前,我国农村间接融资占主导地位,信贷资金投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我国农村还存在较多的金融抑制,使得农村地区正规金融的服务供给单一、覆盖面窄,远远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这为民间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本文根据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库中的几万份全国各地的问卷调查,分析民间金融对生产性投资的影响。此外,本文还对从事小商业或小手工业的家庭进行研究,比较其与其他家庭的生产性投入,试图找出民间金融更需要更有效益的服务对象。同时,对于非正规金融供给的效率问题,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和政策建议,使其更好的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5`1^9`1^6^0`7^2# 
关键字:民间金融;农户;生产性投资;借贷需求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2
二、文献综述2
(一)投资理论的溯源2(二)民间金融的相关假说2
三、农户生产性投资现状3
(一)农村金融抑制3
(二)农户生产性投资总体情况3
(三)农户生产性投资结构 4
四、民间金融与农户生产性投资实证分析5
(一)民间金融与农户生产性投资的回归分析5
(二)不同工作的农户生产性投资的回归分析比较6
(三)民间金融与家用电器投入的回归分析7
(四)民间金融与交通工具投入的回归分析7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8
(一)本文的主要观点8
(二)相关政策建议9
致谢9
参考文献10
非正规金融对农户生产性投资影响的实证研究
引言
据国家统计局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4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6.48万亿元,增长20.6%; 农户投资9841 亿元,增长8.3%。农户投资增长率相对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偏低。因此,促进农户发展生产性投资刻不容缓。农户信贷是促进农户发展生产性投资的重要手段。不管是正规借贷还是民间借贷,都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农户的流动性约束,促进了农户发展生产性投资。
然而民间金融是否高效率促进生产性投资的发展值得我们深思。本课题主要探讨民间金融对生产性投资的作用,并分析从事小商业或小手工业的家庭与其他家庭在生产性投资上的差异,试图寻找民间金融更需要更有效益的服务对象。同时,对于民间金融供给中的效率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和相关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一)投资理论的溯源
1.古典学派投资理论
古典学派经济学家最早地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投资理论。他们普遍认为,只有在自由放任的制度环境下,投资主体按照绝对利益或比较利益原则做出的选择才会使投资活动最为有效,一旦存在外界条件干预,投资效率将会大大降低甚至失效。他们根据经济人假设,按照统一的效率标准,将大量的个人和组织设定为投资主体,基于“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提出了投资决定命题:以绝对成本和相对成本原理奠定了投资选择原则,他们所提出的比较成本原理构成了机会成本、成本收益分析和投资边际分析的最初框架,这也是他们对投资理论的主要贡献。
2.凯恩斯主义投资理论
20世纪30年代,以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的投资思想为基础,凯恩斯的追随者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凯恩斯主义投资理论。其基本观点是:利率决定投资水平。凯恩斯提出了最优资本函数曲线和最优投资函数曲线。最优资本函数曲线表示资本存量水平和利率存在负相关关系,并根据资本边际效率(MEC)和利率相比的水平,判断是否进行投资。资本边际效率大于利率,则企业投资。而在最优投资函数曲线中,则考虑了资本品价格上涨的情况,投资边际效率(MEI)即是在考虑到资本品生产成本变动的情况下增加一个单位的资本品所获得的收益率。
3.新古典投资理论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D.W.乔根森在60年代初提出了新古典投资理论。该理论冲出几十年来凯恩斯主义者对投资理论的研究框架,具有很多新古典特征:市场完全竞争、边际分析方法、生产要素相互替代可能等,其中生产要素的相互替代可以说是乔根森投资理论的一大特色。乔根森力图克服以往投资理论单纯从宏观上分析问题的缺陷,认为对投资行为的研究应从微观经济主体——企业出发,通过生产函数的现值最大化来确定投资水平。
(二)民间金融的相关假说
假说一:民间金融促进生产性投资发展
姚耀军( 2005) 认为,民间信贷资金对农户投资有着重要的作用。农村长期的金融抑制使得农户投资缺乏金融支持。为了加强对农户投资的金融支持,应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步伐、放松对非正规金融的管制、大力发展小额信贷以及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职能。刘荣茂等(2006) 也实证分析表明,信贷能力是显著影响农户进行生产性投资规模大小的因素之一。郭敏等(2002) 对农户投资与民间信贷的关系实证分析发现,在1990—2000 年农户投资与农户可获得的民间信贷有着很强的正相关关系。从对温州市的调查看, 个体户和农户的借款用途大部分是为弥补生产经营性资金短缺、农用机具、农贸交易等大宗费用, 用于子女上学、生活消费的仅占21.7 %(丁俊峰,刘惟煌,2005)。
假说二:民间金融多数用于消费
Mahmoud ,Peter(2000)对埃及4个村庄的20多户农民作了实证研究,发现正规金融的贷款主要用于生产用途,而非正规金融主要用于非生产性用途, 如平滑消费等,对农户生产性投资影响不大。当农户有平滑消费的的时候, 就只能求助于非正规金融。Duong,Izumida(2002)使用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这个观点。他们认为需要非正规金融的农户主要是那些收人不高但是又有重大支出需要的家庭, 贷款数额一般不会很大。林毅夫(2003)案例研究中表明,非正规金融市场上的贷款几乎都用于突发、大额以及明显的特殊消费,如丧葬婚嫁或用于建造新发房舍。郭沛(2004)认为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上的融资主要用于农户生活困难资金贫乏时,而在生产投资上需求较少。
三、农户生产性投资现状
(一)农村金融抑制
虽然在农村金融市场上业已形成了农村信用合作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三足鼎立的局面,但对于中国大多数地区(特别是落后地区)的农村居民而言,面对的仍然仅有农村信用合作社。一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主要从事农副产品收购贷款、商品粮基地建设贷款、农村基建贷款等,根本不与个体农户发生信贷业务关系;二是中国农业银行在很多乡镇及其乡镇以下的地带,根本没有分支机构;三是曾被人们作为正规金融组织之外的农村合作基金会,由于其一开始就不具备法律地位、管理不够规范、发展过快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基础,农村信用合作社事实上已成为农村居民金融活动的主要中介,在不少边远的农村地区甚至是唯一的合法金融机构。在农村信用合作社因种种原因不能满足农村居民资金需求的时候,农村居民只能更多地依赖于民间金融来融通资金。李锐(2004)通过调研数据,发现农户的金融抑制程度为70.92%。事实上,改革后出现了农村金融资源大量外流的局面。温涛等(2005)发现1978年以后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仍然有负向的影响, 这种情况并没有随着经济转型而得到改善。相反地,农村金融发展却对城市居民收人的增长有显著的影响。而农户的信贷需求还是需要依赖民间金融(温铁军,200l)。
就调查农户各渠道存贷款笔数所占比例而言,61.9%、19.84%的存款活动分别是与农村信用合作社、农业银行之间发生的,而从农村信用合作社、农业银行借款却分别仅占30.63%、3.6%(从其它银行借款占1.8%、合作基金会占0.6%、其它非银行金融机构占2.4%),而其借款行为的60.96%是与民间放贷主体之间发生的。农村中不一定存在专门的高利贷者或者私人钱庄,农户只要通过人情关系就可以方便地从他们较为富裕的亲友那里获得借款(Tang ,1995;何田,2002)。
(二)农户生产性投资总体情况
生产性投资是指投入到生产、建设等物质生产领域 中的投资,其最终成果是各种生产性资产。农户的生产性投资主要指的是固定资产投资,包括购买生产用建筑材料、购买生产用房、购买生产用役畜、产品畜、购买农林牧渔业机械、工业机械、运输机械以及购买其他生产性固定资产。这里,我们收集了2006年到2012年农村居民家庭购买生产性固定资产现金支出。
表一 农村居民家庭购买生产性固定资产表
指标(元/人)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
购买生产性同定资产现金支出137.4144.3158.6195.7220.7261.8267.8
购买生产用建筑材料 10.8 15.9 20.6 26.9 28.2 30.2 31.4
购买生产用房 3.3 4.2 3.2 3.1 3.5 4.4 2.7
购买生产用役畜、产品畜 14.317 21.8 17.8 22.3 25.6 26.5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76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