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子女随迁决策影响因素分析

近些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速,随着农民工数量的不断增多,农民工子女的数量也在不断大幅度增长,随迁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方法。为了研究农民工子女随迁决策的影响因素,本文采用了CHIP2013数据,构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并讨论了农民工和子女的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和迁入迁出地因素。本文发现农民工自身特征如月收入、受教育程度、日工作小时数,子女年龄、户主配偶同样随迁和迁入地的落户难度都是农民工子女随迁的影响因素。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words 1
一、引言 1
二、文献综述及分析 2
(一)流动人口及其子女个体因素 3
(二)家庭因素 3
(三)社会因素 3
(四)政治因素 3
三、模型构建、数据和分析方法 4
(一)模型构建 4
(二)数据来源及样本描述 4
(三)变量选择 5
(四)计量方法 7
四、研究结果 7
(一)Logistic模型回归结果 7
五、讨论与总结 10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0
农民工子女随迁决策影响因素分析
农林经济管理学生 彭天晓
引言
引言
近些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民工队伍日益壮大,在城市里,我们随处可见农民工朋友们忙碌的身影,他们与城市的建设息息相关。随着农民工大规模涌入城市,并因此一系列相关问题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农民工携带子女的现象也在不断增多。根据《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5》显示,虽然我国流动人口增速放缓,但是流动人口还在增加。“十二五”时期,我国流动人口年均增长约800万人,2014年年末达到2.53亿人。根据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和城乡人口变动趋势预测,到2020年,我国流动迁移人口将逐步增长到2.91亿,年均增长600万人左右。通常认为,农民工随迁子女的主要特点是“流”或者是“动”,他们在流入地的停留是短暂的,会很快结束他们的流动并最终返回迁出地。然而事实上,许多农民工在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之后,往往携带子女或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其他家属较长时间留在流入地,农民工随迁子女不是“短期滞留”,多属长期流动(王宗萍,2010)。《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5》显示,流动人口子女在现居住地出生的比例不断上升,跨省和省内流动人群都保持了这一趋势。
流动人口不断增加一方面可能得益于近些年来中国户籍制度的不断改革,为在外务工人员及其家庭提供了一个更为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使其享受到与城市人口相同的公共福利,另一方面说明随着农民工群体迁移时间的增长,物质资本的积累越来越倾向于“家庭化”迁移。但这些仍不能完全消除城乡管理体制的分割,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在流入地仍然不能享受与当地市民完全平等的待遇,再加上在城市消费确实比较高,举家迁移成本较大,一些人也会选择不携带子女迁移,对于留守子女而言,因为长时间与父母分离,他们和父母之间的感情缺失,无论在精神上还是生活上都缺乏成长所需要的充足的关爱和照顾,身心成长等方面都受到不利影响。农民工的子女是否跟随父母一起迁移,是一个影响中国城镇化速度、结构甚至质量的重要因素(宋锦,2014)。研究影响农民工子女是否随迁的因素,对于了解当代农民工及其整个家庭的流动行为极具意义,进一步可以为政府未来的政策改革提供相关建议。
本文主要对影响农民工子女随迁决策的因素进行分析,将从个人、家庭、社会和政策方面出发,通过对比子女随迁和子女未随迁的两类农民工的不同特征,采用Logistic二元选择模型来考察农民工子女是否随迁的各种影响因素,分析农民工家庭在子女随迁决策过程中的促进和制约因素,以研究发现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和效果。与已有研究相比,本文的贡献主要有以下方面,第一,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流动具有很强的个人性,将这些流动简单地归为向城镇迁移会忽略了由于迁入地的政策因素引起的决策差异性,所以迁移距离和迁入地区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将其纳入模型更有利于对农民工子女迁移行为进行分析。第二,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政策的完善,就业环境的改变,对农民工群体和农民工子女群体的行为都有不小的影响,用较新的数据来考察促进或者制约子女随迁的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
文献综述
(一)流动人口及其子女个体因素
1.流动人口的个体因素
许传新(2010)利用大规模问卷抽样调查数据,对农民工子女随迁还是留守的决策进行分析并发现,农民工自身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以及在城市中的适应状况对子女的教育选择有显著性影响。农民工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越丰富,在城市的适应状况越好,越倾向于将适龄子女带进城上学。将这些具体分为流动人口性别,年龄,工作性质等。很多学者研究出了这些因素对随迁决策的影响。
(1)流动人口性别。杨舸(2011),吕利丹(2013),宋锦(2014)三人都得出父母的外出情况对子女的随迁结果影响尤其明显,母亲是否流动、流向哪里对子女的随迁决策十分关键。母亲一旦外出,将极大地增加子女随迁的可能性,而且父母都外出时子女最有可能随迁。父母都外出时子女随迁的概率进一步增加。
(2)流动人口年龄。梁宏(2010)研究得出其他条件保持一致时,作为父(母)的农民工年龄越大,其子女的流动的可能性越高。得出这个结论的可能如下:①父(母)的年龄越大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在迁入地的时间更长,相对更稳定,这就与杨舸2011年利用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和中国人民大学的“北京市1‰流动人口调查”数据所得到的结论相一致;②还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加更容易感到孤独,更希望全家团圆等心理因素,使其子女跟随其流动的可能性提高。
(3)流动人口工作性质。流动人口的职业性质也会影响子女随迁(梁宏,2010;杨舸,2011;宋锦,2014)。陶然(2011)指出被访者的工作类型若是自我雇佣类,也更有可能将子女带到打工城市上学。
(4)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民工,在子女的教育选择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农民工更倾向于将子女带在身边(梁宏,2010)。宋锦(2014)釆用2003年CHIP数据中的城镇农民工住户样本,考察了农民工子女随迁与否的决定机制得出如果农民工配偶受教育程度较高,就业机会较好,子女被携带进城的可能性就进一步提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19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