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第一只期权产品的价格波动性研究(附件)

2015年2月9日,中国内地第一只期权产品——上证50ETF期权正式挂牌。在决定期权价格的因素中最特殊的就是波动率这个要素,因为在进行定价时我们事先无法获取它的真实值,只能通过不同方法进行预测得到。预测方法可归为历史波动率法和隐含波动率法两个大类,其预测效果孰好孰坏一直都是学者争议的问题。国外大多数文献认为隐含波动率法较GARCH族波动率法更胜一筹,而国内期权市场起步晚,缺乏相关文献。本文从波动率和期权价格两个角度,直接和间接地比对Black-Scholes隐含波动率、GARCH波动率和无模型隐含波动率对于上证50ETF期权月真实波动率的预测能力,得出无模型隐含波动率法是最适合目前中国期权市场的结论。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2
(一)国外相关文献2
(二)国内相关文献3
(三)文献评述3
三、模型介绍3
(一)GARCH模型3
(二)BlackScholes模型4
四、数据选取与波动率的计算5
(一)预测区间的选取6
(二)已实现波动率的计算6
(三)GARCH波动率的数据选取及预测6
(四)无模型隐含波动率的数据选取7
(五)BS隐含波动率的数据选取7
五、实证分析8
(一)波动率风险溢价的测定8
(二)GARCH波动率的模型构建8
1.日对数收益率的描述性分析8
2.序列平稳性检验9
3.对数收益率均值方程建立及ARCH效应检验9
4.联合建立均值方程与波动率方程(GARCH模型)9
(三)波动率的预测能力分析10
1.波动率的直观分析10
2.预测能力分析10
(四)各波动率模型的期权定价比较11
1.期权价格的直观分析11
2.预测误差分析12
六、总结12
(一)结论12
(二)创新与不足13
致谢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3
参考文献13
中国内地第一只期权产品的价格波动性研究
引言
20世纪以来,中国资本市场的市值规模迅猛扩大。2014年,我国A股市场已成为国际上第二大市值规模的资本市场,大量“加杠杆”的国内外资金如潮水般统统涌进市场,导致A股市场的风险急速攀升,更加凸显了我国资本市场金融产品结构单一的问题。2010年,中国内地第一只场内衍生品——沪深300股指期货横空出世,但由于衍生品市场的扩张缓慢,使得其仍无法承担起对冲资本市场风险的重任。2015年2月9日,经证监会的批准,中国内地第一只期权产品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由此,我国迈入期权时代。随着首只场内期权的上市,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多样化的脚步逐步加快,这有利于促进我国资本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目前,首只场内期权已挂牌两年有余,总体上,市场运行情况良好,交易者买卖较为理性,期权已逐步发挥起自身的经济功能作用。
我国期权市场起步较晚,发展滞后,无法与资本市场非常发达的国家相比肩。在首只场内期权推出前,国内学者对于期权的实证研究停滞在对国外、境外期权(如恒指期权、标普500指数期权)的定价研究上,或是分析仿真交易的期权,缺乏对内地市场真实期权价格波动率的研究。
在进行期权定价时,期权价格的波动性是一个未知量,无法直接得到,因此对波动率有效、无偏的估计与预测是研究期权定价所必须的一环;价格波动性即波动率在金融经济研究中是极为关键的因素,对它的预测是金融市场里普遍且重要的工作,因而探求符合中国市场实际风险情况和波动特征的价格波动性模型便是本文的关键目标。
首只场内期权价格波动性的研究有助于填补我国真实期权交易市场波动率研究方面的文献空白,为市场参与者进行期权交易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指引市场参与者合理分配资产,增加投资回报率,降低交易风险。
二、文献综述
波动率在进行定价衍生品、测定金融风险、分析资产组合以及制定货币政策中均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20年,国内外无数学者采用许许多多不同的模型来估测价格波动性,得出了不完全一致的结论。
研究价格波动性的多种方法可归为两类,基于过往数据信息的历史波动率法和基于市场预期的隐含波动率法。历史波动率法,顾名思义,是指运用标的资产价格波动的过往数据估计未来实际的价格波动性,又可将其具体细分为两种,一种方法认为波动率是恒定的,将样本对数收益率标准差的值看做价格波动性,另一种则认为波动率是会随时间发生变化的条件标准差,对应的模型包括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随机波动率模型等。而隐含波动率法,则是利用期权合约在市场中交易的价格倒推出与期权合约相对应的波动率,包括BlackScholes隐含波动率(下文简称“BS隐含波动率”,指根据市场期权价格基于BS模型倒推得到的波动率)和无模型隐含波动这两种计算方法。上述两类方法波动率预测模型的信息含量及预测能力的比较一直是相关学者关注的重点,也是本文的研究主题。
(一)国外相关文献
早期学者们主要聚焦于个股市场来研究价格的波动性。著名学者Latane和Rendleman(1976)是分析资本市场中期权的价格波动性方法孰优孰劣的先驱家,他们筛出24只股票为研究对象,实证比对了历史波动率与BS隐含波动率这两种方法估计个股期权未来价格波动性的能力,实证发现隐含波动率包括了较多的实际波动率信息。Beckers(1981)进行了与Latane和Rendleman相差无几的实证分析,得出了隐含波动率能够较历史波动率更准确地估计出真实波动率的结论。在Engle的ARCH模型以及在其基础上扩展的GARCH模型面世并被普遍接受后,作为历史波动率法之一的时间序列模型也被纳入了预测能力优劣的比较范围之内,Vasilellis和Meade(1996)等该领域的学者们共同通过实证建模得出了与前者相吻合的观点:采用时间序列波动率法得出预测值,相较之下,BS隐含波动率更加贴近真实值,预测效果更好。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223.html

好棒文